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联大否决审议俄方维持《中导条约》提案?你认为谁投了反对票?

联合国大会裁军和国际安全委员会26日通过表决,决定不审议俄罗斯提交的一份维持和巩固《中导条约》的决议草案,结果是55票反对、31票赞成、54票弃权。

《中导条约》什么卵用的,只是美俄之间的相互试探态度的一个“工具”。

《中导条约》大致的内容是美俄双方相互削减和销毁近程导弹、中程导弹以及搭载常规或者核弹头的导弹。

当时双方签署的背景是缓解双方在欧洲地区的对抗,同时缓解两国紧张关系和结束军备竞赛。

中导条约表面上是俄罗斯和美国双方之间的票数的条约,但实际上是俄罗斯和北约集团签署的“和平条约”。

美国现在要退出《中导条约》,俄罗斯极力维持这个条约,但是在1994年的时候俄罗斯要退出这个条约,美国缺极力维持这个条约。

《中导条约》条约对谁有利,谁就会极力的维护,对谁不利,谁就会积极退出。当时俄罗斯要退出这个条约是因为根据双边协议俄罗斯要销毁导弹数量是美国的两倍,那个时候俄罗斯是吃亏的,所以要退出。

现在美国要退出是因为俄罗斯国力虚弱,无力进行军备竞赛,美国想通过军备竞赛来给俄罗斯施加压力,让俄罗斯对美国低头。

联大否决俄罗斯维持《中导条约》的提案的国家就是北约内部反俄国家,美国、英国、波兰肯定在内。美国一旦退出成功马上会在欧洲加强中短程导弹的部署,一方面让面临瓦解的北约集团再次“团结”,用这种方式切断北约集团内部和俄罗斯的继续保持亲密关系。另一方面把美俄之间博弈的主动权从俄罗斯手中夺回来。

退出《中导条约》目前对美国非常有利,一旦美国加强在欧洲的导弹部署,无论俄罗斯接招还是不接招俄罗斯都处于被动的状态。一旦俄罗斯对美国在欧洲加强中短程导弹部署做出回应,也增加针对欧洲的导弹部署,那么俄罗斯和欧洲一些国家的友好关系就要结束,也意味着俄罗斯和美国进行了一个新的军备竞赛,俄罗斯将会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

如果俄罗斯对美国在欧洲的军事部署不作出回应,那么以后在美俄之间的博弈中,话语权就不会那么强硬。美国就会用这种军事威胁来增加对俄罗斯的威慑力,从而在话语权上显的更强硬。俄罗斯人肯定会被憋出内伤来。

美国退出《中导条约》是一场针对俄罗斯的阳谋,在这个方面上是比较难破解的,俄罗斯以后在东欧地区以及中东地区的主导权将会被削弱。想破局只有在太平洋后者美国后院弄出点事来,但以俄罗斯目前的经济情况,很难支撑两线“作战”。中亚地区倒是个很好的突破点,关键看俄罗斯怎么用了。

条约都是用来打破的,不要相信所谓的契约精神,那些东西都是骗人的,契约都是靠实力维护的,没有实际什么鬼都是假的。契约这个东西对谁有利谁才会极力的维持,对谁不利,谁就会极力的撕毁。

如何看待联大否决审议俄方维持《中导条约》提案?你认为谁投了反对票?

这个结果可能出乎俄罗斯的预料,美俄首脑会晤前普京的筹码又少了一些。欧盟和北约成员国在当天表决中反对把俄方提案列入议程,同时要求其他国家弃权。这说明在北约的约束下,欧洲国家在安全问题上仍然依赖于美国;也说明了与前苏联相比,俄罗斯的战略威慑已经大不如前。

