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报告公开美国在欧洲储藏核武器的地点,目的何在?
今天2月份的时候,美、俄罗斯双方都宣布暂停履行《中导条约》,但是双方正式退出条约的时间都定在6个月后,也就是8月份。
现在7月中旬马上结束,离双方正式退出《中导条约》的最后期限临近,所以双方又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新一轮扯蛋。
美国在欧洲储藏核武器的地点,不知道是美国授意公布北约公布的,还是北约其他国家有意公布的,反正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给俄罗斯施压。
北约那份所谓公布藏核武器的报告,其实并不是正式的报告,这些信息最早在网上发布的。后面这些信息又被删除以及修改。
最新的信息是,“”运载核武器的飞机”经常往返那六个地点。
从这里可以看出,信息用模糊的字眼代替。
从目前的情况来,所谓的公布藏核武器地点,只是一种心理战。
北约采用暗示美国在欧洲藏有核武的这种方式向俄罗斯施加压力,目的是想让俄罗斯在《中导条约》问题上向美国妥协。
如果俄罗斯向美国妥协的话,就得按照美国的要求销毁9M729陆基巡航导弹。
美国当初就是指责俄罗斯这款9M729陆基巡航导弹违反《中导条约》为由退出该条约。
按照双方当初达成的协议规定,美、俄双方不得制造射程500公里以上的中、远程导弹。
但是俄罗斯这款9M729陆基巡航导弹的射程只有498公里,并没有违反双方签订的《中导条约》。
只不过导弹射程公里数这个东西是很容易加、减燃料来改变的,只要往里面增加或者减少燃料就可以了。
俄罗斯目前只把射程控制在498公里,的确是不违约,但是要违约也很容易做到。
因此《中导条约》对美国和俄罗斯而言只是一个信任的问题而已,对他们这些技术大国来条约本身对技术的限制并不是太大。
美、俄双方,在这个层次的导弹技术上,俄罗斯占了先机。美国觉的不爽,所以想通过暂停履行这个条约来获得技术上追赶的时间
说白了美国需要时间实验这方面的导弹技术,所以一暂停履行,美国马上进行类似导弹的试射。
目前不知道美国在这个技术方面赶上来没有,但是离正式退出的时间也快到了,美国也着急。
如果美国技术还没赶上来,他们肯定不会就这样在《中导条约》上和俄罗斯告吹,而是用谈判拖延时间,一边谈,一边研发。
这个事情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他们双方都没有要玩蘑菇的想法,美国只是在这个技术上稍微落后俄罗斯心理不舒服,没事找事而已。
这次公布所有的藏核武器地点,是为了在《中导条约》问题上和俄罗斯吵架的。
当然了这也是一个威胁,首先美国通过暗示藏有核武器的来威胁俄罗斯,让俄罗斯不敢真的退出《中导条约》。
美国在这个事情上和在伊核协议上的操作同出一辙,就是他可以退出,而不让对方退出,从而起到占对方便宜的作用。
这是一种非常无赖的做法。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美国在欧洲没有藏核武器,北约国家里面英国和法国都是有核武器国家,美国藏核武器多此一举。
而且在欧洲部署藏有核武器,俄罗斯不可能不知道,美国这样做事违反《核不扩散条约》的。
更何况俄罗斯不会假装不知道,到时候为了回应美国,弄几个核武器到叙利亚或者伊朗玩玩也可以的。
北约报告公开美国在欧洲储藏核武器的地点,目的何在?
我想首先美国为了塑造自己的强大,故意卖弄给俄罗斯看,目的以北约制约俄罗斯,自己可以抽身事外,集中精力来应对世界其它国家,其中主要是我们中国,还有转移俄罗斯打击目标,有挑拨离间之功,使俄对拥有美国核武器国家有意见,有围俄.分俄之兵,及心里战之意,但是真假虚实,俄应该搞清楚,不可轻信,也不可轻敌,总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北约报告公开美国在欧洲储藏核武器的地点,目的何在?
