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才发现,有没有退休金意味着家人对你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你怎么看?
我大姑爹今年80岁了,大姑妈去世已经很多年,大姑爹自从退休以后就回到农村老家,把自家的老房子重新翻新装修以后,一个人把小日子过的有滋有味。
大姑爹以前是镇上的中学老师,工作的时候一直在镇上生活,两个女儿学习挺好,都到了城里工作和生活,有一个小儿子在老家农村种地,娶妻生子。
退休以后,大姑爹就回到村里,一个人住自己的老宅子,小儿子家就在他的隔壁,也是自己家的宅基地建的新房,大姑爹每个月有6000元的退休工资,在农村已经算高收入了,年纪大了,也吃不了多少,自然花费也低,小儿子两口子主动邀请大姑爹和他们一家生活在一起,可大姑爹说自己喜欢自由,一个人自在,等以后走不动了再说。
大姑爹每天早早起床,就去田间绕绕走走,呼吸新鲜空气,锻炼身体,然后回家里简单做点吃的,吃了午饭就去桥头坐着,和一群老头老太太聊天。
桥头边经常有做生意的小商贩,拉着一些日用品在车上摆着卖,农村买东西不方便,大姑爹就喜欢找这些小贩买东西,自己需要什么就买什么,如果碰到老人喜欢吃的面包零食,他也会买上一些分给在一起聊天的老人们吃,有时买个几十块钱,百把块的东西,让旁边的老太太和老头很羡慕,羡慕他有钱就是任性,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老了以后,有退休金,的确是不一样,自己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大姑爹性格非常好,工资高,对儿女,孙辈们也大方,每年都给小孩压岁钱,每个孩子500,孩子考上大学,每人5000,孩子结婚每人10000,一家老小开开心心。
一到周末,两个女儿一家三口就开着车,买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回村里看望大姑爹,村里的儿子和儿媳也经常给他送菜,儿媳妇经常去帮他换洗的衣服拿来洗干净再给他送过去,在他70岁那年,大姑爹说自己攒了一些钱,自己也花不了多少,给三个孩子每家分了两万块钱。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姑爹的身体也没有以前健康了,胰腺出了问题,只能住院,住院期间,儿女三家商量以后,三家轮流到医院照顾他,大姑爹的医保报销比例很高,报销医保以后自己出不了多少钱,自己有退休金,住院不用儿女为他花一分钱,只要出点力就行,儿女也没什么意见,自然就没什么矛盾。
有一次大姑爹在村里摔倒了,自己没法做饭,儿子两口子每天给他做好饭,送到床边,他想吃什么?儿媳就去买什么做给他吃。
儿媳两口子细心照顾了他半年,他每个月给儿子2000块当做生活费,儿子儿媳良心也挺好,不愿意要,后来大姑爹说:“如果你们不要这个钱,就不要给我做饭,那我就饿死吧”,儿媳没有办法,才收下这个钱。
小儿子两口子每天想方设法的做好吃的给大姑爹,天天炖骨头汤给他补,在儿子和儿媳的精心照顾下,大姑爹很快就恢复了。
女儿女婿每周回村看望他,给他买牛奶喝补身体,还买很多营养品,大姑爹嘴上批评他们乱花钱, 心里乐呵呵的。
大姑爹退休金不低,但他们这一代人是吃苦过来的,非常节约,不会乱花一分钱,除了生病住院,平时一点生活消费,大部分退休金还是存下来了,生活还是很有底气,在农村也算相当的滋润了。
再看看村里有些老人,因为没有退休金,生个病自己很遭罪,儿女经济条件好,还可以带去医院治疗,如果儿女条件也不好的,真的很可怜,就是只能靠自己的身体硬扛,儿女的态度肯定也不一样。
人老了,有自己的退休金,就活得有底气,也不会给儿女增加压力,有时候还可以帮助到儿女的家庭,所以相处下来,家庭和睦。
老人如果没有退休金,生活肯定不一样,年龄大了,自己没有赚钱的能力,每花一分钱都要手心向上问儿女要钱,有时候感觉很卑微,但又无奈。
所以,人老了,有退休金和没退休金,生活差别很大,家人对你的态度肯定也不一样,只能接受现实,因为生活本来就不易。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有没有退休金,都应该孝敬老人,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我们要给儿女做好榜样,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老人没有退休金,会增加子女的经济压力,但不管你对老人有多么的不满,该尽的赡养义务必须尽,因为这是儿女不可推卸的责任。
同时,也建议大家,现在我们国家的养老政策越来越完善,不管城市还是农村,都可以自己缴纳养老保险,将来到退休年龄了,就可以有退休金。
趁现在自己还有赚钱的能力,一定要给自己缴纳一份社保,将来让自己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养老靠社保。
人老了才发现,有没有退休金意味着家人对你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你怎么看?
