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十三副遗甲的努尔哈赤,为何能建立后金与明朝抗衡?
首先,努尔哈赤本就是一个极其有背景的政治军事家。
▪️努尔哈赤的背景和能力
在万历年间,当时的建州女真族,首领就是努尔哈赤的曾外公王杲,而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和爷爷觉昌安,也是当时与辽东总兵,万历年的边疆神将交好的两个人物。虽然后来王杲已经生出反叛之心被消灭,而后努尔哈赤的父亲和爷爷也在阴谋中相继死亡,但努尔哈赤的身份,让努尔哈赤在当时的女真建州族群中,十分有地位。
而且在万历二年,王杲城破被俘获,当时年幼的努尔哈赤就刚好跟在王杲身边,可是李成梁当时却没有杀害或迫害努尔哈赤,而是把努尔哈赤当作自己的儿子,在未来数年的时间里,努尔哈赤跟随李成梁学习、征战,最后获得一身武艺以及部分汉族将领的友谊,这样也同样让努尔哈赤对汉人有了足够充分的了解!
其实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抗明朝的过程中,他的功绩主要是作用在统一女真各部,尤其是对于“扈伦四部”的吞并。
努尔哈赤的“十三副遗甲”,就是一种民族图腾形态的东西,努尔哈赤最早的统一之战,就是对当时设计杀害他父亲和爷爷的尼堪外兰展开的。努尔哈赤与当时的归顺部队,披上十三套铠甲,每一次,都是以一敌十,屡战屡胜,虽然每次都陷入危机,可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以及不顾一切的勇猛姿态,才是努尔哈赤能够在后来统一女真,建立后金的根本!
▪️“战争女神”叶赫东哥
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战争中,叶赫部落其实非常奇葩。因为叶赫的东哥,既是迷倒努尔哈赤的女神,也同样是令女真提前被统一的根本导火索,用如今的话来说,叶赫东哥,就是“战争女神”。
叶赫东哥一直地变化,导致努尔哈赤因爱生恨,虽然说起来不可思议,但不得不承认,叶赫东哥,才是努尔哈赤灭掉“扈伦四部”乌拉、哈达、辉发、叶赫的根本缘由。而且因为叶赫东哥的影响力太过巨大,当努尔哈赤崛起之时,叶赫部就联络了海西女真以及蒙古部的诸多部落来讨伐努尔哈赤,这常年的战争,让建州女真五部糅合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从万历二十一年的那场建州女真对抗海西女真以及蒙古联军的战争就可以看出来,努尔哈赤的崛起势不可挡!
那么建州女真已经成为定局,往后直到大金建立,当时的东北女真时常有些许内乱,但是因为叶赫东哥还没有真的出嫁,所以努尔哈赤也不急于在东北大规模征战,而且也还要与明朝庭保持一定的良好关系,这个时候,建州就已经在高速的发展期!
到了公元1615年,明朝廷为了限制爱新觉罗的实力发展,于是就支持叶赫东哥出嫁于蒙古的喀尔喀部的莽古尔岱,这其中就是为了防止两部再次联姻。但谁知道,此举激怒了努尔哈赤,于是在第二年,努尔哈赤列下“七大恨”,表明与明朝决裂,其中一则罪状,就是“明越境以兵助叶赫,俾我已聘之女,改适蒙古,此恨四也”
所以,建立金朝,以前撕破脸皮,这个叶赫东哥就是一个临界点。当时也难以说清楚努尔哈赤是否足够能量对抗清朝和蒙古部,但是努尔哈赤因为“预定好的老婆”被抢了,于是便不顾一切,自立为王!
▪️明东北的弱势
在万历1592年,当时属国朝鲜被日本入侵,万历帝只好派兵出征。万历两次的朝鲜战争,虽然是获胜,但前期的失利,对于东北长白山一带的影响还是巨大的。而且最重要的是,建州女真在这场庞大的斗争中,竟然毫发无损!
