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档案现在还有用吗?丢失如何补办?为什么不电子化?

职工档案,正确的叫法应当是人事档案,是考核评价一个人一生经历的证据材料。从一个人的身份、学历、职称到工资变动、奖惩情况等等。

原则上人事档案应当包括履历材料、自传材料、考察考核鉴定材料、党团材料、政审材料等十大类材料。现在一般由于档案材料收集体系的不完善,除了体制内的职工以外,可能大多数人都会缺东少西。

对于普通人来讲,人事档案最有用的部分实际上是作为职工时的就业档案材料

社保部门是依据档案材料的记载,审核职工的社保缴费记录、职工的出生年龄、特殊工种工作时间、视同缴费年限的认定等等,对于老职工来说还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实际上我们的身份证制度是从1985年才开始全面推行,1996年实施出生证明制度。现在退休的人员肯定还是主要以职工档案确定出生年月。

审核职工的社保缴费记录,一项重要的作用也是为了防止张冠李戴。毕竟最初的社保缴费记录,是90年代开始有的记录,后期转电子化的时候人工录入痕迹太多,同名同姓身份证采集不全的情况也比较突出。因此,都需要提供档案做核证的。

另外,从事特殊工种满足相应工作年限要求的职工是可以提前5年退休的,这也是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必须要档案齐全,而且需要到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部门进行审核。

像一些地区从事特殊工种的时间,还会按照老政策有一定的折算工龄(一般不超过5年)。

职工档案丢失以后很难补办,除非是近年来已经实施电子化的社保就业记录。否则都需要查找原单位或者社保部门留存的档案材料,很难。

为什么不电子化呢?说实话,现在已经有青岛等很多地方开始推动职工档案的电子化,但是有关职工档案电子化的信息和法规并没有完善。电子化的职工档案也仅仅是辅助认定退休的材料,而不是决定。要想全面推动电子化,可能还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短时间内是难以解决的。

职工档案现在还有用吗?丢失如何补办?为什么不电子化?

职工档案分为企业职工和事业编制单位员工。

因为,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时间不同。1、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从1992年10月份开始到1996年1月1日基本结束。

2、事业编制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从2014年10月份开始。

职工档案只是对于企业和事业编制单位“老人”、“中人”有实质用处。

视同缴费年限的计算,主要依据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参加工作的员工。也就是“老人”、“中人”有视同缴费年限。

企业和事业编制单位的“新人”没有视同缴费年限。也就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参加工作的为“新人”。

一、企业职工档案基本失去作用的时间是:

1、女性职工50岁退休,通常情况下,按18岁参加工作,50-18=32,

按1992年10月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为界,那么,1992+32=2024年,

按1996年1月1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为界,那么,50-18=32,1996+32=2028年。

也就是,企业女职工职工档案基本失去作用时间大概为:

职工档案2024年——2028年前基本失效。

2、企业女干部55岁退休,可以以此类推,2024+5=2029;2028+5=2033年,

2029——2033年前基本失效。

3、企业男性职工60岁退休。一般情况下,18岁参加工作。

以此类推,2024+10=2034;2028+10=2038年,。

企业男性职工档案2034——2038年前基本失效。

二、事业编制单位员工基本失去作用时间

事业编制单位2014年10月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通常情况下,按18岁参加工作。

1、女干部55岁退休

55-18=37年,2014+37=2051年。

即2051年前员工档案基本失效。

2、男性员工60岁退休。

以此类推,2051+5=2056。

即2056年前,职工档案基本失效。

丢失职工档案,需要到相关部门查找知青上山下乡登记表、参军登记表、职工登记表、历年工资发放表等。

由于存在手写职工档案是原始凭证,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的职工档案无法通过输入微机建档。

只有国家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的职工档案部分才可以输入微机建档。

比如,现在社保卡,基本上是微机输入建档。

企业单位和事业编制单位的“新人”都可以通过微机输入个人基本信息建立“电子档案”。

职工档案现在还有用吗?丢失如何补办?为什么不电子化?

职工档案何止有用在当时是有天大的用!你办退休没职工档案无论你上了多少年的班儿如果没真人相帮的话你根本办不了退休!原来评单位介绍信再找三个在一起上过班的职工当证人就能解决,如今三位一体,最后上班的场所,劳动局,地税没有职工档案简直就算退休告吹!丢失补办哪,说句社会上的话那就得托人!电子化只能用于以后了,那几十年前的时代根本没有哇!

职工档案现在还有用吗?丢失如何补办?为什么不电子化?

2024年之前,职工档案肯定是有用的。

因为职工档案是退休中人认定视同缴费年限的唯一凭据。

退休中人认定视同缴费年限,必须以档案中的初次参加工作时的招工调配令和招工登记表为准。

没有档案,没有初次参加工作时的招工调配令和招工登记表,将无法认定退休中人的视同缴费年限。

至于2024年以后,参保是否还需要职工档案,现在还不好确定。

职工档案丢失,是件比较麻烦的事。

如果是有单位的职工,补起来还不算太麻烦,因为职工档案中的各项资料,单位和档案馆应该都是有备案的,重新整理、补齐、装订起来即可。

如果是下岗职工,补起来比较麻烦,也是需要去市、区档案馆查询原始资料,查询原始资料后,需要复印,盖上档案馆公章,然后再去劳动局进行盖章备案后,才可以使用。

图片来自今日头条图片搜索,侵权必删!

职工档案现在还有用吗?丢失如何补办?为什么不电子化?

退休前有用,退休后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职工档案现在还有用吗?丢失如何补办?为什么不电子化?

职工档案非常有用,一、你的招工表的年龄决定了你的退休年龄,二、你的政治面貌及单位表现,在子女政审时有用。

丢失后要尽早通过相关部门补办。

现在可以电脑化管理,但一些需要签名,或申请一类等材料的原件还需是纸质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