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的农村妇女都进城带孙子去了,留下老汉在家独居,你怎么看?

我们村里有个大叔,他的老伴就去省城带孙子了,他一个人在家,半夜忽然突发疾病,动不了,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到了早上,旁边的邻居发现,勤快的大叔没出门,寻思过去看看,才发现异常,急忙喊大家帮忙,并叫了救护车。

大叔是幸运的,因为被发现及时保住了性命,但又因为耽搁了最佳治疗时间,花了十多万,理疗了一年,勉强能自理,但身边再也离不开人帮忙了。

所以,我妈妈去帮我弟弟家带孩子不久,大家就动员我的爸爸也搬过去,等到我年迈的奶奶走了以后,我爸爸也去了我弟弟那边。

老人身体本来就差,如果长期独居,一是饮食没有那么充分,二是遇到突发事件不方便处理,不是很好的方法。

如果实在没有办法,建议年轻人尽量天天打电话问候一下老人,知道天天平平安安,也少了很多惦记。

现在有的农村妇女都进城带孙子去了,留下老汉在家独居,你怎么看?

一切正常,有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随着农村入城的大潮,留守老汉出现了,因为不少进城的家庭买房都是贷款,所以购房面积就不会太宽,一是住不下,二是住在一起很不方便,不是儿子不方便,而是媳妇觉得不方便。

最主要的两点是,奶奶洗衣做饭,带孩子的时间多一些,所以儿子媳妇首先考虑的是让奶奶一人前往,做家家,带孩子,因为儿子是母亲生的,媳妇与婆婆都是女性,媳妇会少一些尴尬,最重要是现在是儿媳妇当家,第二点是,现在入城的农村人,由于实力不足,欠着车贷、房贷,他们提前没想到除了欠贷,城里的消费水平,远比想象的高,所以公公婆婆即便年龄都不小,是可以退休安享晚年的年龄,住在城里的小夫妻,他们如果在多一个人吃饭和开销,他们压力也会加大,即使有些年轻人不计较这些,也能负担得起,可是老人的想法就不一样了,如果爷爷奶奶都进城照看孙子做家务,让年轻人在事业上去打拼,本身是一件好事,其结果是老人不愿进城,因为他们想到的是自己将来还要生活,有能力还可以帮子女分担一些压力,无能力,暂时不给子女添负担,如果都进城了,家里的事就等于全撂下了,三五年后,孩子到是大了,可二老又要白手起家,就相当的难了,靠儿女拿钱养老可能有点不现实,因为在城里比在农村压力大,问孩子要钱花,一次、两次、三次可以,时间一长,自己不烦,孩子烦,何况有还能要点,如果没有,开口也等于没说一样,既伤自尊,也伤和气,还伤感情,要钱过日子,日子是不好过的,所以就有留守老汉的出现,因为他们知道,靠谁都不如靠自己,只要自己身体健康,有积蓄,有住房,日子才会好过一点,靠子女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如今养儿防老,已让老人倍感失望,所以子女愿意让老人都住在城里,彼此不牵挂,老人也会拒绝,他们不会弃家不顾,虽然一个人在家孤单、艰难,但活得有自尊和自由,最起码自己说了算,活得还象个人样,也为自己养老在打基础,也可进城象走亲戚一样住上几天,还没让人烦时,自己又走了,何乐而不为呢?总之人一旦上了年纪,事事都不易,样样都艰难,老来难,也是这样形成的,老人的苦衷老人才有深刻体会,但愿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让老人少为难,既是社会的责任,也是儿女们的责任, 不是老人无用,是老人无能为力了,他们再也照亮不了别人,自己没有什么可以牺牲的了,他们的油都熬干了,付出的也盼望回报的时候到了。

现在有的农村妇女都进城带孙子去了,留下老汉在家独居,你怎么看?

