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就业女性”何时退休?相关部门给出答复,你达到要求了吗?

我国的退休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1951年的劳动保险条例。有关养老年龄确定女工人与女职员是年满50周岁就可以退职养老

1957和1958年,国家将退职养老制度分为退休制度和退职制度。同时将女性职员的退休年龄确定为55周岁,而不再是50周岁。

当时的规定是参加了劳动保险制度的企业,通过劳动保险基金享受退休待遇,没有参加的是由用人单位解决。劳动保险基金于1969年停止计提,有关退休制度并没有停止。也就是说,所有的退休待遇实际上改由用人单位承担。

1986年,我国才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新入职的职工需要签订劳动合同,参加养老保险。当时的养老保险只有国有企业才能够参加。

1991年我国全面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这时候城镇个体工商户等自谋职业者、私营外资企业才可以参保。

可是,我们的退休年龄规定主要是依据《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1978年国发104号文件)。当时的适用范围并没有个体工商户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和私营外资企业,这群人的退休年龄该如何确定?

等到2001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了《关于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城镇个体工商户等自谋职业者以及采取各种灵活方式就业的人员,养老保险缴费满15年以后,女性年满55岁才可以领取基本养老金。除此以外,参加养老保险的女性农民合同工,也是年满55岁才可以联系基本养老金。

有关制度的规定,实际上是考虑到了我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问题。过去的时候由于不用考虑养老保险基金收支,退休年龄越早反而越有利于国家计划管理工作岗位,解决年轻人的就业问题。理论上说当时国家有一种倾向会把女性的退休年龄延长到55岁。但由于各种原因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一直搁置了下来。

实际上大家扪心自问,女性55岁领取养老金,不划算吗?

后期各地在落实有关年龄政策的时候,像四川、青海、青岛(2021年10月已经改为55周岁)等很多地方还是坚持灵活就业女性50周岁的养老金待遇领取年龄。

对于和企业职工有关的衔接问题,山东省是规定,只要企业参保缴费满10年以上,不在干部岗位工作,就可以50周岁退休。广东省则是只要参保缴费过,又不在干部岗位工作,就可以50周岁退休的。

鉴于目前各地不同的退休年龄规定,说实话真要等待国家延迟退休政策出台以后,或许才能够实现真正的统一吧。

“灵活就业女性”何时退休?相关部门给出答复,你达到要求了吗?

感谢邀请,更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你好,灵活就业女性何时退休?相关部门给出答复,你达到要求了吗?作为灵活就业的女性,退休的年龄一般是55周岁。这也是很多地区所执行的退休年龄,当然并不是所有地区都按照55岁退休。在全国少部分地区的灵活就业女性,是可以在50周岁的年龄办理退休,比如说像四川省青海省这一类地区,就可以50岁去办理退休。所以很显然,灵活就业女性的法定退休年龄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

有些地区还这样规定,自己如果说完全是属于灵活就业的女性,那么一律要到55岁才能够退休。但如果说自己并非完全灵活就业的女性,曾经有过企事业单位的工作经历,并且在工作单位缴纳社保,年限在10周年以上,那么也是符合50岁退休的条件。所以说,有的地区它即便是属于灵活就业,女性也是可以50岁退休的,所以说并不能够一概而论。

只是就目前来看很多地区的规定不同,那么有些人可能比较茫然,有些人说55岁退休,有些人说50岁退休。其实这都是属于正常的法定退休年龄,因为本身就女性而言,50周岁也好还是55周岁也好,都是属于正常的法定退休年龄。今后会不会完全统一,我们只能够拭目以待,因为即将要到来的延迟退休,是不是会打破不同女性的法定退休年龄,还是有待进一步的观察。假如要打破,不同的女性法定退休年龄,那么我相信,今后可能就不会再有50岁退休的女性了。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灵活就业女性”何时退休?相关部门给出答复,你达到要求了吗?

如果题主所说的相关部门的答复,是指新政策的答复的话,目前在任何官方网站,还都未看到新政策的信息。

目前一直在执行的纯灵活就业人员的女性参保者的退休年龄政策,多数地方还一直是55周岁办理退休。

之所以用纯灵活就业人员这个词,是因为现在的灵活就业人员是分为两类的。

一类是上述的纯灵活就业人员,另一类是国企改制下岗女职工转为灵活就业的女性参保者。

对于下岗职工转为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的女性参保者,有的地方是允许50周岁办理退休的,也有的地方是不允许50周岁办理退休的,与纯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女性参保者一样,55周岁办理退休。

但也有少数地方的纯灵活就业人员的女性参保者的退休年龄,与女职工参保者的退休年龄是一样的,也可以50周岁办理退休。

对于女性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者的退休年龄问题,按目前社保政策看,应该不会有任何改变,只能在延迟退休政策彻底落地之时,才有可能会发生变化。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