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沙僧为什么没有被封佛?真实原因是什么?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这里是吟风社,荟聚文史爱好者,致力于持续输出文化、历史等领域优质内容。

关于沙僧为何没有被封佛,我们可以分为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讨论。

主要是原因是功劳不够,佛祖论功行赏

我们看西游记第一百回如来论功行赏,给唐僧、孙悟空封佛的理由

圣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唤金蝉子。因为汝不听说法,轻慢我之大教,故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今喜皈依,秉我迦持,又乘吾教,取去真经,甚有功果,加升大职正果,汝为旃檀功德佛。

唐僧是整个取经过程的领导者,取经的八十一难严格来说是唐僧的八十一难,所以他在取经团队中起到领导的功能,他得到了取经的主要功劳,被封为佛。

再看孙悟空:

孙悟空,汝因大闹天宫,吾以甚深法力,压在五行山下,幸天灾满足,归于释教,且喜汝隐恶扬善,在途中炼魔降怪有功,全终全始,加升大职正果,汝为斗战胜佛。

孙悟空的情况也不用多说,整个取经过程中,降妖伏魔基本是他功劳,而整个取经过程了除了一开始跟唐僧闹过一次矛盾,以及中途被唐僧赶走,其余时候孙悟空从头到尾都未放弃过取经事业,而猪八戒几次嚷嚷着要散伙沙僧也常常被猪八戒一说就随大流了。如来说的全终全始,安在孙悟空身上很合适。所以孙悟空被封为佛。

对比之下沙僧的功劳是什么呢?

沙悟净,汝本是卷帘大将,先因蟠桃会上打碎玻璃盏,贬汝下界,汝落于流沙河,伤生吃人造孽,幸皈吾教,诚敬迦持、保护圣僧,登山牵马有功,加升大职正果,为金身罗汉。

沙和尚的功劳是登山迁马,这要是封了佛,怕是要有人骂佛祖赏罚不明。

次要原因是加入取经团队前的地位

还是跟成佛的两位对比,唐僧原身是如来的二弟子,仅凭此一点就不比多说,孙悟空是天庭封的齐天大圣,虽然说只是一个虚职,但齐天大圣是作为三界之主玉帝亲口加封的“官品极矣”,在天庭时孙悟空只有见三清称个“老”,逢四帝,道个“陛下”。除此之外,任何神仙都不好说在地位上高过“齐天大圣”。

至于沙僧曾经的卷帘大将,说实话真心不算什么,许多古典小说都有一个毛病,那就是给许多人物安上特别大的职务,以西游记来说二郎神有整整四个太尉,太尉在我国古代曾长期位列三公,与丞相是同级的官员,然而二郎神手下的那四位太尉被称作“汝等未受天箓”。孙悟空初上天庭看到南天门看大门的就有数十个元帅。

初登上界,乍入天堂。金光万道滚红霓,瑞气千条喷紫雾。只见那南天门,碧沉沉,琉璃造就;明幌幌,宝玉妆成。两边摆【数十员镇天元帅】,一员员顶梁靠柱,持铣拥旄;四下列十数个金甲神人,一个个执戟悬鞭,持刀仗剑。

而天庭的四大将军和四大元帅,甚至管他们的广目天王见了孙悟空都得规规矩矩行礼,沙僧原本职务远不能跟孙悟空相提并论,功劳又不够大,不能成佛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西游记》中,沙僧为什么没有被封佛?真实原因是什么?

可能是没背景,没后台!

《西游记》中,沙僧为什么没有被封佛?真实原因是什么?

这还不明白吗?

只要读过《西游记》的人都有个印象,如来手下菩萨不少,尊者挺多,却没见过《西游记》中描写过多少佛,因为西天雷音寺中最高行政长官如来,也不过是一尊佛,所以西天雷音寺中的佛肯定不多,不然就乱套了。

但唐僧是金禅子转世,如来佛祖钦定的取经人,不封佛说不下去。

封唐僧为佛,孙悟空怎么办?那猢狲可不是盏省油的灯,千辛万苦保唐僧到了西天取到了真经,也封个使者罗汉什么的,那猴子肯定不干,在西天雷音寺闹将起来,如来也没面子。于是佛祖也只能咬牙封他个斗战胜佛了。

至于八戒沙僧俩个,一个长工似的挑个担子,一个给人执鞭坠镫的奴才,也封了佛,那不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吗?

