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养老金应不应该人人平等?
基础养老金该不该人人平等?这属于我们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的问题。
最初的时候,我们基础养老金确实也这样实施过人人相等的模式。
我国1991年实施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1995年各地陆续建立养老保险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待遇模式。
在当时确定的养老金待遇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构成。过渡性养老金制度跟现在的模式一样,主要是针对建立个人账户制度以前的缴费年限,由于缺少个人账户积累的一种待遇补充。
在当时,国家设立的基础养老金制度是统一领取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20%。这是不是就是人人平等?
但是这种制度肯定会出现一部分人养老保险缴费满15年以后不再缴费静等退休的情况。
另外,由于基础养老金体现不出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的高低,人们肯定不愿意选择高基数缴费和长时间缴费,这样会加剧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压力。
按照当时的制度设计,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个人账户养老金方面。
当时的养老保险缴费职工本人只需要缴纳缴费基数的3%~4%,而记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钱数却高达缴费基数的11%。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月数也人人相等,都是120个月。
由于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记账利率不完善,相应的利率远低于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导致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积累的钱数迅速贬值。最初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只有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而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率往往高达8%~10%以上。
这种情况下,人们按照高基数缴费、坚持长时间缴费的积极性就会大大下降。
为了防止人们缴费15年以后停保,因此当时有制度规定停保期间,计算养老金使用的社平工资要向前推移几年,是难以扭转趋势。
通过1995年到2005年这一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践,人们发现这样的养老保险制度难以长久持续。于是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改革了养老金的计算方式,才形成了现在的养老金计算公式。
现在的养老金计算公式中,基础养老金体现了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的重要作用。个人账户部分也全部改为个人缴纳,形成了真正的个人积累。
所以说,基础养老金确实可以实现人人相等。但是我们通过制度实践了10年,发现那是一种不符合我们社会实际的制度。或许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以后还能够再实现吧,但至少现在还不行。
基础养老金应不应该人人平等?
有位哲人说,千万不要和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这样无知的问题只能简单问答:基础养老金不应该人人平等。
基础养老金应不应该人人平等?
农民回答,谢邀,(原创),
基础养老金,到了国家规定年龄里是每个人都有,多少根据各地区所定,平等不平均,农民无社保,拿基础养老金,工人算在退休金里,
平等是人人都有,不分男女,只要达到退休年龄,分城乡,城市,分工人,农民的,
平均是指每个人都拿一样多,数量一样多,目前,一个地区的农民是一样多,工人分年龄,工龄,是不一样的。
工人与农民天让之别,农民拿基础养老金,工人拿退休金,
平等不平均,这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平等不平均,也就是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分配原则不同,
基础养老金应不应该人人平等?
我来简单地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介绍一下两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和《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4〕8号)的规定,目前,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只有两种: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其规范的简称分别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法律上如此分类,很自然就把我国全体公民分成了两大类: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如果再简化一下就是:职工、居民。说到底,除了城镇职工之外的其余所有人,一律都是城乡居民。
必须特别强调的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各方面的法定条件、要求根本就不在同一个层次上,几乎都没有多少的可比性。
其次谈一下城镇职工的基础养老金。依法缴费参加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城镇职工,主要包括了四大类人群,分别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企业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
其中,前三类人员分别在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工作,都有用人单位,肯定是用人单位的职工。自然都有相对固定的工作岗位和比较稳定的工资收入。因此,法律明确地规定:这三类人员的养老保险费一律由本人和用人单位双方共同缴纳,且一律为强制保险,对本人和所在单位双方都是强制性的,即:个人以每月的应发工资为缴费基数,个人缴费8%,全部计入个人账户,退休时按个人账户储存总额计算核定个人账户养老金。单位目前的缴费比例为16%,全部计入统筹账户,退休时按单位配套缴费的情况计算核定基础养老金。
可以非常明确地肯定:城镇职工的基础养老金,真正的资金来源就是单位的配套缴费资金,是通过国家明确规定的固定计算公式计算出来的,随着几个变量的不同,计算出来的基础养老金肯定完全不同,人与人之间当然就有高有低,根本不可能人人一样了。计算公式如下:基础养老金=(本省当年养老金计发基数+本省当年养老金计发基数×实际缴费工资指数)÷2×(实际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1%
