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姑娘顾家,两边不发”是什么意思?有道理么?

虽然,常言道,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但是,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人发现,等自己老了,有时候能依靠的人,往往又是嫁出去的女儿。家中的儿子,不一定能尽孝,养儿未必防老!

那么,欢迎围观,今天的主题,农村老话:“姑娘顾家,两边不发”是什么意思?有道理么?答案,如下:

第一,姑娘顾家,两边不发是啥意思?

农村老话的意思是,指一个姑娘要是非常顾家,日后嫁出去了,还是非常顾家,一般指想顾娘家人,又要顾婆家人。想顾娘家的姑娘,在婆家可不是姑娘了,婆家人想女的事事为儿子这边的为重。要是过多的顾娘家,那么,就容易引起婆家和娘家发生矛盾,最终两败俱伤,都不再发达!

第二,具体的道理分析,如下:

1.丈母娘能把女婿当亲儿子,婆婆未必能把儿媳当亲闺女!嫁出去的女儿,娘家的人会想着对女婿好些,希望这样女婿能对自己的女儿好!而婆家的人,更多的会把儿媳当做保姆,不会真的当亲闺女,觉得她做的都是理所应当。要是儿媳嫁过来了,还老想着娘家,有好东西或是钱老往娘家寄,就觉得是花自己儿子辛苦赚的钱,会生气!

2.心有余而力不足!做女人,有时候真的非常不容易。你不能三头六臂,也不会分身术。嫁出去的姑娘,在婆家就很多事情要忙了,忙工作,忙带孩子,忙伺候公婆,丈夫和各种人情世故。要是又想顾娘家的事情,比如,想多看看娘家的人,想帮娘家做一些事情,想给娘家一些钱财等等,真的会顾不过来。最后,可能导致两边都发现矛盾!

在我农村老家,一般嫁出去的女儿,也就是过节啥的才能回家,就算比较近的,平时更多还是忙婆家的事情吧!有空的话,对娘家的人还是要走动,走动。对此,你们怎么看呢?

感谢围观,期待转发,评论和关注一下,一直努力解答农村老话的我,大恩不言谢啦!

农村老话:“姑娘顾家,两边不发”是什么意思?有道理么?

农村老话:“姑娘顾家,两边不发”是什么意思,有道理么?

神奇的农村里,自然有流传甚广的农村俗语,而这些农村俗语虽然很朴实,并没有脍炙人口的句子。但是来说,这些农村俗语却是老祖宗历经千百年才给我们留下的生活经验,而这些俗语没有一个是多余的,可以说字字珠玑。

所以在古时候,老祖宗自然也是根据一些农村俗语来办事和生活的。而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关家庭生活的农村老话,其实关于家庭生活的农村老话还是很多的。比如有“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还有“家中有四项,不败也亡”等。但是今天我们说一下这句农村俗语:“姑娘顾家,两边不发”,那么这句俗语的意思是什么呢?李子来回答。

农村老话:“姑娘顾家,两边不发”的意思:

从字的意思来说,这句农村老话也是非常好理解的,意思是说:嫁出去的姑娘等于泼出去的水,如果姑娘在结婚以后,还要继续照顾娘家,并把赚来的钱交给娘家的话,不仅会影响婆家生活,而且还使得娘家出现“极度依赖”姑娘家的情况。而这对于婆家和娘家都是不好的现象,在久而久之后,两家都是不能发财的。

也许有的女人也是感觉到非常的奇怪,我爸我妈生养我并不容易,作为姑娘的我照顾一下娘家的生活会怎么,这怎么还和“姑娘顾家,两边不发”扯起来了呢,咱们闲话少叙,我还是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吧:

说说朋友的“姑娘顾家,两边不发”的真实故事:

我朋友是一个很孝顺的人,无论是对待自己的父母和岳父岳母,都是尽心尽力。但是现实的情况却是很残酷的,虽然朋友做小买卖,每年赚的还不少。但是他赚来的钱总是入不敷出,家里却很贫困,而事情是这样的。

