宋朝连北京和大同都没统治过,为什么认为是大一统王朝?
历史很长,不妨有趣些!
成为大一统王朝,不一定要统治大同等地,只需要做到一点:成为世界巅峰存在就可以了。南北宋尽管很憋屈,可是作为当时的经济巅峰,依然需要别人仰视。
事件回顾北宋,公元960年建国,公元1127年亡国;
南宋,公元1127年建国,公元1279年亡国。
南北宋我们有一个统称:宋朝!宋朝很优秀,最起码看起来还算不错。因为绝大多数情况下宋朝不是在战争,就是在战争的路上。
可如果细细看来,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被迫战争。什么意思呢?无论是北宋皇帝还是南宋皇帝,在面临大一统格局的时候,总是表现出一种有心无力的状态,明明想着一统华夏,一统中原,可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被北边的敌人和西北面的敌人打得屁滚尿流,而且毫无还手之力。
其中最惨的两次分别是澶渊之盟和靖康之耻,澶渊之盟我们明明打赢了这场战役,反而要向对方每年赠送10万两白银20万匹布。
至于靖康之耻那就更不用提了,整个北宋的王公贵臣、后宫妻妾和一些有权力的世家大族,全都被人家俘虏了,当做奴隶生死未知,这几乎成为了整个北宋最为耻辱,最为难堪的一次战役。
正是因为南北宋种种堕落不堪,种种表面上看起来的腐朽,给人一种异样的感觉:北宋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南宋同样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它们仅仅是在面对强敌的时候,去讨好面对强敌,做一些苟且的事情才得以残存下来。
当这些表观印象越来越深刻,越来越无法解释的时候,宋朝是否成为一个真正大一统的王朝,这样的言论也慢慢探讨起来,而且南北宋的地位在探讨的过程中越来越低,越来越低。
恐怕连南北宋自己本身都不会想到,原本好端端的一个王朝,竟然会被后世比来比去,甚至连一些蛮夷小国都可以和自己做比较,这是南、北宋没有想到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那就是宋真宗曾经泰山封禅,这原本是一件小事,小的不能再小,可是因为泰山封禅本身的政治意义极大,是上天对于封建统治君主的认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权力进行泰山封禅的,哪怕是一位仁明的君主,整个国家只要没有达到盛世,或者特别大的转机,根本没有任何资格来泰山封禅。
但是宋真宗敢,不但敢还厚着脸皮带着几个听话的大臣去泰山封禅了,也正因为如此,从宋真宗前往泰山封禅的那一刹,封建王朝的郡主再也没有泰山封禅的意愿了,因为他们都不屑与宋真宗为伍。
没错,这就是事实宋朝的那些糟烂破事,如果细细的谈论,恐怕一天一夜也说不完,而宋王朝正是在这诸多负面言论当中地位越来越低,甚至连自己朝代的人对于本朝也有很大的不满。
比如澶渊之盟签订的时候,有不少民间组织以及普通老百姓都想着一股脑的前往京城告御状,把皇帝告下来,当然这样激进的行为和想法,最终被各个地方的官府官吏给镇压住了,要不然的话宋真宗的颜面当真是扫地了。
可是有几点是绝大多数人所忽视的,无论是主观印象的忽视,还是被动的忽视,都在无形当中藐视了南北宋时期的影响力。
南北宋土地狭小,可是政治、经济、文化在同时代当中属于第一位,没有任何一个王国能够在那个年代与南北宋做争锋,当然南北宋末年除外,毕竟都亡国灭种了。
第二点那就是南北宋时期控制过北京和大同,只不过控制的时间极短,比如宋徽宗时期就曾经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当然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方式也很别致,那就是送钱,既然打不过对面,就不断的给他们送钱,让他们收钱收到手软,既然手都软了,自然就不好意思为难自己了,这片土地也就送回来了。
可没过多久的靖康之耻,就让北宋王朝再一次陷入被动。辛辛苦苦拿钱换来的土地,到最后啥也没剩下。南北宋之所以承认是大一统王朝,是因为南北宋统治的核心依然是以汉人为主旨,而且在同时代达到了当时的顶峰。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尽管南北宋控制的土地比较少,但是影响力还是非常大的。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冀大家点赞、评论、关注,小生在此谢过!】宋朝连北京和大同都没统治过,为什么认为是大一统王朝?