根本原因在于当时努尔哈赤主动请缨出兵十万攻打日本,但当时的明朝廷以及朝鲜都知道他的本意是趁机贡献海西女真,于是被拒绝,福祸相依,努尔哈赤也正因此,出现了和明朝此消彼长的战斗力变化。
明朝前后投入十二万人(几乎是汉人,从大同、宣府等地方抽调兵马而来),以及超过800万两银子,当时的政府财政税收,一年也不过才数千万两,800万两的支出,对于东北地区打击还是非常巨大的。所以到了后来万历朝鲜战争结束,女真族逐渐在东北建立上风!
所以后来女真的强势,建立大金。又到了1618年的萨尔浒之役的准备和第一次正面冲撞,努尔哈赤顺势灭了叶赫部,这时大金与明朝对抗的第一次胜利,奠定了女真一个稳定的统治基础,所以后来满族入关,征服神州大地,和努尔哈赤当年的“冲冠一怒为红颜”、“隐晦发展”离不开关系!
参考史料:《清史稿》《清太祖实录》
只有十三副遗甲的努尔哈赤,为何能建立后金与明朝抗衡?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并非历史偶然,明朝末年国力衰落,内外交困,无暇顾及地理位置优越的东北女真;而女真内部连年战乱四分五裂,努尔哈赤本人有勇有谋,善于用人,笼络各方势力,所以在残弱不堪的明朝末年快速壮大建立后金,开始与大明抗衡。
大明王朝衰落不堪,女真的四分五裂为努尔哈赤起兵带来了机遇!努尔哈赤出生时,大明朝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嘉隆万年间,大明王朝逐渐走向衰落,北方蒙古屡次南下侵扰,南方倭寇横行,灾荒不断,政治上党争不断、吏治败坏,激起多起民变,所以无暇顾及东北女真。女真本就是好战民族,此时也是战乱不断,此时镇守辽东的大将是朝鲜夷的李成梁,此人能征善战多次挫败蒙古各部的进攻。
李成梁以女真各部及其他民族之间的矛盾纵横捭阖,以控制局面,在剿灭建州右卫指挥使王杲儿子阿台的战役中,误将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与祖父觉昌安杀死,李成梁为了安抚努尔哈赤特向朝廷为努尔哈赤奏请了赏赐“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封龙虎将军,复给都督敕书”,这些赏赐也成了努尔哈赤起兵的资本。努尔哈赤回到建州后,以父亲十三副遗甲起兵,起初也就几十人。
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过程中,万历皇帝正处于在沉溺在后宫三千佳丽中,不闻朝政三十年,而此时镇守辽东的将领却没把实情报告朝廷,而是谎称一切正常。明朝上下的不作为给予了努尔哈赤快速扩张的机遇。
后金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得天独厚,易守难攻,赫图阿拉是一个山环水绕、气候温湿、土壤肥沃的宝地。它西距抚顺二百里,既为关山阻隔,利于暗自发展,又有大路通达辽沈,利于驱兵进取。努尔哈赤在这里建立基地,后来发展成东到日本海、东北到库页岛、北跨外兴安岭、西到青海、西北到贝加尔湖、南到长城的广大领域。这里有粮食、皮毛、人参、林木、矿藏等,可以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独立经济体系。
努尔哈赤武谋兼备,善于笼络人心,不断分化招降明朝部将努尔哈赤本身就是一个官二代,自幼聪慧,善于骑射,受祖父和父亲影响对汉语有一定的了解,曾读过《孙子兵法》等书,所以说他是一个武谋兼备的人才。在统一女真和联合蒙古各部的过程中不惜采用入赘等联姻的手段与势力较大的部落结盟,而后由弱到强逐一分化歼灭。
努尔哈赤在军事上采取了“恩威并行,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的策略,以抚为主,以剿为辅。对于用兵,采取由近及远,由弱到强,逐步的扩大征战范围;努尔哈赤还善于计谋,用兵如神,行事雷厉风行,议既定,定即行,执行力超强。
只有十三副遗甲的努尔哈赤,为何能建立后金与明朝抗衡?
