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是抗老的还是加速老化的?

我喜欢喝咖啡,但我不知道。

谢邀!咖啡是抗老的还是加速老化的?这个问题很值得思考。众说纷纭,有的说,咖啡中含有多种抗氧化的物质,可以清除自由基,起到抗衰老作用,因为自由基是有毒物质,在体内堆积会促进衰老。又有的说,喝咖啡会造成失眠,睡眠不足和对皮肤不好,这会加速老化。那本文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喝咖啡有哪些研究证据,到底喝咖啡是抗老的还是加速老化。 至少从15世纪开始,人们就开始喝咖啡。近一个多世纪以来,咖啡一直是职场的“主菜”。但直到最近,科学才能够解释它对健康的一些不可思议的好处。

一、喝咖啡可以降低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风险。

英国一项针对50万人进行的研究发现,在10年的随访中,习惯喝咖啡的人比不喝咖啡的人死亡风险低。有一种理论认为,由于咖啡含有超过数以千计保护人体细胞不受损害的化合物,它可能是抑制了许多科学家尚未发现的死亡原因。

另外西班牙一项针对2万人的研究发现,45岁以上的人,每天多喝两杯咖啡,其任何原因死亡风险(除了意外事故)降低30%。

二、喝咖啡可以降低心脏病、中风,甚至自杀的风险。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大规模的研究,跟踪了30年,20万名医生和护士,将喝咖啡与降低心脏病、中风、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甚至自杀的风险联系起来。结果表明,每天喝1杯咖啡,死于这些原因的几率下降了6%。喝3~5杯之间,它下降了15%。

另外,研究人员检查了美国历时最长的流行病学研究弗明翰心脏病研究中5209人的记录,发现喝咖啡与降低心脏病风险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与不喝咖啡的人相比,每多喝1杯咖啡,他们患心力衰竭或中风的风险降低了8%。

还有一项来自韩国的研究,跟踪了25000人,发现每天喝适量的咖啡与心脏病早期预警信号较少有关。

在这三项研究中,观察喝咖啡的好处是相关的,但不是因果关系。不过,这些研究人群巨大,研究时间长,研究结果很有说服力。

三、咖啡促使身体燃烧脂肪

英国的一项研究,发表在《Science》科学杂志上。研究人员使用热成像系统测量人们颈部的温度,研究人员就可以知道参与者长期喝咖啡能够燃烧多少脂肪组织。

咖啡能加速新陈代谢,更有效地将脂肪组织转化为能量。或者说得更简单:咖啡确实能燃烧脂肪。不过,这项研究的作者说,他们还不知道具体是咖啡中的咖啡因还是其他什么物质导致脂肪燃烧。

四、咖啡似乎可抵消衰老过程的一部分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规模较小的研究,只有100名咖啡饮用者参与研究,不过经过几年的研究观察,得出的结果是很有价值的。人类的衰老与慢性炎症机制密切相关,比如动脉粥样硬化,就是慢性炎症。研究显示,由于咖啡因含量高,喝咖啡可以抵消一部分慢性炎症引发的化学反应。

五、咖啡可以改善大脑健康,降低与年龄相关的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脑研究所的一项针对咖啡中数以千计的不同化合物的研究发现,喝咖啡似乎与降低患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氏症的风险有一定关联。研究发现与一种叫做苯基烷的化学物质有关,它是在烘焙过程中产生的。苯基烷化学物可能有助于阻止两种有毒蛋白质在大脑中的积聚,这两种蛋白质被称为tau和β淀粉样蛋白,这两种蛋白都与阿尔茨海默氏症(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氏症有关。

看到以上研究的结果,似乎发现咖啡很完美,事实上,世界上就不存在完美的东西,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事物的两面性

欧美推荐每天咖啡摄入量1000mL以内,差不多5杯。亚洲人摄入量应该更少一些。因为研究发现,咖啡摄入量大于1000mL,可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长期喝咖啡或者过量喝咖啡还会导致以下情况:

