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农民好客,可城里亲戚到来,农民却高兴不起来,为什么?

在我泉州的农村老家,不管你是哪里来的,只要来到家里,至少都会先泡杯铁观音茶招待你。对于,农村人来说,来者就是客人!请喝茶就是最基本以礼相待的方式之一!那么,欢迎围观,都说农民好客,可城里亲戚到来,农民却高兴不起来,为什么?答案,如下;

第一,农民家庭基本就是以农作物为生!

要是村民来家里串门,农民都会非常欢迎的,一般就是拿茶具出来泡茶喝,再配一些自己种的花生当做茶点。要是留下吃饭的,也只要简单的做些家常菜,配点小酒就可以了!可要是城里来的亲戚,农民就要头疼了。不得拿出家里平时不舍得吃的鸡蛋或是要杀鸡杀鸭的来招待城里的亲戚。给吃也不是不舍得,就是有时候,亲戚还要带一些走,这些可是农民留着换钱补贴家用的,不给又不好意思!

第二,农民饮食和城里的人不一样!

农民做饭,一般习惯做的菜会多放盐巴,少放油!因为,农民家庭条件有限,煮菜多放盐巴,咸些,大家就会少吃点菜,多吃点饭了。而油放少,是因为农民的油都是要去买的猪油或是炸的花生油,都是比较贵的!城里亲戚来吃,农民好心招待,还会被城里亲戚嫌弃做的饭菜不合胃口。

总之,农民招待城里亲戚,非常头疼。一来要拿比较好的饭菜招待,二来做了又怕被嫌弃,怕招待不好,被城里的亲戚看不起等等!对此,你们怎么看呢?

感谢围观,期待转发,评论和关注一下,农村来的我,大恩不言谢啦!

都说农民好客,可城里亲戚到来,农民却高兴不起来,为什么?

农民自古以来都是纯朴、好客的好形象!对于家中来了客人,农民都会千万百计弄一些好吃的来招待客人,只要家中有的,都会毫不犹豫地拿来给客人吃,生怕怠慢家中的客人。大家都知道,农民家中来了客人,无非就是拿着自己辛苦种植出来的或养殖出来的原生态的农产品来招待客人。这对于客人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招待方式;特别是来自城市的客人!因为农家用来招待的农产品在城市根本就不可能买的到。因此,近几年来有很多城市的亲戚都愿意来农村做客。

说到城市的亲戚来农村做客,并不是仅仅走亲戚、吃吃饭那么简单,而背后还有其它的故事。所以,面对城市来的亲戚,农民却高兴不起来。表面上看似高兴,内心却很不舒服!这到底是为何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现在来农村做客的城市人,对于农户家原生态农产品感兴趣。他们来做客时,都会主动要求亲戚给一点让其带回城市里面去吃。如果城市亲戚主动给钱,又不能要,毕竟有亲情所在;如果白白地给了,心里有不舒服,毕竟农产品拿到街上售卖可以补贴家用。因此,农民弄得两头为难,心里很不舒服!这是农民对于城市的亲戚到来,却高兴不起来的主要原因。在我们生活日常中,经常可以看到去农村做客的城市人,回到城市几乎都要提着大包小包来自农村亲戚家的农产品。其次就是城市人来到农户家做客常常说,做菜不好吃,没有齐备的配料或卫生不行的话语。这些话语农户听到自然心里不高兴!辛苦一番不说,还把自己舍不得吃的农产品拿来招待客人,听到这样的话,谁心里没有想法?更何况,城市来的客人口说不好吃,到最后吃的个精光。因为原生态农产品始终就是味道不一样,那怕煮得不好!因此,农户听了煮得不好而又吃光的话语,心里自然不高兴。总之,对于城市来的亲戚到来并不是农民小气、不好客,而是对城市到来的亲戚在语言和行动上不太满意。

都说农民好客,可城里亲戚到来,农民却高兴不起来,为什么?

