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美企日企真的撤出中国,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有多大的影响?
最近美国与日本都在大力倡导他们的企业从中国撤离,回归他们本土,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这两个国家都拿出百分百的诚意,保险100%的撤离费用。
大家是否担心,美国企业与日本的企业都撤离狗的影响。
对于这个问题,我可以跟你们说,影响肯定会有,并且分为长期影响与短期影响。
短期影响
日本企业与美国企业的撤离首先会对我们目前的经济体系造成一定的冲击,因为这两个国家的企业如果在中国建厂已久的话,必然是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体系中的一部分,他们撤离会影响原来有供应链的平衡,这会让中国生产体系供应链出现短期波动,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调整才能恢复。
除了供应链出现波动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影响就是社会失业率的问题,这些企业的撤离必然会让中国失去一些工作岗位,有一部分人会因此下岗。
长期影响
从长期来看,美国与日本企业撤离中国,会改变中国与两党的贸易状态,首先就是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量会出现下降,而中国从这两国的进口量将有可能会增加。
美国与日本企业撤离中国肯定会让双方的贸易关系出现变化,因为原来很多美国企业在中国开办工厂生产的产品会返销回美国,而这部分返销也会算在中国对美国的贸易出口上,可以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有美国企业的功劳。
如果在这个问题上继续探讨中国对美国出口的贸易顺差额,也许我们根本就没有在贸易中赚过多少美国人的钱,因为里面有一部分钱是人家美国人在赚美国人的钱,只不过是利用了一下中国这个平台,所以你们别以为那些外汇都是我们国家自己的,人家美国人要撤离的话,会带有他们的钱的。
除了双方贸易状态出现变化之外,还有一个就是中国企业以后可能会更容易受到美国贸易政策的影响。
这个问题主要是美国有一些企业生产的产品已经成为了我国一些企业的配他们终端来源,或者是美国企业成为了我国一些企业产品供应的终端去向。而这些美国企业一旦回到美国以及日本,那么他们的生产、销售就会直接受到他们政府的政策管制,要是他们的政府不允许该企业向中国企业提供产品,或者是不采购中国企业生产的配件,这无疑会对中国的一些企业造成冲击。
美国企业与日本企业撤离中国,影响肯定会有的,但是企业是人家的,人家要回去我们也没办法,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只能做更多的准备,做好更多的应对措施,一旦这些企业真的撤离中国的话,如何填补他们离开中国后,导致中国生产供应链中出现的真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除了填补他们离开后的真空之外,我们还要考虑与这些企业以后在国际上竞争的问题。因为你填补了他们离开后的真空,就得生产和他们同类的产品,这必然会在国际市场上与他们展开竞争。
对老百姓而言影响有两个:
第一个,失业问题
这两个国家的企业撤离,必然会让中国员工失业,这是一个很客观的问题。
第二个,有一些产品的价格出现上涨,百姓购买这些产品会多支出。
主要是美国与日本企业回国了,他们产品与中国消费市场多了一个距离成本的以及关税成本的问题。
由此
中国产品中蕴含这些企业配件的产品,由于采购这些配件的成本上升,产品必然涨价。
而美国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投放到中国市场上,成本也肯定会上涨的。
所以某些产品涨价是不可避免的。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做的是需要上心,而不是担心,担心是无用的,只有上心、用心,做好最坏打算,做足应对措施才能最大程度的消除他们撤离后对中国的影响幅度。
如果美企日企真的撤出中国,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有多大的影响?
白宫顾问:在华美企撤离,美政府100%报销搬迁费,但不提工资太高
4月12日,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库德洛再次呼吁,所有在华美企,应"不惜血本迁回本土"。他建议,美国政府应100%报销所有包括场地、建厂、搬迁等全部费用。
同期,日本政府也宣布将出资22亿美金(人民币158亿),协助日本企业撤离中国,避免对中国产业链的过度依赖。
美日两国一唱一和,同时吹风"撤离在华企业",他们的计谋能得逞吗?美日两国的企业家,愿意听从他们的建议吗?
