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姑是农民,供三个孩子上大学,邻居却说都一贫如洗了还供孩子上大学不值,你认为这话对吗?

我父母也是农民,生了我们五个子女,供出一个大专、一个本科、一个博士。而从小,不管是邻居还是亲戚,他们说得最多的就是: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包括现在,我叔叔依然会时不时地说:你看,我女儿没读书,每个月不照样能拿几千块,你们花了那么多钱,也是拿这个钱。

我哥和我弟算是寒门出半个贵子吧,他们一个在深圳,一个在重庆,日子勉强算小康。

他们的攻击对象主要是我妹,我妹是广西师范大学出来,在老家做一名老师。

做老师,拿到手的工资真心不高,特别是刚入职的时候。

我记得我妹是2013年正式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在我们老家,听我妹说,她第一个月领的工资不到两千。

人总会有点攀比的心理,当时听到我妹的工资居然这么低,我妈心里也有点不舒服。还恶言恶语地说我妹:早知道你只拿这么点工资,还不如不供你上,如果不供你上学的话,家里的房子早就修建好了,我和你爸也会累生累死的。

村里就那么大一点地,哪家发生点什么事,不出两天就传得人尽皆知。他们就好像等着看我们家笑话一样,当听到我妹的工资还不如别人打工的工资高时,一个比一个兴奋。

冷嘲热讽,字里带刀一样,把原本就对我妹很不满的我的父母,再一次因村里的闲言碎语发生了极大的矛盾。

这一次的矛盾还把我弟牵扯进来。因为,当初是我弟支持让我妹去读书的,而我妹刚开始报的还是小语种:越南语。

可这小语种并不如当初所判断的那样好找工作。另外,越南语在中国,根本就是一个冷门。无奈之后,我妹只能读了三年的越南语后再转读两年的师范大学。

她比别人多读了两年的大专。所以,我妈认为是我弟当初的判断出了问题,让我妹多花了两年的冤枉钱。

本来能读书出来是一件比较有面子的事,而却因没拿到高工资,反而被那些不读书的人明里暗里的指指点点。

甚至还有人把几年前办酒席的事挖出来说:上个不能挣钱的大学还办酒席,丢不丢人?

那段时间,我妈都不敢和村里人聊天,几乎都避开人群。

可是,以前笑话我妹的人,在今年的疫情期间,断了收入甚至失业,倒下了一大片人,个个都叫苦连天。

好像轮到我妈笑了:这下知道读书有用了吧?

因为我妹,疫情对她的影响并不大,可以说没有痕迹。她一年12个月,不会断链。

另外,别人只看到她目前的工资,却没办法从长远看,更不会懂教师的体制。

比如疫情,它让很多人失业、生活没有保障。

比如养老,七、八十年代普通民众的我们,很大一部分人在为养老的事发愁。如果买社保买满十五年还好,多少还有点保障。

如果没买满十五年,却又面临着到法定退休年龄,那就有点尴尬。

但,体内制的就不一样。在我的印象中,老师的职业,于个人生活和家庭,乃至社会都是一份极好的工作。

于个人而言,假期多,可以兼顾家庭;另外,对孩子是最好的榜样;同时,老师是一份阳光、向上和凝聚力最强的职业,它不仅仅只是老师,更是一种精神。

现在我来回答:这句话我不认同,也可解释为一些孩子不争气的父母心里不平衡。

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多读书?最好捧个清华、北大回来,实在不行,捧个二、三流的大学也行。可是,事实上却是一个梦。

所以,才会把这种自己求而不得的情绪转化成酸硫硫的话,去中伤别人。

我们家五个兄弟姐妹,三个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他们的例子让我一直觉得:还是要多读书!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大姑是农民,供三个孩子上大学,邻居却说都一贫如洗了还供孩子上大学不值,你认为这话对吗?

我用我们家的真实故事告诉你,邻居的话多么打脸,你大姑是农民,供三个孩子上大学,是在为孩子增值?还是这件事压根‬不值‬?