朋友结婚以前还是挺有钱的,在村庄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家庭。由于朋友懂修车技术,并在镇上开门头,而他每年还能赚个十万八万的。但是朋友在娶了媳妇后,却变得很紧巴巴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在结婚之前,岳父家和他要了十几万的彩礼,说是什么“三斤三两”。其实朋友也很明白,镇上最终的彩礼也就是“六万六”,并没有什么“三斤三两”彩礼,八成是岳父家用这十几万彩礼添补了自己的小舅子了。

可是朋友很爱自己的老婆,于是在彩礼方面朋友和家里父母也没有还价,就给了岳父家“三斤三两”的彩礼钱。但是来说,朋友的妻子却是一个“扶弟魔”,当娘家里有事的时候,这朋友衣服总是立马的去照顾自己的弟弟。

比如舅子买车了,朋友又拿出了五六万交给了妻子;舅子买房了,朋友又凑够了十来万给舅子拿个首付;舅子又定亲了,朋友又屁颠屁颠的拿去了三万块钱。在朋友的舅子一系列的骚操作下,朋友虽然满面笑容,但是碍于妻子原因,却是有苦说不出。

而这弟弟在和女朋友定了亲之后,并没有正是工作,只好去朋友的修车店里帮忙。进入修车行业后,这舅子好好干也行啊,但是他却偏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时候半月不见个踪影。而除了舅子需要照顾以外,朋友的岳父还长年有心脏病,血脂稠等多病,每年需要看病也得三万五万的,而这些钱则是需要朋友和媳妇来出。

而现在朋友虽然开了汽车修理店,每年能进账十来万,但是是家庭条件并不很好。而朋友自从结婚以后到现在老了很多,没有一个年轻人的样子。可能是过度劳累,也或许是心里有压力难以发泄吧,朋友的头发掉了了精光。

所以来看,朋友的事情为例,这句俗语“姑娘顾家,两边不发”还是很准确的,毕竟朋友这一个人撑起了一个大家庭,而这也是很难的。

而这“姑娘顾家,两边不发”的俗语会引发那些矛盾呢:

第一,“姑娘顾家”导致家庭出现不和的现象。

娶妻不娶扶弟魔,嫁人不嫁妈宝男”,这句话放到现在来说还是很有道理的!而笔者认为,自己岳父和岳母也是老人,而老人在老了以后自然是需要照顾的。毕竟姑娘到自己的门上来也是不容易的,因此照顾老人也是女婿应尽的义务,自然也是应该的。

但是来说这至于这“扶弟魔”自然就吃力了,而这“扶弟魔”自然是有手有脚啊,想要获得自己的幸福更应该自己努力才行,而不能依靠自己的姐姐和姐夫。但是来说,在农村里是有很多“扶弟魔”存在的,他们不依靠自己、却靠自己的姐姐给自己买房买车。

但是如果长期下去,很可能造成家庭的不和,甚至会有离婚的现象发生,毕竟很多人都是不愿意忍受这样的情况的。

第二,如果“姑娘顾家”,会导致娘家人又非常大的依赖心理,长久下去会造成娘家人的生活贫困。

事业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而不是天天等出来的,而这“姑娘顾家”自然也是如此。如果“娘家人”什么活都不干,就靠姑娘那边来救济的话,就会形成很大的依赖心理。反正自己不干活,就有吃有喝,而且还吃的好穿的暖,然而这样长久下去,必然会造成娘家人的生活贫困。

这是因为,一旦姑娘那边工作不如意,无法赚到更多的钱,使得他们不能向往常一样对娘家人进行补贴。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娘家人的坐吃山空惯了,又不愿意工作。因此在长久以后,必然会导致娘家人的生活贫困,这是因为有些“姑娘顾家”的娘家人已经依赖惯了。

综上所述:

其实这句农村老话“姑娘顾家,两边不发”还是有道理的,而这句俗语很好的诠释了“姑娘顾家”的情况。而姑娘看似是很照顾自己的娘家的,但是来说姑娘的这种行为不仅害了娘家人,特别是自己的弟弟,还造成婆家的生活贫困。所以来说,这种姑娘顾家的“扶弟魔”姐姐,还是不要这样做的好。

农村老话:“姑娘顾家,两边不发”是什么意思?有道理么?