努尔哈赤能以祖传十三副遗甲起兵反明,最终鲸吞蚕食了女真诸部,以及初步征服了蒙古等周边部族,并打垮了辽东明军主力,占领了东北大部,并借此建立起后金国。没有别的原因,而是被形势促使所成的。
从大环境上来讲,曾经唯一能够压制女真势力崛起的大明朝,早已因为朝政腐朽糜烂而导致积重难返,明王朝的国力日渐下行的趋势已然不可挽回!明王朝之所以没有立刻崩溃,还是因为他的体量之大,足以维系其勉强再继续支撑一阵。
当明朝走向无法避免的衰颓之后,努尔哈赤方才有了可以趁形势有利而崛起的空间与时间。否则单凭女真的有限力量,早就会被明王朝镇压下去了!因此也可以说,有利的形势成为了促使努尔哈赤崛起的最大推手!
从当时东北地区的局部小环境来讲,因为明王朝的势力主要集中于辽东半岛,所以对于气候寒冷的东北其他地区,始终存有鞭长莫及的困扰。故而明王朝才会对女真诸部,采取羁靡统治与分化瓦解双管其下的统御策略。
而这在明王朝还没有走到无可挽回的衰落时,凭借其相对雄厚的实力,还是可以维系住这一地区的微妙平衡的!况且彼时的女真各部还未统一,彼此之间也存在着诸多矛盾甚至是冲突,而这是明王朝能够长期控制这一地区的最根本原因!
然而当明王朝在辽东的实力,因抗倭援朝而受到削弱,并且在此之后辽东主帅李成梁又过于偏袒与其颇有渊源的努尔哈赤,结果导致了建州女真势力不可遏止的崛起了!在此之后明王朝才意识到自己的失策,转而展开了对努尔哈赤的剿杀!然而此时的努尔哈赤羽翼已丰,已经可以在东北地区形成对明军的局部优势了。而明廷却因内部人事掣肘导致出现严重的策略失当,故而才有了优势力量的明军,反而在“萨尔浒”之战中,被力量远弱于己的后金军击败之事。
而此战或许可以被视为,后金与明王朝争夺东北地区主导权的一次决战!此战明军若胜则努尔哈赤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而若是后金军取胜,则基本上终结了明王朝恢复对东北地区主导权的努力!萨尔浒之战的战斗结果是众所周知的,自此以后明王朝在东北地区便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了,战争的主导权基本上落入了努尔哈赤之手!到了后金军攻占沈阳并建都于此之后,明王朝在东北地区便大势已去,再也不可能徐图恢复了!
综上:努尔哈赤的崛起,是利用了明王朝对东北地区控制力减弱的有利时机,以及女真诸部已经可以被凝聚在一起,从而产生出极强爆发力的有利形势!也是日渐式微的明王朝,与日益崛起的努尔哈赤集团,这两股势力相互较量的必然结果。
只有十三副遗甲的努尔哈赤,为何能建立后金与明朝抗衡?
基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大地上中国文化要靠中国思维来解决。也就是在中国做事情靠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指的就是时代潮流,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明朝的统治到晚期已经腐败不堪,民怨沸腾,加上自然灾害,使得明朝各方面都处于被动局面,而努尔哈赤是新生力量,面对腐朽力量时候自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地利是指地理位置,努尔哈赤处于东北,而明朝坐拥天下,但是明朝的天下却四处不稳,而努尔哈赤则能够统一稳定东北,又笼络住蒙古草原,在此基础上,以稳定对不稳定,加上这样地理条件下所产生的八旗精锐,努尔哈赤自然有这样的信心和能力。
而人和尤为重要,明朝君、臣、民、军哪一样都不和不安,君不想当亡国之君,但是无可奈何,臣既有亡国之畏惧,但又有金财美女之不舍,民水深火热,既怕亡国,又怕自己生命受到威胁,军队军饷战斗力军心都不安定。而努尔哈赤则不一样,大家有共同的利益,所有的人都为了明朝这份大礼包而奋斗。
欢迎各位交流批评!