去年,我回我曾插队十年多的盱眙仇集,得知我的老队长几年前喝药死了,我震惊不已!
老队长死时76岁,他老伴早逝,一个女儿嫁在邻村,0五年我曾去过他家,他仍住在我插队时的四合院内,前后各三间中一院子的旧时农家,只是土墙草顶,多年未修,墙缝插的进一只拳头。那天他执意留我吃饭,说是请别人打电话喊女儿带菜回来烧饭。我揭开他的锅盖,锅里半锅锈水。我问他平时靠什么生活,他说,还能动,在山上刨点药材,并指着院里晾晒的一摊树根说,这是他平时在山上刨的。
我问他能有多少收入,他说没算过,我执意叫他算,他大约回忆起近几次卖药材的状况说,一个月大概五,六十块。还说,只在山沿转转,高的地方爬不动了。这时,我才注意到,老队长行动己大不如前。
约好的饭局,老乡叫孩子来喊我吃饭,我给了老队长一条红南京香烟就跟那孩子走了。在老乡那里聊了村里其他人的情况,也知道老队长的一些近况,承包的两亩田租给别人种了,每年四,五百块收入,自己刨点药材,勉强过活,只是身体不太好,担水劈柴类的重活已干不动了,只能喊別人帮忙,一人过,是有困难。
这是我见老队长的最后一次,为此我后悔了数年。去时,我身上应该带钱的,我后悔那天为什么不丢几千元给老队长,我还有这个能力,为什么那天没做?及至后来听说老队长喝药走时,更是唏嘘良久,这是一个曾关心过我们十多年的人。
我五三年生,六八年插队,七八年回城,现已退休。上班时,忙忙碌碌,退休了,往事如烟,对那段经历更是历历在目,宛若昨天。记得刚去时,买计划米,那天大雪,我们挑了两桶米,在雪地里滑跌了一跤,米撒在雪地里,回来说道这事,老队长听后带上扫帚和簸箕,跑了几里路将米和雪全扫回来,说脏了也别浪费,喂鸡呀!
六九年的春节前,老队长号召全队社员支持知青过好扎根年,每家都要给知青送糖馒,那天他和贫协组长,一人扛一个笆头,从山上到山下每家每户给我们讨,足足讨了两笆斗,我们队有十个村,座落在龙头岗水库四周,既便现在回去,走遍全队(现在叫村民组了)也须半天,按里程计,该有小十里路!