宋朝,这里指的是北宋,因为南宋只是偏安一隅的南方政权。北宋,根本算不上是大统一王朝,因为与北宋同时期共存的政权真不少,包括辽、金、西夏、大理,这几个政权都是北宋势力所未触及的,这又何谈大统一?北宋的开国之君太祖武皇帝赵匡胤,原是后周世宗麾下殿前都检点,这是一个三品武官,赵匡胤与世宗柴荣关系极好,作为五代最英明神武的皇帝,后周世宗在位虽短短五年(954至959年),但足可谓称之为是五代十国第一明君。他东慑辽国,南征南唐,据有南唐淮南14州,至使南唐中宗李昇自去帝号称国主,一时世宗之名威震天下,但不幸的是,世宗天命国祚不长,在他最后一次北伐辽国时死于北伐途中,留下年轻的符皇后和年仅四岁的皇太子柴宗训,孤儿寡母无依无靠,给了其他实权者有机可乘,赵匡胤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机缘巧合,在陈桥被士兵强行扶上正位,一行人反戈回京,大周变成大宋,改朝换代竟然毫无血雨腥风,平静的不能再平静。
被他人拥立成为皇帝的宋太祖赵匡胤,建国之初就要面对周边强手林立虎视眈眈的不利局面,他的周边是众多地方割据势力,北边还有强大的辽国,所以,赵匡胤一开始就执行了先南后北的国策,先逐一消灭南方割据势力再回头对付北汉和辽国,由此前前后后花费了18年时间(960年至978年),经过太祖,太宗两代皇帝的努力,先后消灭了南唐,南汉,南平,后蜀,吴越,北汉诸国,大致上统一了南方,北宋在宋真宗,宋仁宗时期进入鼎盛时期。
但北宋始终没有完成大一统,原因有四点,其一,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幽云十六州被后晋太祖石敬塘割让给辽国,宋太宗几次北征都不得,辽国这个强敌反倒成为北宋的心腹大患,其二,北宋中后期西北党项族异军突起成为北宋西北边防的又一大患,其三:南方的大理国虽臣服与宋,但大理一如方外之国一希规制完全与中原皇帝无异。四:北宋与西域的关系被西夏隔断,无法互通往来,所以就更没有机会控制西北了。
两宋三百余年,不仅无法完成大统一,反倒经常挨打自身难保,公元1126年金朝大举南侵,东京沦陷,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两代皇帝被金朝虏走,北宋灭亡,北宋亡后康王赵构南渡长江在建康建制称帝延续宋朝,是为南宋,江北及黄河流域之地尽为金朝所占,宋朝力量大大削弱,面积一再收缩,从此处处挨打,时时卑膝求和,统一天下已然是遥遥无期,痴人说梦罢了。
北宋虽然不是大统一王朝,但可以算是一个统一王朝,因为他继承了中原王朝大部分的地盘。所以,北宋得以被列入二十四史,与隋唐并列,只不过北宋在历朝历代,不仅地盘较小,而且综合国力并不强,甚至连西夏这样的西北小国都搞不定,强唐弱宋 ,一比较就高下立判。
宋朝连北京和大同都没统治过,为什么认为是大一统王朝?
