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企退人员往医保卡上打钱,是按照什么比例?

我国现在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目前统筹区域还是主要集中在地级行政区为主,能够实现省级统筹的,只有4个直辖市。可以说,每一个地方都有每一个地方的医疗保险办法。

不同地区之间的医疗保险办法就会有不同的差异。差异可以体现在,医疗保险报销的起付线、医疗保险报销的比例、门诊统筹报销的方式和比例、医保个人账户的划入额度、退休人员的医保待遇等等,差别大的很。一个省可能有十几个地级市,也会有十几个医保统筹区,所以比较复杂。

医保个人账户待遇方面,各地的差别是非常明显的。比如说青岛市对于35岁以下年轻人,每月记入医保个人账户的比例是缴费基数的2%;35~45岁,是缴费基数的2.2%;45岁以上,是缴费基数的3%;退休人员,是按照退休后养老金的4.5%记入,不过70岁以下最低80元,70岁以上最低90元。

按照国家成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办法的要求,职工本人也需要缴纳个人缴费基数的2%,这一部分要全部记入个人账户,另外企业缴纳的部分也要有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

烟台市医保个人账户划入比例要比青岛市高一些,35岁以下划入比例是本人缴费基数的2.3%,35~45岁是2.7%,45岁以上是3.4%。退休职工每月划入额度是本人年龄乘以1.5元,呵呵。

另外,北京市退休老人是70岁以下每月划入97元,70岁以上每月划入107元。

上海市退休老人74岁以下一年一次性计入1680元,75岁以上一年一次性计入1890元。上海市老人实际上还有老年综合津贴制度,不过并不仅仅指的是退休老人。

深圳市一档医保缴费的个人账户待遇是按照当年社平缴费基数60%的8.05%,每月高达四五百元,是全国最高的地区了。

退休职工由于退休以后,个人无需缴纳任何医疗保险费,每月还会计入个人账户钱数,按照规定他们的报销比例还比在职职工更高一些,因此负担比较重。

2020年国家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征求意见,准备将门诊医疗费用也纳入医保报销。有关意见指出,退休人员个人账户要按照定额划入,划入额度按照所在地区改革时基本养老金的2%左右测算,以后年度不再调整。如果一个地区平均养老金是3000元的话,每月记入钱数只有60元,比现在很多地区实施的标准要低得多。虽然说有关机制还没有正式出台实施,但未来医保个人账户的作用,最终会被门诊共济机制或者其他医疗保障替代的。

给企退人员往医保卡上打钱,是按照什么比例?

这个没有统一的答案。

职工医疗保险有两个账户,一个是医疗保险统筹账户,另一个是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统筹账户里的钱归国家,由国家统筹安排,个人账户里的钱归参保职工个人。参保职工不但生病住院时可以按照规定的比例报销医疗费,而且医保部门每个月都会往个人账户里打钱,由个人用来支付平时到药店去药和到门诊看病的费用。

当职工的医疗保险缴费缴足当地规定的缴费年限,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手续后,不但可以每个月领取基本养老金,还可以享受终身免费基本医疗保险待遇。这个医疗保险待遇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有病住院时可以按规定的比例报销治疗费用,另一个方面是医保部门会按比例给退休人员医保卡里打钱。

至于说医保部门是按照什么比例给企业退休人员医保卡上打钱,由于医疗保险这一块目前仍然没有实现全国统筹,自然也就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和方法,由各地自行制订政策。但有_点可以肯定,只要企业职工退休前医疗保险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都符合当地的规定,医保部门一定会往医保卡里打钱。

比如: 广东广州市医保部门是按照本市上年度社平工资3.9%的标准,每个月给退休职工医保卡里打钱;

又比如:广西南宁市医保部门是按照退休职工本人月养老金额3.5%的标准,每个月往医保卡里打钱;

又比如: 江苏省医保部门是按照退休职工本人上年度月养老金额5.5%的标准,每个月往医保卡里打钱;

还比如; 上海市打给退休职工医保卡里的钱为74周岁以下的,每人每年1400元;75周岁以上的,每人每年1575元。都是按年度一次性打入。

由此可见,由于全国医疗保险没有实现统筹,各地给退休职工医保卡里打钱的标准和方法不相同,但只要职工退休前医疗保险的缴费基数和年限符合当地的政策规定,他们退休后医保卡里都可以收到医保部门打入的医疗费。

给企退人员往医保卡上打钱,是按照什么比例?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由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构成

城镇职工医保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

其中用人单位缴费费率一般为职工月工资基数的8%左右,各地略有差别,比如上海地区单位缴纳9.5%、天津和南京单位缴纳9%、杭州单位缴纳11.5%;个人缴纳工资收入的2%。以上缴费比例可以根据经济的发展情况做适当的调整。

个人缴纳的2%全部流入个人账户单位缴纳的部分一部分流入职工个人账户,一般单位缴纳30%左右流入个人账户,另外一部分则用于建立统筹基金。

流入个人账户的部分,职工可以在定点医保药店买药,或者用于定点医保医院支付门诊费用。

对于在职人员而言,每个月流入个人医保账户的钱有多少?

