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手下大将吕布第一,华雄第四,怎么没听说2.3大将呢?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这里是吟风社,荟聚文史爱好者,致力于持续输出文化、历史等领域优质内容。
所谓的董卓四大将出自新三国,并不是历史或者演义中存在的。事实上在历史上,董卓手下的将领,吕布也好,华雄也好(近代考证都督华雄可能是记载错误他应该是都尉叶雄),地位都不大排的上号。这里介绍一下历史上董卓军前四的人物
董卓军除董卓外,地位最高者非董旻莫属。董家兄弟共三人,老大董擢,老二董卓,老三董旻。董擢在董卓进京前已经去世,因而董卓董旻兄弟二人掌握着军队的核心领导权。董旻和董卓都是其父亲董君雅担任颍川纶氏尉时所生,二人年龄相仿。
董旻一直担任着董卓的左膀右臂,董卓刚进京时,正是雒阳最乱的时候,何进刚被宦官杀害,袁绍兄弟又带兵诛除宦官,同时何进的旧部又和何进弟弟何苗的部队开战(何苗一直反对诛除宦官)。董卓趁乱而起,派董旻同何进的旧部协力击败了何苗的部队,并斩杀何苗,于是董卓就成功掌控何进何苗兄弟二人的旧部。后来董旻官拜左将军,同董卓的前将军并列,而董卓军其他将领最多只是中郎将和校尉这个级别,足见董旻地位之高。董旻在吕布王允合谋刺杀董卓后,作为董卓亲属一同被杀。
董旻之下地位最高的是中郎将级别的七位将领,分别是牛辅、董越、段煨、胡轸、杨定、徐荣、吕布,其中数牛辅地位最高。牛辅是董卓的女婿,董卓的儿子早卒,因而从理论上说,董旻、牛辅、董璜(董擢之子)都是董卓的候选接班人,于是地位比普通将领要高。
这里多说几句,三国演义为李儒加了不少戏份,并且也成了董卓的女婿,还担任军师的要职,但在历史上的李儒的事迹仅限于毒死少帝刘辩,其余便没了。或许毒死皇帝的罪行太过恶劣,所以在演义中给他加了一堆戏。
董卓控制朝政期间,牛辅多次率领主力出征,先后和白波贼以及名将朱儁交战,后来一度把持朝政的李傕、郭汜、张济、贾诩等人都是牛辅的部下。董卓被杀时牛辅领兵在外,他击败了吕布派来讨伐自己的李肃,随后又杀死了同为董卓军中郎将的董越,但因为害怕部下杀掉自己投靠朝廷,于是携带财物与亲信出逃,最后反被亲信所杀。
董卓手下排名第三的是段煨是武威姑臧人,和威震羌人的前太尉段颎是老乡,推测二人应该是同族。孙坚进攻雒阳后段煨奉命屯兵华阴。段煨在董卓军里是个很特别的人物,董卓部下的将领和军队以嚣张跋扈、军纪败坏著称,而段煨却为人低调、军纪严明。在屯兵华阴之后,段煨就在那扎根下来,安心经营这里,之后董卓那边闹出什么幺蛾子他都不去参与。
董卓死后他顺势响应朝廷,但没有带兵前往长安,李傕等人攻下长安后他依然响应朝廷,还是驻扎在老地方,献帝东逃时要经过他的地盘他就恭敬地欢迎,要走他也不挽留,曹操迎奉献帝后他又响应曹操。段煨头脑十分清醒,从董卓被杀开始他就尽力撇清自己和董卓军的关系,毕竟董卓军的名声实在太烂,最终段煨成功洗清自己出身,成为曹操派去讨伐李傕的关中诸将的一员,得到了王师的身份。
贾诩从长安出逃后曾经凭着老乡的身份投靠段煨,贾诩才智出众,且威望很高,对于段煨这种已经在地盘站稳脚跟又没什么野心的人来说,贾诩是个多余又有威胁的人物,因而很防备贾诩,贾诩看清现状后转投了需要自己的张绣。段煨晚年位居九卿,他和贾诩应该是董卓军结局最好的两个人。
董卓手下的第四人胡轸,孙坚进攻董卓时,董卓以胡轸为大督护,率领吕布、华雄等将迎击。吕布和胡轸虽同为中郎将,但这一战里胡轸却是吕布的上级,可以看出胡轸的实际地位在吕布之上。董卓死后,胡轸率部投降王允,但王允素来轻视凉州将领,后来李傕等人进攻长安,王允命胡轸、徐荣率军出战,胡轸阵前投降,导致王允军大败。攻下长安后不久,胡轸病死。从各种记载来看,胡轸是个人缘很差的人,而且他两次出战都坑死了队友,是颗团战毒瘤。
杨定在史书上里没有被记载官职,之所以认定他属于中郎将级别是因为有段记载是董卓死后,李傕等人各自拥兵,王允便派有“凉州大人”之称的胡轸和杨定前往劝说,可见杨定在董卓军中的地位和胡轸相当。杨定和胡轸一样也在长安之战中投靠了李傕,但二人战后地位就被原先不如自己李傕郭汜等人超过。后来杨定和李傕、段煨不和,被李傕大败,逃亡荆州后很可能是战死了。
董卓手下大将吕布第一,华雄第四,怎么没听说2.3大将呢?
