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最坏的时刻过去了吗?

没有,刚开始

随着银行卡的崛起,大家都喜欢把闲钱放在银行里,让银行获得了充足的现金流,然后通过房贷获得非凡,几乎所有的银行在这几十年间都获得了充足的发展,但是最近这种好日子到头了。

如今,央行推出数字货币,从理论上讲,我们不需要把钱再存在银行,一样可以拥有便捷的网上交易,如此一来银行就无法再从我们这里获得大量的流水资金。只要失去了我们的流水资金,那么银行的现金流自然会紧缺起来,结果就是银行的放贷资金萎缩,由于放贷资金萎缩,他的放贷利润自然下降,如此一来银行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可以说,央行的推出的数字货币,将会让银行的收益微缩,所以银行最坏的时刻才刚开始,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不革新盈利手段,那么慢慢的将会走向倒闭。

银行业最坏的时刻过去了吗?

几年前,某银行行长在二会上诉苦称,银行是弱势群体,当时引得哄堂大笑,媒体也大肆报导。

看今年银行中报数据,还有那么好笑吗?

一,中报净利润负增长10%比比皆是

1,交通银行

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14.61%,暂获倒数第一名。

2,平安银行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11.2%。

3,浦发银行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9.81%。

4,民生银行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10.02%。

5,光大银行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10.18%。

6,兴业银行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9.17%。

二,上市银行是商业银行

1,今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响应政府号召,大力减息降费,让利实体企业,自身赢利能力则大为减弱。

2,上市银行是商业银行,需要对全体股东负责,为全体股东谋利。

3,银行净利润负增长不利于自身补充资本金,不利于进一步服务实体经济,不利于中国经济发展。

三,银行业最坏时刻是否已经过去?

1,银行之间千差万别,需认证分析比较下列数据:

1),营业收入同比增减;

2),净利润同比增减;

3),关注类贷款占比变化;

4),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增减百分点;

5),拨备覆盖率较上年末增减百分点;

6),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

2,密切关注经济政策与数据。

3,既不要太乐观,也不要太悲观。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欢迎关注与讨论!

银行业最坏的时刻过去了吗?

银行最坏的时刻,个人认为应该过去了。三季度虽然有所承压,但压力显然没有二季度那么大,“靴子”既已落地、利空已经出现,自然市场对银行板块的预期也会逐渐转好。

为什么说银行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了呢?我们先来看看一季度时各家银行股的表现,以市值最大的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兴业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这10家银行作比较。一季度的时候,这10家银行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04%、5.12%、4.79%、10.12%、3.17%、8.5%、6.75%、1.8%、5.48%和14.8%。可是,近期披露的半年度情况呢?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1.4%、-10.74%、-10.38%、-1.63%、-11.51%、-9.96%、-9.17%、-14.61%、-9.81%、-11.2%,市值最大的10家公司没有一家在半年度财报中呈现正增长的!所以,处于二季度的时候,不管是预期还是二级市场股票价格,银行股的情况都不是很好。

当然,一季度全部呈现正增长,而二季度全部又呈现负增长,这不能证明银行业最坏的时刻已经过了。那么,为什么笔者又说银行最坏的时刻认为过去了呢?从半年度整体银行股的情况来看,一共36家成分股,无一例外较一季度业绩增长的情况均有着降速,并且有18家公司直接呈现负增长。可是,从财报的细分情况来讲,更多是因为提高了拨备资金,造成了净利润减值,所以才呈现净利润同比增长率的明显降速。如果计算拨备前的业绩增长,很多银行半年度的业绩情况与一季度增速是相近的。

所以,就算接下来三季度继续承压,情况也不会坏到哪里去了,最坏的时刻,算是已经过去了。当然,今年业绩呈现不佳,是大概率事件。但到了明年,一个是经济开始转暖,另外一个不再需要提升拨备,这种情况,自然业绩方面也会有所提升。

银行业最坏的时刻过去了吗?

从银行业的历史看,不是银行业最坏的时刻过去了吗,而是今后的银行业还有好日子吗?

1,银行机构遍地开花。大街小巷随处可以找几家银行。一个省内各地方银行跨地区开办机构,你来我往等。但是总资源有限,总体一锅粥,还要再分出几碗。而且还有隐形银行机构等。可以说,银行机构多如牛毛。

2,无序竞争愈演愈烈。在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银行经营成本不断增加,贷款利差越来越小,盈利空间不断压缩,经营状况不见好转。

3,不良资产有增无减。在经济增长放缓,结构优化调整的宏观调控政策情况下,银行贷款增量资源有限,存量调整困难,不少贷款开始违约,劣变为不良贷款。金融风控不断触及底线。

4,队伍建设青黄不接。六十年代出生人口占比较大,且大多面临退休,年龄结构上存在断档,补充上岗位还需要适应磨合。

所以,这样下去,恐怕今后银行日子不好过。怎么办?