城镇职工中的另一个人员类别是灵活就业人员。因灵活就业人员根本就没有用人单位,但却按照企业职工的缴费档次实际缴费,自然也享受与企业职工相同的养老保险待遇,法律规定一律为非强制保险,说到底就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因此,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时,就只能由本人100%地承担本应由个人和用人单位双方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统一的缴费比例是20%,其中的8%计入个人账户,其余的12%计入统筹账户。显然,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是经济成本最高、个人负担最重的参保方式,如果平时没有比较高的经济收入,很多人在经济上根本就无力承受。
这里要特殊强调的是:依法享受视同缴费年限的城镇职工,还可以同时依法享受另一个补充性的法定待遇——过渡性养老金。
再次谈一下城乡居民的基础养老金。依法缴费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包括了两大类基本人群:农村的农民和城镇的无业居民。城乡居民的基本特征:都是个体性质的劳动者,根本不可能有用人单位,收入比较低且很不稳定。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不可能高,一般都是按年缴费,是非强制保险。
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完全不同的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由两部分组成: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城乡居民的基础养老金,不论各地的实际发放标准是高是低,一律都是来自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是国家给符合领取条件的城乡居民免费、无偿地发放的财政补助资金。所以,城乡居民的基础养老金,事实上就是一个相对固定的常数,与个人缴费情况没有任何关系。或者可以这样说:是国家依法履行了城乡居民类似于“用人单位”的部分职责。因此,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根本就没有设立统筹账户。
而城乡居民个人的实际缴费、财政给予的缴费补贴和利息,则全部计入个人账户,用于计算核定个人账户养老金。
最后回答题主提出的问题:基础养老金应不应该人人平等?综上所述,仅就基础养老金而言,我国就有完全不同的两种基础养老金:城镇职工的基础养老金和城乡居民的基础养老金。城镇职工的基础养老金是在依法确定了本省的计发基数、缴费工资指数、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的基础上,通过固定的公式计算出来的,和解多元一次方程完全一样。当以上四个变量之中的任何一个发生变化时,计算出来的基础养老金就肯定完全不同了。因此,完全可以断定:城镇职工的基础养老金,不仅不可能人人平等,而且事实上是人人完全不一致,有人高,有人低是其最为根本的特征。说到底是由计发基数、缴费高低和累计缴费时间等因素共同决定的。与缴费情况直接挂钩,体现的正是多缴多得、长得多缴的激励原则。
而城乡居民的基础养老金则非常简单,只是由国家决定最低标准、省级及以下地方政府视本地区政府财力水平,适当地又一次提高了标准的,免费、无偿发放的财政补助资金,实际上是一个相对固定的常数。在本地区,肯定是人人平等的;在本省不同的市、县之间,就有非常明显的高低差别;在全国范围之内,差别之大,可谓触目惊心。例如上海市为1300元,经济比例困难的省市还不足130元,连人家的1/10都不到。其背后的真正原因,就是不同省市的财政收入差距过大,穷地方根本没钱可补。
所以我们的结论是:城镇职工的基础养老金不仅不可能人人平等,而且有高有低正是其最为本质的法律特征。城乡居民的基础养老金在本地区确实是人人平等的,随着地域范围的扩大,差别就会越来越大。同时,城镇职工的基础养老金和城乡居民的基础养老金之间的差距肯定会更大,几乎就没有什么可比性。
因此,所谓的基础养老金人人平等,只是一个荒诞不经的梦想,永远没有实现的可能。原因很简单:没有非常可靠的巨额资金来源,无论你说出什么理由来,一切都是空的、假的、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
基础养老金应不应该人人平等?
先要搞清楚基础养老金是什么性质?
基础养老金一不是你农民交纳社保后年老享受的社保养老金。社保养老金不平等的合理性在于你交纳社保多少,交的多养老金就多,交的少养老金就少,不交社保就不应有养老金,这个法则对现在全国每个公民都一样,都是平等的,不存在不平等。
基础养老金二不是退休金,退休金是社保法前宪法规定的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享受的老年生活费。全都由本单位发给,是劳动者四十多年给单位劳动创造效益的结晶。农民想要退休金去找生产队,可怜生产大队四十年前就被农民自己砸光毁灭了,生产大队一切财产全被农民自己抢光分光到自己腰包里去了,还跟谁要退休金?
基础养老金三不是低保金。低保金就是你低于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之下,为了保障你活着,国家给你有饭吃不受饿有衣穿不受冻,只保障这两条生存之需,所以一般低保金每人每月四五六百元!如农村老人真的没饭吃,可以申请低保金,不够低保金申请标准的说明你不差钱!
基础养老金基本性质就是国家每月发给农村老人一种福利红包,它和尊老金一个样,完全属于国家给农村老农土地产出养老之外的一种养老补贴。这种福利性红包就象大人每年给孩子押岁钱,可多可少,可以给也可以不给。你孩子嫌这种福利性红包给的少,你也可以拒绝领取,没人强迫你去领。这种福利性补贴红包就一个人来说似乎不多,但对全国三亿老人来说说,即使最低每人一百元,每月国家得发三百亿红包🧧,一年就要发三千六百亿红包🧧,这三千六百亿元你嫌少?钱真是大风吹来的?
次要搞清楚基础养老金来源!由于基础养老金只是政府给当地老人每人每月发给的一种福利性养老补贴性红包🧧,所以,你家里老爷子有钱就多发一点,比如上海老农每人每月1200元,北京老农每人每月800元,珠三角老农红包补贴也不少,象长三角苏州到南京,每个老农每人每月福利性养老补贴红包🧧400元到600元。
但全国有些后进地区红包在一百多元到三百多元之间。这就是说,你家富有就多发一些红包,你家贫困就少发一些红包,这似乎不平等,但却是很公平。人家地区老人为这个地区大家庭努力过,家里富了凭什么不能多发?你地区大家庭穷一些,凭什么发红包要向富人家看齐?不知道这福利性红包🧧都是来自各自家庭的吗?这就是说,福利性养老补贴红包🧧来自各地政府财政,你其他地方人无权攀比也无权干涉!
三要搞清楚基础养老金为什么在全国各省市不平等是合理的!上述已经充分说明,基础养老金基本性质就是当地政府发给本地区农村老人一种额外的福利性养老补贴红包🧧,这种红包属于赠送性质,可以发多也可以发少,甚至不发,一切看当地财政税收贡献而定,你老农可以感恩领取,不感恩的嫌少的也可以大义凛然,这一年二千多元也可以拒绝领取!所以,正是由于各地家底不同,生活水平不同,政府部门财政税收不同,所以基础养老金这种福利性养志补贴红包,各地领取额不同,肯定具有合理性!你想天天上网叫喊,农民每人每月要四五千养老补贴,这象拎着自己耳朵要飞上太空一样!至多是傻子的臆想而已!
基础养老金应不应该人人平等?
平等不等于平均……在同等情况下实施方案相同就是平等。不是所有人领一样多是平等,这叫平均,平均是最大的不平等和不公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