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坛酸菜变“足味酸菜”,13万华容酸菜从业者究竟要何去何从?
我们不吃“足味酸菜”,13万华容酸菜从业者不管何去何从,都不能建立在我们吃“足味酸菜”的基础上。
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对于华容酸菜这个事情在网上曝光很久了,但我但从来没有发表过任何意见。主要是我不吃泡面,所以这件事在我眼里并不是什么大事,华容会处理的话,好这件事情其实很好解决。
但出乎我意料的是,华容那边的人在处理“足味酸菜”的时候,不但没有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反而越走越斜。他们不但没有给社会传递购买华容酸菜的信心,反而向社会卖惨与装可怜。
说实话,如果仅仅只是“足味酸菜”我并不恼火,因如果只是这个原因的话,我最多认为他们没有卫生意识或者是在赚黑心钱。
但是他们企图通过向社会卖惨以及装可怜来保护饭碗,这就就不对了,这是赤裸裸的社会“绑架”行为,一切通过绑架人性弱点谋生的行为都是不被允许的。因为善良不能被利用,任何利用善良的行为都是罪大恶极的。
当然了,关于华容13万酸菜从业者有没有卖惨和装可怜我不知道,因为我的信息来源于网上,看到过一些关于“足味酸菜”曝光后说13万酸菜从业者将会如何如何的文章,在这些文章里有一股十足卖惨和装可怜的气息,我看了就反感。
如果我看这类文章与视频作品所渲染出的气息仅是创作者个人添油加醋乃至情感表达,那么我愿意为前面所说的话道歉。
但假如华容13万酸菜从业者真的在这个事情上卖惨装可怜,那我只能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第二、让华容酸菜起死回生,必须找到关联点。酸菜是华容的产业支柱从业者众多,要抛弃酸菜这条主业的确会对当地的经济造成沉重打击。因为很多一辈子只懂种菜腌制酸菜原料的菜农以及只会制作酸菜的农民假如失去了这条活路,他们的确是难以谋生。
在这里大家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足味酸菜”的错误点主要是在制作环节中出现不卫生的情况,这个与种植酸菜原料环节是没有关系的,所以华容的菜农是无辜的。
这件犯错的主体是从事酸菜腌制以及搬运人员,他们对这件事情负主要责任,甚至可以说就是他们不卫生,我们才会吃到“足味酸菜”。
通过客观分析,我们找出了人民不愿意再购买华容酸菜的关键点,如果华容酸菜再想重新获得市场,就必须要重新树立大家购买华容酸菜的信心。
第三、华容酸菜要快速的让消费者重新信任,不能只一味的低头搞好卫生工作。我相信这个事情曝光后华容当地的有关部门肯定会对这个产业进行整顿,制定相应的加工流程标准和卫生上检查,但是仅仅只是做这些是很难重新让华容酸菜走上市场的。
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消费者对现在华容酸菜的生产厂家都不信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当地政府仅仅只是对当前酸菜生产的生产厂家进行整顿以及执行更严格的标准,难以打消广大消费者的疑虑。
由此华容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声势浩大的建立一个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的酸菜制作工厂,除此之外,不管你用什么方法都很难让华容酸菜在短时间内重新走上市场。
华容人应该要认识到,当前大家对华容现存的酸菜生产企业都不信任,由此要快速地找回人民对华容酸菜的信任,只有建立新工厂。
华容不是有13万酸菜从业者吗?让每位从业者各出一万,集资130000万足可以建立一个规模庞大的酸菜生产企业。
这样做好处有很多的,一个是能够快速地让市场重新接受华容酸菜,另外一个是把所有的酸菜从业中绑在一起让他们进行相互监督,谁要是敢砸了华容酸菜的招牌,我相信这13万人都不会放过他。
危机其实转机,华容要是按照我说的去做,利用好这次“名声在外”的效应,那么他肯定会成为全球酸菜第一品牌。
老坛酸菜变“足味酸菜”,13万华容酸菜从业者究竟要何去何从?
谁破坏食品安全就应该砸烂谁的饭碗,双标,土坑,烟头,臭脚丫,这种食品从业者就应该永远拉进黑名单,永不能进入食品行业。
老坛酸菜变“足味酸菜”,13万华容酸菜从业者究竟要何去何从?
人间正道是沧桑!就这13万,荼毒公众健康,比杀人越货的人都可耻!他们只要叩问自己的良心就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了!
老坛酸菜变“足味酸菜”,13万华容酸菜从业者究竟要何去何从?
“土坑酸菜”事件过去12天后,眼下也正是菜农出菜时机,该县的大量芥菜(酸菜原材料)滞销,可能导致13万农户失业而失去经济收入,按前几年平均值计算,县经济损失可能达43亿的体量。
“土坑酸菜”事件后,这一切都按下了暂停键,成片成片地的芥菜等待处置,13万菜农也犯了难?到底是先储存起来好,还是先腌制了,等待转机呢?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全县第一大产业“土坑酸菜”,当地人吃的却是20元一包258克酸菜,这个比猪肉还贵的酸菜就是当地一家企业做出口产品的酸菜,不用土坑,也不用坛子,而是用造价30万全自动化水泥池子,人工,机械来来回回洗,腌制完成再洗,约12遍后,还要经过检测才出厂出口酸菜。据了解,这种酸菜的订单量未受到此事件波及,订单量正常。
自毁长城“土坑酸菜”,13万菜农如何自救?
首先,我们可以借鉴它山之石,重庆榨菜的生产流程,可以攻玉。源头采购的菜进行含水量,农残,重金属等项目检测,全部合格后,才送入加工生产环节。第二步生产加工环节,重庆榨菜采用全自动机械化生产,避免了人为因素直接接触。第三步,产品进入销售环节之前,还要抽检,外包装密封,产品的添加剂,大肠杆菌,盐含量等指标。上市了还有回购检测,绝对保证食品安全。
其次,酸菜要赢得消费者信赖,第一加工企业必须整改到位,引进自动化设备生产,改良传统工艺及不合规家庭作坊,建立大型现代化生产基地。第二有关部门要完善体系,对生产经营,加工源头实施监管,一条龙服务监管到位,提上总体的质量安全意识。行业引进一批龙头大企业,走节约化规模化的酸菜产业转型升级。第三让媒体再度走进酸菜种植,生产加工基地,把现代化酸菜生产过程呈现给消费者,才能赢得消费者信赖。
最后看来,酸菜要迈向集约化,规模化,智能化,数字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允许慢一点,稳一点,绝不允许无良商家出现牺牲食品安全为代价,受伤的依旧还是农民和消费者。
老坛酸菜变“足味酸菜”,13万华容酸菜从业者究竟要何去何从?
到底是老坛酸菜相关的十三万人从业者的生存重要还是十四亿国人的健康食品重要?为了十四人的食品健康,漫说导致十三万人失业,就是这些丧尽天良的从业者全部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
老坛酸菜变“足味酸菜”,13万华容酸菜从业者究竟要何去何从?
随便他们何去何从,反正本人不再吃什么腌酸菜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