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来挽救玩手机上瘾的孩子?

1、多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玩游戏,看故事书。讲些有趣的故事。分散孩子对手机的注意。

2、教孩子正确使用手机。教孩子在手机上查资料,听音乐,学外语。手机里有大量的知识,学习资料和视频资源。利用好了对孩子的学习很有帮助。

3、用其它孩子喜欢的东西转移注意力。比如玩具或者室外活动。

4、和孩子一起限制玩手机的时间。家长要率先垂范,管好自己才能管好孩子。所谓言传身教就是这个道理。

4、训练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如果孩子达到要求,可以适当奖励以鼓励孩子。培养良好的自律能力孩子会受益一生。

千万不要发怒,打骂,大声呵斥。

这样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怎样来挽救玩手机上瘾的孩子?

怎样来挽救玩手机上瘾的孩子?

其实我在另一个问题里有相关回答,也把截屏发到下边。

现在我想说的是,上瘾这件事情,其实它跟毒瘾相似但不同。很多年前,那么多去网吧玩游戏的少年,都曾被盖上“网瘾少年”的帽子,这些人也没经过治疗啊!反而现在成了社会的顶梁柱!所以,关于上瘾,其实是没有找到另一件代偿性的的事情。就拿我来说吧,上班的时候,手机拿在手里的时候都少,校长都经常诉苦女老师的电话最难打通。因为女老师衣服没有兜,上课不带手机,下课没时间看。现在停课不停学,必须用手机,直播,看作业,发通知,这些事情需要四十个人来配合,这四十个人又不能一下子全配合。反馈作业的空隙干啥呢?看手机,等回复通知的间隙干啥呢?看手机~没有另一件更有意义或者说更有吸引力的事情时,就是看手机。

我想孩子们也是如此~所以挽救玩手机的孩子,方法就是找到另一件对他有吸引力的事情来代偿不看手机的损失。同时伴随着奖赏。可不是金钱之类呀!是对孩子来说更具吸引力、不常办到的事情。这样一点一点引导,从而达到目的。戒掉手机绝不是说教就能做到的!

怎样来挽救玩手机上瘾的孩子?

孩子不是天生喜欢玩手机,环境所致,很大一部分原因在家长身上,所以要想戒掉孩子的手机瘾,前提家长先自己戒掉,不是不当着孩子面偷着玩,孩子比我们想的聪明和敏感。家长理性使用手机是第一步。对孩子说教,让孩子明白玩手机危害其实不会有用。家长也知道手机危害,家长都不能,孩子怎么可能。

1、孩子喜欢玩手机,是因为手机里的世界对他的吸引力比现实世界的大,因此要引导孩子回归现实世界就是要引起他的兴趣。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不同,引导的方式也不同。小点的孩子,可以父母有很多方法吸引他们注意;大的孩子,就需要有方法了,他们喜欢家里蹲,父母就拉他们去外面,陪他们做他们感兴趣的事。

2、如果孩子一开始有其他兴趣,比如阅读、围棋、运动、绘画、唱歌等等,有自己一个特别的爱好,断不会沉迷于虚拟世界,因为这些爱好都能很好的培养身心,陶冶情操,有了一个阳光的爱好孩子才不会躲在房里对这手机孤独地刷。任何生命都是向往健康美好,之所以沉迷手机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接触到更美更好的东西。所以在他们还小的时候,慢慢帮他们找到坚持培养孩子一项爱好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对孩子的青春期发展非常重要。当然,必须明确的是,要培养的是孩子自己所感兴趣的而不是家长的,否则适得其反。

3、小学阶段的孩子处于对世界对宇宙感兴趣的阶段,他们的问题最多,家长的耐心、正确的回答和引导会开启他们探索世界的门。家长可以经常带他们去宏伟的地方如博物馆、天文馆参观,让他们了解世界上一些伟大的人物及他们的故事,帮孩子树立志向。中学阶段,特别是初中阶段,他们的身体和心灵都会有变化,心理上比较情绪化,这是青春期不可避免的,父母需要多带他们接触大自然,鼓励他们与同伴一起投身大自然。

4、如今的孩子称作“关在屋里的一代”,根源是父母没时间陪孩子,或者怕孩子吵闹图一时方便清静,直接甩给孩子手机慢慢养成的。看到很多老人带小孩,都是直接给个手机再去做其他事。父母要抽时间付出行动多关心孩子,没有行动,对孩子吼一百句也没用,反而会增加孩子的反叛和愤怒。前段时间一个10岁的男孩因沉迷手机游戏骗奶奶人脸识别捆绑奶奶银行卡,2个月刷掉卡里5万5千元,就是因为缺乏父母陪伴与关心。

5、孩子的任何问题几乎都可以在父母身上找到答案,父母就应该多陪陪孩子,自然会了解自己的孩子,自然会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解决办法。这个世界不存在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孩子,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他创造一个阳光的环境,引导他们向着健康阳光发展。

6、补充一点,简单粗暴没收孩子的手机不是个明智的解决办法,这样会伤害孩子,孩子年龄越大这样做伤害越大。想要改掉孩子坏毛病,先了解他很重要。

怎样来挽救玩手机上瘾的孩子?

孩子玩手机上瘾,当家长采取一切手段来制止时,孩子通常就会情绪失控,极度的情绪爆发会让家长无所适从。

设定限制性规则

生活如同玩游戏和足球比赛一样,规则明确才会好玩。

如果球赛的时间到了,还可以任性地延长比赛时间,直到一方满意为止,这样的球赛也不会有吸引力。

所以,对于游戏的时间一定需要有一个明确的限定,这样孩子才会珍惜玩游戏的机会。

如果你的孩子的“时间感”比较弱,需要家长更多的帮助来控制游戏的使用。

第一步通常是最困难的:父母双方必须就一套规则达成一致。

一周玩多长时间?