我身边现在有5个老汉是这种情况,独居,现在介绍一下他们的状况:

1、74岁,病秧子,整天守着麻将桌,看人家打麻将,自己不打。每天晚上煮饭,吃到第二天晚上,吃完饭不洗碗,盖上,下次接着吃,家里脏兮兮的,就像没人居住一样的。生活很有规律,凌晨起来散步,然后到村里麻将店,中午回家休息一会儿,然后又到村里麻将店,晚上日落后回家煮饭,饭后即睡觉。

2、多种慢性病,67岁,黎明出发锻炼,到河边的一棵槐树下,他的锻炼方法很特别,就是用背部撞树,看起来有点挠痒痒的感觉,那棵树旁边三五米地方,常年被他折腾,光溜溜的,树干也是光溜溜的,锻炼回来的时候,基本上就是我们的起床时间。他的生活非常简单,要么是煮面,要么是煮稀饭,不炒菜的,菜都放在面里面或者稀饭里面,最喜欢在稀饭里面放猪大骨,出锅的时候撒点葱叶,汤白米烂,看起来很有食欲。

3、赌徒,63岁,老伴和他算是吵吵闹闹一辈子了,两个人就没有安分过,没有一天不吵几句的,现在好了,老伴进城了,没得吵了。他坐在麻将桌上,有点耍赖,整个村子小有名气。输了呱呱叫,赢了也呱呱叫,整个小店他的声音是最大的,话也最多,老爱吹牛,每次都说他小儿子不是村上第一,就是村上第二。贼有钱。基本上不回家煮饭,就在麻将店里面吃,从早吃到晚,不过回家很早,天黑就回家,不看电视,回家翻箱倒柜,洗洗涮涮,很爱干净,家里什么地方都是一尘不染的,进到他家里心情会非常舒畅,因为干净。然后他家的茶具很有档次,很多茗茶,老人好客,客人进屋即可泡茶。

4、村长。62岁,自从有了书记一肩挑,他就退休了,但是因为当了一辈子的官(18岁从军,退伍后回村当官,一直到退休),大家仍然喜欢叫他村长,有面包车,现在专心开车。不过因为他属于非法营运,所以基本上都是只拉熟人或者熟人介绍,人缘非常好,八面玲珑,能说会道。上个月在下高速的时候被扣车了,罚款五千,可能因为关系户特多,上下打点,消停了两三天,仍然继续拉客,生意看起来还可以,没见他休息过。好不容易休息的时候,我最喜欢听他吹,特别是国家惠农政策,如何搭乘政策顺风车,找国家要钱,他简直是了如指掌。

5、干姥爷,也就是我老爸的干爹。77岁,高血压,啥都好,就是腿部有点残疾,走路有点跛,经常把我捧在手心,特善良,话不多,煮一手好菜。天天都在地里忙,庄稼地里各种时令蔬菜瓜果都有,杂草清零,喂了十几只鸭子和十来只生蛋老母鸡,不相信饲料,说有添加剂,用玉米、稻谷、大米、米糠喂养,我喜欢吃他煮的荷包蛋,味道很特别,非常好吃。这老人家没有不良嗜好,酒量不大,每天喝二两,一日三餐都很到位,剩菜剩饭喂鸡鸭,每餐仍然像一大家人都在时的场景一样,要煮一大锅饭,炒二三个菜,弄一碗汤。

总之,暂时还找不到他们的规律,这些老汉在家独居,算是各有千秋,各自安好。

现在有的农村妇女都进城带孙子去了,留下老汉在家独居,你怎么看?

现在有的农村妇女进城带孙子去了,留下老汉在家独居。这种现象我觉得也是合理的,属于双赢的局面。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儿子让老妈子来带孙子,这肯定是一种既减少开支又可以亲情延续的事。女的五十来岁,身体还是棒棒的,做起家务带着孙子应该还是带得动,从亲情的角度看她们还是非常乐意做的事。比请个保姆要好得多,好多人说这是免费的尽心尽责的保姆。小的也可以放心上班去,不会由于家里没有人照顾小孩而放弃工作。