一、咖啡会导致失眠和烦躁不安

咖啡因摄入过多会导致失眠和烦躁不安,推荐的最大咖啡因含量是400毫克(大约喝4杯咖啡,800ml)。如果你对咖啡因敏感,喝咖啡更要谨慎。

二、咖啡会升高胆固醇

咖啡含有咖啡醇物质,这种物质似乎能提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老年人和胆固醇高的人建议少喝或不喝咖啡。对于胆固醇水平正常的年轻人来说,喝杯咖啡对血脂影响不大,因为咖啡中摄取的低密度脂蛋白量很少。而咖啡醇可能有一些有益的抗癌作用,对肝脏也有好处。

三、咖啡对皮肤的影响

咖啡中含有大量的抗氧化物质在短期对皮肤是有好处的,但是长期喝咖啡,这种对皮肤抗氧化的作用就会减弱。研究表明,咖啡有可能造成年轻人的痤疮等皮肤问题。

结语

依据科学研究结果和咖啡的流行程度,咖啡是个好东西,可以一定程度上起到抗衰老的作用,但是要控制摄入量,建议每天最大量不超过1000mL(5杯)。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咖啡是黑咖啡,不含添加剂和糖的。如果咖啡加了添加剂和糖是会加速老化的,不过不是咖啡加速老化,而是添加剂和糖加速老化。对咖啡因敏感的人,建议少喝或不喝咖啡。一句话,少喝怡情,适量健康,大喝伤身!

作者言:大家好,我是致力于用简洁、易懂的语言科普医学知识的魏医生。码字不易,如果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请帮忙● 点个关注或点个赞● 吧,如果您的家人朋友也有这方面知识的需要,请● 转发●给需要的人。您的支持,就是我创作的最大的动力,谢谢了!

参考资料:www.webmd.com

咖啡是抗老的还是加速老化的?

是抗衰老的,有很多研究都可以证明这一点,并且,咖啡还可以抵抗很多慢性病,要知道很多慢性病消耗着人体的能量,是会加速人衰老的,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咖啡是可以抗衰老的。

咖啡对健康的影响一直备受争议,有人说它可以提神,有人担心它对造成人的咖啡因上瘾、钙流失,那么咖啡到底是好是坏,发表在《Nature Medicine》上的一篇研究给出了实锤:研究者发现,那些炎症水平较低的老年人都喜欢喝咖啡,要知道人体如果炎症水平高就会导致很多慢性疾病的。这篇研究的作者、斯坦福大学免疫、移植和感染研究所的副教授David Furman教授甚至评论道:“人们摄入的咖啡因越多,就可以更强地抵抗慢性炎症状态。大部分跟衰老相关的疾病并不真的是老年病,而是炎症疾病。炎症因子越活跃,这个人患慢性病的可能性就越大。”

2013年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会期刊》的一项总结性研究显示,常喝咖啡能有效降低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咖啡饮用者发生心肌梗死、猝死、慢性心衰的几率都会降低。

另外,咖啡除了能抗衰老,常喝咖啡还能降低得老年痴呆等病的风险。因为咖啡因可以短暂地刺激中枢神经。

咖啡很好,但不要贪杯哦

每天咖啡要适量尽可能的不要超过5杯,而且喝完咖啡10-15分钟会有兴奋作用,所以睡前不要喝咖啡。不要空腹喝咖啡,有胃肠疾病的不适合喝咖啡,孕妇不要喝咖啡,咖啡因会通过胎盘吸收,进入胎儿体内,危及胎儿的大脑、心脏。因此,咖啡虽醇香,但是不要贪杯哦!

咖啡是抗老的还是加速老化的?

2005年8月,美国化学博士文森领导的研究团队在美国化学会第230界年度会议中探讨“抗氧化物对健康的潜在好处”,提出的研究报告指出:咖啡不但是美国人早餐必备的醒脑饮料,也是美国人每年补充抗氧化物的最大来源。

什么是抗氧化物

氧气是维持生命的基本元素,我们吸入氧气供细胞使用的同时,也会产生氧化的副产品-自由基。这些不稳定的自由基会抢夺细胞分子的电子,也就是说自由基会肆意攻击健康细胞,造成众多病变以及加速老化。

人体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虽然已有一套降低自由基破坏体内细胞的机制,但每日仍需吃三餐来补充抗氧化物,因为抗氧化物遇到不稳定的自由基就会提供一个电子给自由基,中和自由基,恢复成正常的原子因。简单来讲:抗氧化物具有修补细胞的功效。

