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打邓元觉占了上风,为何武松还要出手帮忙?

鲁智深和邓元觉可谓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二人单打独斗是旗鼓相当,并没有哪方漏出败相。不知道题主是从哪儿看出来鲁智深占了上风?

两个和尚谁都占不到便宜,这种情况下一直打下去极有可能两败俱伤。武松义气深重,难道看着好兄弟涉险而不顾?再者他们是在打仗,目的自然是取胜,一个人打不赢就上两个人,多简单的道理。

鲁智深和邓元觉都是绿林中赫赫有名的好汉,两人初次见面斗得天昏地暗,风云变色

宋江攻打杭州城东门,鲁智深出来叫阵。

方腊手下大元帅邓元觉早听说梁上有个花和尚,武艺十分了得,有心会他一会,便向方天定请战。

鲁智深和邓元觉在杭州城下你来我往,斗得不可开交,城上方天定和厉天润看看暗暗吃惊,感叹鲁智深确实厉害,不输邓元觉。

这鲁智深和宝光国师斗过五十余合,不分胜败。方天定在敌楼上看了,与石宝道:“只说梁山泊有个花和尚鲁智深,不想原来如此了得,名不虚传。斗了这许多时,不曾折半点儿便宜与宝光和尚。”石宝答道:“小将也看得呆了,不曾见这一对敌手!”——《水浒传》·第一百五十一回

宋江一方和方天定面对这种情况都怕己方有失,武松冲出战阵没几步,方天定这边的贝应夔也骑马杀出城来接应邓元觉。

武松出战不能说不讲道义,梁山上的人本来就不讲什么仁义,道义

武松算得上好汉,他做有益于兄弟们和自己的事,可他也有很多污点。

他在张都监家里杀了不少无辜的下人,这种行为江湖好汉不耻吗?不会,因为这是水浒世界,不是金庸世界。

水浒中描写的现象都特别贴近现实,人大都很现实,不会讲究什么仁义。

你看李逵,他哪次上阵不都是滥杀一气,分什么敌人和百姓了?

武松罪打蒋门神的时候先是戏耍了蒋门神老婆一通,他和蒋门神的事跟一个妇人有什么关系?

武松在飞云浦上假意放过蒋门神的徒弟,结果这个徒弟说出真相来,立刻被武松杀了,言而无信又算什么好汉了。

张都监确实坑害了武松,但是他府上的下人没害武松,武松却不管他三七二十一,这么做是不是好汉所为,给他杀了个干干净净。

这些行为要是放在金庸小说里都是让人不齿的,因为金庸小说里的江湖都特别理想化,看起来美好却并不切实际。

既然不讲金庸江湖里那一套,两个人打一个又怎么了,能赢便是好汉。

取巧是为了快速取胜,降低己方损失

武松要和鲁智深联手,以多欺少,这是取巧的做法,但在战场上无可厚非,这叫趋利避害。

像方天定力战霹雳火秦明,方天定靠一己之力未必杀不了秦明,但要费一番功夫,让部下扔个飞刀,却一两招便能解决问题,能简单化的问题为什么要复杂化?

石宝更是将投机取巧发挥到了极致,他杀索超就是用计,后来对战关胜,石宝故技重施,怎奈关胜持重,不上这个当。

后来方天定兵败,石宝逃走,梁山好汉知道石宝厉害,便给他来了个聚而歼之,这么做都是怕己方人员有闪失。

武松关心朋友上前助阵,合情合理。反过来武松如果有难,其他人也不会袖手旁观,他手臂被包道乙的宝剑砍中后,鲁智深上前打落了宝剑,让包道乙没有进一步施法加害武松的机会。

鲁智深打邓元觉占了上风,为何武松还要出手帮忙?

谢谢邀请,回答这个之前,我们先了解鲁智深与邓元觉打斗的大背景。

发生在宋江奉朝廷之命征讨方腊之时。

【双方头衔PK】

鲁智深:梁山征讨部队步军总头领。

邓元觉:方腊部队四大将帅之首。

【实力PK】

原著对双方打斗的描述:

一、袅袅垂杨影里,茸茸芳草郊原。两条银蟒飞腾,一对玉龙戏跃。鲁智深忿怒,全无清净之心。邓元觉生嗔,岂有慈悲之念。这个何曾尊佛道,只于月黑杀人。那个不曾看经文,惟要风高放火。这个向灵山会上,恼如来懒坐莲台。那个去善法堂前,勒揭谛使回金杵。一个尽世不修梁武忏,一个平生那识祖师禅。二、这鲁智深和宝光国师斗过五十余合,不分胜败。方天定在敌楼上看了,与石宝道:“只说梁山泊有个花和尚鲁智深,不想原来如此了得,名不虚传。斗了这许多时,不曾折半点儿便宜与宝光和尚。”石宝答道:“小将也看得呆了,不曾见这一对敌手!”

