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与诸葛亮齐名是否过誉?庞统不死,三国结局是否会有影响?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庞统与诸葛亮齐名,当然太过誉!
有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每个人站的位置不一样,对于一个人或事物的看法当然不同。
熟读《三国志》的朋友都知道,据史料记载,庞统与诸葛亮有许多的不同,根据本人对三国故事的了解程度,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庞统与诸葛亮给大众的外观形像不一样,感受不一样。
刘备看见诸葛亮时,刘备顿感儒雅之气袭人。原文: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而刘备刚到庞统时,虽然也早就听过庞统的大名师,但是,却没有喜欢的感受 。
原文: 玄德久闻统名,便教请入相见。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亦不悦。
孙权见到庞统时,则更不感冒。原文:权见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
孙权对待诸萝亮则是另一番态度:孙权降阶而迎,优礼相待。
二是庞统与诸葛亮在刘备面前的重视程度不一样。
诸葛亮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来的,,而庞统却是经鲁肃举荐给孙权,孙权看不上庞统的大大列列,不被重用,所以才转投刘备。
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后,直接封为军师,指挥了火烧新野的战斗。而庞统在刘备面试后,因其貌不扬,被封为县令一职。
三是庞统与诸葛亮在三国时期发挥的作用不一样。
庞统在东吴周瑜手下为官时,仅贡献了连环计,让曹操的大船连在一起,但是,诸葛亮却计谋频出,打败了曹操。而庞统自被刘备重用后,可圈可点的仅有取西蜀一战,且在雒城丧命。
而诸葛亮七擒孟获,又多次亲率大军北伐中原,与曹魏主帅司马懿斗智斗勇,为蜀汉政权的延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直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所以,虽然诸葛亮曾经对刘备说:士元非百里之才,胸中之学,胜亮十倍。但是,他们二人在三国历史上,尤其是在刘备集团内发挥的作用、影响,无论是从战略角度,还是战术角度等都不一样,所以,如果说庞统与诸葛亮齐名,的确是过誉了。
其次回答第二个问题:庞统不死,对三国结局的影响不大,也可以说没有。
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刘备作为汉朝的遗老遗少,抱着“恢复汉室”的宏伟理想,想开历史的倒车,搞复辟,必然会被历史的车轮压的粉碎。纵使有一代超强智慧大脑诸葛亮的辅佐,也没有成功。而庞统如果不死,充其量就是让刘备的蜀权多存活几年而已。
众所周知,诸葛亮是刘备非常敬重的丞相,但是,在其二弟关云长被东吴杀害后,丧失理智,忘记了当时诸葛亮“东联孙吴,北拒曹操"的战略,尽起蜀国之兵,要为其二弟报仇,刘备要往绝路上跑,真的谁要挡不住,尽管诸葛亮极力拦阻,也无济于事。
此时,就算庞统没有死,又能奈何?所以,就算庞统不死,对于三国的结局也没有任何影响。
庞统与诸葛亮齐名是否过誉?庞统不死,三国结局是否会有影响?
要从整体两人成功的事件和作为看,庞统的能力还没有发挥出多少,就先死了。没有建立起更多的功绩也就显得不如诸葛亮。就算不如诸葛亮,其才能也是不可以小觑的,对于刘备方来讲确实是一大损失!
如果庞统不死,蜀国两个方向的冲出蜀地出口,就可以都有一个好军师。庞统可以帮助关羽镇守荆州,从荆州方向打击曹魏,将是一步好战略。有庞统帮助关羽,曹魏恐怕就很难抵挡,东吴看有庞统在也不敢轻举妄动,即使动,有庞统关羽就不会有失荆州之败,这样蜀国就不会被困于蜀地无法突出来,无法席卷天下。
如果庞统不死,刘备也不会有夷陵之败,不会损失惨重,毁坏了多年积累,造成前功尽弃之折。东吴极有可能被灭掉,那曹魏也就危险的很了。对于后来的诸葛亮劲敌司马懿来说,庞统或者造成的两面夹击之势,也够他呛!
这样看要根据司马徽对庞统的才能评价看,庞统活下去,大势方向预料走向应该是这样,再恢复汉室江山也是有可能的。但是,想象总归是一种猜想,现实的千变万化必定是难以预料非常准确的!
庞统与诸葛亮齐名是否过誉?庞统不死,三国结局是否会有影响?
草根坩泽是三国迷,非常乐意与条友们来一起探讨这个问题,详解如下:
一、庞统与诸葛亮齐名,是否过誉?