学界对宋朝算不算大一统王朝,尚有争议。
如果仅从版图角度,宋朝显然不算大一统王朝一个政权算不算大一统,秦朝是重要的衡量标准。
秦朝以前,我国还没有中央集权的政权,版图界限比较模糊。秦统一六国,推行郡县制,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建立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政权,为后世推崇,所谓:
“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李斯
北宋疆域图
既然秦朝被认为是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后来的政权是否大一统王朝,就得跟秦朝比较。
汉、晋(西晋)、隋、唐、元、明、清,这几个政权毫无争议,疆域都超过秦朝,也都是中央集权的统一政权,从形式和实质上都符合大一统王朝的特征。
相比而言,宋朝(北宋)就差点意思了。
宋承五代,系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篡夺后周而建。
宋朝建立后,前两位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还是比较有进取心的。
赵匡胤在位期间,先后灭了荆南、武周、后蜀、南唐、南汉等割据政权,奠定了宋朝版图。
赵光义即位后,再接再厉,又灭了北汉、吴越、彰泉,统一了大半个中国,剩下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连周世宗柴荣、宋太祖赵匡胤都未能收复的幽云十六州(柴荣收复了其中二州)。
幽云十六州,是以幽州(今北京)、云州(今大同)为核心的北方十六个州的统称,是后晋“儿皇帝”石敬瑭孝敬给辽太宗耶律德光的,换来的是自己的皇位,还有“干儿子”的身份。
幽云十六州分布在河北、山西两省的北部边境,个个都是战略要地,属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侵扰的最前线,被契丹人掌握在手里,中原政权的国防压力可想而知。
正因为幽云十六州如此重要,赵光义还想趁热打铁,一举光复,建立不世之功,可他先后组织两次大规模军事行动,一次在高粱河,一次在岐沟关,都以惨败告终,自此不言兵事,放弃了武力攻取。
幽云十六州
此后继位的皇帝,一个比一个怂,宋朝的版图扩张就到此为止了。
非但如此,西南还有大理;宋真宗时,西北的党项人又在宁夏、甘肃和陕西边境一带活跃起来,他们不服宋朝,称王称霸,宋朝多次兴兵进讨,双方互有胜负,默认了党项的半独立地位。
宋仁宗的时候,党项人更猖獗了,李元昊直接称帝建国,建立西夏,宋朝不服,双方开战,结果宋朝三战三败,虽说最后双方签订和议,但西夏成了名符其实的独立王国,宋朝又被砍去一条胳膊。
宋朝版图最盛的时候,却是著名昏君宋徽宗在位期间。
这位艺术皇帝继承了宋哲宗打下的基础,先是在西北攻城略地,开拓了不少地盘;后来又与金国达成“海上之盟”,联合攻辽,很不光彩地靠着盟友,取得了梦寐以求的幽云十六州。
可惜幽云十六州还没捂热,金宋交恶,很快又被金国占了。
这样算下来,即便是版图鼎盛时,宋朝也抵不上秦朝,更遑论汉唐明清。尤其现在的年轻人,特别痴迷于版图疆域,喜欢鼓吹“XX帝国”,宋朝在他们眼里当然没资格称“大一统王朝”。
北宋疆域图(宋徽宗宣和五年)
可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宋朝又是大一统王朝成员。其实,从“大一统”概念的内涵来看,并非单纯是指版图大小。
“大一统”最早见于《公羊传·隐公元年》:
“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唐人颜师古对“一统”进行了详细解释:
“一统者,万物之统皆归于一也……此言诸侯皆系统天子,不得自专也。”疏曰:“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
《汉书·王吉传》如此称:
“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由此可见,“大一统”不是简单的地域概念,不是单指版图疆域大小,重点在于所谓“万物之统归于一”——各地方隶属一个中央,臣服一个帝王,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等高度集中,比如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建立郡县制;比如汉统一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经济上,各地方都向一个中央政权缴纳赋税。
政治上,各地方实行统一建制,官员都由中央选拔委派。
军事上,各地方不许拥有军队,全国军队隶属一个中央指挥。
思想、文化上,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拥有比较一致的文化认同。
——上述因素,即便有民族、地域之间的习俗差别,但整个政权在大范围上是整齐划一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宋朝显然高度符合“大一统”概念。
