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对亲人发火、对陌生人客气,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典型的窝里横,有些人在外面,总是以一副谦谦君子的面孔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对人毕恭毕敬,可是以回到家中,就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对家人吹胡子,瞪眼睛,这种人为何反差如此之大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这个人在外面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假象,是强忍着去做的一切,就像在公司,某一个领导,你明明不喜欢,但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你必须装出一副笑脸 ,这就是人性的压抑。
有压抑总的释放,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可是,外面的世界,不允许你肆意妄为,也不允许你宣泄自己压抑的心情,怎么办?只有回到家中,把这种负面情绪宣泄出来。
虽然这样做,可以缓解他压抑的心情,可是去掩盖不住他懦弱无能的本性,做人本该快意恩仇,拿得起,放得下,可是这样的人没有勇气去面对外面的世界,又不能带给家人应有的快乐,而且又不懂得及时的放下,所以,才会活的很累。
有些人对亲人发火、对陌生人客气,是怎么一回事?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外面对陌生人毕恭毕敬,但却会因为一点小事对家人大吵大吼。正如网友的那句话“把最差的情绪和最糟糕的一面,都给了最亲近和最爱的人。却把耐心和宽容,留给了陌生人。”
为什么我们总忍不住对亲人发火?知乎上有个高赞回答:“跟家人发脾气最安全,获得原谅的成本最小。”
1、安全牢固的家人关系相比外人,家人之间的关系更稳定牢固。他们不会因为几句吵闹、一些任性就斤斤计较、怀恨在心。反而,对我们的错误也更容易忍受、宽容和原谅。
所以,在亲近的人面前,我们放下所有防备,将负面情绪释放出来,我们潜意识地认为:因为有爱他们不会离开。
2、降低自我约束在学校,为了做老师眼里的好学生,我们与同学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在职场,为了早日升职加薪,我们和同事礼貌合作、努力上进。而家是避风的港湾,回到家里,我们做最轻松的自己,不再刻意地自我管理。
于是我们肆无忌惮地展示自己真实的一面:刻薄、冷漠、粗鲁、懒惰……尽管并不优雅,却毫不担心,因为他们是家人,是包容体谅我们的家人。
日积月累,再深的爱都会伤痕累累,再紧密的关系都会有缺口。不要把包容当成理所当然,多给家人一些耐心。1、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人在愤怒时,总会抓着负面信息不放。在情绪失控前,做几个深呼吸,离开让你愤怒的那个场景,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重新复盘,想想刚刚为什么生气?是否有必要生气?除了生气,还有其他方式解决问题吗?
2、以恰当的角色沟通在家庭中,一个人扮演的角色可能是多个的:丈夫妻子父亲母亲孩子等。明确自己在家中的角色,以合乎身份的话语沟通,效果肯定事半功倍。
3、了解对方的感受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自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观点、看法有差异很正常。即便是家人,我们也不能强求他们完全按照我们的想法做事。及时了解对方的感受,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建立良性而友好的沟通来拉近彼此的距离。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找到适合家人的沟通方式,不再随意挥霍爱与包容,让我们的亲密关系更加融洽!你和家人是如何相处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
有些人对亲人发火、对陌生人客气,是怎么一回事?
答:有素养者,对最亲爱的人和蔼可亲!
1、人最傻的是—— 对毫不相干者和颜悦色,对亲人蛮不讲理且态度生硬。
2、聪慧者从不在身强力壮时,说硬话、狠话。
3、你对亲人的态度决定家庭和谐的程度。
4、你对亲人的态度决定孩子的高度和前途。
5、请您把爱传递给亲人,好好说话,温文尔雅,温柔可亲❤️
有些人对亲人发火、对陌生人客气,是怎么一回事?