我的父母都是农民,家里一共6亩4分地,还有一个树行可以种点菜。那时的农村“无儿抬不起头”的风俗,和爷爷奶奶不生儿子不要回家的逼迫,使得我母亲在生了4个女儿后,才有了我弟弟。

爷爷奶奶去世的早,没人帮母亲看孩子,因此这份重担只有父母自己扛。于是我们家的分工就是母亲在家照顾孩子,管理那几亩田地,父亲外出打工挣钱。

小学时花销小,家里尚且能供应我们几个上学,我们从小没吃过什么零食,穿的都是亲戚给的表姐妹堂兄弟的旧衣服。

上过初中的父母亲那个时候就明白一个道理,我们家的孩子都要走上学这条路,他们常说:你们愿意上学,砸锅卖铁也会供你们读书。

父亲会在很热的酷暑,外面找不到活的时候,依旧不闲着,他会在这段时间跟人家一起去盖屋,凌晨4点多起来去工地,晚上7点多回家,有时中午回家吃饭,你会看到他的短袖全湿透。寒冷的冬天依旧早出晚归的干活。就这样我们的童年时光,父亲没有陪伴我们玩过半天。

母亲在家照顾我们的同时,也会拿各种各样的小活来家里做,缝鞋底、砸衣服、做手套、装灯泡,常常干到深夜,有时夜里我们起来上厕所,还看她在干着……后来等我们几个都上学了,母亲又开始做给别人家地里打药、锄草、拔萝卜等一天能挣多挣点的活。

我们几个姐妹知道父母的不容易,从小也知道为他们争气,家里的奖状贴满一墙又一墙。

我的邻居们看我们家上学的多、又穷,怕我爸妈借钱,所以不大和我们家来往。他们不好意思直说上学不值,就说道:你家享福了,孩子都出去打工,一年能挣不少钱。

我自己的亲大伯、我爸的亲兄弟,就是看不惯我们女孩子家上学,他常常本着脸对我父亲说:该叫他们打工,却不让她们打工,天天上学有啥用,可能上好,就算上好了还不是得出嫁是别人家的人,不如早点下学打工给家里多挣点钱。

而大伯两个女儿一个儿子,都早早的辍学打工了,而且大女儿只上到了小学四年级。随着我们姐弟几个读高中,我们家的支出越来越大,家里的生活也越来越节俭,而大伯家的孩子已经能每年打工几万的收入给家里。

大伯每每在我家吃饭就各种嫌弃我们上学,没用还花钱,炫耀他家孩子多么能挣钱,他家已经买了彩电,洗衣机,VCD等大件家用电器,而我家除了一个老的黑白电视,啥都没有。

父母依旧累死累活的干活,供我们读书,熬过了高中几年,我们几个陆续进入了大学,他们也稍微轻松些。大学里大姐办了贷款用作学费,平时也做各种兼职挣取生活费用;二姐和三姐通过努力学习,拿了学校和国家的各种奖学金,覆盖了学费和生活费;我和弟弟也在用功学习的同时,做做家教挣些零用钱。

在我们上学的这几年,大伯在外打工的孩子也陆续结婚了,大女儿嫁给了隔壁村,婚后育有两个孩子,就在家看娃上学了;二女儿嫁到了我们镇上,开了一家收破烂的厂,每天从早干到晚,收入尚且不错;小儿子婚后继续去电子厂工作,由于没有文化,不会电脑等,很多年了依旧是个普通工人。

而大伯60多岁了,还在跟着别人当泥瓦工,为儿孙拼命挣钱在城里买房。

后来我们几个陆续毕业了,大姐出来工作后,现在一家外企,是部门负责人,大姐夫是一名海关检疫的公务员;二姐是一名高中教师,二姐夫在教育局工作;三姐继续读了博,留在她们学校当了教师;我现在在一家事业单位做会计,老公是一名医生;弟弟大学时学的是土木工程,现在是一家国企的建筑行业的设计师。