宋朝上承秦汉隋唐,下启宋元明清,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拥有完善的制度、辉煌的成就,它不是割裂独立的,而是与唐朝一脉相承,又对后来的明朝产生深远影响,甚至影响至今。
更重要的是,宋朝享国日久,前后长达320年,既是汉人政权,更是华夏文明巅峰,一向被认为是华夏正统,比元、清这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在“大一统政权”资格上更加“名正言顺”,反而是晋(西晋)这个短命王朝,尽管版图完胜宋(北宋),影响力却被宋朝完爆。
《清明上河图》
总而言之,宋朝,尽管宋朝版图最小,军功不振,但说起大一统王朝,人们还是习惯性地将宋与汉、晋(西晋)、隋、唐、元、明、清相提并论。即便从版图疆域上,把宋朝排除在“大一统王朝”之外,宋朝也是当之无愧的“正统王朝”,甚至是最具代表性的“正统王朝”。
宋朝连北京和大同都没统治过,为什么认为是大一统王朝?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在此之后入主中原的王朝一般都被称为大一统王朝,而宋朝究竟能否被称为大一统王朝还存在争议。笔者认为,宋朝并不能被称为“大一统”的朝代,原因如下。
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南宋偏居一偶当然不能算作一个统一的王朝,那么北宋的定位就尤为重要了。我们从北宋政权的创始人赵匡胤开始说起,陈桥兵变后,赵匡胤在制定北宋的扩张方针的时候,充分考虑了当时周围势力的强弱,选择了“先南后北”的同一方略。当时南方诸国政治腐败,但又经济富饶,军事实力和北方的契丹和北汉相比又略有不足。
“先南后北”前半段似乎很顺利,南方的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先后被收复。至于这个“北”,的确有史料记载说这个“北”指的就是北汉,但在赵匡胤的北边,除北汉之外,还有燕云十六州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开宝九年(976)二月,“群臣再奉表请加尊号曰一统太平”,宋太祖对此明确表示反对“燕、晋未复,遽可谓一统太平乎?”其后群臣将尊号改为“立极居尊”。由此可见宋太祖把收复燕云十六州放进了“大一统”的目标中,而事实上这个目标直到北宋灭亡也没有实现。
这个燕云十六州为什么这么特殊呢?北宋建立的时候,距离后晋把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已经过去了20多年,契丹已经在燕云十六州经营很长时间,收复非常困难。但宋太祖赵匡胤并没有放弃,甚至提出了“和平赎买”和“武力收复”两种方案,并建立“封桩库”,将每年的财政结余存起来,准备赎买燕云十六州。
宋朝非常崇敬“祖宗之法”,对于先祖的意志也十分重视,直到北宋灭亡,宋朝的历代统治者都对收复燕云十六州有着深厚情节。太平兴国四年(979)五月,宋太宗赵光义平定北汉后,准备发兵一举收复幽云,但因未做充分准备等诸多因素,结果大败而归。从此北宋和契丹进行了长达二十余年的战争,直到“澶渊之盟”才告一段落。
可宋朝统治者并没有就此放弃燕云十六州,北宋末年长期在辽国统治下的女真族迅速崛起,北宋统治者为了从辽国手中收复燕云十六州,于重和元年(1118)派使者从海路赴金,商议联合灭辽事宜。最终宋金达成协议,金取辽中京大定府,宋取辽南京析津府。辽国灭亡后,北宋将原给辽之岁币转纳于金国,金同意将燕云十六州之地归宋朝。最终,辽国灭亡后,北宋与金之间的屏障消失了,金朝南下灭了北宋,北宋最后只重金赎回了幽云七州。
所以,北宋始终没有实现“大一统”的目标,所以并不能称之为大一统的王朝,并不是所有的汉族人口都在北宋的统治之下。
宋朝连北京和大同都没统治过,为什么认为是大一统王朝?
不吹不黑,让我们来客观地评判一下宋朝是不是大一统。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秦朝估计不会有争议,嬴政灭了六国,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疆域扩展到岭南地区,那是妥妥的大一统,而且是第一次大一统。
隋唐也是大一统,唐朝时期突厥臣服、海内归心、蛮夷来贺,当然也是大一统的盛世。
后世的元明清也做到了疆域和政权的长期稳定,也是大一统。
再看宋朝,虽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但国力不济,饱受欺凌。
北京没占,大同不服辖,怎么也不能算大一统王朝。
那么我们就来纵向、横向比较一下,看宋朝是不是大一统朝代。
要说大一统,先认识大一统。"大一统"这个词来自哪里,它最初的含义是什么。据不完全考证,大一统最早见于文献是《公羊传·隐公元年》,原文这样说道:
元年者何?君(鲁隐公)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周)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即:正月是由周文王规定的)。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大意是说,我们采用了周王的纪年方式,那周朝就是大一统。尽管诸侯实际上已经独立,但名义上周天子还是老大,所以周朝就是大一统。