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我们同他人相处的时候,往往会在心理上划一个界限,界限之内是和自我相关的,界限之外是和他人相关的。
跟陌生人接触的时候,只要找到合适的界限感,我们和陌生人就可以慢慢找到各自的位置,并且成为还算不错的社交伙伴。
但是跟家人,特别是至亲,这个界限感一般会比较模糊。心理学研究发现,在集体主义国家,比如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东亚国家,母亲会自觉把孩子纳入到自我范围之内,也就是说母亲并不觉得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自己的一部分。同时孩子也认为母亲或者父母是自我的一部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平时和人发生争执时,如果想要骂对方,往往会骂对方家人的缘故,因为骂对方的家人就相当于是骂对方本人。
而这种情况在欧美这种个人主义国家是不太常见的,如果你和一个美国人吵架骂他的家人,这个美国人大概会觉得莫名其妙:你和我吵架骂我就行,骂我的家人干什么,我又不会介意。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当和别人发生分歧或者别人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时候,我们内心深处总会觉得别人毕竟是外人,没满足自己的要求也是情有可原的,即便想发火也能忍得住,担心自己发火的样子被周围的人看到进而影响自己的社会形象,导致自己后续在社交中吃更多亏。
但和家人在一起就不一样,我们会觉得他们明明是自己人甚至就是自己,怎么能误解自己的意思呢?怎么能不满足自己的需求呢?怎么能对自己有过度苛责的要求呢?这时候我们的愤怒就很难控制,因为人独处的时候往往对自己是不留情面的。而和家人发生争执就很像独处时的状态,因为自我概念高度重叠,更不会给自己留面子,也就意味着更不容易给家人留面子。
正像中国那句老话所说,「亲不敬,熟生蔑」。
有些人对亲人发火、对陌生人客气,是怎么一回事?
对别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笑而过,完了!对亲人不同,不能看着不管,所以得用心,得认真,得让把路走正!
有些人对亲人发火、对陌生人客气,是怎么一回事?
对外人彬彬有礼,回到家里却经常暴跳如雷,那些把坏脾气只留给家人的行为,是情商低的一种表现。
我父亲就是这样的人。他为人作风正派,做事踏实认真,在单位人缘特别好。无论是出差还是下乡,别人解决不了的事情领导都会找他去处理。现在他已经退休五六年了,一些同事年节的时候仍会来家里看望他。
父亲在他的同事眼中亲切可敬,谁能料到在家里他可完全是另外一番光景。
只要父亲在家,我和弟弟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他那锐利的目光时刻都在挑我们的毛病。我已经落下病根,现在人到中年往老家打电话时,只要是父亲接的,我第一句不由自主蹦出来的就是“爸,我妈呢?”
父亲从来没有洗过衣服做过饭,但他会挑剔指点,“这道菜,人家饭店里不是这样做的。”母亲有时会辩驳,“我又没去饭店吃过。”父亲马上撂下脸,“你这是什么态度,不会就要虚心地去学习。”
在家人面前,父亲永远都是一幅严肃认真的样子,他不懂幽默,更不会开玩笑。有一次,母亲随口说了一句,你这一家之主有功劳,明天给你包饺子吃啊!
第二天直到吃晚饭,父亲也没看到饺子,他就生气了,“你不是说今天吃饺子嘛!”母亲就笑了,“开个玩笑你也当真。”父亲把筷子一撂,“说话不算数,你这是做人有问题,我跟你讲……”
母亲一听父亲又要上纲上线,忙找个藉口溜之大吉。
事实上,父亲对家庭一直是无怨无悔地付出的,但是他那高高在上的态度却令我们都对他敬而远之。每当母亲对我抱怨父亲整天没个好脸的时候,我就会假装责怪她,“谁让你给我找了个情商这么低的爹,退不了货了,受着吧!”
有时父亲喝酒喝高了也会对母亲说些温情的话,“我若是喝多了,想吃面条,别人谁行啊!还得是老伴你不管多晚都会起来给我做,我就这臭脾气了……”母亲就会一直笑呵呵地望着父亲。
原来,真的像歌中唱的那样,“因为偏爱才有恃无恐”,对外人的客气那是父亲行走社会必须进行的包装,因为疏离,所以客气;回到家里,他卸下一切伪装,只是因为他知道,这个家他可以主宰,我们和母亲都爱他,不会改变。
可是,我还是会时常忍不住吐槽一下:我的老爹,情商真的很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