对于俄罗斯提案,否决和弃权的理由都不是很充分。美国和北约国家反对俄罗斯提案的理由是俄罗斯违约:俄罗斯开发并在2017年部署了SSC-8型陆基巡航导弹,对美国在欧洲的大部分设施形成威胁。而俄罗斯此前坚决否认,后来承认没有违反中导条约的射程限制。还有两个理由是:俄方提交草案日期晚于18日向本届联大提交草案的期限,以及这属于安理会讨论的议题。

美国退出中导条约的最大安全受损者是欧洲国家,法国和德国等主要国家都表示反对,可为什么它们还要否决俄罗斯的提案呢?一是被绑在了北约的战车上。这个表决结果再次说明了北约中美国才是老大,德国、法国等国心理和嘴上不愿意却还不得不跟着美国走。二是欧洲国家的安全仍高度依赖于美国。德国和法国提出的所谓欧洲防务独立短期内还很难实现,只能是北约防卫体系的补充,自己不能保卫安全只有抱团取暖。三是在克里米亚事件后欧洲国家对俄罗斯的防备心增强。俄罗斯在欧洲国家中已经没有信誉,相对于美国退约的危险,俄罗斯的威胁时迫在眉睫的,尤其是中欧的波兰、罗马尼亚之类的小国更是不遗余力地渲染俄罗斯威胁论。四是俄罗斯的战略威慑力已经不如前苏联。美国控制了全球92%以上的核武器,在没有《中导条约》前苏联的核力量比俄罗斯要强的多,欧洲国家面临的威胁比现在要大得多,可那又如何呢?此外,欧洲国家可能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借着美俄退出中导条约的威胁,加快自己的防务独立进程。

俄罗斯的提案被高票否决,计较哪个国家投了反对票已经不重要。只能说明一点:美国又想重演冷战的策略,希望借核军备竞赛拖垮俄罗斯,而欧洲国家也只能送上助攻。

如何看待联大否决审议俄方维持《中导条约》提案?你认为谁投了反对票?

联合国大会裁军和国际安全委员会本26日对俄罗斯提交的一份维持《中导条约》的决议草案是否应纳入讨论进行了表决,然而最终以55票反对、31票赞成、54票弃权的结果未能得到通过。投反对票的国家包括阿根廷、希腊、英国、德国、西班牙、加拿大、美国、乌克兰、法国等,这些国家基本都是美国的欧洲盟友或者准盟友。这些国家给出的一个普遍的理由是俄罗斯的这一提案已经明显超出联合国大会裁军和国际安全委员会的所规定议案提交的最后期限。支持者这提案的国家主要包括伊朗、白罗斯、俄罗斯、委内瑞拉、叙利亚、XX等国家,这些基本都是与俄罗斯有着较好关系的国家。从支持和反对的情况可以看出,关于这一提议的讨论有着明显的美俄政治角力的色彩。

(联大会场)

俄罗斯此时向联大提交《中导条约》提案确实违反了联大议事日程,但是也可以看出,美国宣布退出《中导条约》很明显是选择了一个比较恰当的时机。由于《中导条约》的存留不涉及直接的冲突和危机,所以还无法通过安理会层面进行讨论。俄罗斯向安理会提交这一提案的目的很显然就是为了试探一下国际舆论对于美国退约的反应,借此向美国施加舆论压力。

然而这个结果可能是俄罗斯没有想到的,其本以为普京在表决前一天在与意大利总理孔特会谈时向欧洲发出警告后,欧洲方面会考虑俄罗斯方面的安全关切,不会同意美国退约。因为中程导弹的进驻也就意味着俄罗斯导弹会优先瞄准并攻击那些同意美国进驻的国家。然而欧洲方面并未动容,所以俄罗斯外交部负责军控事务副司长安德烈·别洛索夫很疑惑的表示:“大部分投支持票的国家都是《中导条约》的狂热拥护,而大部分投反对票的事实上都是《中导条约》的支持者,我搞不懂他们现在的立场是什么!”