这件事对于美国在欧洲军事部署够不成影响,也无法改变北约与俄罗斯之间战略对质的态势。其顶多算是印证了一个公开的秘密,证明美国在欧洲5个国家6个基地部署有常规战术核武器B-61(目前是B-61-12型)。这六个基地分别为比利时的小布罗赫尔基地、德国的比歇尔基地、意大利的阿维亚诺和盖迪-托雷基地、荷兰的沃尔克尔基地和土耳其的因吉尔利克基地,所部署的核弹头总量超过150枚。在这些基地部署核武器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应对前苏联的军事威胁,其主要通过空中投掷,针对坦克装甲集群。(六个基地位置)
那么这件事是怎么意外泄露出来的呢?在今年四月一份名字叫做“核威慑的新时代现代化、军备控制和盟国核力量”被公开发布出来。其作者为由名叫Joseph Day的加拿大议员,材料主要是为北约议会大会国防和安全委员会撰写的报告,评估了该北约组织核威慑政策的未来。事件蹊跷之处就在于改文件的当前最新公布的正式版本中删除了这六个基地与战术核武器有关的信息。这也就是说如果新文稿没有删除的化,核弹的事也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披露的文件)
北约目前是什么反应呢?北约方面对于此事选择了回避,表示“不评论北约核态势的细节”。事实上这件事原则上与北约机构没有半毛钱关系,因为这个“北约议会大会”并不是北约的附属机构,其只是一个存在于北约联盟各国议会层面交流平台,旨在“为来自大西洋联盟的议会成员提供一个独特的专门论坛,以讨论和影响关于联盟安全的决定。”其主要存在意义就是一个服务北约成员国议会的“纽带”,有助于促进各国立法者和公民之间更好理解和了解北约联盟现状。(北约)
事件曝光可能产生的影响。这件事现在曝光出来就出现了一个很尴尬状况。虽然说在上述5国部署核弹的事是公开的秘密,但是真正了解这事的也只是政府、安全部门、专业人员,普通民众也仅限于特定军迷群体,大部分民众不慎了解。可想而知当他们一旦明白“自己居住的区域因为核弹而优先会遭到俄罗斯的核打击”这个道理之后会有什么反应。可以想到的是会出现两种声音,一种是希望核弹撤走,而那些对俄罗斯有恐惧的东欧北约国家民众可能会希望这些核弹进驻,从而强化美国对自身的核保护伞。(抗议民众)
美国国防部对这件事进行了回应,“国防部的政策既不确认也不否认在任何一般或特定地点存在或不存在核武器。”这个回应就像是在鼓弄玄虚,让人摸不出门道。从而也可以把公众关注度迅速降下来,因为有没有核弹根本也无法查验,这些军事基地也不可能对外开放,让老百姓进来检查一下。正所谓“兵者,诡道也”,即便是暴露了部署也不产生任何影响。(P-61-12战术核武器)
本文图片来自谷歌图片,感谢提供,欢迎你大家批评指正留言点赞!
北约报告公开美国在欧洲储藏核武器的地点,目的何在?
我个人觉得这是在缓和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
冷战开始后,东西欧各国分别加入不同的阵营,整个欧洲都成了美苏两国角力的前沿阵地。在对峙顶峰时期,美国曾在欧洲部署了7000多枚核武器来以对付苏联。而根据这次的北约报告,目前美国在欧洲的6个基地储存了150枚核弹。从国际大格局来讲,如今继承苏联大部分遗产的俄罗斯依旧是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因此欧洲的军事对峙并没有随着苏联的解体而消失,美国依然坚持在欧洲部署核武并把它作为遏制俄罗斯扩张势力的主要手段。
说到这里似乎出现了一种谬论,既然美国要遏制俄罗斯,那他为什么还要公开欧洲核武部署的数量呢?其实这也很好理解。首先,即便俄罗斯是美国军事战略上的对手,但此时两国之间的敌对程度早已不及冷战时期。从历史大趋势来说两国关系已经缓和了许多,而且以现在的世界格局也很难像冷战时期那样搞全面对抗。其次,克里米亚半岛危机过后,俄罗斯一直遭受欧美国家的严厉经济制裁,继前俄罗斯间谍在英国被杀事件后,美国、德国、波兰等国先后驱逐了俄罗斯外交官。一系列事件让西方国家同俄罗斯的关系跌到了谷底。然而从近些天的一些消息来看,美国似乎有意向缓和同俄罗斯的关系。在G20峰会期间,美俄两国领导人曾进行了一个小时的会面,并就伊朗、叙利亚和乌克兰等地区问题进行了交流,这表明两国关系已经有了要缓和的趋势。而且在这之前,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曾在5月份访问了俄罗斯,在这期间他得到了普京的接见,两人畅聊了一个半小时。
事实上,美国在诸多国际事务上也需要同俄罗斯进行合作,而且美国也不愿意同俄罗斯发生正面冲突,所以“对峙”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缓和一下关系,以防止两国的关系恶化到不可挽回的地步。为了防止关系继续恶化,率先表明欧洲核武器具体数量也算是一种缓和关系的方式。那这为什么不是挑衅行为或者不是为了军事秀肌肉呢?美国在欧洲到底部署了哪些核武器,数量有多少,这些问题对俄罗斯军事情报机构来说,即便不是了如指掌,恐怕他们也能知道个大概。考虑到这一点,我才认为这不是一种挑衅,而是示好的,“我们对你敌意没那么大,经济和外交上的冲突不打算延伸到军事上”。
前段时间美国总统特朗普做了一件让各界吃惊的决定,他签署了同意退出《中导条约》的决议,这次“退群”引发了外界的普遍担忧。两个军事大国之间的核武竞赛是否会再次上演,这个问题也曾掀起一番讨论的热潮。公开美国在欧洲的核武数量可以证明,即使美国退出《中导条约》,美对俄的直接军事威胁也没有增强,那么俄罗斯在这之后也能产生默契。这样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两国退出《中导条约》后可能出现的军备竞赛。
(本文由追知提供,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北约报告公开美国在欧洲储藏核武器的地点,目的何在?
就现在的投送能力来说,在美本土和欧州其实已没太大区别,公布在欧核地点也是在分散俄国精力,挑拨俄欧关系,把欧紧绑在美国的战车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