只有十三副遗甲的努尔哈赤,为何能建立后金与明朝抗衡?
努尔哈赤所谓的十三副兵甲起兵是指其祖、父所遗留下来的装备,并不是说当时的建州女真只有十三个人。女真人退回白山黑水之后,主要形成了三部女真,即建州女真、野人女真和海东女真,而当时的建州女真已经具有一定的割据力量,他们当时虽然不能与明帝国正面冲突,但是当时也是一方割据力量了。而且努尔哈赤一开始并没有明确提出反明的主张,仅是为了为其祖、父报仇而已,在击败尼堪外兰之后,努尔哈赤渐次征服建州女真五部,随后逐步统一女真各部之后,努尔哈赤依然接受了当时明帝国的敕封,万历四十四(1616年)年努尔哈赤才在赫图阿拉称帝,建立金国,史称后金。在攻取了沈阳之后,努尔哈赤于1618年发表了“七大恨”檄文,此时其才正式与明对抗,而有意进取中原的战略构想则是在其子皇太极之时才萌生的。努尔哈赤的崛起也因为明帝国的衰落,当时的明帝国内治腐败,农民起义不断,已经无暇慑服边疆各部族,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都被当时的女真人所具有,因此努尔哈赤能逐步崛起,即使一副兵甲都没有,也没关系,哈哈~
只有十三副遗甲的努尔哈赤,为何能建立后金与明朝抗衡?
努尔哈赤能够崛起建立后金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万历朝鲜战争削弱明朝、虚空朝鲜的有利时机
原本用来防范、镇压建州的辽东郡和朝鲜军,在万历朝鲜之战时基本被灭。没有朝鲜的空虚,努尔哈赤没有办法崛起。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就明确了朝鲜对于明朝的定位——东防日本、北防范女真和蒙古。当朱元璋听说朝鲜不积极练兵备战时,就要求朝鲜积极练兵。
《明史 朝鲜传》:
“帝从容问:“王居国何为?城郭修乎?兵甲利乎?宫室壮乎?”顿首言:“东海波臣,惟知崇信释氏,他未遑也。”遂以书谕之曰:“古者王公设险,未尝去兵。民以食为天,而国必有出政令之所。今有人民而无城郭,人将何依?武备不修,则威弛;地不耕,则民艰于食;且有居室,无厅事,无以示尊严。此数者朕甚不取。夫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苟阙斯二者,而徒事佛求福,梁武之事,可为明鉴。王国北接契丹、女直,而南接倭,备御之道,王其念之。””朱元璋在接见朝鲜使者时就关心三件事:
城池修建了吗?士兵训练了吗?宫殿修建了吗?朱元璋的理由是:没有城池,人民就失去安全感;没有练兵,则失去威严;没有宫殿,则失去尊崇。
“北接契丹、女直,而南接倭,备御之道”,这是朱元璋对朝鲜的认识和定位。
万历朝鲜战争让明朝失去和朝鲜夹击后金的机会
万历朝鲜战争后兵部尚书邢玠曾上书要求帮助朝鲜恢复国力邢玠建议明朝通过以下10条措施帮助朝鲜恢复国力:
1、驻军朝鲜,骑兵、步兵、水师合计3.4万、3000匹马驻守朝鲜以维稳;
2、规定驻军费用,每年朝鲜驻军费用91.8万两白银;
3、经济援助,每年援助朝鲜13万石大米和大豆食物,由辽东、天津、山东三处分别承担;
4、裁撤战时的饷司;
5、提高将领地位;
6、添加巡捕数量,维持治安;
7、分区防范汛期;
8、保留中路海防道;
9、操劳士兵;
10、监督朝鲜。
但明朝因为自己也困难,放弃了援助朝鲜,更没有重兵驻防朝鲜。朝鲜的衰落,给了后金崛起的空间。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