《西游记》中,沙僧为什么没有被封佛?真实原因是什么?

在人们心中,沙僧是一个老实巴交,任劳任怨,就是没啥能耐的形象,是个非常平庸的一个人。但假如再仔细去读一读《西游记》的原著,对他的认识就会发生很大变化。

沙僧不仅不是个无能之辈,不仅不是个庸庸碌碌之人,如果单论智商和情商,单论对自己所作所为判断之准,实践之深、城府之重,恐怕谁也不如沙僧。

沙僧是负责给玉帝撩车帘的,相当于皇上身边的近侍,这个人必须是皇上绝对信任的人,而且除了卷帘这项工作以外,还加上大将二字,这就说明玉帝不仅对他非常信任,他还是玉帝的贴身保镖,相当于皇上的秘书、司机兼保安队长。

这就不禁让我们非常奇怪,取经这一路上斩妖除怪,他的业绩最差。沙和尚能不出的力一定不出,能不负的责任尽量不负,而且还很会捧人,遇事都往后缩,才是沙和尚非常精明的地方。他这样的工作态度,只能证明沙僧的凡心太重!机心太重!

这十四年取经路,沙僧没什么大贡献,基本上是靠和稀泥来稳定了团队,没起什么决定性作用,但封了个“金身罗汉”,他的收益完全超出预期。

可咱把话说回来,沙僧就应了那句话“机关算尽太聪明”,“金身罗汉”和“斗战胜佛”整整相差了一个级别!他要是再想从罗汉变成佛,那就不定要多少年,还要看有没有机缘。佛祖早就看透了他这点小算盘,瞒的了谁,也瞒不了佛祖,所以很公平的给几个人封赏。

《西游记》也是给我们提个醒:人生在世,算计也没错,但你要处处算计,机心太重,处处不肯使力。处处都是利不少得,害不伤身,责任别人担着,好处自个捞,如果都这么想的话,你可能收获一些眼前利益,但是大业绩、大功利,恐怕是做不到的。

那些机关算尽,最终能成就和收获的,还是抵不过那些勤奋肯干、愿意付出的人。这也算是沙和尚给我们的启迪吧!

《西游记》中,沙僧为什么没有被封佛?真实原因是什么?

唐僧师徒四人取经成功,唐僧被封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他被封为“斗战胜佛”,猪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菩萨”,白龙马被封为“八部天龙广利菩萨”,唯有沙僧被封为“金身罗汉”。白龙马都当菩萨了,沙僧才当个罗汉,是命运不公,还是另有蹊跷?

很多人曾解释过这样的结局,认为“佛”是“觉悟者”,是智慧圆满的象征,佛教没有权利的大小,只有觉悟的深浅,完全觉悟才能成佛,换句话说,能普度众生为他人着想的人才是佛。我认为佛教更为等级森严,仙界的一只老鼠或者一只狮子下界为妖,最多惩罚是现出原形,更有胜者为天庭的一员,大家记得黑熊怪吧,黑熊本来是一只熊,他偷了袈裟,最后被观音点化,成为守山大神,而没有任何权利关系的白骨精最后被孙悟空打死,大家回想一下整个《西游记》中,只有白骨精是这样的结局,其他妖魔鬼怪都会被解救,让孙大圣手下留情,所以说,佛教中应该有阶级权力的关系,等级森严。沙僧最后没有成佛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沙僧出身不高,仙界无名无靠山

沙僧未下界前,他是玉帝的“卷帘”人,玉帝出入时替他掀一下帘子,就像古代的侍女一样,身份低微,没有任何名分。当他不小心打破玉帝的“琉璃盏”时,玉帝生气,降旨下界,他只能在流沙河里做一个杀人吃人的妖魔,他是没有任何靠山的人,说贬就贬,从仙界一下子打入凡间为妖,试想前身这样位卑低微的人,跟随唐僧取经这样的小事,最后佛祖能随便把“佛”能分封于他吗?假若分封与他,如来佛祖怎么管理他手下的其他罗汉?所以沙僧没有成佛,主要原因还在于他身份低微,猪八戒在西天取经路上,贪吃贪色,动不动分财产,但最后,还封了“净坛使者”,不难想象,他原先是“天蓬元帅”,所以,沙僧的结局是注定的。