如果按三国演义来排名的话,董卓手下排名第一的将领肯定是吕布,因为吕布是三国第一猛将,在整个三国都排名第一,别说在董卓手下了,那么董卓手下排名第二的武将是谁?
就是华雄,从三国演义来说,董卓手下武力描述较为强悍的只有吕布和华雄两人,虎牢关之战,华雄打前锋,傲视十八路诸侯,甚至还逼得十八路诸侯盟主袁绍说:要是我的上将颜良、文丑在此,哪里容得下华雄猖狂?
这不就是从侧面印证了华雄的强悍,得让袁绍出动颜良和文丑才能干掉华雄,要知道颜良、文丑可以算是三国排名前十的猛将了,那华雄岂不是也算排名前十了,如果华雄排名三国前十,那他就是董卓手下排名第二的猛将。
董卓
当然了,以上是从三国演义为背景讨论,如果从正史上分析的话,吕布和华雄根本就不是董卓手下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将领,接下来从正史上分析董卓手下将领的排名。
从正史上分析的话,董卓手下将领有两个级别,第一个级别是中郎将级别,部队中层武将,低于将军,高于校尉;第二个级别是校尉级别,相当于部队长,低于中郎将。
如果把董卓当成金字塔塔尖的话,那在董卓下面有六大中郎将,分别是:牛辅、徐荣、董越、段煨、胡轸、吕布。除了中郎将之外,董卓手下中郎将牛辅手下还有几个有名的校尉,分别是:李傕、郭汜、贾诩、张济。此外还有校尉樊稠归属不明,但樊稠是校尉级别是没有疑问的。
董卓手下将领
如果以战绩来划分正史中董卓手下将领排名的话,应该是这样:
排名第一:中郎将徐荣。
三国演义中徐荣就是打酱油的,数个回合就被夏侯惇斩于马下,但在正史上,徐荣可是颇有战绩的猛将,因为当时天下两个枭雄都败在徐荣的手上,这两大枭雄一个是曹操,一个是孙坚,都被徐荣打得大败。
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诸侯讨伐董卓,但大多数诸侯只是无所事事,隐藏自己的实力,不轻易与董卓交战,只有两个人敢与董卓交战,一个是曹操,另一个就是孙坚,曹操当时率领5千兵攻打董卓,董卓派出徐荣迎战,徐荣将曹操打得大败,曹操的朋友卫兹战死,曹操本人也差一点丧命,要不是曹洪把自己的马让给曹操,曹操真的死在荥阳之战了。
李傕与郭汜
徐荣不仅击败了曹操,还击败了孙坚,要知道孙坚是东汉末年唯一击败过董卓的人,但孙坚首战遇到的是徐荣,也被徐荣打得大败,与孙坚并肩作战的颍川太守李旻被徐荣俘虏,然后烹杀,孙坚仅仅带着十几个骑兵逃走了,都知道孙坚在正史上两次击败吕布,一次击败胡轸,还斩杀了胡轸手下的都督华雄,最后还击败了亲自断后的董卓,但很少有人知道孙坚首战是被徐荣打得大败,然后收拢溃兵再战的。
能够击败曹操与孙坚的人,在整个东汉末年找不到第二个人,徐荣算是第一个,所以徐荣也是董卓手下最厉害的将领,作战勇猛,颇有战绩。
排名第二:中郎将吕布。
吕布虽然在三国演义中和所有的游戏中都是武力第一的存在,但实际上吕布是被神化的一个人,正史上的吕布并不厉害,只是相对于一般的武将来说,吕布能比得过而已,吕布在正史上第一次参战,就是与中郎将胡轸一起迎战孙坚,由于内讧,胡轸与吕布都被孙坚打得大败。
吕布
吕布在正史上有过唯一的一次单挑,就是与郭汜的单挑,吕布击败了郭汜,并刺中了郭汜一矛,因此郭汜算是吕布手下败将,除此之外,吕布还在投靠袁绍之后,率领身边的亲近侍从大战黑山军,经常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并在数次的战争中击败了黑山军。
