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在即,农村却再现“种树热”,好端端的粮食为啥不种了?
大家好,我是农村来的作家。欢迎围观,今天的话题是,春耕在即,农村却再现“种树热“好端端的粮食为啥不种了?原因如下:
首先,一般的农民耕耘粮食,不赚钱,只能勉强糊口度日。小时候,我们一家老小,一年四季都在田里耕耘,可是一年的收入真是除了饿不死,没更多的收入了。外公外婆种的田地,种的蔬菜和水果的量,在我们村,也算中等的了。
用我外婆说的话,拼死拼活的耕耘粮食,也只能换来几毛钱,去买火柴和油盐,要是生病了,根本没钱治病。因此,年轻人都出去外面打工,不会让留下耕耘粮食的。在农村,像我们这样家庭的农民还是占大多数。
接着,种树比耕耘粮食省力,并且更赚钱。因为,市场对树木的需求越来越大,并且种植树木,不需要像耕耘粮食那样,一年四季的去看着,去照料,种植树木只要一开始挑好树苗,种植下去也只要日后去追肥和做一下保暖措施,其他就可以让树木随时时间的推移,大自然的供养就可以长好了。而耕耘粮食的人力物力财力更多很多,所以,出现了种树热的现象。
然后,农村的房屋被拆了。我们村的一部分人,后面没耕耘了,除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生活条件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进入了小康生活之外,还因为政府拆了我们老家的房屋,我们都被安排到镇上的安置房住了。
农村的田地,有的也被征用,有的没有征用到的,可农村的田地离镇上还是挺远的,不可能来回跑得去农村田里种一点粮食。而种树就来得简单一些,不用每天往农村跑,只要偶尔的跑几趟就可以,所以,后面就很多人在农村老家种树,没有耕耘粮食了!
最后,你们那边还有人耕耘粮食吗?都去种树木了吗?种树木也得挑选对的树苗哦,并不是种什么树木都能赚钱的。对此,你们又有什么看法呢?
在此,感谢大家的围观,期待大家的扩散和关注一下我嘛!大恩不言谢啦!
春耕在即,农村却再现“种树热”,好端端的粮食为啥不种了?
退耕还林没有什么不可。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春耕在即,农村却再现“种树热”,好端端的粮食为啥不种了?
主要是村民土地太少了,山东新泰果都马家庄每人0.8亩地,其他土地都让村里收回承包了,承包费做为村里的收入,土地太少村民只能栽树外出打工。
春耕在即,农村却再现“种树热”,好端端的粮食为啥不种了?
一斤粮食和一瓶水等价的前提下!农民选择~退耕还林~是明智的选择!虽然经济林(白杨)的效益不是太理想~但是树木好管理~必竟地还在自己手里~总是比荒废了好!农民可以解放出来打工~我就是这么干的!感觉还好!~坐标~连云港!!
春耕在即,农村却再现“种树热”,好端端的粮食为啥不种了?
我生活在山区农村,可以说,开开门,就可以看到巍巍群山,茂密的森林,然而这么多的树木,并没有给村民带来任何收入。
自从退耕还林一来,国家也给农民一些补贴,大家种树的热情很高。当初我们这里的农民,响应号召,大面积栽植木瓜树,山萸肉,白杨树,核桃树等
刚开始的时候,鲜木瓜几毛钱一斤,并且产量很高,农民增加了收入,喜上眉梢。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木瓜价跌到一毛一斤,一千斤木瓜才卖上百元,挣不到钱,干脆放弃摘收,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木瓜价一直起不来,大片大片的木瓜树林,迎着春夏,抗着寒冬,结了瓜,又落了果,躺在草丛里,慢慢地烂掉。
在说一下山萸肉,是最好的经济林,刚挂果的时候,干皮几十元上百元一斤,农民尝到了甜头,于是大面积栽培,当满山遍野,山萸肉树挂满鲜艳的红果,取得大丰收的时候,市场行情又一落千丈,价位跌至几块钱一斤。采摘一天连工钱都挣不来,只好又放弃,让红果自生自灭,成为鸟儿的美食。
在说一下核桃树,种植面积最广,把所有的好地全栽了树苗,想指望核桃树能带来经济收入,可引进的是老品种,当核桃树挂果时,结得稀散,产量很低,连种粮食都不如。村民只好又全部砍掉,重新嫁接薄壳新品种。就这样折腾来折腾去,十年过去,并没取得好的经济收入。
几十年来,种树热刺激着人们的大脑,也没有总结出经验教训,总想着种树可以挣到大钱,做着发财的美梦。据我了解,我们这里,靠种树,没有一家挣到大钱,发家致富的先例。
当粮食紧张,供不应求的时候,有钱也买不到的时候,人们望着一望无际的树林,饥肠辘辘,也许才会醒悟,世上的一切,都没有粮食重要,它才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民以食为天,这个天就是粮食,可以养活全天下人。
春耕在即,农村却再现“种树热”,好端端的粮食为啥不种了?
农民收益大低,粮食价格跟不上打工工资。现在绿化需要,价格好,所以种树成风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