沙僧比较佛系,路途“默默无闻”不作为

在取经路上,沙僧做的最多事情是牵马挑担和保护师傅,但常常连师傅都保护不住被妖怪劫走,很可能许多人说,沙僧武功不好,难以抵挡妖魔的招数,但其实并非如此。六耳猕猴假扮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沙僧看见假扮自己的沙僧时,气急败坏,于是在六耳猕猴的眼下将沙僧打死,六耳猕猴连孙悟空都没有取胜,沙僧却敢在六耳猕猴的眼下打死假沙僧,说明沙僧功夫还是相当厉害,但在取经路上,沙僧真正出过几次手、当过几次妖,因为有大师兄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沙僧并未全心全意的辅佐唐僧取经,心诚则灵,如来佛祖和唐僧等等众人,其实已经看透沙僧的本质,最后只给了一个“金身罗汉”

《西游记》中,沙僧为什么没有被封佛?真实原因是什么?

唐僧师徒四人历经磨难,到达西天,其中唐僧、孙悟空封佛猪八戒封净坛使者沙僧封金身罗汉白龙马封八部天龙马。猪八戒对如来表现了不满,叫屈,但毕竟观音兑现了对八戒的承诺——“你可跟他做个徒弟,往西天走一遭来,将功折罪,管教你脱离灾瘴。”

而沙僧封罗汉却没有兑现承诺,观音最早对他的承诺是“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经,我教飞剑不来穿你;那时节功成免罪,复你本职。”从承诺看,之兑现了一半,就是“飞剑不来穿你”,“本职”是没有恢复的。我们都知道,沙僧的本职是“卷帘大将”,“金身罗汉”离“菩萨”和“佛”还差了几个档次,与天庭“大将”也比不了。沙僧为什么被如此对待呢?

根本原因在于,观音菩萨和如来佛祖对沙僧一路的表现不满意原著中的沙僧与电视上的大相径庭,他内心复杂,看不透、猜不到。这里不分析沙僧的真实性格,只讨论一下他为什么不讨观音和如来的满意。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这句话在哪都是真理。试看其具体表现:

1、整个西天之路,沙僧只打死了一名“妖怪”,就是水帘洞假悟空那里假冒他的猴精,严格来说都不算妖怪,因为猴精触及了他的底线——假冒自己;有人说他还打死了玉面狐狸,那是电视剧,原著是猪八戒打死的;

2、出工不出力,体现不出价值,原著中沙僧是牵马的,猪八戒才是挑担的,马是龙马,很有灵性,哪里需要人牵,人家比你跑的还溜好吧;他只是在八戒被抓时临时挑了两次担子,这样看基本上算可有可无了;

3、人生目标低、说话得罪观音,观音劝他跟着取经僧时,他反复强调“若取经僧不来,岂不是误了我前程也”,他心里一直想的是回归天庭体制内,所谓“求上得中,求中得下”,他的人生目标只能是“下下”,而且这种心理还得罪了上上级领导观音;

4、不与时俱进,不求上进,原著在乌巢禅师传授《多心经》后,唐僧和悟空一路都在消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获得新的认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觉悟,这也是唐、孙二人能封佛的重要原因;就连八戒也掌握许多生活实践经验:过通天河冰面用布包马蹄、孙悟空被红孩儿烟熏他为其推胸顺气、投石入河测深浅等等;而沙僧始终沉溺于之前那段失败的工作经历,不思进取,不想担当,明哲保身。

其实,“打碎琉璃盏”“被贬下界”“每日飞剑穿胸”也并非表面现象,有着一定深意,这无关他为何“没有被封佛”,就不说了。总而言之,沙僧因为受到之前的打击,丧失工作积极性,对人对事不上心不积极,做人做事破罐子破摔,这才是他得罪领导、没有封佛的根本原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