除此之外,吕布就只有辕门射戟了, 辕门射戟在正史上是真实存在的,但只能说吕布的弓箭技术熟练,再加上吕布骑马技术了得,所以在正史上也被称为飞将,因此吕布在董卓手下排名第二,在徐荣之后。
排名第三:中郎将段煨。
段煨出自将门世家,与凉州三明之一的段颎是同族兄弟,同时也是董卓手下的中郎将之一,段煨之所以排在李傕、郭汜的前面,是因为段煨在曹操的支持下打败了李傕,并诛灭了李傕三族,所以段煨排在第三。
排名第四:校尉李傕
李傕是中郎将牛辅手下的校尉,官职比中郎将低了一级,后来之所以郴傕能够崛起,与他自己的勇猛善战不无关系,李傕最早被牛辅派到中牟与名将朱儁作战,李傕击败了朱儁,要知道朱儁可是东汉末年三大名将之一,这三大名将凭借一己之力消灭了黄巾军,朱儁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却早早败在了李傕手下。
董卓被杀后,他手下的西凉兵人心惶惶,李傕在贾诩的建议下,收拢残兵并联合郭汜、张济(张绣的叔叔)、樊稠等人联合开始攻打长安,李傕等人一路高歌猛进,甚至直接打进了长安城,李傕要是没两下子,哪能这么容易攻破长安城,要知道长安城可是吕布在把守。
华雄
李傕的人生高峰就在攻破长安城后,挟制了皇帝,也像董卓一样挟天子以控朝,但李傕就是一介武夫,打仗可以,玩政治就是门外汉,在汉献帝东归后,李傕被段煨所杀。
排名第五:校尉郭汜
郭汜也是中郎将牛辅手下的校尉,在董卓被杀后,他与李傕的命运是一样的,在攻破长安城后,郭汜还跟吕布有过一场单挑,但是郭汜战败,还被吕布刺中了一矛,可见郭汜武力是不如吕布的,郭汜与李傕、樊稠等人掌权后,曾经击败了马腾与韩遂的联军,伤亡对方一万多人,郭汜军事能力也是不错的,与李傕相当,还能击败同时西凉军阀的马腾、韩遂。
郭汜与李傕一样也是一介武夫,最终死于内外不断的政治冲突,被自己的部将伍习所杀。
排名第六:校尉樊稠
樊稠的级别是校尉,与李傕、郭汜一起反攻长安成功,城破后,樊稠率军与吕布巷战,击败了吕布,成功夺下长安城,樊稠还曾经与郭汜一起大败马腾与韩遂的联军,因为樊稠的英勇善战,被李傕所猜忌,在一次宴会上被李傕所杀。
吕布与西凉军
排名第七:校尉张济
张济是张绣的叔叔,董卓手下中郎将牛辅手下的校尉,随李傕、郭汜等人反攻长安成功,后因为受到排挤率军离开长安进入关东,张济因为没有粮食吃,率军攻打刘表的南阳郡穰城,不幸中流矢而死。
董卓手下将领除了以上说的七人之外,还有牛辅、董越、胡轸等人,但这些人基本没啥能力,牛辅是董卓的女婿,西凉军的实权派人物, 手下的校尉都是人才济济,但是在董卓被杀,居然舍弃军队逃亡,被手下所杀。董越是中郎将之一,董卓死后找牛辅商议如何办,就被牛辅所杀,看来董卓手下这些人也是矛盾重重,胡轸也是中郎将之一,因为与吕布不和,在阳人谷被孙坚击败,董卓被杀后,投靠王允,李傕、郭汜起兵攻打长安后,胡轸被王允派出与徐荣一起迎战李傕、郭汜,结果胡轸投降,徐荣战死,之后事迹不详,据说被游殷的魂魄索命而死。
董卓手下大将吕布第一,华雄第四,怎么没听说2.3大将呢?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华雄是什么第四大将。正史中肯定是没有,三国演义中也没有。
其实董卓手下并没有很多大将。
若论骁勇。第一当然是吕布。第二就数华雄!