一是严格机构管理,严进宽出。提高银行机构门槛,对经营达不到一定规模的实行退出机制。

二是加强金融监管,打击不正当无序竞争。建立市场公约机制,对恶意竞争严历打击。

三是严格追究责任。对乱放贷款形成不良贷款的要追究责任,超过一定比例的限制或取消贷款资质。

总之,金融市场不是完全自由的市场,也需要发挥金融宏观调控职能,不然的话,银行业最坏的时刻不会过去。

银行业最坏的时刻过去了吗?

银行业最坏的日子并没有过去,才刚刚开始,主要是在三个方向,一个是·现在银行业把个人房贷当作香饽饽,以极底的利息贷给购房者,但是房地产泡沫一旦破裂,银行的大量房贷要坏账,银行变成了房东。房地产金融风险是银行业股价涨不上去的原因。

二是,银行把信贷借给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就是搞基建投资项目去了,但是基建投资投入大回报少,使得地方政府全靠着土地财政收入来支撑,一旦土地财政收入减少了的话,地方政府偿还银行债务的能力都会受影响。这叫做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三是,现在银行在企业坏账越来越高,主要是上面鼓励银行把钱投给中小微企业,但是中小微企业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不良率是极高的,其实,在国外中小微企业融资可以通过发债、小贷公司、上市IPO来解决,银行把钱投给了中小企业,一旦经济不行了,大量中小企业倒闭,银行的坏账率还要上升。所以,银行最坏的日子根本没有过去,还在后面。

银行业最坏的时刻过去了吗?

作为一名资深的银行从业狗来说,银行的至暗时刻还没有过去,2003年-2013年是银行业的黄金时刻,当年的银行营收及利润,大幅度跨前,银行业形势一片大好,但盲目的扩张也带来了不良的后果,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随着不良贷款的持续性爆发,银行业开始整体走下坡路。

或许很多人不信,认为银行这种躺着赚钱的,怎么会有最坏的时刻呢?下面我们通过上市银行的年报数据来分析佐证,毕竟上市银行是银行业的翘楚,最具有说服力!

如下图所示:根据36家上市银行的发布的半年报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36家上市银行合计实现营收2.72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28%。其中,35家上市银行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出现增长,仅一家银行营收同比下降。单纯从营业收入上来看,银行业似乎还是一片良好的形势,但是营收再好有何用?最为关键的还是要看盈利数据。

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36家上市银行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8554.1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42%。在营业收入增长的情况下,净利润却出现了下滑,这说明银行的整体盈利能力有了显著性的下降,而之所以会造成这种情况,主要还是在于不良贷款的拖累。

什么时候会过去?

单纯的从数据上来看,银行业的整体至暗时刻还没有过去,以我所在的银行为例,从2015年至今,已经连续5年降薪减效了,未来何时恢复,一切还处于未知的状态,因为受政策影响很大,建行的行长曾经在会上诉苦称,银行是弱势群体,当时引得哄堂大笑,媒体的报导也都是带有嘲笑的成分,但现实呢?说句实话,银行确实是弱势群体,怎么个弱法呢?最常见的几种情况:

一是按照银行信贷政策投向,某行业或者某些企业并不符合准入或者基本符合,但不是银行的首选客户,正常情况下,银行不会介入,因为发生不良的概率高,但是部分地方Z F一纸文件之下,你不放款也得放;

二是不良处置,一些已经回血无望的企业,理论上,早点处置能够早点止损,但是为了政绩,依然是很多地方Z F会出具各类金融协调文件,让你给予续贷,而且必须给予最低的利率,甚至很多要求无本续贷,总之一句话,不得断贷起诉;

三是对于个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客户,一有不满就是各种投诉,银行自身内部的投诉处置还好,如果是要人行以及银保监会的投诉,少不得又要付出,每次各类下来的检查,常常都是银行的放血时刻;

四是加塞的人员:以我们行为例,管理部分人员中,至少有四分之一左右是通过各类关系进入(ZF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总行、大客户等等各类的亲戚好友、朋友),这类人员中,有部分真的只是挂名不办事,就是为了有个工作单位,领一份工资,上班基本不做事,即使表现很差,你也辞退不了。

总结

如果完全按照各家银行自身的政策措施来进行业务的拓展,虽然也会有不良,但不会有目前这个局面,当前的至暗时刻,跟上述的几点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说至暗时刻什么时候过去,不是银行自身可以决定的,这是要多个方面共同作用之下才可以解决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