我们姐弟几个虽然没有因上学就大富大贵,但是相比大伯的几个孩子,至少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或是‬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且‬我们的‬工作是相当轻松的,不用风吹日晒,不用黑白班倒休,工作也有各种‬保障。

我们工作后,父母不愿意这么早就跟我们生活,依旧要在老家,我们几个就出钱给他们新盖了房子,装修的舒舒服服,各种家用电器也装备齐全。

辛劳的父母依旧闲不住,尽管我们姐弟几个会定期给父母一些生活费用,不让他们再干活,但是他们还是会种种地头,养养羊。他们不再像之前那么拼命、那么辛苦,现在更多的是悠然自得。

我们几个在不同的城市,休假时,也会把父母接过来体验一下不同的生活、亦或带他们出去旅旅游,看看不一样的风景。

现在的大伯不再讲上学无用论,跟我爸喝酒时,也换成了:你俩算是熬值了,孩子们都上好了,他们干活不累,你们也跟着享福。不像我家那个不争气的,不好好上学,还得靠我们老的给他挣钱!

邻居也不在三言两语的嫌弃父母这么穷,还在供我们读大学,而且还经常以我们为榜样,鼓励他们的孩子好好读书!

那么回到问题:你的大姑,供三个孩子读大学,邻居却说一盆如洗了还供孩子上大学不值,你怎么认为?

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尽管大姑一盆如洗,供孩子读大学也是值得的,因为她在尽力为孩子们增值,为孩子种下希望的种子,而这份收获在未来孩‬子的‬多种‬选择‬和‬轻松‬自由的‬生活‬。

写在最后:关于为什么孩子要读书、要上大学,特别是穷人家的孩子,因为上学是成功最便捷的途径,它不分你的家庭地位,也不论你家是贫穷和富有,给每个人的机会都是一样的;读书它的投入最少,收益最大。

读书可能不能让我们大富大贵,但是它可以让我们眼界开阔、心胸豁达;读书可以让我们在将来选择我们想要的工作、想要的生活,而不是被工作选择,只为谋生而活。

大姑是农民,供三个孩子上大学,邻居却说都一贫如洗了还供孩子上大学不值,你认为这话对吗?

这位大姑了不起,家里再穷砸锅卖铁也要供三孩子上大学不容易。

邻居说大姑不值,太偏见、太无知、太狭窄。

我觉得这位大姑做法太值了,供三孩子上大学,家里在经济上会变得困难促襟见肘,真的会到一贫如洗地步,但是这困难是短期的暂时的,只要咬咬牙熬过去,好日子就在后面。

人的一生没有知识打底,如同枯井常年无水,没有文化底蕴的人那怕再能挣钱也是土豪一枚。

读过大学人在人格上,知识层面上,为人处事上,三观眼界上都有一定的高度。知识让他们增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开拓了人脉。会让他们一辈子受益无穷。

如何父母舍不得投资,不给孩子上学机会,孩子就会和父母一样没文化,复制父母的艰苦生活,走父母曾经走过的辛酸路。“地贫种松柏,贫寒子读书”。只有知识能改变命运,寒门学子要出人头地,读书是一大捷径。

这位大姑非常明白,自已因没文化苦一辈子,绝不能让下一代人再苦下去,要让清贫的基因在她家从此改变。

大姑是农民,供三个孩子上大学,邻居却说都一贫如洗了还供孩子上大学不值,你认为这话对吗?

这话是有点道理,但经不起推敲,不值得采纳。

虽然现在家里清贫,没有别人过得好,也只不过是暂时的;等把三个孩子培养成大学毕业,那大姑以后的日子就好过了。

有人也会说,现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主要把钱都供三个孩子上大学,一旦大学毕业把你老太婆忘记了咋办呢?