咖啡有利于抗衰老

文森博士的研究团队还分析了100多种饮食的抗氧化物含量,包括蔬菜、水果、坚果、香料、饮料等,结合美国农业部的数据资料,计算出每种饮食在美国每年的消费量,据此统计出美国人抗氧化物来源的排行榜。

1.咖啡(1299mg,平均每天1.6杯黑咖啡)

2.茶(294mg)

3.香蕉(76mg)

4.豆制品(72mg)

5.玉米(48mg)

6.红酒(44mg)

7.啤酒(42mg)

8.苹果(39mg)

9.西红柿(32mg)

10.马铃薯(28mg)

美国平均人均每年咖啡饮用的杯数在300-400杯之间,而我国目前人均每年咖啡饮用仅仅只有5杯。虽然咖啡中含有的抗氧化物含量较多,但目前在国内,摄取抗氧化物的主要来源还是茶以及蔬菜。

咖啡中含有大量的抗氧化物,是可以抗衰老的,同时也可以防止一些疾病的发生。但前提是要摄入一定的量才有效果。

建议每天饮用1-2杯黑咖啡,摄入抗氧化物的同时也吸收了咖啡因,但过量就会产生心悸、失眠等不良现象。蔬菜与水果,才是最健康的抗氧化物来源。咖啡泡好后,最好在20分钟内喝完,以免咖啡的抗氧化物氧化,效果大打折扣。

文中资料来源:韩怀宗老师《世界咖啡学》

咖啡是抗老的还是加速老化的?

咖啡跟茶一样有争议,看怎么去使用!就像刀可以用来切菜,也可以用来杀人,切菜就是工具,杀人就是凶器。

咖啡含有脂类,氨基酸,微量元素,多酚类的营养素。多酚类的本身是对人体有抗氧化的作用。同时含有咖啡因,棕榈酸。咖啡因可以帮助燃脂,提神醒脑。棕榈酸酸可以促进谷胱甘肽分泌间接的帮助抗氧化。

同时咖啡有很多种喝法,比如说加奶加糖,或者奶精以后,就会促进人体多种营养素像维生素和矿物质排出体外。不仅不能帮助抗氧化,同时还会使人体更容易因营养流失而老化。

所以如何去使用变得非常关键。如果你喜欢咖啡。可以选择少量美式,咖啡里面的有效成分对身体有帮助,如果你喜欢混合咖啡,就需要做一些调整了。那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偶尔补充一些水溶性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来减少营养素流失对身体的影响。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咖啡是抗老的还是加速老化的?

这里我们姑且讨论的是纯咖啡,而不是加糖加奶的或者速溶咖啡等复合品种或者饮料。

事实上,无糖无奶油添加的咖啡确实是比较健康的,一些研究表明,咖啡对于降低2型糖尿病、帕金森、结直肠癌的风险都有一定的帮助,主要原因可能是基于其中存在抗氧化成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抗氧化物质对于所谓“抗老”可能确实会有一定的作用。

正常喝咖啡还需要注意什么呢?

其一,注意量。大部分人可能还没有到“上瘾”的阶段,像一些欧美人那样将咖啡当水喝,如果你一天喝杯美式或者其他花式咖啡,基本没有问题。毕竟其中咖啡因大概也就100mg左右,而我们可以耐受大约400mg。

其二,注意特殊人群。理论上来说孕妇一天一杯咖啡是相对安全的,但你肯定不想做这种“实验”,如果你控制不好咖啡量,担心造成不必要的影响,那么暂时停止喝咖啡吧,至少让你的心理上觉得安全。

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比如高血压、心律不齐等,建议咨询你的医生再决定,有些人喝了咖啡容易心跳过快,这种的其实也不太适合喝咖啡,具体也还是要根据自己身体来做决定。

最后说一下,黑咖啡虽然健康,但是记得不要加那么多糖和奶油,受不了苦味加点牛奶倒还可以,不然那些热量带给你的伤害远远大于咖啡的那点好处了。

咖啡是抗老的还是加速老化的?

