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入职第二天就离职是什么样的体验?
十多年前我入职过一家公司,在成都做得挺大的一家培训学校,入职两天后就离职。
当时我面试的是这个学校的设计师,面试的时候是由学校的一个主任来谈的。面谈的时候,主任问我:“想不想当老师去上课呢,上课的老师,待遇会高一些。”
我当时说,如果有需要,讲平面设计没有问题的。主任说:“目前平面设计已经有人讲了,你能不能去教3D。”
我告诉主任,我3D这类的软件也不会用啊,这教不了。主任说:“不用担心,你拿着本书照着念就好了。需要上机操作的时候,有专门的上机课,有老师会给他们操作。”
我当时心里嘀咕,这是什么学校,这样也能直接去当老师?
后来我还是拒绝了去上课,继续去市场部当平面设计师。
入职的当天,去库房领了两套西服和两件衬衣。部门同事让我赶快换上衣服,去楼上开早会。
我换上衣服后去了大会议室,推开门,里面放着劲爆的迪士高音乐,讲台上一个老师走来走去,是不是疯狂的甩着头,手舞足蹈的跳着。
我当时就吓到了,这尼玛的是什么神仙早会,还要跳舞吗?
人到齐以后,大家安静了下来,音响里面放起了《感恩的心》。所有的同事一起唱着这首歌,讲台两边还站上去了两位穿着一步裙的美女,边唱边比划着动作。
我默默的跟着大家唱,大脑一片空白的比划着,终于唱完了。
紧接着,劲爆的迪士高音乐又开始了,老师在上面疯狂地跳着甩头舞,并喊大家都跟着跳起来。我惊讶地问旁边的同事:“这是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同事说:“每天早上都要这样的,讲师说是这样能把大家的状态调动起来,释放自己的热情。”
跳了一会,周边的同事啪的一声,全部转向一个方向,然后互相之间开始拍打,按摩,并且口中还大喊:“加油加油。”
我当时已经无语了,这是在做什么,一个学校需要每天这样打鸡血吗?这成功学的老师怎么跑到培训学校来了。
第二天,我紧赶慢赶到了学校,满头大汗的刚刚坐下,又被同事喊着去了会议室,然后又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我看着周边同事油腻腻的西装,里面漆黑的衬衣领子,满头的大汗,疯狂得跳着喊着口号,我觉得这不是我想要长期发展下去的地方。
于是我果断的下去跟主任提了离职,因为才第二天,所有入职手续还没办好,半小时后我就离开了这个地方。
第一天入职第二天就离职是什么样的体验?
作为一个职场工作多年的HR,我经历过很多次新人第一天入职,第二天就离职的体验。
这种感觉非常不好,就如你通过重重关卡,遇到一个合适的人,刚开始约会,第二天突然说要中断来往。
又或者你刚陷入热恋期,突然对方单方面和你提出分手。
我相信这种感觉很不好受,会让人忍不住想问,“为什么?”
对啊,为什么呢?