"农村人喜欢把对人生经验的总结浓缩成一句句老话,经口口传诵,把它们当作至理名言流传下来,后人说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颇有道理,对现代社会的人仍有启发。那么农村老话:“姑娘顾家,两边不发”是什么意思?有道理么?

“姑娘顾家,两边不发”意思:

“姑娘顾家,两边不发”中“顾”指照顾,关怀。“发”指发展,发达,兴旺。通俗点讲意思是嫁出去的女儿喜欢照顾娘家,那么娘家婆家两边都不发达,不兴旺。

对于婆家来说,一个嫁进家门的儿媳,她已是儿子的妻子,是公婆的儿媳,为子女的母亲,做事情也要兼顾自己的多重身份,不能只一味的顾着娘家,做护(兄)弟狂魔,到时影响到夫妻关系,家庭和谐,得不偿失。

前不久,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嫁出去的姑娘描述她家情况:老公家有五套房子,我让老公送一套给我弟弟做婚房,他不但不肯,还说我弟弟不争气,我认为老公太小气,我们俩人收入高,三五年能挣到一套房,能帮我弟一下,老公总说让我弟弟自己去想办法,可我弟弟做什么亏什么,我想让他过得好一些,等他结婚以后或许有了老婆,有了家便会好起来,现在老公不肯帮他,我在慢慢攒钱,准备用我挣的钱,替弟弟先交首付,买下房让他们先结婚,这样老公还有些抱怨,弄得我好烦躁,觉得老公和我已经不是一条心了,我的家是不是快散了?

后面的跟帖一边倒的骂她护弟狂魔。有人说老公家的房子再多也是婚前财产,是老公家人打拼出来的,不是捡来的,他们没有义务送你弟弟一套房子。

现在你结婚了,你自己挣钱送弟弟房子也要征求老公的同意才行,因为这是夫妻共同财产。

有书君觉得这个案例正好告诉已出嫁的姑娘不要一味地顾着原生家庭,这会影响自己刚走上正轨的小家庭。

都说家和万事兴。老公家有金山银山,你一个劲儿往娘家搬,既影响夫妻间的感情,也让老公在这个家中难以做人,最终会导致整个家庭不和睦,一个有实力的家庭,内部矛盾重重,外人就有可趁之机,分化瓦解,企业公司都有可能造成巨大损失。

何况有的家庭自己还捉襟见肘,你从中拿出一部分支援了娘家,这婆家自然受到影响,拆东墙补西墙,实不可取。

当然,有时姑娘顾家并不仅仅是钱财的支持,还可能是经常往娘家跑,掺和家中的大事小事,从而没有时间照顾子女,陪伴丈夫,关照公婆,惹得婆家人怨气冲天,难免互相指责、伤害,从而会影响婆家的兴旺发达。

从娘家来说,姑娘顾家看起来对娘家照顾支持帮助,只有让娘家越来越好,越来越兴旺才对,殊不知,嫁出去的女儿护兄(弟),往往会让兄(弟)感觉到可以不劳而获,可以坐等姐(妹)的帮助照顾,从而自己没了责任感,没了积极的人生态度,总想坐享其成,最终只能害了他。

有书君有个同事,属于农村里出来的女生,自己能力强,又热心,父母年纪大了之后,她家的事儿她都大包大揽。

甚至哥嫂家牙签、抽纸她都有时会买了送去,每次她回去总是大包小包,哥嫂见了满脸笑,久而久之,哥嫂形成了依赖性,觉得她回去带东西给他们是天经地义的事。

后来,她在城里买了房,月供很高,再没多少钱接济哥嫂,哥嫂见了一脸不高兴,好像欠了他们的似的。只要一回娘家,总是听到哥嫂挤兑自己,甚至把气撒到父母身上,你说这样的家能兴旺起来吗?