非也!个人认为庞统的才华不比诸葛亮差,理由如下:
1、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庞统的功劳,没有诸葛亮大,名气也没有诸葛亮响这是事实,但原因只是庞统死的太早,因此不能以功绩大小来辨别两人能力的高低。
2、刘备集团内部,关羽,张飞前期是不服诸葛亮的,张飞服庞统,魏延服庞统,从这个角度来看庞统的能力肯定也非同一般。
3、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诸葛亮草船借箭、巧借东风等情节有虚构的成分,诸葛亮过于神话了。
4、赤壁之战,曹操惨败,是孙权刘备联盟的胜利,论功劳,周瑜第一,这应该是无可厚非的。孙权集团的功纪作用更大,刘备集团则主要起善后的作用。赤壁之战,周瑜成功,离不开庞统的连环计。敌我双方交战之前,庞统取得了曹操的信任,献战般连环之计,为今后周瑜火烧赤壁打下基础,在这一点上体现出了庞统非凡的智慧。
5、庞统认为,诸葛亮的三分天下之说,有先天性的缺陷,即荆州之地,易受曹操和孙权的夹击,易攻难守,应以益州之地为根基再图发展,历史演变的角度来看,庞统说的对,这更充分体现了庞统的智慧。
二、若庞统在刘备统一西川的途中不死,则刘备必将统一天下。
若庞统在则三国可能出现的局面是:
1、诸葛亮、关羽、赵子龙守荆州。
则荆州之地不会丢失,以上述3人之力进可攻,攻有守。
个人认为刘备出征西川之时,应带上张飞,而不是只带黄忠与魏延等,
2、刘备有可能收服张任等西川大将;
刘备在收服西川后,以法正、庞统为军事,以张飞、马超、张任、黄忠、魏延为大将,可图汉中,从北面对曹操形成压力。
3、在刘备占领汉中后,休养生息三年,招才纳士,积蓄力量。
4、对人员进行区域调整与布防:
益州军区战将:关羽 、黄忠 、张任、魏延
军师:庞统 法正
荆襄军区战将:张飞、马超、赵子龙
刘封
军师:诸葛亮
5、两大战区,南北合击,先灭曹操。
6、顺江而下,征剿东吴,完成统一大业。
天下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乃运也此乃命也。可惜世界上,没有如果,我们事后诸葛,也只是消磨一下时间罢了!愿吾辈自强,力争不让自己的人生留下憾事,则幸矣!
回答完毕,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留言与我交流三国有关的话题!
庞统与诸葛亮齐名是否过誉?庞统不死,三国结局是否会有影响?
《三国演义》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那就是,卧龙凤雏得一人者,便可安天下。卧龙指的是诸葛亮,凤雏指的就是庞统了。
可以说,刘备是很幸运的。在三国时期,两个出类拔萃的能人异士,都被刘备所用,刘备的人力资源真是好哇。但是,那么好的优质人力资源,做为领导者的刘备,却没有充分发挥庞统的聪明才智,以至于庞统早早的战死,是刘备的一大损失。
在赤壁之战中,是孙刘两家的联盟才取得了赤壁大战的胜利。论功劳,东吴是主要的,刘备是次要的。
东吴的统帅周瑜周公瑾,在赤壁之战中,用火烧战船的办法,大败曹操的军队。取得了此役的辉煌胜利。但是这次战役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之前,庞统前去曹营献上连环计,让曹操的战船都连在了一起,这样周瑜在采用火攻时,曹操的战船不能够快速疏散。这样曹操的战船都连在了一起,一烧一大片,成了一条条连绵不断的火龙。周瑜火烧几百里,打败了强大的曹操。庞统的功劳,可谓大矣。
赤壁之战后,庞统跟随了刘备。后来跟随刘备去收取西川。在进军的路上,庞统尽到了自己一个当军师的责任,给领导者的刘备,提供了一个又一个好计策。可是刘备出于自己的考虑,并没有采纳。这就是内部的不团结。那事情的结局就好不到哪去了。最后庞统在落凤坡被万箭穿身,让人嘘唏不已,感慨万千。如果刘备早早的听取了庞统的建议,西川也许早就拿下了。
庞统和诸葛亮作为刘备的左膀右臂,两个人的行事风格是不一样的。两个人的战略规划也是不一样的。庞统更倾向于经营西川,意图将来。认为荆州地区易攻难守,从后来发展的趋势来看,庞统的看法是对的。