答,是啊!农民虽然好客,但是城市,农村总是好像隔有一堵无形的差距墙……,在农民人的心里隐着。一、不说别的,单讲穿衣打扮,城里亲戚穿着光鲜亮丽,文质彬彬,饮食方面有规律,丰盛的美味佳肴,举止文雅,就凭这些有条有理的生活条件都是应有尽有,一尘不染的城里生活方式,就是对农民自尊一种无形的内心惭愧的根源。二、农民虽然现在生活居住环境有所改变,但农村里的农民生活方式朴素简单,衣着简点,土里土气,大手大脚,饮食方面,粗茶淡饭,薄酒随餐、礼简义疏、说话粗言冒语,使农村农民在城里亲戚到来之时感到“捉襟见肘”很尴尬,一下子不知如何是好,心里多少有一丝丝不自然罢了。😊其实心里却美滋滋的哟!

农民能有一家城里亲戚是很有福气哟,面子有光,大多数农民都是欢迎城里亲戚的到来,只有土特产,农家乐,招待城里亲戚,自古道,来了好客无好主,怨尔是痴人。(痴呆)不好意思喽!

但城里亲戚也有不高兴农村的农民亲戚的到来。😊

提问的问题,都说农民好客,可城里亲戚的到来,农民却高兴不起来,为什么?这个道理以上所表明的就是农民对城里亲戚的心里状态。

若是真有农民不高兴城里亲戚的到来,那就是另有隐情,各人有各人的为人方式罢了。

谢谢邀请回答!

都说农民好客,可城里亲戚到来,农民却高兴不起来,为什么?

说起来也确实是这么回事儿,过去农民好客,有外来的客人,都会笑着请回家里吃饭。可是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里亲戚来到农村之后,农民却高兴不起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把这个问题的原因,归纳为3点:

(1)城里亲戚来到农村,可能不是专门来拜访农村亲戚的。

去年冬天,农闲的时候,我姑姑家的城里亲戚到访,本来姑姑一家挺高兴的,热情的做了一桌子菜,想着和城里亲戚好好叙叙旧。但看到城里亲戚来家之后,也没吃几口菜,也没聊几句话,匆匆寒暄几句就在村子里转悠,各种拍照,各种留影,俨然就是来旅游的,看到这种情况姑姑当她稀罕农村风光,也就随她去了,但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舒服。心想亲戚也不是专门来农村拜访自己的,话也不肯多说几句,久而久之,城里亲戚再来家里,也就没有了那份兴奋劲。

(2)和城里亲戚没有共同话题。

我爸妈那一辈的城里亲戚还是很重感情,很热情的,毕竟爸妈那一辈的城里亲戚,也都是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发展而留在城里生活的,所以老一辈的共同话题也多。但是随着老一辈亲戚的年龄越来越大,现在很多人来农村走亲戚都不太方便,所以就换成小辈代替父母来农村走亲戚。

小一辈都是城里长大的,和我们农村生活不同,话题也不一样,尤其和长辈之间的交流仅限于寒暄两句,然后自顾自地玩手机。农村长辈自然不会怠慢他们。但知道没什么可聊的,久而久之,也就高兴不起来的。倒不是说真的不高兴,只是觉得尴尬。

(3)一些城里亲戚觉得自己混的好,爱攀比。

现在虽然城乡差距在缩小,但城乡的发展毕竟差距还是很大,城里亲戚更容易获得资源,获得更多的收入,这样一些成立亲戚觉得自己混的好,在去农村之后,说话间的那股子炫耀劲让农村亲戚不舒服。

即便抛开城里亲戚炫耀的成分不谈,人多少都会有些攀比心态。农村亲戚觉得自己混的没有城里亲戚好,也会有自卑情绪。

这样两方面的原因造成了这种结果。

(4)总结。

当然了,大多数城里亲戚来农村,农民还是非常高兴的,亲戚关系在这摆着,没有什么比亲情更重要了。而且也并不是所有城里亲戚都爱炫耀攀比,也不是所有农民都感觉自卑,更多的农民朋友面对城里亲戚,还是非常热情且安排周到的。再说现在农村生活并不比城里差多少,有很多特色只有农村有,城里根本不存在,这样子城里亲戚来到农村,可能还会感觉不自在呢。

(文/李阿冰)

都说农民好客,可城里亲戚到来,农民却高兴不起来,为什么?