另一方面,嫁出去的女儿总是大事小事都掺和,会让兄长、嫂子,弟弟、弟媳觉得在家中没有自主权,心里也会觉得不自在,产生矛盾在所难免,很可能出力不讨好,反遭兄嫂,弟弟弟媳的怨怼,家庭和睦未免受到影响,也不利于娘家的安定团结,最终也影响娘家的兴旺发达!

有书君有个远房表姐,爸爸妈妈是老老实实的农民,因为她是家中的老大,又读了大学参加了工作,家里的大事小情她全部包揽了,弟弟和别人打群架,她要求私下和解,把自己辛苦挣的工资钱付给对方,把弟弟救了出来。她把自己的小家闹得鸡犬不宁,婆婆说她只顾娘家,连自己儿子的奶粉钱都用来接济他那小混混似的弟弟了,老公也不理解她,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家庭面临解体的边缘。

那她那个弟弟真不是个省油的灯,前不久又因为跟别人抢女朋友,把别人刺成了重伤,至今还昏迷不醒,这要是成了植物人,那可是个无底洞,像表姐这样,如果还要去顾娘家,那他的自己的家也毁了,而娘家也好不到哪去。这还真应验这句老话:“姑娘顾家,两边不发。”

从上面的案例来看,农村老话:“姑娘顾家,两边不发”是有一定道理的。

姑娘顾家,本意是为了孝顺双亲,支持帮助家中兄弟姐妹,但有时候却是好心办了坏事,倒连娘家人也没得到实惠,反而助长了他们的懒散风气,事与愿违。

而在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家庭中,如果姑娘一味地顾着娘家,造成的矛盾会更多,例如过年是去娘家还是婆家都闹得两个原生家庭矛盾重重。

化解“姑娘顾家,两边不发”这一矛盾的方法是姑娘顾两家,两边都会发。现在的姑娘蕙质兰心,有经济条件的把亲生父母和公婆安置在同一小区,小两口周末可以同时把两家集中到一块,共享天伦之乐。如果两家生活习惯不同,还可以周六上娘家小聚,周末上婆家小聚,两边兼顾,生活也是别有一番滋味的。

条件不够好的,过年时,把四老接至家中一起过,平时,两边兼顾,聪慧的儿媳往往顾婆家比娘家多一些,亲生父母是更能理解女儿的苦心的,这样两家才能和睦共处,兴旺发达。

诚如这样,“姑娘顾家(娘家、婆家),两边不发”便成了伪命题了!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农村老话:“姑娘顾家,两边不发”是什么意思?有道理么?

农村老话:“姑娘顾家,两边不发”是什么意思?有道理么?

在农村有很多俗语老话,有的俗语老话听起来很有意思,有的让人难以理解,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农村俗语:“姑娘顾家,两边不发”是什么意思?到底有没有道理?这句话的意思是出嫁的姑娘顾着娘家,娘家和婆家都会过不好,这句话咋一听起来很感觉很好笑,姑娘照顾娘家不是理所当然,人之常情嘛?为什么两家都不能发呢?下面小平就来分析一下原因。

虽说是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但是出嫁的姑娘有义务孝顺娘家父母,同时在婆家也要做一个顾家的媳妇,在婆家孝顺公婆,相夫教子,要扮演好为人妻为人母的角色,只有这样,日子才能越过越好。

有的女人结婚之后,仍然无法把自己融入婆家的生活,三天两头的回娘家,每次回去都大包小包的拿东西给娘家,给娘家人买这买那,娘家有什么事就会比谁都着急,出钱又出力,当然姑娘照顾娘家人也是应该的,没有什么不对的,但是如果为了照顾娘家而忽视了婆家就不对了,就会引起婆家人的不满,不满就会发生矛盾,经常生气闹矛盾,日子肯定也过不好,何谈发家致富呢?如果姑娘与婆家人矛盾不断,作为娘家人肯定也不好过,所以说“姑娘顾家,两边不发”,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这句农村俗语不是说不让姑娘照顾娘家,而是说要两家兼顾,因为自己已经嫁人了,有了自己的小家,所以就要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经营自己的家庭上,自己的小家过好了,才能有精力,财力来照顾娘家,如果自己的家庭都过不好,拿什么来照顾娘家人?

