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寿命平均多少岁?
这个真的说不准。
我们是家族高血压,太奶奶就是,爷爷是,爸爸也是,我也是(已经30多年了),在不到30岁的时候就查出血压高了,一直在吃药。
我太奶奶是89岁去世的,一直在吃药,那个年代能查出高血压的也不多。他们的生活水平有限,可能吃的也不太好,肉、蛋之类摄入的少了,也可以控制血压的。
我爸爸是75岁不在的,不过,爸爸爱吃肉,血压控制的不太好,走的时候是因为心脏问题。
我现在60了。每天吃药控制,感觉还好吧。生死有命,现在这个年龄已经很满足了。不能太在意,太在意了就会有心里负担,吃药控制就行。
高血压患者寿命平均多少岁?
我是在62岁时偶尔发现自己是高血压的,血压在180/90,当时无任何症状,医生说服我要坚持吃药,我就按医生要求每天都定时服药,血压一直保持在120/70以下,今年已经有91岁了,还很健康地生活着,一切生活都能自理!
高血压患者寿命平均多少岁?
这不是一个医学问题,而是统计学的问题了。按理说高血压是动脉硬化、血液垃圾拥阻的临床表现,带来的危害危险多多。但芬兰科研人员证实:血压110/70的长寿老人比例大大低于160/90的老人。临床医学发展到了今天,本人以为只要认真借助药物控制,高血压己不再是直接威胁生命的疾病。倒是那些害怕药物依赖,听信十药九毒而拒绝长期服药控制高血压的患者,最容易成为脑梗、脑溢血的牺牲品了。本人有家族遗传性高血压,全家五十岁上下便无一人幸免。爷爷那时医疗条件差,四十几岁便死于脑溢血。父亲兄弟三人都是五十岁便己血压颇高,必须靠药物长期控制血压,但他们都活到了九十多岁高令,伯父竟以104岁成为家族寿星。所以我认为,高血压与人的寿命並无直接联系,血压偏高也未必成为不能长寿的理由了。
高血压患者寿命平均多少岁?
大家好,我是波波医生,现在在疾控中心从事性病艾滋病、丙肝防治工作,我来解答一下。
最近在我身边有在新冠疫情期间,因为工作劳累过度,精神紧张、经常熬夜而突然诱发高血压的案例,在过去的50年中,中国的高血压患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每10名成年人中就有2名患有高血压。随着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快速发展以及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高血压的患病率将更加严重。因此,也提醒我们应该对高血压提高重视程度,下面我来谈谈高血压患者一般寿命多长?
一、高血压的定义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在未用抗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低于140/90mmHg,也应诊断为高血压。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的为收缩期和舒张期(双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而舒张压<90mmHg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收缩压<140mmHg而舒张压≥90mmHg的为单纯舒张期高血压,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二、高血压患者的症状及影响因素高血压的症状因人而异。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较为常见。会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升高,并在休息后恢复正常。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明显的持续升高,逐渐会出现各种症状。此时被称为缓进型高血压病。缓进型高血压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
高血压的症状与血压水平有一定关联,多数症状在紧张或劳累后可加重,清晨活动后血压可迅速升高,出现清晨高血压现象,导致心脑血管事件也多发生在清晨。
影响患者寿命的因素有年龄、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服药、文化程度、运动、吸烟、饮酒、劳动强调、基础疾病情况等。
有研究对61123名平均年龄为64.85±11.98岁患者进行研究发现,高血压病人随访治疗期间不规范管理的人较多,远多于规范管理的人数。这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寿命,2017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4090万人(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15831万人(11.4%)。
老龄化必定带来诸多问题,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还呈现出高龄化、空巢化、失能率高、慢性病罹患率高的特征。而在慢性病中,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数量惊人,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加,我国大约每5个老年人中就有3人患有高血压。
三、高血压的分类及治疗高血压,临床上有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两类,原发性高血压多遗传与家族史有关系,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继发性高血压有很多,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诸如肾上腺肿瘤,醛固酮增多等疾病患了高血压之后,要调节情绪,放松生活,低盐饮食,低糖饮食,低脂饮食,多运动,对治疗高血压是很关键的。
目前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1、非药物治疗
(1)改善生活行为 ①减轻并控制体重。②减少钠盐摄入。③补充钙和钾盐。④减少脂肪摄入。⑤增加运动。⑥戒烟、限制饮酒。⑦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2、降压药物治疗
(1)血压控制标准个体化
由于病因不同,高血压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临床用药分别对待,选择最合适药物和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
(2)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
降压治疗后尽管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血压升高以外的多种危险因素依然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大多数无并发症或合并症患者可以单独或者联合使用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
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应使用推荐的起始与维持治疗的降压药物,特别是每日给药1次能控制24小时并达标的药物,具体应遵循4项原则,即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用药及个体化。即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剂量。
临床实际使用时,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状况、靶器官损害、并发症、合并症、降压疗效、不良反应等,都会影响降压药的选择。针对不同患者设置个性化方案,选择最合适的药物和剂量。2级高血压患者在开始时就可以采用两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服药依从性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控制效果,而通过积极治疗可明显延长患者寿命。鉴于影响高血压患者寿命因素复杂,对于患者寿命不能一概而论,与患者个人身体状况及生活方式等多因素有关,为了提高寿命,希望能从生活方式上做出改变,并提高服药依从性。
四、我们平时应该如何预防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对血压130~139/85~89mmHg正常高值阶段、超重/肥胖、长期高盐饮食、过量饮酒者应进行重点干预,定期健康体检,积极控制危险因素。
针对高血压患者,应定期随访和测量血压,尤其注意清晨血压的管理,积极治疗高血压(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干预并举),减缓靶器官损害,预防心脑肾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最后波波医生提醒大家高血压是老年人心脑肾损害、心血管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的危险因素,是老年人健康面临的重大挑战。平时到正规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规律体检,注意生活细节,时刻关注身体健康状况,每天保持心情愉悦,希望我们每一位朋友身体健康。
高血压患者寿命平均多少岁?
高血压,有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多遗传与家族史有关系,继发性高血压有很多,诸如肾上腺肿瘤,醛固酮增多等疾病患了高血压之后,要调节情绪,放松生活,低盐饮食,低糖饮食,低脂饮食,多运动,对治疗高血压是很关键的,口服对应有效的降压药,患了高血压之后只要放松情绪,规范治疗,对身体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对生命质量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高血压患者寿命平均多少岁?
这个问题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如果平时控制倒好身体状况良好的话,高血压患者也是可以达到长寿的。
高血压必然会对人的寿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如果在高血压患病期间有效的控制血压状况,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调控,高血压人对寿命的影响还是能够控制的。
所以再遇到高血压的时候,不要过于担忧,可以培养坚强的信心找到一些治疗的方法,从而缓解高血压的状况,同时也要避免高血压寿命的因素,从而有效地避免这些因素的出现,才能有效地延长患者的生命,另外家属也要注意加强护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