为什么第一天入职,第二天就离职呢。
我原来在一家科技型创业公司入职,当时面试了很多求职者,都不合适。只有一位求职者,经过初次面试之后,进入复试。
当时我们招聘的是一位开发工程师,但这位工程师呢,是一位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因为我们招的是安卓开发工程师,这位面试者,不仅会安卓开发,还会IOS开发,甚至还有一点数据库基础,还会JAVA。
对我们初创公司来讲,这样的综合性人才,陷入就是一块有魔力的宝石。
当时,经过人事部面试之后,CEO复试,复试之后,非常满意。但因为对方要求比较高,后来CEO给予了高出招聘薪资50%的薪资,外加股权奖励。
这位面试者也很满意,第二天就来上班了。
当时公司正值投资A轮,这个CEO也因为在投资过程中获利,在新员工入职的当天下午,CEO就离开公司了。而这位员工因为没有拿到实质性的股权奖励资料。
当天下午就到人事部办理离职,第二天就离职了。
对于员工来说,这样的情况,挺正常的。
要是没有公司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员工也不会说走就走啊。
离职的背后,是为了那个永远吃不到的“大饼”出于公司的角度考虑,对优秀人才的离职,我表示很可惜。但对员工来讲,他的短暂停留,其实是最好的自我保护。
因为当你过了一年半载,才发现CEO给的其实只是一个“大饼”,是一个你再努力,也吃不到的“大饼”,那么你的损失会更大。
所以,速战速决地离开,不付出,也就意味着少了失望和遗憾。
有能力,任何地方都可以找到好工作。
离职的背后,折射出的谎言很多HR在面试的时候,会夸大自己的公司有多么好,多么的人性化。其实,我觉得如果做不到人性化,宁可不说,保持沉默也总比夸大其词来得好。
因为谎言总有一天会被戳穿,而作为我们HR,在面试过程中,真实、有效地反应公司的情况,比夸大其词,效果好太多。
HR代表的是公司的形象,是第一次接触求职者的人,如果你透露出任何一点不真诚,求职者会觉得这家公司不靠谱。
这样对HR的工作来说,也是一种负担。所以,不要说谎,真实的反应公司的情况,不夸大,真实地讲就好了。
离职的背后,是因为工作和招聘需求不符一位面试者B和我分享过一个面试的经历,他是一位应届的开发工程师,去一家公司实习。本来面试的时候,说的好好的,是做软件开发工作;但实际上进入公司以后,才发现做的是电话销售的工作。
B本来都做好准备,即使开发工作量再大,任务再难,自己也要扛下来,好好工作。但是让做电话销售,真的有点说不过去。
更可恨的是,面试时说好的,工作时间是到晚上6点,不需要加班。到了下班时间,公司规定,6点一定要去打卡,半个小时时间吃饭,再无偿到公司加班到11点。
B觉得公司就是欺骗面试者,所以第二天,他就不去公司了。
后来,公司也没找过他。
对员工来说,入职第一天就离职,不管是因为招聘需求不符,公司画出永远吃不到的大饼,还是因为招聘需求不符。
对公司来说,不要因为自己当方面的原因就把过错归咎到应聘者身上,多反思公司的行为,做好雇主品牌,才是长久之计。
小细节,真的能看到一家公司的大格局。
第一天入职第二天就离职是什么样的体验?
招了一个售后工程师,过五关斩六将最终入职。结果才上班两天,他发信息给我说:姐,我还是打算不做了,明天不去上班了。看到短信我惊讶不已,打电话给他,得知原因后我无语了。
做HR这么多年,见过很多求职者,自己有时也是求职者中的一员,第一天入职第二天离职的这种情况也见过几回。
以前在工厂做HR时,一些车间的普通工作第一天入职第二天就走的情况很常见,也见怪不怪。
现在随着职位及管理能力的提升,普通工人已不再招聘,一般经我手招聘的都是一些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这种情况就比较少见了。
前段时间,我们客户服务部门要招聘一名售后工程师,因为是部门优化人员,所以该岗位也不是很急。
部门的要求是一定要招聘到合适的人才行,宁缺毋滥。
于是,筛选了一周终于遇见一个比较合适候选人,这里称他为小李。小李大专学历,今年28岁,机械自动化专业,CAD、三维绘图软件都会,非常符合我们的岗位要求。
记得当时打电话给他时,他说他已失业两周,急需上班赚钱。所以当我打电话给他约他来面试时,他爽快地答应了,尽管我告诉他我们这个岗位需要长期出差,他也一点不介意。
他过来面试时,性格热情,对我们这个岗位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及渴望,遗憾的是部门经理被老板的一个临时会议叫走了,他等了近两个小时,还是没有等来经理,于是我把这个岗位情况给他作了详细介绍:
1、因为行业的不同加上我们公司产品技术性比较强,上班后1-2个月的时间是培训期,工资5000元,视个人接受能力延长或缩短培训期;
2、转正后基本工资+绩效+出差补贴+装机提成等,工资约为7000-8000;
3、能吃苦耐劳,能接受长时间出差;
4、培训期间需要跟随生产线加班;