这就好比西方历史上的波斯帝国和奥匈帝国一样,虽下面各行其是,政出多门,处于自治和半独立状态,然而名义上有一个行政首脑,也算广义上的“大一统",当然到了战国时期其实已经崩解。
东汉末期算不算大一统?汉献帝名义上是天子,各路诸侯也承认他是老大,但刘备、孙权、袁绍各路诸侯"占山为王",在自己的辖区出台自己的政策来管理统治,已经是国中之国。
因为中国历史上的秦朝被认为是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后代就以秦朝的疆土为标杆,来丈量后世的王朝大一统的含金量。
如果后来的朝代疆域超过或达到了秦朝的面积,就是名正言顺的大一统,反之则不是大一统。
下面该说说宋朝了,如果说宋朝是大一统,很多人会不服,宋代连北京都没有控制,山西以北都是辽人的统治区域,怎么也不能说是大一统。其实秦朝的时候,中国的版图并不是最大的。比如长江以南的很多地区还不属于秦朝实际管辖范围,如此富饶、辽阔的地区一直是蛮夷之地。大部分地区秦朝没有设立正规的行政机构,没有派官员进行实际统治。历经数百、上千年,几个朝代,经济中心南迁,北方军事力量也渐渐向南渗透、扩展,南方大部分地区才被中央政府实际控制。
如果仅仅以秦朝疆土为标准,隋朝似乎也不能算是大一统,因为秦朝的版图包括辽东,而隋朝的时候辽东不在它的版图之内。可是没有人觉得隋代不是大一统。
如果以秦朝的版图为标尺,宋朝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些地区处于辽的实际控制地区,而且辽国没有对宋臣服,两个政权是并立状态。因此说宋朝不是大一统,似乎也说的过去。
可是你要看一下西方的历史,当年的普鲁士王国统一德国的时候,历史上一直属于德国的奥地利都没有被统一。
撒丁王国当年掌控意大利那阵子,意大利的国父诞生地---萨伏依与尼斯都不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处于法国人的控制之下,而意大利的科西嘉也在法国人统治之下。可是没有人认为撒丁王国不是大一统。
元朝是我国的朝代,这个大家没有异议,可是元朝的疆域比明朝大得多。明朝的疆域最鼎盛时期还不到一千万平方公里,比元朝少了太多,等于把前朝的江山丢掉了近一半,但没人说明代不是大一统。
客观地说,宋朝疆域不大,而且燕云十六州始终没有收复,某种意义上说真的不算是"大一统"。但宋朝皇帝先是灭了南平和后蜀。随后又消灭了南汉、南唐,还南下让割据福建漳、泉两府的吴越钱氏臣服,不久又消灭北汉政权。比较起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和五代十国,宋的统治范围比较完整,是那个时期中原地区的唯一汉人政权,也算是相对统一王朝了。
尽管宋代的疆域很小,让后人无法"骄傲",但宋朝的时候文化鼎盛,经济繁荣,科技发达,国际上对宋代的评价也非常高。
宋朝连北京和大同都没统治过,为什么认为是大一统王朝?
谁说宋朝是大一统王朝了?这只是少部分人的误解而已,并非是公认情况。
首先认真来说,宋朝肯定不是大一统王朝!
为什么这样说呢,接下来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先说说何为大一统王朝呢?
一般来说大一统王朝的硬性标准之一是恢复旧汉故土,也就是西汉汉武帝开疆拓土以后汉朝疆域。
而自秦汉以后的大一统王朝都覆盖了旧汉故土,并且进一步扩大了疆域。毕竟王朝如同人一般,不可能一直原地踏步的,总是会在前人基础上不断进步的。
以这个标准来看,很明显宋朝并没有达标。
因为以宋朝巅峰时期的北宋以北来看,连燕云十六州都没有收复,更不用说更远一些的辽东了。
以西北来看,宋朝别说收复西域了,连河西走廊地区都被独立出去的西夏占据着。
以南来看,大理宋朝也没有收复,更是使五代十国末期就脱离出的安南彻底脱离出去。
所以说宋朝压根就不是什么大一统王朝!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认为宋朝是大一统王朝呢?
因为宋朝属于是正统王朝,虽然以元朝修史标准来看,宋、辽、金三朝俱为正统王朝,但很明显宋朝更具正统性,因为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乱世,并且局部大致统一中国,占据了汉地的精华部分,这是辽金所不具备的优势,而且辽金亡国以后,南宋一直坚持到元朝正式建立。
如果以辽、金为主体叙事的话,那么无疑会出现前后不接续的情况。所以在教科书中,主要以宋朝为叙事,加之宋朝的文化成就达到了登峰造极,比之大一统王朝都毫不逊色,软实力上可以说是达到大一统王朝标准,因此很多人下意识将宋朝这个正统王朝视为大一统王朝。
因此很多人误解宋朝为大一统王朝,但就事论事来说,宋朝只是正统王朝,并非大一统王朝,这个大家一定要搞清楚。
当然这并非是宋安之一家之言,而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宋安之只是以公认的标准来解释这个问题,更不是以此来否定宋朝,只是希望大家可以正确看待历史。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回答,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