每天玩多长时间?

是分散还是集中?

是先完成作业,还是先玩游戏?

周末可以花多少时间玩游戏?

哪些游戏是禁忌,哪些是允许的?

比如现在的游戏都是15-20分钟一局,这样每天打一局,给30分钟足够,这样七天就是3.5小时。

孩子可以有两个选择:

A:每天一次,30分钟游戏时间,一周七天,每天晚饭后玩半个小时;

B:只能周日下午玩,可以连续玩3.5小时,还可以送半小时,就是4个小时集中玩。

一旦家长同意了这些规定,就需要和孩子坐下来讨论规则。

明确哪些规则可以协商,哪些规则不可协商。

然后,宣布规则现在开始,确保您可以执行规则。

规则还要包括下面一些细则:

1、30分钟结束时,手机需要交回家长管理;

2、如果孩子因为收手机发脾气和拒绝正常学习,孩子就失去第二天玩手机的权利(红牌罚下);

3、在提前5分钟闹表会提示时间,如果到时间因为一局没有完成,或者游戏需要达到可以保存的程度需要延长时间,延长的时间会在第二天的游戏时间当中扣除;

4、如果孩子偷拿手机玩游戏,则取消一周玩手机的权利(禁赛一周)。

5、规则有一个试用期限,比如一个月,在一个月内不能进行任何调整,除非到期,才可以进行再次开会讨论。

6、讨论过的规则使用期限为半年,半年内不能修改。

在执行规则时,家长只是简单的执行大家都同意的规则,避免各种说教,讲各种手机的危害和自觉性的重要性。

过度的讲道理只会激怒孩子,对于管理手机并没有好处。

好了,这就是如何管理孩子手机的具体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会超级困难。

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家长没办法贯彻执行,并不是孩子没有能力。

多数失败是在孩子做出轻微的挑战性行为时,家长表现的失控和愤怒,导致规则失效。

所以,家长的自我修养才是第一步,至于管理好孩子的手机,是家长自我修养成长的体现。

怎样来挽救玩手机上瘾的孩子?

怎样挽救玩手机上瘾的孩子?我没有绝对答案。因为得先搞清楚孩子玩手机这个行为背后的真正的需求。

美国心理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提出了冰山理论,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知,恰如冰山。

我们也可以把孩子比作成一座冰山。玩手机上瘾,只是我们看到的这座冰山表面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而他的冰山下也就是他的内心所隐藏的可能是:孤独、缺乏爱、不被认同、一时兴起、被冷落、找不到兴趣点等等。

虽然不知道这个孩子多大,但我认为孩童阶段应该是和父母有一种情感连接的,如果是很严重的手机上瘾,那需要警惕是不是这个孩子和父母的情感连接出现了问题,比如缺乏父母的关爱,或者缺乏父母的陪伴,从而寻找另一种情感寄托。

亲子关系一但出现问题,那就得给孩子无数的拥抱和无数的陪伴才能修复,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当孩子内心真实的需求(比如渴望爱,渴望陪伴,渴望尊重,渴望接纳)得到满足时,再来引导他外在的行为会容易得多。

到那时可以帮助孩子找到真正的兴趣点,培养兴趣爱好,一起运动,培养阅读习惯等,以此来减少对手机的瘾。

但现在是电子时代,科技时代,想让孩子完全不用手机,我认为是不太可能的,适当的控制时间,小小娱乐一下,个人认为也有益处。

………………………………分割线……………………………

之前写了两篇关于“11岁孩子玩游戏,并在游戏里充了4000块后,孩子的心里活动,以及母亲后来的处理方法”分别是:

【我哭着跪下,“妈妈,我再也不在游戏里充钱了。”】【我愿给你无数拥抱,无数陪伴】,可以在我的文章里查看,作为参考。

Hi,很高兴遇见你!我是思宇,全职妈妈,闲来写作。分享读书心得,育儿干货,婚姻经营经验…

关注@乔夫太太 一起成长吧❤️❤️❤️

怎样来挽救玩手机上瘾的孩子?

哈喽,很高兴为你解答!

我的方法——约法三章

我初中时天天玩手机,父母就是用的这个方法约束,我感觉还是很有效的。

玩手机可以,但是要约定时间和规则,一旦违反,就要承担责任。比如说每天只能玩一个小时手机,或者是写完作业之后才能玩,如果孩子遵守了规则,就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什么呢?就是可以让孩子有参与感,孩子完成约定时,更有积极感。与父母强加的命令相比,孩子会觉得约定的方案是自己的主意,对它自己制定的方案,有更强的执行力。

在约法三章时,要注意一下几点

1、要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进的行为。比如:一天玩手机不能超过1个小时,玩手机必须是在完成作业以后。目标要具体、明确,便于测量。

2、要清楚地说明孩子完成约定可以得到什么,和没有完成约定将失去什么。在此过程中,要少说“不”,多说“可以”。比如:“如果你完成了约定,可以去看一场电影”,而不要说“如果你没有完成约定,就不能看电影”。两个说法意思虽然相同,但如果孩子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他完成目标的可能性就更大。

3、要把约定书面化,并张贴在家里的显眼处,让孩子和家长时时刻刻可以看到。

4、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约法三章”的 “约”字。在达成约定的过程中,要尽量吸取孩子的意见。千万不能把“约定”变成父母单方向的“命令”。

以上方法,是我在上初中时我的父母用来制止我玩手机的方法,我感觉还是比较有用的,希望能够帮到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