(安德烈·别洛索夫)

按照俄罗斯的人的逻辑当然很难理解欧洲人想法,双方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导致欧洲方面跟随美国反对俄罗斯提案的原因,可能并不是因为欧洲多国是美国盟友和小弟那么简单,问题的根源可能还是出在俄罗斯身上。2014年俄罗斯武装占领克里米亚,并且干预乌东地区局势,这已经从根本上破坏了欧洲的安全格局,其影响是相当坏。俄罗斯越是威胁要将导弹瞄准欧洲,他们可能就越会支持美国。他们已经被美俄对抗引发安全困境所绑架,相比现在准备用导弹威胁过他们的俄罗斯,他们毫无疑问会选择基于共同价值观念和共同安全利益的美国。

(意大利总理孔特与普京)

这不是说欧洲国家甘愿成为美国退出《中导条约》辩护,因为除了美国他们没有B计划可供选择。现实情况就摆在那里,欧洲的军事情报机构都清楚,俄罗斯的陆基中程导弹就部署在加里宁格勒,《中导条约》其实早已经名存实亡。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退约导致欧洲安全局势紧张与否,其实已无太大必要,现在破旧立新,正取将欧洲的安全局势从新稳固才是首要任务。联大是吐槽和吵架的地方,而不是解决问题的地方。在联大会议上讨论这个问题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美俄和相关国家展开直接安全对话才是唯一途径。

(以莫斯科为中心中程导弹的覆盖范围)

图片来自谷歌图片,感谢提供,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留言、点赞、关注!

如何看待联大否决审议俄方维持《中导条约》提案?你认为谁投了反对票?

俄罗斯维持《中导条约》提案被联大否决,反对者只有美国。其一,美国想将中程导弹部署在俄罗斯家门口,以协迫俄罗斯搞军备竞赛,俄罗斯现国力衰弱,不想搞军备竞争,亦不想继续恶化与欧洲的关系。其二,中国不是《中导条约》的签约国,不会自废武功,使DF21、DF26航母克星无用武之地,更不会使二家条约变为三家条约。其三,欧洲绝对不想使《中导条约》作废,一旦废约,美国会协迫东欧国家部署导弹,以形成对俄罗斯的威懾!同样,俄罗斯的导弹能打爆欧洲,欧洲人怕啊。

如何看待联大否决审议俄方维持《中导条约》提案?你认为谁投了反对票?

美国投的反对票。联大某种程度上是被美国支配的。这不是个好消息,必将导致恶性军备竞赛,影响地区稳定,拉章战争警报。

如何看待联大否决审议俄方维持《中导条约》提案?你认为谁投了反对票?

1.结果大家都看到了,跟俄罗斯关系好的国家支持,而美国传统盟友包括欧洲国家都站在了美国阵营,所以此次俄方所谓的维持《中导条约》的提案,其实是美俄博弈的试探性结果,不论是俄罗斯还是美国,都清楚这样的提案没有任何作用,只是一种政治态度罢了!

2.美国推出《中导条约》是自我松绑,以便于可以“自由”在西太平洋部署更多的大杀器,而俄罗斯肯定会积极应对,但不会被美国牵着鼻子走,会有军备竞赛,但是俄罗斯不会被美国拖垮的。

3.阿根廷、希腊、英国、德国、西班牙、加拿大、美国、乌克兰、法国等,此次站在美国阵营,投了反对票。其实很好理解,因为很多欧洲国家面对来自于俄罗斯的军事压力,只能选择美国,没有其他国家可选。所以,美国一旦退出《中导条约》,很多欧洲国家显然明白跟着美国继续“混天下”,将会进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失去更多的自主权,而喊出的“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的德国和法国,也只能选择支持美国。因为,对于很多欧洲国家来说,事实上真的离不开美国的保护!另外:德国和法国作为代表,与土耳其和俄罗斯开了四方峰会,要和平解决叙利亚问题,现在看来,也是一个缓冲计,德国和法国担心难民潮,但是美国呢?不会担心的,而且德国和法国还的跟着美国走,可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