一、美、日政府再提企业撤华
据英国路透社报道,4月12日,白宫国家经济顾问库德洛再次呼吁,所有在中国的美国公司,应全部撤离。
库德洛多次唱衰中国经济,被美媒多次用数据"打脸"。
库德洛表示,对于从中国迁回的美国企业的搬家费,美国政府必须给予100%的直接报销,包括: 厂房、设备、知识产权、基建、装修等所有费用。
这已是库德洛,近期第2次建议美国企业"搬家"了。4月9日他提出,"不惜血本,也要把美国在华企业迁至本土"的措施。所谓不惜血本,就是政府为企业迁往美国的一切费用买单。
无独有偶,日本也在同一天宣布类似内容。4月9日,日本政府宣布,推出一项总额高达108万亿日元的抗疫振兴计划,其中2435亿日元(约合22亿美元,人民币158亿元),专门用来资助日本制造企业撤离中国。
4月11日,日本政府再次宣布,建议日本在华企业,迁至日本本土或东南亚国家。
大国之巅认为,从上述新闻报道可以看出,美、日政府协助企业撤出中国的消息,是属实的,并非空穴来风。只不过这兴许只会是美、日两国政府"剃头挑子一头热",那些在华的美、日企,对撤出中国并不感兴趣。
不然,为何美、日政府要许下如此重诺,为搬家费买单呢?而美、日两国政府开了不少空头支票,却对最重点的内容避而不谈:企业搬回去,美、日的人工费这么高,谁来买单?
二、美企逃离美国,只因人力成本
这次疫情暴露了美国一个重大的缺陷,即产业空心化。享受了几十年生产制造外包带来的红利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让美国抗疫,倒在了口罩和呼吸机的产能上。
汽车城底特律的衰败,见证美企逃离美国
当疫情还未在美国蔓延的前期,美国商务部长罗斯,曾在1月31日幸灾乐祸地说道,这场疫情,将"有助于"(help)加速制造业,回流美国。可惜他并没有等来这个结果,美国不仅成为了全球疫情第一的国家,制造业也并未如他所愿回流。
底特律汽车城如今荒废
上文中的那位白宫国家经济顾问库德洛,说的比唱的还好听,建议美国政府必须给予100%的直接报销,主要就是搬家费和场地费。但他绝口不提一事,美国巨大的劳动力人工成本。
以汽车制造业为代表的美国制造业,近30多年来不断出走美国,其原因不是美国的场地费用高,而是工钱太高。为此,美国制造企业,宁愿花巨资把厂子搬出美国,重新在中国或东南亚国家建厂,从头一步一步地训练产业技工,也要千方百计地"逃离美国"。
一部美国人拍的纪录片《美国工厂》,刚刚获得了今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讲述曹德旺在美国开办福耀玻璃厂的的故事。其中讲道:美国人工费用是中国的3倍,综合其他因素,成本比在中国高36%左右。由于美国汽车玻璃市场竞争并不激烈,产品售价比中国高35%,一抵一消,他的毛利率才跟中国差不多。
纪录片中,福耀美国工厂先后离职人数达到3000多人,连正、副总裁都离职了,原因就是"工钱"问题。纪录片结尾,曹德旺又新增了几台机器人,替代了人力。老曹还表示,在全球工业化的今天,他也不知道在美国开办工厂,是不是做错了。
大国之巅认为,即便美国政府听从了这位经济顾问的意见,大包大揽承担所有搬迁费和重建费,但这个人力成本问题不解决,美国制造商根本不会理睬所谓制造业回流的建议。
美国新能源汽车的代表,特斯拉公司刚刚在上海建厂并迅速投产,这证明中国的工业、物流、零配件供应、人力资源等优势,再次获得美企制造商的青睐。
至于日本,它是全球唯一一个,30%人口超过60岁的严重老龄化国家。日企厂子搬回去谁来上班?60岁以上老人吗?简直笑话!
如果美企日企真的撤出中国,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有多大的影响?