咖啡确实可以抗衰老,还可以预防癌症,降低患二型糖尿病和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的风险。

咖啡的这些神奇功能虽然听起来匪夷所思,但事实确实如此。

咖啡中含有丰富的咖啡因、咖啡酸和咖啡醇,这些物质都属于多酚类的生物活性物质,有助于清除人体内产生的自由基,不仅能够抗氧化,还能起到预防癌症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经常喝咖啡的人患结肠癌的几率比不喝咖啡的人要低26%。

▲这是咖啡树的果实,它的果仁就是咖啡豆

多喝咖啡,对肠胃更健康

美国胃肠病学会的研究表明,适当的咖啡因摄入与人体肠道微生物的健康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多喝咖啡对人体肠胃更好

科学家直接通过对来自各地的肠道微生物样品进行结肠镜检,结果发现:经常喝咖啡的人群所提供的肠道微生物样品中细菌种类更多,在大肠中的分布更加均匀,具有丰富的抗感染特性,这也就意味着肠道更不容易受到外来病原菌的侵染。

▲各种款式的精品咖啡

说到抗氧化,其实经常喝茶也能够起到相同的作用,茶水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类似于咖啡多酚),同样能够起到清除自由基、防癌抗癌的作用,还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如果喝不起咖啡的话,还可以选择每天喝15克以内的茶,经济实惠又健康。

咖啡到底该不该喝?

很多欧美国家的居民都有经常喝咖啡的习惯,单独喝咖啡容易引起神经兴奋,甚至会表现出上瘾症状。在我国的大城市,职业白领们也有相似的生活习惯,简直就是“无咖啡不欢”。

有些人认为,大量饮用咖啡会容易生理依赖,甚至将其与酒精、尼古丁相比。经常过量饮用咖啡,可能诱发房颤等心律失常疾病,还可能导致人体血压升高、骨质疏松、睡眠质量下降等症状。

不过总体来说,咖啡还是属于比较健康的饮品,适量的饮用咖啡并无大碍,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具有明显的保健作用。

咖啡具有多种保健成分:

咖啡因能够防止胆固醇结晶化,还能够增加流经胆囊的胆汁量,如此一来,胆结石的发生率可以降低40%以上;咖啡中还有一种神奇的蛋白黑素,这种物质可以延缓神经系统和大脑的退化,使人患上帕金森病的风险减少80%;医学实验还表明,咖啡可以将肝癌发生风险降低20%~50%,使肾癌的发生率降低16%,前列腺癌的发生率降低53%,肝硬化的发生率20%~70%。

美国的相关研究表明,每天喝2~3杯咖啡(大约300—450毫升),患上二型糖尿病的风险与普通人相比会降低37%—42%,这主要是因为咖啡中的氯原酸能够促进葡萄糖的代谢,还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度。

那么,我们该如何更加健康地喝咖啡呢?下面这些小妙招可以利用起来

咖啡是一把双刃剑,一切都在于对咖啡的质与量的把握。那么对于普通人来说,该如何更加健康地喝咖啡呢?

  • 首先是喝咖啡的时间。

美国的医学专家认为,每天喝咖啡的最佳时间是在上午的9:30~11:30,也就是早餐之后。在早上起床空腹时千万不要饮用咖啡,否则会对肠胃产生不良刺激。在午餐和晚餐后也尽量不要饮用咖啡,因为咖啡对神经系统的刺激作用时间可持续6小时,晚餐之后再喝肯定会影响晚上的睡眠质量。

  • 其次是把握饮用的量。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咖啡的耐受量也有差异。《美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健康人每天喝3~5杯咖啡没有太大问题,而国内的专家则建议,对健康成年人来说每天不要超过3杯咖啡(每杯咖啡按200毫升的容量计算)。

  • 咖啡的选择也很重要。

所有的咖啡品类中以纯的黑咖啡最为健康,营养物质和保鲜成分都很丰富,热量又低,最值得推荐。如果到咖啡馆,最好不要选择添加糖和奶精的美式咖啡,如果有黑咖啡这话还是建议选择黑咖啡。

▲黑咖啡

如果对咖啡因比较敏感,那么可以选择意大利浓缩咖啡,一杯咖啡中仅含40~70毫克咖啡因,比普通的咖啡要少很多。

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指出并讨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