小李听完我的介绍,犹豫了一会跟我说:“姐,这些我都能接受,我上份工作就是在厂里呆得太久,所以现在想找份有出差机会的工作,这样也能增长见识。”
我听完,也比较满意,小李出身农村,家里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都在读书,父母都是农民,按理说应该是可以吃苦的。
于是,当场考核了一下他的软件使用情况,没什么问题。然后发信息给部门经理沟通了一下情况,征得部门经理同意的情况下,通知他第二天过来上班。
谁知小李说:“上班可能要下周,因为我现在住得比较远,之前一直都是跟朋友合租房子住,现在打算上班了,房子的事情得安排一下。”
我心想,这也问题不大,打算上班了我也希望他能处理好自己的事然后踏实工作,就同意了他几天后上班的请求。
四天后,新的一周开始了,小李如期报到,我也比较欣慰,心里的一块石头也落了地。之前很多次说好来上班的求职者都未能按期报到,理由也是各种多,幸亏小李没有这样做,心想我辛苦一周约人面试这功夫终于没有白搭。
小李在部门文员的带领下,很快就完成了入职手续的办理,当天就安排上班了。
因为我们公司行业专业性比较强,之前也跟小李说过,培训期间是需要跟随生产部在产线上学习装机,所以当天小李就被部门安排好了师傅并送到了产线,一对一学习指导。
第二天吃饭时,我见到小李,还主动跟他打招呼,不知道是不是人多没听见,他没有理我,我也没太当回事。
结果到了第三天,刚上班,就收到小李发来的短信:姐,我还是打算不做了,我现在在宿舍收拾行李,一会直接走了,上了两天班的工资不要了,你帮我跟部门经理说声。
我一看这短信,瞬间觉得不可思议,这不是好好的嘛,怎么说不做就不做了,于是发了条信息问他: 为什么呀?是遇到什么困难吗?如果有困难可以说出来让大家帮忙解决。
没想到半天小李都没回信息,我只好打了个电话过去,刚开始时,小李支支吾吾半天不吭声,后面我也有点不耐烦了。
就说了一句:“怎么做事这么不负责呀,从你一开始时来面试,到现在上了两天班,前前后后也有半个月的时间了,不仅是浪费我的时间也浪费你自己的时间呀。”
这时小李才小声地说:“姐,我上了两天班,虽然不用上夜班,但是车间晚上要加班至9点,回到宿舍冲完凉都10点了,早上8点又要上班,我可能是太久没上班,突然一下子过这么快节奏的上班时间,有点适应不了,所以还是打算不上了。”
听到小李这样说,我也是彻底无语了。
挂完他的电话,我只好通知员工关系专员,小李不来了,自离。
而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招聘。
第一天入职第二天就离职对于用人单位的体验:第一天入职第二天就离职对于求职者的体验:
- 说实话我当时听到小李说不做时,内心是有点气愤的,有点被耍的感觉;
- 浪费了企业的时间及HR的沟通时间成本,还有面对面沟通的感情。我在招聘他时前后将近半个月的时间,还花了半天时间去培训他,对于企业来说这个时间成本是一笔无形的财富;
- 了解到更多求职者背后求职的动机及对工作的渴望度,下次在招聘人员时更加谨慎;
- 降低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
- 这个要看原因,如果纯粹地就像小李这样,存在一定的惰性不想上班,对上班有种恐惧,一上班就离职,虽然离职的那一刻是爽了,但是慢慢地自己的惰性将会更加强,难以改变;
- 如果是因为企业前后不一致的规定或者薪酬福利、上班时间而造成的一入职就离职,这种情况是有必要的。否则呆下去也是浪费时间,同时也能给自己吃一堑长一智的机会,下次再求职时定能详细了解清楚情况;
- 还有些是因为原先招聘时说的工作内容跟自己实际上班后做的工作内容不一致,这样也会给求职者带来欺骗的错觉,离开是必然;
- 还有些求职者,其实选择去上班,是因为没有更好的工作offer,如果刚好一上班,另一家公司发来更好的工作机会邀请,肯定会选择更好的,所以有些人不仅是上班一天就离职,有些甚至上了半天下午就离职了;
- 提出离职的那一刻会觉得特别尴尬,不好意思提出来。
其实第一天入职第二天就离职的原因还是挺多的,不管是什么原因,我觉得在第一天入职第二天就提出离职,其实还是蛮尴尬的。
我其实曾经就干过这事,当时同时面试了两家公司,一家公司当场就叫我下周一上班,另一家公司周末还有复试。
其实我内心是想去另一家公司的,因为离家近些,岗位内容也是我喜欢并且擅长的,结果这家公司迟迟不给我发Offer,我又不想推辞第一家,怕两头落空。
于是只好去了前一家公司上班,第一天,老板娘就把我介绍给其他部门认识了,我也打算好好在这做下去。
结果下班时,另一家公司打电话给我,说我面试通过了,因为周末老板出差耽误了两天没给结果。
我当时就觉得挺坑爹的,辗转思考了一晚上,还是决定去离家近的公司去上班,毕竟前一家公司开车18公里,而近的这家只需要8公里。
第二天回到公司,我尴尬得不行,老板一直在安排工作,而我却如坐针毡,注意力也无法集中,就想着如何跟老板开口。
到了下班时间,终于鼓起勇气跟老板说了心中的想法和打算,老板当时愣了一下,还问我:“是不是觉得公司哪里做得不够好?”
