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儿子曹彰和曹操的大将张郃、徐晃相比是不是曹彰的武功最高?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这里是吟风社,荟聚文史爱好者,致力于持续输出文化、历史等领域优质内容。

比较武力的话,正史毕竟没有几场单挑,很难看出武将之间武力高下,则以演义为主,演义里曹彰无意要胜过张郃、徐晃。

曹彰战绩虽然少,却含金量很足,三合大败刘封、一戟刺死吴兰,几乎以一人之力扭转曹军的败局。

玄德问曰:“谁敢去战曹彰?”刘封曰:“某愿往。”孟达又说要 去。玄德曰:“汝二人同去,看谁成功。”各引兵五千来迎:“刘封在先,孟达在后,曹彰 出马与封交战,只三合,封大败而回。孟达引兵前进,方欲交锋,只见曹兵大乱。原来马 超、吴兰两军杀来,曹兵惊动。孟达引兵夹攻。马超士卒,蓄锐日久,到此耀武扬威,势不 可当。曹兵败走。曹彰正遇吴兰,两个交锋,不数合,曹彰一戟刺吴兰于马下。三军混战。

吴兰数次牵制黄忠,刘封虽不敌徐晃,但仍能屡次挑战并与徐晃交锋。吴兰么,在刘备夺益州时,数次牵制黄忠,和张郃和老年黄忠大概半斤八两,也没有秒杀吴兰的实力,所以曹彰武力在二人之上。

曹操的儿子曹彰和曹操的大将张郃、徐晃相比是不是曹彰的武功最高?

曹操的儿子曹彰,是卞夫人所生,与曹丕,曹植是亲兄弟。曹彰臂力过人,敢徒手与猛兽格斗。不喜读书,曹操曾问为何不喜欢读书,他说:“大丈夫应该效仿卫青,霍去病,……”。曹操见她须鬓皆呈黄色,称其为“黄须儿”。

《三国演义》里,汉中之战,曹操退守阳平关,刘备率大军来战。徐晃出战,刘封应战,“封抵晃不住,拨马便走”。这里刘封打不过徐晃。

之后,曹彰来斜谷界口援助,与刘封对敌。“只三合,封大败而回”。由此来看,尽管刘封战徐晃也败了,却没有与曹彰对战败得快,败得惨。说明曹彰武艺不差与徐晃,甚至比徐晃还要厉害。

就在刘封败下阵后,孟达赶到支援,马超与吴兰从两边杀来。曹军大乱,曹彰与吴兰战在一起,不数合,曹彰一戟刺吴兰于马下。

吴兰与雷铜一个是马超部将,一个是张飞部将,武艺不差上下。雷铜被张郃包围后刺杀。

应该说,徐晃,张郃,曹彰,三人里面,曹彰的武艺不输于前两位。曹彰年轻,有力气,自然会有些优势。而且,早在曹操远征乌恒代郡时,曹彰就已经发挥出了自己的能力,打败鲜卑,立战功无数了。

曹操的儿子曹彰和曹操的大将张郃、徐晃相比是不是曹彰的武功最高?

谢谢邀请,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

在正史中并没有向《三国演义》中,武将们有经常单挑的记录与描写。我们可以通过《三国志》中对三位将军的描写,来评估这三人的武功高低。

明末清初的时候,兵家揭暄把将领分为5类:儒将、勇将、敢将、巧将、艺将。儒将足智多谋,勇将能征善战,敢将胆略过人,巧将长于制造,艺将身兼数技

一、徐晃

在《三国志·徐晃传》中,仅有大量关于徐晃战绩的记录,却毫无关于其武力的记录。而曹操对于徐晃的评价则是:“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

周亚夫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军事家,以善于治军统兵著称。由此可见,在曹操眼中,徐晃是一个善于统兵的勇将。

二、张郃

翻看《三国志·张郃传》,曹操是这样评价张郃的。当张郃投靠曹操的时候,曹操大喜,说道“昔子胥不早寤,自使身危,岂若微子去殷、韩信归汉邪”。曹操将张郃比作韩信、微子。

而《张郃传》中,有大量关于张郃带兵打仗,行兵用法的详细记载。由此可见,曹操对张郃的军事谋略十分欣赏,因此个人认为,张郃是一员足智多谋的儒将。

三、曹彰

在《三国志·曹彰传》中,开篇就写到“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意思是说曹彰年少时就善于骑射,膂力过人,可以徒手与猛兽格斗。且数次与曹操征战,意志坚定。

而曹操也说道:好乘汗马击剑。

由此可见,曹彰的武功是相当强的。

建安二十三年,乌丸造反,曹操命曹彰出征平叛。《三国志》中记载“彰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战过半日,彰铠中数箭,意气益厉,乘胜逐北,至于桑乾,去代二百馀里。”

这里又一次对曹彰的武艺有详细的描述。

因此,个人觉得在曹操眼中,曹彰是一员艺将、敢将。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曹彰在三人中的武功应该是最强的。

曹操的儿子曹彰和曹操的大将张郃、徐晃相比是不是曹彰的武功最高?