队里有竹园,六九年春天,春笋出了,很嫩,我们掰了一大盆,被老队长发现,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他说,你们要吃笋子可用黄盆扣一棵壮的,长两天一样鲜嫩可吃,后来我们才逐步明白,竹子是队里的主要经济来源。
八O年元旦时,我回生产队住了五天,算起来喝了十六顿酒,其中有一天早晨,我睡在老乡家被门外两人吵醒:一个说,我家烧好早饭了,小鸡也炖了。一个说,不行!我昨天讲好的。
原来是为请我吃早饭,我既感慨又好笑,赶紧出门劝解,两位仍不相让,表示陪客都请了,不能让人回去!我只好答应做好饭的那位,"马上去!",再告诉昨天答应的那位,"十点半到!"。
我们那里待客,酒是必须的,家里冬季一般会有咸肉,再就是小鸡,蔬菜有自家菜园,也算方便。每年秋后山芋干晒好后,村民见面的对话为:"二姐,你家酒换了吗?"。换酒,是生活必须,是将约盛七八十斤的酒坛放在拖拉机车斗里,上面堆满一车山芋干,开到一个叫涧溪的镇上,八斤山芋干兑一斤酒,算是备了年货。等到年后村里见面的对话为:"二姐,你家的酒喝完吗?"。那时,有酒的人家已不多了。
去年去时,我到老书记家着望他,老书记是那时大队副书记,分管文教,我插队时在大队民办学校当过四年老师,老书记算是我的领导,去年时他已93岁,除行动不便外,头脑清淅,身体还不错,那时的大队民办学校,有八九个班,复设式,十四个老师十三个民办,全归他管,他是集分管领导,校长,总务,校工于一身的人,学生家长不愿给孩子上学,这工作一般由他带上我去上门动员,知青上门,家长总有层怕的意思,应下了家里再有困难都会克服。我大约教初一时,班上有同学的妹妹无人带,老书记同意大带小在班上上课,那学生上课时背上背着小孩,课间举手,我问为何,答"俺妹尿了!",我会让他到办公室里换尿布。
老书记在民校收编后退休了,待遇是在学校那段工作一年折一百元,算来他共工作十来年,退休后每月约一千块的退休工资,自已跟儿子生活,算是老有所依。
聊到队里的老农民,他也颇多感慨,说,河东老弟兄四个都喝走的,我震惊了。
河东,是我们队的一个村子的別称,它位于水库溢洪道的东面,因地偏高,老李家就建房在此处,四个儿子在此分户,算来老弟兄四个都比我大,若到现在年龄应在八十上下。
我问其故,老书记告诉我,有自知病将不起的,有儿媳不孝的,有儿子意外先去的,复而不杂,农村锁事而已,只是那药得简事,几块钱的事,镇上多处有卖,随手可得。
这四位都是我插队时的玩伴,那老三更是每天吃完晚饭就到我们知青家,打牌是好手。
我想了几天,终于明白,一个字,穷!
我一直呼吁农民老了,当有退休养老的政策,可避开那些空喊"不交不得"的口号,就按现在的叫法,叫"老农补贴",现在有,只要提高的幅度大一些,千元以下或八百元左右就行。
老工人不是有吗,很大一部分老工人也未交,我岳母今年88岁,她从未交过,现在每月也有三千多!年轻时未交,是因为没有政策!那老弟兄四个,有政策让交吗?城市赶在有政策之前退休的,叫"视同",农民为何不可"视同"?交的,按金额计,领完了还领的,叫"托底",农民为何没有"托底"?都说我们是世界第二经济体了,难道这种差别还要带到下个世纪?
我插过队,扒过河,交过公粮,缴过农业税,到别的公社植过树造过林,也修过公路。我扒过的河叫淮河入江水道,三个月,每天每人一立方任务,干不完时点气灯夜里突击,报酬是生产队记工分!若按现在高速公路收费还贷规定,当年的负担河工工分的农民是否可在淮河上拉根绳向过往船只收费养老?现在那青山绿水是当年植树的农民劳动所为,他们是否也拉上围墙收费养老?
平衡再分配是政策的事,农民洗脚上田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大事,我们城市扩张卖了大批农民的地,征地补偿机制缺乏宏观思维,只是补足了被拆迁的人就完事大吉了,要从立足农村与城市整体平衡,缩小城乡差别的角度出发,将城市建设的土拍收入定比划一部分补充农业人口养老,则老农可无忧了。
人老了才发现,有没有退休金意味着家人对你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你怎么看?