日企撤离中国,不是疫情发生后才出现的现象,而是出现在近几年。尽管有因中日关系一段时间比较冷有关,但更重要的还是因为日企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关。
日本二战后的崛起,更多的抓住了“电器”时代,一大批电子类企业脱颖而出,比如松下、SONY、东芝、三洋等,都是中国百姓耳熟能详的,在一段时间,也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追求和富裕程度的标志。除此以外,日本也抓住了美国制造业外移的第一波浪潮,使日本成为制造业大国,一度成为世界第二的经济体。
可随着广场协议的签订及被此协议的“暗门”打击,日本经济进入一个较长时间的徘徊期,GDP几乎停止增长,一面受美国打压,一面被韩国、中国追赶,进入发展困难期。这个困难期甚至让他错过了互联网时代,我们现在很难看到无处不在的日货了,他们的产品竞争力在极速下降。只是原来积累的一些领域的优势还在,可以说是在吃老本。
日企一度在中国的企业非常多,这其时也是全球资本转移过程中,我们具有的人口红利和产业结构有关。当下的撤离,并不是有多少转移到别国,而是日企自身经营出现问题,比如创新不足,被中国产品替代等,不得不采取的收缩政策,而日企撤离,如果空余有市场空间,则快速被中国本土企业填补,如果本无市场了,撤不撤都很关。
特朗普在上任之初就希望美企回归本土,还逼迫一些世界知名企业去美国办厂,以提高美国就业率。在特朗普的强硬政策下,的确也有苹果、丰田、富士康等宣布去美投资建厂,这也二三年了,实际效果如何?大家去查一下就知道,雷声大雨点小。道理很简单,资本是趋利的,美国已经没了制造业的基础,无法营利,也就做个样子,敷衍一下特朗普罢了。
反而特斯拉在上海投资建厂,真接让马思克惊讶,一年内从土建到设备安装调试,再到人员招聘、培训,试生产出新车,这样的中国速度和产业工人素质,再加产业链保障,这是除中国外任何一个国家都提供不了的。
让美国去造口罩?除了美国人买得起,无人会买,3M停了中国生产线,离倒闭就不远了。一切低附加值的产品,的确会撤出中国,而一些高附加值的产品,一定会到中国投资建厂。对我们来说,这叫“腾笼换鸟”。如果没有更新的产品来了,就说明他们落后了或者我们已经有了。
在高科技领域和基础材料领域,我们还有些“点”上的差距,可注意,以前是“面”而现在只是“点”,并且这些“点”也不多了。(了解国产化情况的人应该很清楚)。就制造业看,我们是无敌的,这个不夸张,所以不用担心,该来的一定会来,该走的一定会走,与疫情无关,更与特朗普无关。
如果美企日企真的撤出中国,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有多大的影响?
美国与日本为什么要想尽办法将企业从中国撤回去呢?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今年全球发生了新冠肺炎疫情,疫情不断蔓延,对其经济造成了明显的冲击,这将会使得失业率不断上升,甚至可能引发经济衰退甚至可能进入大萧条,所以美日国家想让企业搬回去,这样就可以暂时解决就业问题;
二是此次疫情发生后,让他们开始发现了制造业的重性,比如说民众需要医疗物资的时候,根本拿不出来,只能依靠靠外援。要口罩生产不出来,要防护服生产不出来,要呼吸机生产不出来,全世界都依赖于中国的商品,所以想让制造业回流,以减少这种对中国制造的依赖。
那么如果这些企业真的撤出了中国,会影响中国的工业生产体系吗?我觉得会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并不大。
美日来华企业完善了中国的产品结构,也为产业链创造了明显的需求,当他们搬出去之后,部分供应企业需要将商品转向出口,相对经营压力会比以前更大。但这并不会改变中国的工业体系完善度。
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工业大国,具有全世界最完备的工业体系、最完善的产品供应链,一个产品需要原材料到零部件,再到生产、制造环节,最后是存储、物流到最后的流通到消费者。
美国与日本在中国的企业,实际上大多是处于制造环节,日企大多是制造企业,比如丰田、松下等,美企更多的是服务类企业,比如沃尔玛、肯德基等,他们之所以来中国,一是看中了中国的供应链,二是看中了中国的消费潜力,说白了他们是来赚钱的,而不是来帮忙的,无利可图的企业早就搬走了。
比如说美国的特斯拉为什么来中国?因为产业链更完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这才是关键。
那么就算部分美日企业真的搬走了,其实也不会冲击我国的工业产业链,因为他们并不提供原材料,并不提供零部件,他们只是产业链里的下游环节,这一环节拿掉后,会从需求层面对上游(原材料及零部件)造成一定影响,但不会影响产业链的全流程运转。
而在中国的美企与日企,现在也面临两难,一方面,本国政府要求他们回去救急,如果不回去,则会得罪政府,可能以后日子不会好过。如果回去,那么本国并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支撑,成本将会进一步加大,而且将会失去中国市场。
权衡利弊是商人的理性选择,无论他们走或留,我们都不能强求,需要做好的只是自己的事情,把产业链进一步完善,降低全流程成本,提升效率,走了旧的也会来新的。同时不断提升国产替代,用优势企业去缺补薄弱环节,将危转为机,实现全面超越。
如果美企日企真的撤出中国,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有多大的影响?
问题不在于是撤出,而在于撤出意味着什么,在于撤出之后接下来还会干什么?