谢邀。

曹彰的武艺不一定比徐晃高,两个人最多能平手。

曹彰,字子文,由于胡须黄色,被曹操称为“黄须儿”。曹彰不喜欢读书,年少时就能徒手和猛兽格斗,臂力过人,擅长骑射,真可谓是一员猛将。

曹彰的主要战场是在北方,曹操命令他讨伐代郡乌桓,曹彰身先士卒,披坚执锐,平定北疆。曹彰只活了35岁,所以事迹并不多,能展现他个人武功的战例也很少。

徐晃和曹彰的武艺,可以通过刘封来比较一下。

曹操和刘备争夺汉中时,曹彰对阵刘封,三个回合就干脆利落地击败了刘封。

徐晃和刘封交手3次,第一次在五界山,刘封敌不住徐晃,第二次在阳平关,刘封直接诈败,第三次是在房陵,刘封中计,仍然是敌不住徐晃。这3次交锋都没有写明回合数,但刘封肯定是劣势比较大。

再看其他的战绩,曹彰击杀了马超的副将吴兰,徐晃经历的战斗就比较多了,他能五十回合战平许褚,斩杀过崔勇、李乐、汪昭等人,从战绩角度来看,徐晃是要胜过曹彰的。

所以说,曹彰的武艺不一定高于徐晃,两个人最多能打平。

曹操的儿子曹彰和曹操的大将张郃、徐晃相比是不是曹彰的武功最高?

在三国时代的后辈中,论军事才能和上阵厮杀的武艺,曹彰无疑是最优秀的年轻人。在曹魏阵营的将二代中,曹彰更是独领风骚。

俗话说,“将门出虎子”,年轻人是一个国家的未来,而对年轻一辈的培养就能看出各方诸侯战将们的眼界和胸怀。

袁绍的儿子袁谭武艺拿不出手,被曹洪在混战中乱刀砍死;袁熙没有厮杀纪录;袁尚曾经射死过徐晃的部将史涣,但在张辽马前,“不三合”就败下阵去。

荆州刘表的儿子刘琦体弱,刘琮性懦,都拿不出手。东吴的二代中也就是凌统、孙桓的武艺还算得上比较出色。

蜀汉二代中,刘备义子刘封的武艺勉强可以上阵一搏。关羽的几个儿子都挺厉害,关平有将才,关兴也屡立战功,关索也曾为国效力,张飞的儿子张苞也很能打,其他的年轻人就不行了。

曹操的儿子很了不起,曹昂为国捐躯;曹冲聪明绝顶,可惜早夭;曹丕政治头脑高超;曹植天下才俊;曹彰则是出色的猛将。曹操在教育子女方面还是很有一套的,比其他诸侯都强得太多。

曹彰自小就不爱读书,却喜欢舞刀弄剑,骑射练武,他的武器是一柄方天画戟,“少善骑射,膂力过人,能手格猛兽”,他的偶像是卫青和霍去病。曹彰打起仗来非常勇猛,“披坚执锐,临难不顾,身先士卒”,被曹操爱称为“黄须儿”。

曹彰奉命率兵到代郡去打击北方的乌桓,“身先战阵,直杀至桑干,北方皆平”,立下了大功。

曹彰有过两次阵前厮杀,都是在斜谷界之战中。曹彰平定代郡的乌桓之叛后,率兵增援在汉中与刘备作战的曹操。刘封向刘备请命去迎战曹彰,两军阵前,两位王子交锋,“只三合,封大败而回”。

马超和副将吴兰率兵左右包抄,掩杀过来,吴兰在乱军中正遇到曹彰,“两个交锋,不数合,曹彰一戟刺吴兰于马下”。

曹彰两次上阵,一次“只三合”打跑刘封,一次是“不数合”刺死吴兰,战斗效率还是非常高的。曹魏猛将徐晃也曾与刘封进行过两次厮杀:一次是五界山之战,刘封与徐晃阵前交锋,“封敌晃不住,拨马便走”;另一次是阳平关之战,刘备又派刘封出战,曹操大骂,“令徐晃来迎,封诈败而走”。

以曹彰和徐晃两人分别对战刘封的对比来看,曹彰的武艺当不在徐晃之下,效果还要更好。刘封与徐晃交锋,一次是“敌不住”,一次是“诈败而走”;而刘封与曹彰交锋,则是只三合“大败而回”,比与徐晃对战要狼狈得多。

当然,我们必须要考虑到,两位猛将的战斗心态是完全不同的:曹彰是为了争夺在兄弟中的地位,要在父亲曹操面前努力表现自己,上了战场就奋力拼杀,刘封看到他眼珠子血红,咬牙切齿的样子,吓都吓死了,哪敢用力抵抗;而徐晃是曹魏老将,立下的功劳太多了,没有必要在曹操面前证明自己,打起仗来自然是从容作战。所以说,曹彰表现更好一些,是因为他性格一向勇悍,又迫切地想表现自已。曹彰与徐晃差距并不大,都属于较强的一流猛将,进入不了超级猛将的行列。