去年的事。我们小区一个72岁的老头,从22楼跳楼自杀了,还是早上保安发现的,惨不忍睹。
老头老伴死了半年了,儿子和儿媳在江西打工,剩下老头和孙子孙女一起在家过日子。在持家这方面,老头可不行,饭也做不好,家务也做不好,又没有退休金没有积蓄,花钱得跟儿子要,儿子给钱又不应时,经常跟邻居借3块5块的买馍吃。孙子孙女也很嫌弃这个又没钱又不中用的爷爷,一天夜里老头回家忘拿钥匙了,孙子孙女却不给开门,老头想了半夜,就从楼道窗户跳了下去找老伴儿去了。
老头自杀的原因,第一是没钱,第二是不中用。原来撑起一个家的一直是老伴儿在操劳,老伴儿累死了,他活着也难。
我老家一位近门的大爷,有退休金两千多。每天早上起床儿媳妇就先给端上四个荷包蛋,大爷吃饱了就出去遛弯儿,啥也不操心,工资本都交给儿子和儿媳了。
他儿媳跟邻居们说把老头儿给伺候好比养圈猪都强!听着难听,却是实话。
我个人认为人老了还是有退休金的好,起码不会成为儿女的负担。退休金越多越好,儿女看在钱的面子上更盼老人好好活着。人最惨的事儿就是又老又没钱,孩子有本事孝顺还行,遇上孩子没本事的也就死路一条了。
人老了才发现,有没有退休金意味着家人对你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你怎么看?
我老公的爷爷,今年88岁,每月退休金4000块,这在农村来说,相当滋润了,自己又不怎么花钱。
前几天身体还好,自己可以种菜,一个人吃得也不多,平时喜欢喝酒吃牛肉,这都没问题,自己有钱啊,想吃什么就买什么。
今年身体不好了,自己不能做饭,在我家旁边的小房子住,我婆婆给送饭,他说什么都不去我家里吃饭,说怕人嫌弃,快过年的时候,我婶婶说她给送饭,结果送了一段时间,老爷子不让送了,不喜欢吃,说做的不好吃,他家没什么菜,一家人都很懒,吃的用的都矜持了点。
这不,又让我婆婆给送饭,谁家送饭,老爷子一个月给一千块钱,都抢着送,无奈老爷子挑着吃,做得不好吃就不用送了,拒绝,就是这么任性。
去年过年,爷爷的四个儿女,一家给分了一万块钱,前几天又说自己手里还有七万块钱,自己身体不好,怕哪天就不在了,又想着一家再分一万。
偶尔生病住院,谁去照顾,都按着天数支付钱的,平时儿女们也都经常登门来看他,拎点水果啊牛肉啊什么的。
我想过,已经快九十的人了,每天身上挂着导尿管,毕竟不像年轻时候那么利落,假如没有这么多的退休金,恐怕就不是这个境况,都是敬而远之吧!
虽然每个月退休金不少,伙食也要求质量,但是从不浪费,长征年代生人,一路走来,都知道生活不易,要珍惜。
有没有退休金,肯定不一样,自己心情不一样,家人的态度也不一样这是一定的,人要尊重现实。
人老了才发现,有没有退休金意味着家人对你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你怎么看?
我家3位老人,公公81岁,婆婆76岁,公婆住城里,都是跳出农门的大学生,时代原因婆婆退休金三千多,公公8000左右,公婆完全自己自足,不过我婆婆自己退休金一分钱不花的,全部花公公的。作为小辈我们不会想着公婆的钱财,都是他们的。公公很暖心,会在孙子生日,六一儿童节,过年给红包,我们接过来住几天的时候,也会给孙子们买零食。
我妈是杭州农村人,只有每个月村里一个什么保险有三百元收入,其他没有。农村人没有退休养老金一说。
说起对于这个有没有退休金,家人的态度,并不影响我们对他们的孝顺,只不过长辈如果有退休金,养老金的话,作为晚辈,我们负担轻一点,但是如果真的没有,作为子女养父母是天经地义的。
也感恩公婆的体谅,两年前我们花了五十万给公婆老家买了一套电梯养老房,今年拿到准备装修好,这样可以回去住,我们也离得很近。尽可能最好儿女的心意,我非常能感受到大人都在理解我们,知道我们每天忙的🐶一样!