图片/《水浒传》剧照

武松出手帮忙的战略需要

从原著不难看出,虽然鲁智深稍占上风,但是也没有占有太大的便宜,胜负难分的胶着,如果继续打下去,谁也说不准的胜券在握。

鲁智深作为梁山部队步兵总领,是部队的核心人物,战略上岂能输掉的自灭威风长他人志气,而且随时会溃不成军,军心涣散。

出于这种战略需要,武松出手相助是必然。

武松出手相助是兄弟的义气情谊

看过原著的都知道,整个水浒的梁山好汉中,鲁智深与武松本来就是交情非常深,惺惺相惜,一起患难与共,算得上生死之交。

此时,兄弟去打斗占不到太大的便宜,自然就要出手相助,先把性命百分百地保住,来日再去慢慢商议如何去收拾对方。

鲁智深打邓元觉占了上风,为何武松还要出手帮忙?

先说结论吧,逻辑文史姨认为鲁智深与邓元觉斗殴时并没有占据上风甚至还有下风的嫌疑,所以武松才会上前帮忙。另一方面,在这里武松去帮鲁智深解围也为后文鲁智深救武松埋下了伏笔。

《水浒传》中有个算得上是约定俗成的规定,就是双方武将单挑,哪方先派人上前助战,他方的武将一定没有上风敌方的武将,比如史进打琼妖花荣来助阵、关胜打兀颜光花荣、张清来助阵,最恐怖的是卢俊义在打杜壆时孙安居然跑上来助阵(卢俊义是全书武力第一人这没什么悬念,但杜壆是顶着西军团灭的压力来出阵的,其瞬间爆发力超过了卢俊义,但孙安助战后杜壆马上落败,也能说明其纯实力不如卢俊义),所以鲁智深打邓元觉时也有这种可能。

武松见鲁智深拿不下邓元觉,就跑出来参战,一同吃惊的还有关上的方天定与石宝,他们只知道梁山军中有个花和尚,却没想到这花和尚居然能和我们的宝光国师掰手腕,可见南军的整体实力了。

别以为武松只是单纯的要迅速解决战斗,施公特意让武松出战,其实还有第二层含义(当然,可能江南的饭不合鲁大师的胃口,所以鲁大师不太在状态)。

武松对应天伤星,这里的“伤”究竟是什么含义我想施公也有了交代。在武松与郑彪作战时包道乙偷偷的祭起混元剑偷袭武松,结果砍中了武松的左臂,武松昏死了过去。

可以说鲁智深见包道乙的大宝剑飞来本能够及时提醒武松躲避,但这一切或许都是天意,也为了对应武松天伤星的威名,所以武松必须得以残疾的方式收场了。

如果不是鲁智深来救武松,武松可能就死在包道乙或者是郑彪的手下了,这样一来既保全了武松的性命,又夺得了混元剑。后来武松也嫌胳膊将断不断太麻烦,就把胳膊砍了。

所以武松出手,其实是为了给他断臂做铺垫罢了。

文/逻辑文史游

这就是高明的呼应安排。

鲁智深打邓元觉占了上风,为何武松还要出手帮忙?

鲁智深与邓元节的打斗并非江湖比武,一定要一对一不可。

两个人的武功相当,既使鲁智深略高一筹,但要取胜也属不易,如果邓元觉一方有人先下场相助,鲁智深必败,恐有生命之忧,更别说敌方阵营有人放冷箭,更是凶险。

当时山寨中,武松与鲁智深意气相投、又一样的粗中有细,这时武松不动手却又让谁来动手?

鲁智深打邓元觉占了上风,为何武松还要出手帮忙?

他们两要赶着去喝酒,哪有空在这里浪费时间。

鲁智深打邓元觉占了上风,为何武松还要出手帮忙?

鲁智深对邓元觉并没有优势,从描述来看,两个人完完全全是平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