而张郃这个人武艺不错,但一向自珍自惜,遇到强敌首先想的是保存自己,从不拼命死战,见势不妙便拔马就走,绝不恋战,所以看起来战斗表现不尽如人意。米仓山之战,赵云单骑突阵,连斩曹军二将,救走黄忠,对徐晃和张郃的士气影响很大。

所以说,如果以汉中之战为准,此时的曹彰如虎初下山,无论胆气还武力值都确实优于徐晃和张郃。

曹操的儿子曹彰和曹操的大将张郃、徐晃相比是不是曹彰的武功最高?

张郃、徐晃是曹魏“五子良将”里面武勇仅次于张辽的存在,这两人在三国中也很活跃,曹彰是曹操的儿子的一个异类,走的是武勇路线,曹彰的知名度不如张郃、徐晃,但是实质上曹彰的武艺在曹魏阵营都是挂的上号的不容小觑,下面就比较一下这三个人的武艺高下之分。

张郃武艺表现

张郃是一个雄烈的猛将,但是不知道为啥光荣的三国无双将张郃设计成奇怪的造型,不过里面张郃挺好用的,言归正传,张郃是曹魏名将,征战一生,一直到了诸葛亮北伐期间依然活跃,可以说是曹魏的老臣了。

张郃武艺不错,实战张郃的武勇展示也比较多,主要有:

一、官渡之战,还是袁绍大将的张郃和曹操大将张辽大战五十合不分胜负。

二、穰山之战,张郃、高览追击刘备,结果赵云杀来,一合秒高览,张郃和赵云大战三十合,张郃不敌败走。

三、汉中之战,张郃和张飞分别交手两次,第一次三十合,第二次五十合,都是由于后方被袭击丧失斗志而败退。

四、张郃进攻葭萌关,和黄忠大战,占了二十合,结果后军被蜀国严颜偷袭,张郃败退。

五、渭水之战,曹操、马超大战,张郃被马超二十合击败。

六、终于熬死了蜀国那些开挂的武将,诸葛亮北伐期间的张郃表现神勇,街亭大破马谡,击退蜀将王平、张翼,战平魏延。陷入诸葛亮保卫而单骑突围杀死蜀国多员偏将,深为诸葛亮所忌惮。

张郃在演义中建造成了蜀国超一流将领刷战功的地方,但是张郃和黄忠其实二十合并未分胜负落败是因为严颜抄了张郃军队的后路张郃自行败走;和张飞第一场的三十合落败也是相似的原因,第二次五十合也是类似;不过被马超和赵云几十合击败却是事实。

张郃虽然和超一流武将马超、赵云这些交手速败,但是张郃起码全身而退,综合考虑张郃的武力,也属于一流武将里面拔尖的。

徐晃武艺表现

徐晃也是曹魏阵营的一员名将,武力也很不错,实战表现也不错,主要有:

一、郭汜和杨奉作战是,还是杨奉部将的徐晃一合斩郭汜部将崔勇于马下。

二、白马之战,二十合败于颜良。

三、延津之战,和文丑战三十合不败。

四、斜谷之战,徐晃合刘备义子刘封交战,数合刘封诈败。

五、襄樊之战,徐晃战平一只胳膊受伤的关羽。

徐晃斩杀的将领都是三流将领,和颜良、文丑这种准超一流武将交战也比较吃力,虽然战平关羽但是关羽一只胳膊受伤加上老迈恐怕连巅峰时期一半战力都没有。

曹彰武艺表现

曹彰武艺过人,曹操问诸子志向时自言“好为将”,因此得到曹操的赞赏。其胡须黄色,被曹操称为“黄须儿”。弱冠前喜搏猛虎,臂力过人、不善文章。

曹彰的武力很不错,年轻时候喜欢和猛虎搏斗,这点很像典韦,汉中之战曹彰三合速败刘封,蜀国将领吴兰也数合被曹彰斩杀。

三人武艺排名

张郃虽然被蜀国除关羽外的五虎将另外四人轮流蹂躏,但是张郃都没有低于二十合的,而且虽然战败但都全身而退;对比徐晃二十合败于颜良,而颜良明显不是马超、赵云这种超一流武将的对手,所以张郃肯定是强于徐晃的。

徐晃数合击败刘封,但是刘封是诈败也诈败的很从容,但是刘封数合被曹彰速败,蜀国二流武将吴兰也数合被曹彰斩杀,徐晃的武勇也不足以数合斩杀一个二流武将,所以曹彰也是强于徐晃的。

张郃和曹彰对比,张郃败阵虽多但都是败于超一流武将,曹彰的武力和这些超一流还是有很大差距,所以张郃武艺略胜曹彰。

所以:张郃>曹彰>徐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