对于老头子来讲,尽管会有孤独感,但比去城市面对另外的孤独会更好。男的这个年龄还是适合留在农村,一方面可以照顾好家里的房子与农田;另一方面情感来讲也没法割舍农村。男的怀旧比女的怀旧要强,让这个年龄离开农村,去新的环境生活。看起来可能是好事,其实是一种折磨。农村不管怎么样,都有一亩三分地。

男人的适应能力比女人要差很多,如果两个人一起去城里带小孩,夫妻情感可能会更糟糕。如果两个人都离开农村,那么势必老家就荒废掉了,包括房子与田地,再差也是自己的窝。等有一天在城里过不下去了,等老伴真正老的时候,现在有一个人留下来还会有退路,如果两个人同时离开那就没有退路了。

@全叔迷津觉得:一个去城市带娃,一个留农村守窝。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是双赢的事。

现在有的农村妇女都进城带孙子去了,留下老汉在家独居,你怎么看?

只要是在农村有小孩子的家庭,如果孩子妈妈没有出门打工,那么一般年青妈妈带自己的孩子(租房或者是买了房子)在城里接送孩子读书,孩子的爸爸或者是在远处或在城里找活干,爷爷奶奶在乡下务农。不过也有大部分农村当了奶奶的人也去城里带孙子读书,让她儿子媳妇出门赚钱,乡下就留下爷爷在家种点粮食,蔬菜,能干的爷爷还养了鸡鸭,猪等到放假了或者是一年过年时回家,一大家人老少什么都有。

奶奶带孙子孙女,儿子,媳妇赚钱,爷爷务农过年时真热闹,这样的家庭虽然说平常生活中没在一起,但大家都好说话也都是为了这个大家庭的。人嘛,谁不是这样想的,只要一家人商量商量好日子就是一天天好起来的。虽然说老头子在家里务农实际上活儿累一些,但会想的老头子是不会埋怨家人的。最大的担心就是怕人太单了,怕突然来个什么疾病,没有任何人当时在身边!一病起不来。这就是每个出门打工者对父母的担心和忧心,可都在家乡,如果是没有本钱当地又没有经济收入,才逼不得已离开家乡,其实吧!谁愿意离开父母离开家乡。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什么都难,这难是一言难尽。

现在有的农村妇女都进城带孙子去了,留下老汉在家独居,你怎么看?

谢谢邀请!

说说我姐家的情况吧。

我姐早年在企业单位上班,后来单位垮了,下岗了。

结婚后回农村务农,姐夫在水库捕捞队打鱼,由于单位不景气,也下岗了。

后来姐姐家在城里买房,夫妻俩双双在城里找事做,攒钱给儿子结婚。

姨侄儿结婚几年没生育,过了4年生下一女孩,姐姐便随儿子去了另一个城市,帮儿子家带孩子。

姐夫这人脾气怪,跟儿子脾气不对光,他便独自一人回了农村老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倒也自在逍遥,累并快乐着。

说姐夫吧,正该安享晚年的时候,却把自己过成苦巴巴的老农样,紧衣缩食,只为节约钱。

姐姐和姐夫都有退休工资,而他们省吃俭用的钱都用于补贴儿子家做家用,用于还房贷。

姐夫长年一人在家过着苦行僧的日子,每月几百块钱的花消,暗地里他还偷偷存了一些钱,准备翻修房子。

一个人的日子,饱一餐饿一顿的,过的一塌糊涂。最后胃出血倒在家里,被湾子里的人送医院抢救,才算捡回一条命。

姐姐一直在儿子家帮忙带孙子,很少管姐夫的事,任由他耕田种地,没时间照顾姐夫。

就在上个月,姐夫中风了,又被人送医院紧急救治,熬了二十多天,还是走了,也己入土为安了。

假如,姐姐和姐夫晚年不分开,老夫老妻互相照顾,饮食协调,营养搭配均衡,生活调润,姐夫或许能多活几年?

农村这种现象很多,女老汉去儿女家帮忙带娃,男老汉在家侍候田地,日子快活过成不快活,受气减寿也在所难免。这种事普遍,厚厚一层人,这也是一种无奈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