诸葛亮的做事风格,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喜欢急功近利,很少兵行险招。而庞统喜欢直来直去,干事情大刀阔斧。所以两个人的做事风格有点儿相克。刘备更倾向于诸葛亮的风格。所以在进军西川的道路上,和军师庞统有了不小的分歧。这就为以后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这就像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去朋友家串门,看到朋友家的餐桌上有一盘苹果,庞统这样的人,看见自己喜爱的苹果,没有太多的拘束,主人一礼让,马上拿起来就吃。而诸葛亮这样的人,虽然也喜欢盘上的水果,但是碍于面子,虽然主人也礼让了,但是依然唯唯诺诺,非得等主人把苹果拿给他以后,他才顺手接下来,吃苹果。这也就是城府深一点的缘故。从表面上来看,诸葛亮这样的人是比较受喜欢的。作为领导者的刘备,也更倾向于诸葛亮这样的人。
从《三国演义》这本书来看,由于庞统早早的战死,没有看到他太多的辉煌战绩。但是仅从赤壁之战和在进军西川的道路上,他给刘备的出谋划策来看,智谋还是很高的。所以才会有后来的风雏卧龙得一人者可安天下的传说。
如果刘备听从了庞统的建议,早早的拿下了西川,庞统也不会死。在站稳了西川以后,等到时机成熟,从东西两方面进攻曹魏,然后再灭掉东吴。西蜀,很有可能一统天下。
实话实说,在三国时期,最知人善任的就是曹操了。如果庞统投靠了曹操,以他的聪明才智,肯定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也会青史留名。只可惜他错投了明主,让自己的聪明才智没有得到更大的发挥。是庞统的悲哀。
庞统与诸葛亮齐名是否过誉?庞统不死,三国结局是否会有影响?
一,庞统与诸葛亮
二人都是刘备的顶级谋士,司马徽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是小说家言,不足为信。以《三国志》为根据,诸葛亮是千古名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其功绩和个人魅力都远超庞统。他既是谋士,又是战略家,还是统帅。而庞统既是荆襄名士,长于谋略,但英年早逝,其才能未展,功业未遂,不能与诸葛亮相提并论。
二,庞统不死,能否改变三国格局?
答曰:不能!庞统是杰出的参谋人才,如其不死,将对蜀汉的建立产生必然的重要的影响,但要辅佐刘备一统天下,那是高估了庞统。能否得天下,主要看主公刘备有没有雄才大略,有没有军事实力,实力才是硬道理。还要看对手,与曹操和孙权争霸,刘备各方面都不占优。刘备老矣,刘禅又不成器,事业后继无人,能割据一方已实属不易。三角形的稳定性,我觉得三国鼎立乃大势所趋,时世使然,。要改变这一格局,曹孙刘无能为力,诸葛亮无能为力,再有十个庞统也无能为力。
庞统与诸葛亮齐名是否过誉?庞统不死,三国结局是否会有影响?
卧龙凤雏谁与共,落凤坡前怨的卢。三国里说庞统与诸葛亮齐名,的确是高估了庞统。诸葛亮少年得志,被刘备三顾茅芦出山时只有27岁。一出山便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智窃荊州,声名大鹊。
厐统在赤壁智献连环计,未被孙权认可,而且得到的是冷遇。投奔刘备以后,也未被重用,后被张飞的真实见证,诸葛亮再次力荐,才被委托于副军师。
这副军师,仅次于诸葛亮的地位,也不是容易当的,要有功绩才能服众。庞统有点急了,沉不住气了,急于建功,自请同刘备夺取西川。进川以后,由于刘备的犹柔寡断,坐失良机,刘璋那边做了积极防御。罢兵回荆州吧,厐统太没面子,他便冒险进军,结果被射杀在落凤坡。
纵观庞统短暂的一死,高傲自恃,目空一切,但一直未能有一所发挥,浪有虚名。但极不冷静,建功心切,连刘备都怀疑取胜把握不大,他执意西进。为将之道上应天时,下知地理,主要还要把控自已的情绪。
上应天时,夺取西川的最佳时期已过,接下来一定是苦战,这一点庞统估计不足。落凤坡地理凶险,庞统一概不知。急于立功,不能稳健控制个人情绪,铸成大错,赔了性命,咎由自取。
既是庞统夺取西川成功,依他的性格治理西川必然没有诸葛亮治理的成功。回调荆州压服不了关羽。他们保持蜀汉政权多延续一段时期是完全可能的。
曹操控制北方长期稳定,屯田法保障了军队给养。虽几次南下未得成功,但吴蜀进取北方,也未得尺寸土地。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次伐魏都未能成功,多个庞统可能于事无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