最大的原因是,城里的亲戚到了农村拿的东西其实并不值钱,他却自我以为自己拿的东西农村人没有见过,没吃过。有些根本什么都不带,就这么堂而皇之的来了。而且来了之后还高高在上,自己把自己当贵宾似的,瞎摆谱。

他们来农村大多数都不是来走亲戚串门的,就是来乡下散心游玩的。而且他们的时间掐算的非常好,要么是春暖花开时节,到乡下来踏青春游的,要么就是各种果实成熟的时节,反正都是,白吃白住又白拿的。

在各种果实成熟丰收时节,是城里亲戚到乡下最频繁的时候。刚好乡下有亲戚,就打着走亲戚的旗号来了。亲戚很无奈啊,就得好吃好招待。自己都没法下地去干活,要陪着他们。

即使跟着一起下地干活,他们都是双手插兜,要么抱着胳膊看着,还得有一搭没一搭陪着笑脸聊天。干了一天活累的很,回到家还得给他们准备好的饭菜招待他们。

等他们走的,米、面、油、水果,整件的拿,这还算客气的。有的还要拿上活鸡、活鸭,啥的。

我家前排一家人有个外甥女,大学毕业以后在西安工作。她家在山沟里面,又没有果园啥的。她就借车或跟朋友开车,每到各种水果成熟时节,就打着来看她舅舅的旗号,带着朋友来连吃代拿的。舅舅心想年龄小不懂事,就随他去吧。逢年过节就不来了,她结婚以后就拖家带口的,到了水果成熟时节就来了。那更过分了,开着SUV,装的更多了,为什么?因为要给她老公家的亲戚吃,还要送她的朋友。

第四年,直接让她舅舅指着鼻子赶走了,你把我家当你家后花园呢?逢年过节不见你人影,平时连个电话都没有,水果成熟时节你来的可真准时啊。你是我亲姐的孩子,我把你当晚辈,你把我当长辈了吗?最后她爸妈都来给她舅舅道歉,说是她们没有教育好孩子。

我在我们市区有两个好哥们儿,每到各种水果成熟时节,我爸会打电话让他们去我家拉水果。因为我们之间的关系不是普通的哥们关系,有其他的因素在里面。我爸妈生日他们也会到我家去,每次到我家去都会烟酒礼品带着,叔叔阿姨叫着亲着呢。自己烧水倒水,帮忙择菜做饭啥的,绝对不会等着我爸妈伺候他们,他们也干不出这种事情来。他们都是当天来当天走的,我们村到市区就40公里的路程,不远也不近。

很多城里人和刚进城的人,真不知道谁给他们的自信,总是自以为自己比农村人高贵多少似的。那种志气昂扬的自信,真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

都说农民好客,可城里亲戚到来,农民却高兴不起来,为什么?

这话怎么说呢?父母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身体健康非要承包土地种果树养鸡鸭鹅,说这样既能锻炼身体又可以挣零花钱,然后就有一些亲戚放假往那跑,他们是旅游度假了,每次去父母都会热情招待,临走杀鸡宰鹅带上几百土鸡蛋鹅蛋,可他们去几乎空手,最多带箱牛奶,却要吃住好几天,有年夏天正是三伏天,老妈做饭招待热出一身的痱子,而我表妹带着老公孩子却是空手前去玩一个多星期,走时带走几百个土鸡蛋,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