不少人认为关公温酒斩华雄,好像华雄武艺不精。其实不然,华雄在汜水关前叫阵,连斩两员大将!连上将潘凤都不幸命丧他手。
关公温酒斩华雄,听起来还像轻松愉快,其实是一场极为惨烈的厮杀。书中写到:
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
关二爷赢这一场也不容易。我们分析,华雄的实力,应该与颜良文丑相当。本来可是超级猛将,横行天下,可惜一出山就遇到了关二爷。
话又说回来,如果华雄不是数一说二的战将,董卓又怎么会派他去打先锋?
所以说,华雄是董卓手下的第二大将。
那么董卓手下还有谁呢?还有李淮郭汜,这俩小子一肚子坏水,董卓被杀以后吗,这俩货攻占长安城,纵兵抢掠,乱杀无辜。把好端端的长安城搞成了人间地狱。
这俩货坏是坏,主要是仗着手下兵多,但是武艺不怎么样。单挑的话,在三国的名将里基本排不上号。
当时董卓手下还有另外一员战将,经常被人忽略,那就是张辽。
张辽和吕布一样,原本都是丁原的部下。吕布刺杀丁原以后,投靠董卓,丁原本来的人马都被董卓吞并,张辽也是其中一员。
但是很明显,董卓不识英雄,也可能是张辽对董卓不满,故意不出力。反正是不显山不露水的。知道多年以后遇到曹操,才真正成为叱咤风云的猛将。
董卓手下大将吕布第一,华雄第四,怎么没听说2.3大将呢?
题主这个问题有误,无论是演义还是正史上,都没有华雄是董卓手下第四大将的说法。
在演义中,华雄排名还在李傕、郭汜等人后面,最多第七在演义中,关羽温酒斩华雄确实是很有名的一个故事。华雄在遇到关羽前能来连杀联军四员大将,其中还包括了祖茂这样的好手,武艺也是非常出色。不过他在董卓军中的地位并不是太高。
董卓原本是西凉刺史,在他接到何进的密诏以后,带了西凉的二十万大军前往洛阳。此时董卓手下有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将,此外中郎将牛辅留守西凉,华雄并不在列。后来董卓收买吕布,杀死并州刺史丁原以后,吕布也成为董卓的心腹,被封为骑都尉、中郎将、都亭侯。
华雄第一次登场,是在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时,他请缨去汜水关抵挡联军,董卓因此封他为骁骑校尉。所以排起来,华雄排名至少在吕布、牛辅、李傕、郭汜、张济、樊稠之后,最多也就是排第七的样子了。
在正史上,华雄排名更加靠后正史上董卓手下地位最高的是他弟弟董旻,其次则是牛辅、董越、段煨、胡轸、杨定、徐荣、吕布等人,华雄根本不在其中。华雄能被正史记载,还是因为他在阳人之战中被孙坚所杀。此时华雄的职务是都督。
但是这个都督职位不高。阳人之战董卓军的主将是胡轸,其次则是吕布,其他“将校都督者甚众”。华雄不过是众多都督中的一个。要不是被孙坚所杀,他也和其他都督一样没名没姓了。
因此在正史上,华雄排名更加靠后,起码排名第九。
董卓手下大将吕布第一,华雄第四,怎么没听说2.3大将呢?