大姑说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选择远方,就要风雨兼程。人穷则正值,三个孩子会越来越好,无谓流言蜚语。大姑还说,我们为什么贫穷,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文化,如果还不重视念书,我们的孩子下一代要穷下去,要吃生活的苦,当父母就对不住自己的孩子,所以要把三个孩子培养出来,成为有本事的人,有出息的人。

虽然现在苦一点累一点,有忧虑有压力,但是想一想孩子未来,不经风雨那见彩虹,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对于早出晚归的大姑和在学校里读书三个孩子,道理都一样,因此现在累是为将来铺路架桥,是为了明天花朵更鲜艳。

大姑是农民,供三个孩子上大学,邻居却说都一贫如洗了还供孩子上大学不值,你认为这话对吗?

邻居这个说法不对。

只要孩子是念书的料,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学。

八十年代初期,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重点高中,那时候家里穷,吃的粮食都不够,年迈的老父亲东拼西借供我读书,看到父亲这么辛苦,我真不想念了,每次跟他提起这事,他就非常生气:你读好书咱家里才有个盼头,回家种地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你看我在农村混了大半辈子,还不是一贫如洗?

听到他这样的话,我在学习上更加努力了,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上,由于太过用功,经常失眠头疼,最后也没有考上大学,现在想想,总觉得愧对父亲。

儿子上学后,我在家的那几年,每天都陪孩子完成作业,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我总觉得再苦不能苦孩子,让妻子按时给孩子做饭,按时接送孩子上学,虽然苦了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算对得起孩子。后来,女儿上学了,妻子更是关怀备至,今年女儿上高中了,妻子毅然辞掉家里的工作,到县城去陪读了。

我总觉得孩子读书的事是大事,孩子有了出息,这个家才有希望。

大姑是农民,供三个孩子上大学,邻居却说都一贫如洗了还供孩子上大学不值,你认为这话对吗?

这个话题我最有发言权。我爸妈是农民,供出了我们三个大学生。曾经面对过同样的问题。现在我想用我家的真实经历来说一说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 我爸妈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祖上很多代都是的那种。我爸爸一九六零年出生的,上过一年高中,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那个时候高中很难考的。却因为家贫辍学,然后参军,复原,回原籍务农。因为爸爸被迫辍学的经历让他坚定了只要我们三姐弟能考上就算是砸锅卖铁也要送我们上学的信念。
  • 因为我弟弟超生,家里被罚得一贫如洗。爸爸只能外出打工,妈妈留守在家种地种田照顾我们。从此两地分居聚少离多的过了20多年,直到今年他年满六十,我们三姐弟强制他“退休”。即便是这样,那时家里也并不富裕,毕竟三个孩子上学,各种费用开支真的很大。
  • 因为爸爸常年不在家,也因为家里穷,常常被邻居们看不起和冷嘲热讽。说书读得差不多就行了,早晚得嫁人,读多了也没用,还不如早点去打工,早挣钱早变富。等等类似的话语。我妈每次都会说,孩子们争气能考上就送,考不上就打工,看他们自己什么命。
  • 我们三姐弟还算争气,都考上了大学。我和妹妹考得差点上了普通二本,弟弟考上了985,211。现在工作都还不错,妹妹医院的,弟弟华为软件工程师。家庭事业都不用爸妈操心。买房买车也都没向父母伸过手。曾经冷嘲热讽翻白眼的邻居们也都变了嘴脸。
  • 回想一下我们走过的路,苦是真苦。我作为老大,即便年龄还很小就帮着妈妈干农活,甚至上小学都得带着弟弟妹妹去学校(妹妹和弟弟比我小七八岁,我上小学他们还是学龄前儿童)。妈妈挑稻谷能挑到摔跤,爬起来还要交代我别跟别人说。看到小伙伴们都能在爸爸身边撒娇,我们却只能默默在心里思念爸爸。各种身体和心灵上的苦,不计其数,万幸,我们都咬牙坚持过来了。甜也很甜,至少爸妈的晚年是让人肉眼可见的幸福。
人生的苦和甜都是有定数的,不会一直苦,也不可能一直甜。就看你选择先甜后苦,还是先苦后甜了。看看我家的经历,你觉得农民家贫却供三个孩子上大学,到底值不值呢?

我是@可欣的口袋 ,一个生活在济南的广西妹子,分享身边事,传递正能量。欢迎关注转发评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