要说区别的话,可能父母的心里想法吧!我妈这辈子最大的心愿的话,就是希望能有养老金,不要多,每个月几百块也可以的,这样她感觉不会成为儿女负担,自己体面一点。
公婆也是,我们在乡下陪伴少一点,公公什么都自己来,说起来也是很内疚,很多时候子女平衡工作家庭老人孩子也是很难的一件事情。他们的退休金都是自己安排。生活圈子,老朋友什么都是在城里。
所以老年人,晚年,有收入来源是保障,是心理的体面。不用伸手问子女要。
有身体健康,也是福气,自己的 更是儿女的福气。
这是我们家的情况。
再说说我的几位亲戚的情况,父母年纪60几岁差不多和我妈这样,退休工资两个人加在一起了,一般都是8000到一万,在的,我这几个阿姨叔叔他们都是倒贴他们的晚辈,平时家里面的吃饭带孩子嗯,买菜等生活费的话都是他们,主要的话也是独生子女,再加上他们60几岁还年轻,但是我阿姨还是预留了自己的几十万的资金,他说,上了70岁以后,随时有可能生一场大病,如果去看病,需要花很多钱,这样的话,也避免给子女带来负担。
所以讲到有没有退休金,家人的态度,一般来说肯定还是会不一样,但是多数家庭还是好的。
农村的话很多,像我妈妈这个年纪,但是没有退休金,也没有养老金,没有什么老保,但是在农村家庭里面,他们承担了很大的工作量,基本上家里洗衣服,做饭,带孩子,他们都是要做的,所以,即便是没有退休金,他们还是承担了家庭主妇的角色,奉献着自己的价值。
更多的还是在于父母长辈们自己心里的想法,很多长辈觉得自己还力所能及的时候,其实是心里非常愿意帮衬小辈的,这个就是咱们华夏父母的奉献精神。
农村里面没有退休金,子女不孝顺的也有的,不孝顺的不管父母有没有钱?终究是良心不好的,父母如果有钱了,他们巴结一点,势利眼一点,这种人我是不要看的,我相信因果轮回。
像我妈,年前做了开颅手术,术后的并发症还是挺严重的,目前卧床不起,我们姐弟两个人商量,因为小侄女在城里面读书,弟弟只能住在城里面,每天地铁来回两个小时多,还是来照顾我妈的,我现在的话负责一对一的照顾妈妈,所以儿女的孝心的话,并不会因为长辈有没有退休金而改变,有一种最贵的金钱买不来的,叫做子欲养而亲不待,孝顺父母的话,天经地义,他们把我们养大,我们陪他们变老,无可厚非。
自己有一天也会变老,希望自己也有老来的这份体面,能够有收入,能够身体健康,不给子女带来麻烦,并且尽可能的帮衬他们一下,像我们的父母一样,永远一代为了下一代,这是一种来自于本能的家庭传承之爱。
人老了才发现,有没有退休金意味着家人对你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你怎么看?
我家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我爸是公务员退休,退休金现在将近4000块钱。
他年轻时根本不懂得怎么合理安排钱财,根本就无任何积蓄,前十几年还经常去买那些所谓的“古董”。去了一趟广州,一夜之间就被骗了26000元。当时退休金也才3000块左右。
这笔“巨款”让他还了好几年才还清 。我妈很反感,经常让他不要买,在他面前发脾气 ,经常说些很难听的话。但是他还是执迷不悟 。经常几千几百的让人骗去。在生活省吃俭用,脑子里总做着“发财梦。”
这两年稍微好点了,因为身边的亲戚好多人的亲身经历都挺惨的,大伯生病每月医疗费高达2500元,舅父没钱又生病需要手术都是靠儿女接济。大家把劝他存点钱,以备不时之需。现在他每月主动交2000元让我妈保管。
虽然他不像别的人都懂得存下一点钱。但他每月有退休金,而我妈没有,所以家里人感觉他现在就已经是家庭的支柱了。妈妈对他的态度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唠唠叨叨,整天吵闹了。别人都说他就是一个“钱袋子”。每天一睁开眼都有100多块钱收入,让妈对他好点,他活得越长寿钱就越多。
妈妈没有退休金。其实她年轻时曾经有机会可以买社保的,需要一次性交将近四万块钱,妈妈有点舍不得,爸爸当时也没钱。
没退休金就没安全感。所以妈妈一直在忙碌,就像农村老人一样,一直干到干不动为止。幸亏她的身体还挺好的。
一个家庭没有点积蓄,总是感觉空落落的。还是那句话: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