吕布第一,华雄第四,这并非空穴来风,这种说法确有出处,但是题主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了两点:第一,看书不仔细;第二,看电视剧不认真。
正史与演义均未出现过这种说法首先说历史是不会做这种无聊排序的,而且所谓华雄,很可能是陈寿或者罗贯中对叶雄的误读,历史上,董卓麾下大将除吕布外,李傕、郭汜都是实权派,徐荣也颇有实力,用兵强悍,孙坚和曹操都曾在其手下吃瘪。所以,这个不知道到底是华雄还是叶雄的家伙根本排不上号,无论地位还是什么,都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大将。
《三国演义》为了突出关羽,有意强化了华雄,汜水关一战,华雄先杀袁术麾下骁将俞涉,后斩韩馥麾下“无双上将”潘凤,弄得诸侯震惊,袁绍感叹其大将颜良文丑未至。
之后出现了温酒斩华雄的经典桥段,既突出了关公的威猛,又为后面“三英战吕布”的小高潮做了预热。
其实结合之后关公的战绩来看,能被其在酒尚温斩杀的能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习惯性将华雄抬得很高,很多三国游戏里甚至为其设定了九十以上的武力,就因为斩杀了两个不知道什么阿猫阿狗吗?
呃……好像有点跑题,回到主题,无论正史还是演义,从未出现过华雄第四,吕布第一这样的说法,甚至于吕布是演义第一将这样几乎公认的武力定位,也是读者自己分析总结出来的。
吕布第一,华雄第四出自电视剧《新三国》我不是很懂什么剧本好坏,演员演技,总之我觉得看完《三国演义》之后,再看《新三国》是真垃圾,这部剧将网上那些意淫、揣测的阴谋论直接当成真的演了出来,比如曹操在向诸侯宣读矫诏时,竟直接说我们为何不能视天子为草芥;刘备临死时竟然直接问李严,你为何与孔明不和?告诉刘禅,我只有说让孔明自立的话才能保住你,这他么都是什么跟什么?编剧老师,您是用自己的智商来衡量古人的吗?
至于吕布第一,华雄第四的话,是曹操所说,当时华雄叫阵,曹操为众诸侯介绍,说董卓麾下有四员大将,第一吕布,第二李傕,第三郭汜,第四才是这个华雄。
从这个语气来说,第四才是华雄,本意应为华雄不过第四而已,但当时明明想表达华雄很强,只能说这台词设计的真优(er)秀(bi)。
除此之外,好多值得吐槽的地方,搞得很喜欢这类题材影视剧的我跳着大致看了看,总体来说于和伟、陈建斌、倪大红、聂远这些老戏骨让这部剧的设定坑了一把,而张飞这个角色生生从鲁莽演成了傻子,我也是醉了。
所以我说题主书和电视剧看的都不认真,因为书里没写,而电视剧明明指出了第二、第三是谁,同样没认真看电视剧的我都知道。
董卓手下大将吕布第一,华雄第四,怎么没听说2.3大将呢?
大家好,我是棋行智慧张鹏,董卓手下大将吕布第一,华雄第四,第二、三大将分别是李傕和郭汜。
《三国演义》里,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原。董卓死后,带领张辽、高顺等八健将,自己单干了。李傕和郭汜,本是董卓西凉大军的主要指挥官,在谋士贾诩的撺掇下,回兵长安,击败了吕布,杀了重臣王允,占据了朝廷,提前比曹丞相做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后来,各种的狗血,各种的战乱,各种的自相残杀,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极大的破坏;曹操迎汉献帝到许都后,讨伐逆贼,郭汜被部将杀死,李傕被击败后遭斩首后被灭三族,留下了千夫所指,臭名远扬的标签。
陈寿《三国志》里的董卓的部将并不是很厉害,最狠的角色还是关羽关二爷,白马之战,面对“河北四庭柱”的老大颜良:“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这是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读到此,令人热血沸腾。
以上是我的观点,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