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是当时农民心中的英雄还是魔鬼?明史怎么评价李自成的?
当然是英雄了,闯军即使不是最好,但在明末绝对是第一梯队,明朝官员马士奇评价:“治献易,治闯难。盖献,人之所畏;闯,人之所附。”而且说李自成:“又为散财赈贫,发粟赈饥,以结其志,遂至视贼如归。”
清朝人编辑的《明史》对闯军军纪评价是“军令不得藏白金,过城邑不得室处,妻子外不得携他妇人。”对李自成人品亦是赞赏有加,“自成不好酒色,脱粟粗粝,与其下共甘苦。”诚然,闯军攻破北京后有军纪败坏,但比起同时期的清明西诸政权,仍是要好的多。
李自成是当时农民心中的英雄还是魔鬼?明史怎么评价李自成的?
李自成是一个草莽英雄,没有远见。在河南豫西一带不知伤了他那根筋,见人就杀,回头若是见有炊烟就徭续杀,把银元宝丢在路上,若是有人捡走就证明还有活着的人,就继续搜杀。他不是一个英雄,象一个杀人魔王。
李自成是当时农民心中的英雄还是魔鬼?明史怎么评价李自成的?
李自成在陕西商洛山的时候,本来只有十几个人,但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很快就聚集了几十万人,乃至上百万人。不过,当李自成在北京呆了42天,就灰溜溜地离开,逃出来北京以后,之前聚集的几十万人马,似乎都不见了。他们到哪里去了呢?
(李自成剧照)
这一点可以想得到,有的是被清军打散的,有的是自动逃掉的。相对来说,逃掉的人数肯定比被清军打败的人数更多。
在没有打进北京城的时候,李自成受到了老百姓的集体拥戴。从北京城逃出来以后,那些老百姓又都不再拥戴李自成了。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中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当然了,这与李自成所面临的对手不一样,有很大关系。
李自成在打进北京城之前,他所面对的是明朝的军队。那时候的明朝军队,可以称得上是最萎靡不振的军队。面对李自成的进攻,他们可以说是望风披靡,李自成打起来相当轻松。
而李自成从北京成逃出来以后,他所面对的对手,则是清军和吴三桂的军队。清军在那时候的战斗力是很强的,而且训练有素。吴三桂的军队本来是腐朽的明军,不过,由于他们投降了清朝,那样一来,他们打仗就必须非常拼命,否则的话,他们会受到清军的处罚。
李自成遇到训练有素的清军,又遇到了拼命的吴三桂军队,作为乌合之众的李自成,怎么打得赢呢?
(吴三桂剧照)
不过,对手的强大,虽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我认为,这不是根本的原因。那么,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李自成的军队在打进北京城之前,为什么能够迅速聚集起那么多人马?主要是因为当时李自成有一个非常好的宣传策略,就是“均田免赋”。就是说,只要起义了,跟着李自成干,你不但可以分到田,还可以不交税。
李自成的这个宣传口号,不只是对当时的普通老百姓有极大的诱惑力,同时,对地主贵族的诱惑力也不小。因为对于当时的地主贵族来说,他们最痛苦的事情,就是给明朝交税。如果真的不交税了,那得赚多少!
可见,无论是普通农民还是地主贵族,都会起来跟着李自成闹革命。也因此,人数越来越多,很快就发展到了几十万上百万。
不过,进了北京以后,情况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我们知道,税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个国家能够正常运转的最基本的保证。如果没有税收,一个国家可能就完全瘫痪了。所以,李自成“均田免赋”的说法,其实是根本就没办法实现的。
但李自成既然说了这个话,他也就不能随便违反。在没进北京城之前,你说不交税。进了北京城,立马就交税了。这个变化可真是太大了,谁接受得了呢?所以李自成进京以后,就真的不敢收税。
(刘宗敏剧照)
但我们也说了,不收税,国家是没办法正常运转的。那么李自成有什么办法,确保国家正常运转呢?
李自成的办法就是抢劫。
他把北京城以及周边的明朝官员及地主贵族都抓起来,逼迫他们把家里的金银珠宝粮食布匹都交出来,无偿交给国家。这一点,可比让他们交税对他们的打击大多了。因为让他们交税,只是交其中的一部分,并不伤筋动骨。而把家里的粮食珠宝都交出来,那可能就是让他们倾家荡产,谁会愿意这么做呢?