1、毫无疑问,撤出是一个大家都有损失的局面对中国来说,短期的就业和税收形势都会变差,但是如果产品在市场上没有替代品,还有可能造成产业链断裂,不得不去寻求进口,不利于外汇储备,还要面临关税、运输成本等一系列问题,那样影响就会很大而且比较深远。
对美日企业而言,搬迁更是一个沉重的选择,因为企业建设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首先就是资金的问题,举个例子,上海特斯拉去年短时间就快速建成,总投资500亿,目前已经投下去近200亿,对马斯克来说,就是个会下金蛋的母鸡,此时搬走?就这一笔钱会是多少?美国政府用钱不是想用就用的,之前就经常有州政府停摆,公务员歇业的新闻出来,现在如果每个企业都这么赔钱,白宫根本就赔不起,所以,所谓的成本全部承担,也就是说说而已,那些资本家个个都是人尖子,哪里那么容易忽悠,他们没准想说不定今年11月份新总统上台,风向又变了,对抗变合作共赢了。
所以,对企业来说,所谓的搬迁一定是要反复权衡,尽力保住商业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的。
2、美日企业真的撤出,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都有哪些影响?其实这个问题,想一想我们周边都有哪些美日的品牌就明白了。就拿日本企业来说,大大小小近4万家,松下系、日立系、三菱系、富士通系、三井系、住友系、佳能系、三洋系、富士系,实在是太多了,从汽车产品到化工产品,从生活用品到到半导体、精密电子产品,从化妆品到食品,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就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而言,影响也是全方位的:
首先是性价比相对高的日系产品使用成本会大幅度提高,原来国内就能生产,将来需要从国外进口了。而替代品当然可以有,但是一是需要时间,二是产品质量方面没那么容易达到的。
其次是大量的工作机会丢掉,就业更难。外企在国内大概可以提供6000万个工作岗位,而且还是属于相对高端的岗位,而日本企业普遍福利好,稳定,和我们的国企感觉差不多。
再次,有些产品普通人可能就享受不到了,本来是日常用品,但国内不生产,可能就不会再又了,还有一些产品变进口之后,可能就会变成轻奢侈品了。一般人就没法买了。
欢迎关注和点赞,一起交流投资和理财经验。
如果美企日企真的撤出中国,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有多大的影响?
如果美企日企真的撤出中国,会有大量的老百姓失业
暂且不说其他的企业,只说苹果,苹果的代工厂富士康在中国大陆至少有80万人,如果苹果的供应链搬到其他国家,东南亚或者是美国本土,那么富士康将会有大量人员失业。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我们都知道全世界的产品都是made in china,除了苹果还有大量的国外品牌商品在中国生产,如果这些企业全部撤离,你想想这个事情有多严重,失业的人数将会有多少。
重点是失业的这些人都是流水线工人,除了流水线操作,他们并没有其他的生活技能,他们日常收入不高,存款不多,很多人一旦没有了工作,连半年甚至是几个月的时间都支撑不了,到时候不仅仅是失业的问题了,社会安定都成问题了。
曹德旺表示:这次危机史无前例,要警惕全球产业链去中国化经过这次疫情,世界的经济秩序将会被重构,很多国家也都意识到了产业链的重要性,因为大部分国家连口罩生产的能力都不足,一旦遇到大的事情就会非常被动,如果是战争状态,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大部分国家都想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这对中国来说是一次挑战,中国要早做准备。因为中国大部分的企业都是出口型企业,一旦供应链被迁走,大部分企业将面临倒闭的危险,一旦倒闭就很难再恢复。
美企日企搬离中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凡事都有两面性早些年的时候,中国大陆的制造业优势是劳动力成本,虽然目前的成本已经不具备优势了,尤其是和东南亚国家相比,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制造业发展,中国的工业门类是全世界最全的,供应链反应能力也是全世界最强的。
美企日企一旦搬离中国,很难找到一个供应链能力如此强的地方,这势必会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虽然美国和日本都承诺给企业一定的补助,但目前来看,很多企业处于观望状态,毕竟不确定性太强了,谁都不能保证补助是否能够到位。
最终可能的结果是国家很积极,但企业不一定积极,因为利益才是最重要的。与此同时,离开了中国市场和供应链,中国虽然会有一大部分企业会死掉,但活下来的企业将会更加有竞争力,那个时候世界大企业之间的竞争,美国和日本可能就不占优势了。
所以,这本身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因为这能够加快中国企业的结构化调整,加快中国经济的结构化调整,增强中国的企业竞争能力。但对于老百姓来讲却是比较悲催的,因为即便是机遇也需要一定时间的调整,在这段时间里,老百姓的日子是非常难过的 。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