农村老话:“姑娘顾家,两边不发”是什么意思?有道理么?

秋菊姑娘聪明伶俐,模样又俊俏。这一年秋菊嫁给了邻村的退伍军人志富。可她的心里怎么也忘不了娘家的父母和没有结婚的弟弟。每天不论早晚,都要到娘家一趟。娘家的一切,大到亲戚邻居的婚丧嫁娶,小到娘家的猪鸭狗猫。她都和在娘家时一样关心。因为来回跑的太多,有时都忘了给志富做飯。志富就和她商量,怎么过好自家的日子。经过劝说秋菊来回跑的少了,但心里还是放不下娘家的大事小情。

那时土地刚承包不久,每家每戸都鼓捣着怎么过好日子。志富想走出去打工,顺便学一点本事和技术。回来自己也创业做老板。

志富在外边干了两年,积攒了一些本銭。准备在村里也搞一个加工企业。可是就在这时候秋菊的娘家兄弟娶媳妇遇到了问题。女方必须要若干彩礼,否则就不结婚。秋菊就和志富商量把本钱拿出来先让兄弟用。志富死活不愿意!但又抝不过秋菊的死缠。把本钱给了兄弟,企业只好緩缓再说。

等到志富再挣到本钱,愿来准备创办的企业已经错过了时机。再办其它企业吧,一时又看不准。一来二去还是给人家打工,日子也没有大的起色。秋菊的兄弟娶媳妇后,秋菊仍然来回走动。时间長了兄弟媳妇对秋菊就有了意见。父亲年岁大了,兄弟也对秋菊有了意见。以后的来往就越来越少了。

农村老话:“姑娘顾家,两边不发”是什么意思?有道理么?

“姑娘顾家,两边不发”这句话产生于小农经济的社会里,因为在小农经济的社会里,妇女社会地位低,家庭地位也低,妇女是不出去挣钱的,主要是在家相夫教子。在这样的经济状态下,出嫁了的姑娘,主要责任就是助夫过好自己在婆家的日子,再着说了,过去的女人不挣钱,在世俗人的眼里,会被认为吃的是婆家的饭,花的是婆家的钱,如果拿钱去资助娘家,在过去的社会里,婆家人是不会接受的,不接受就会闹矛盾,有了矛盾家庭会不和睦,家庭不和睦,日子想过好就很难了。

另一方面,嫁出去的姑娘泼出的水,在过去出嫁的姑娘,在娘家是没有财产继承权的,也无需再尽对父母的扶养义务。如果姑娘出嫁了,再多资助娘家和干涉娘事物,其嫂子不但不领情,甚至会很反感,这样也会引起家庭矛盾,也不利于娘家人过日子。

这一切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在旧的社会里,妇女社会地位低,不是家庭的主要挣钱者,经济与生活的话语权份量轻的缘故。

时代不同了,妇女能顶半也天,现代的妇女早己从家庭的桎梏中解放了出来,她们早己在社会各项事物中起到了半边天的作用,在有的家庭中,有的妇女比男人挣的钱都多,所以经济话语权已占很重的份量,她们有能力即把婆家的家庭过的很幸福,也有能力帮助娘家把日子过幸福。

再者说了,现在出嫁的姑娘,从法律的角度上来说,对娘家父母的财产有继承权,因而也有责任帮娘家把财产打理好。

“姑娘顾家,两边不发”。这里的“顾家”指的是顾娘家,这句话放在旧社会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是有道理的,也是很现实的。但历史的潮流滚滚向前,如果拿旧黄历来看当今和未来,就是腐朽观念,己不适合时代的进步,甚至会阻碍时代的进步。因此说“姑娘顾家,两边不发”这句话,放在当今就是错误的。像董明珠这样女强人,不但可照顾好婆家和娘家,还会兼济天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