尽管李自成的部下刘宗敏等人对那些地主贵族进行了残酷的拷打,让他们一定要把金银珠宝交出来。但肯定有很多人悄悄地藏了起来。粮食没办法藏,难道金银珠宝还没办法藏吗?
总而言之,李自成收刮起来的财富毕竟是少数。而没有获得多少财富,就无法兑现给士兵们的承诺。
我们看到,古代的统治者在登基以后,都会对身边的功臣进行封赏。但是李自成进北京城后,似乎并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根本的原因,就是他没有税收,搜刮的钱财并不多。
李自成拷打地主贵族,得罪了地主贵族。李自成又无法实现对老百姓承诺,又得罪了老百姓。李自成是双重的得罪,再加上他又处在失败之中。因此,当他逃出北京城的时候,老百姓也就不再支持他了。
(参考资料:《明史》)
李自成是当时农民心中的英雄还是魔鬼?明史怎么评价李自成的?
肯定是魔鬼,李自成来了,裹挟农民打仗,妻离子散的,并没有给农民好处
李自成是当时农民心中的英雄还是魔鬼?明史怎么评价李自成的?
李自成,历史长河中一个农民起义领袖!
一、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无疑是农民心中的英雄!在明末的十多年时间里,小冰河期一直持续,导致广大农民食不果腹,甚至出现了易子相食的惨剧!
明朝的灭亡主要是是明朝财政崩坏造成的,以东林党代表的商人地主,还有勋贵阶级,皇亲国戚,垄断了国家80%的财富!而他们是不交税或少交税的代表,西北东北西南各地动乱不停,东北新兴的清王朝对大明是最大的威胁,所以朝廷在东北花了大部分的税收来养军队!
东林党为首的官僚资本主义萌芽,无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进行血腥的资本积累!西北大旱,却无力救灾!导致大量农民破产成为流民!农民起义不断,李自成通过各种手段成为了农民起义军的代表,不管裹挟还是各种欺骗,成了农民心中的英雄!那个时间和年代那就是英雄!
后来因为自身的局限,悲剧落幕!
二、明史是清朝成立后编撰的,为了更好的统治汉民族,明史很多都是很隐晦或者配合统治者的利益而编写的!
明史中很大一部分,描述了李自成的残暴不仁!而把清王朝当成了拯救汉民族的救星!
李自成是当时农民心中的英雄还是魔鬼?明史怎么评价李自成的?
一、李自成在当时农民心中应该是英雄。
李自成在明朝后期崇祯后期,才开始等到农民的拥戴,主要是明朝后期国力不足,背面有清军常年征战,再加上连年的灾荒导致明朝政府财政吃紧,在这种情况下,明朝政府大肆搜刮民财,增加赋税徭役,引起了农民的极大不满。李自成则采取了一些宽松的措施。
推出“三年免征”“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李自成的政策得到了广大穷苦百姓的拥护,他们不仅免于屠杀奴役,而且不再受到明王朝沉重的赋税压迫。士绅们出于自身生命安全的考虑,也能勉强接受这样的妥协。中小地主们一方面和普通农民一样希望贪官恶霸被打击,另一方面又害怕社会秩序被破坏,波及自己。李自成既打击豪强,又维护社会秩序的做法赢得了他们的支持,这些人逐渐对李自成有了好感。
在经济上,李自成也不再流动作战,而是开始稳扎稳打地建设根据地,“抚流亡,通商贾,募民垦田,收其籽粒以饷军”。郧阳府监纪推官朱翊锌说:“贼又给牛种,赈贫困,畜孽牲,务农桑,为久远之计。”“民皆附贼而不附兵,贼有食而兵无食。”让农民重新回到土地,是自秦汉以来每一个统一封建王朝诞生的前奏,只有恢复了农业生产,给百姓一口饭吃,才能从根本上结束明末乱世。李自成自己就是没饭吃才造反的,他对这一点认识得非常清楚。也正是因为李自成的能做到这一点,所以他才得到了农民的坑定和支持。
二、明史当然把李自成成为流寇。
张廷玉在编纂《明史》时,曾经以一句话评价农民起义:“盗贼之祸,历代恒有,至明末李自成、张献忠极矣!”意思是强盗贼子祸害国家,历朝历代都有,但是明朝末年的李自成和张献忠是最极端的贼寇。可见在官方评价李自成自然是以贼寇评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