我也不知道说啥,最终只能如实告诉他这里上班太远了,开车要将近40多分钟,另外有家近点的公司叫我去上班,近点也方便照顾家庭,所以只能说抱歉。
然后就去了另一家公司。
所以,我觉得第一天入职第二天就离职不管是对于企业还是个人都是非常尴尬且不利的,浪费了双方的时间及沟通成本。
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求职者,都应谨慎选择,尽量不要出现这种一上班即离职的情况。
第一天入职第二天就离职是什么样的体验?
一,证明这个人对自己的工作还未搞清就入职:操心大意。
二,证明他是个挑肥拣瘦,做事没有耐心专心的人。如果是我,即使开始觉得这份工不那么如意,也会先做三五天才决定。
三,不论什么原因,办事找工作持这样随便的态度,可以肯定地说,这种人对工作只是个三心两意,吊儿郎当的人。
第一天入职第二天就离职是什么样的体验?
我有一次比这还快。上午入职,中午离职。
其实也没有啥感觉、就是另外一份offer发来了。看了下薪资差距就决定离职了。不知道对hr的业绩有影响没有!还是挺抱歉的[捂脸][捂脸][捂脸]
第一天入职第二天就离职是什么样的体验?
身为公司的管理人员,我是最讨厌这种人了,浪费你自己的时间也浪费我的时间。
一个公司只有在某个岗位确实缺人的情况下才会发布招聘信息,不然没有人愿意增加人工成本的。
正规大公司招人的流程也是比较繁琐的:
首先用人部门需要填写人力申请和岗位职责而这个人力申请的签核是需要多部门共同审批,最快也需要2天时间(这里不包括3,5个员工的公司)。审批结束后,HR部门才会在招聘网站发布招聘信息。
然后3到5天,当收到的简历份数较多后,HR部门开始花时间筛选简历,并电话约求职者来面试。运气好的话,第一天就能敲定合适的人选;运气不好的话,可能一周也碰不上合适的。
确定录用人员后,新员工并不是马上就能入职。在职人员需要等一个月与上家公司交接,离职状态的人员则需要一周时间做入职体检。从流程来看,招聘一个新员工入职起码都要花上半个月的时间,而你第一天入职第二天就离职,那HR部门这半个月相当于白忙活了。对于求职者来说也是浪费了时间和金钱,得不偿失。
给正在求职的人一些意见:
- 找工作之前先好好做个规划,比如行业、岗位、薪资要求、福利待遇,达不到预期就不要花时间参加面试;
- 明确好自己找工作的心态,是长时间无业导致生活拮据,还是因为得不到发展想跳槽;
- 面试时,尽可能详细的向面试官了解公司和岗位的情况,尤其是你觉得不能忍受的方面。比如有人不能适应某种公司文化,有人不能适应某种工作环境,还有人不能适应某种工作时间。
找工作是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双方互相考察,和谈生意签合同一样。签约前尽最大可能去详细了解对方,签完合同就毁约,不仅浪费你的时间,还影响你的口碑,得不偿失。
再透露一个小秘密,同一片区公司的HR差不多都是相互认识的,因为他们都在当地人力资源部建立的微信群里,千万不要和某一个人撕破脸皮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