至于最终有多少流入个人账户中也不一定,这与当地政策有关,同时还与职工个人年龄、退休状态还是在职状态有很大的关系。

对于在职人员而言,目前各个地区社保单位的政策分为两种,一是按比例流入,二是按定额流入:

第一种(按比例流入个人账户):举个例子讲,北京市是按照既定比例流入个人医保账户的:

如下图所示,按照北京市2018年的标准,在职职工中:

35周岁以下的,流入个人医保账户的钱是自己缴纳的2%的部分+单位缴费基数的0.8%;

35周岁=45周岁以下的,流入个人医保账户的钱是自己缴纳的2%的部分+单位缴费基数的1%;

45周岁及以上的,流入个人医保账户的钱是自己缴纳的2%的部分+单位缴费基数的2%。

因此,对于在职人员,即使缴费基数一样,如果年龄不一样,那么最终流入个人医保账户的钱也是不一样的,理论上年龄越大则流入个人医保账户的钱越多。

比如小张和小李同为北京某单位职员,缴费基数都是5000,小张23岁,小李36岁,那么小张每月流入个人医保账户的钱是5000*(2%+0.8%)=140元;小李则是5000*(2%+1%)=150元。

第二种(按定额流入个人账户):比如上海市就是按照定额流入个人账户的:

如下图所示,按照上海市2018年的标准,在职职工中:

34岁以下的,按年流入个人医保账户210元;

35岁-44岁的,按年流入医保账户420元;

45岁-退休前的,按年流入个人医保账户630元。

实际上按照上海市的水平,按定额流入比起按比例流入,全年收到的钱是较少的。

但是无论按照定额流入个人医保账户,还是按照缴费比例流入,遵循的规律都是年龄越大则收到的越多。

对于退休人员而言,每个月流入个人医保账户的钱有多少?

对于退休人员而言,退休后医疗保险就不需要个人继续缴纳了,同时按月会收到流入个人医保账户的钱,这部分钱同样可以用于定点药店买药或者定点医保医院支付门诊费用。

同在职职工流入个人医保账户的计发方式类似,各省也存在两种方式,比如上海市是按照固定金额流入个人医保账户的,2018年上海市对于74岁以下的退休人员,按年将1680元流入个人医保账户,对于75岁以上的退休人员,按年将1890元流入个人医保账户。

另外一种就是按照缴费比例流入个人医保账户,其中又分为按照“本省上年度社平工资”的一定比例流入,比如北京市2018年按照本市上年度社平工资的4.3%流入退休人员的个人医保账户中。

另外就是按照“退休职工本人上年度月养老金额”的一定比例流入退休人员个人医保账户中,比如江苏省按照退休本人上年度月养老金额5.5%流入个人医保账户、广西南宁按照退休本人上年度月养老金额3.5%流入个人医保账户.

结语

给退休人员往医保卡上打钱,具体是多少,各地存在差距,既有按固定金额按年打入的,比如上海;也有按照本省上年度社平工资的一定比例打入的,比如北京;还有按照本人月均养老金的一定比例打入的,比如广西南宁等。

少的有一两千元,多的有三四千元,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给企退人员往医保卡上打钱,是按照什么比例?

感谢邀请,更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你好,如果你的职工医疗保险办理退休之后,那么每一个月是会有。额度上你的医保卡账户的。

因为这个房卡的额度。每一个人和每一个人不相同,它是根据你医疗保险的参保年限和每一年的缴费基数来决定的。大约每个人上卡的费用在100块钱到500块钱不等。

但是这个费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我们国家基本养老金的增长在不断的变化。实际上也是随着基本养老金的增长也在增长。

基本上可以说和在职职工是差不多的,就是按着这个。医疗保险的最低缴费基数的每个月的4%左右来返还到个人医保卡中去的!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给企退人员往医保卡上打钱,是按照什么比例?

(原创)给企退人员往医保卡上打钱,这个钱叫门诊药费,是按退休人员由统筹支付的退休费总额的一定比例支付的。

目前,大病统筹是按各统筹地区的医疗保险为统筹单位,也就是省级以下市、州为统筹单位,沒有实现省级统筹。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以规定又略有差异。

就凉山州而言,在沒有使用《社会保障卡》以前,由州医疗保险局按月(或季》以退休金总额为基数,按3.5%打入指定银行发给的银行卡中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中。这个银行卡包括退休金和门诊药费,一卡两用。该银行发卡的同时,发给配套的《活期存折》,退休人员取退休金大多数是持《活期存折》取退休金,对银行卡取钱熟悉的人或到异地取退休金用卡取。仅仅是退休金和门诊药费各设一个密码。

门诊药费不能取现,只能支付门诊费用和在药店购药。住院则凭《凉山彝族自治州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就诊医疗手册》住院。但在后阶段也可以以持银行卡住院。

最近一年来部分地方开通了《社会保障卡》取退休金,门诊药费在未开通《社会保障卡》取退休金前已经将门诊药费打入了此卡,门诊看病取药和药店购药也只能持此卡了。

《社会保障卡》看门诊或药店购药,离开本地到了异地,也可以在开通了的异地定点医院或定点药店就医门诊或购药,这是使用《社会保障卡》唯一的一个方便之处。

综上所述,由于大病医疗还是由各市、州为统筹单位,而且各地医保局规定也不尽相同,在大政策的框架内也略有差异,因此,比例或许也不一致。比如凉山州规定不足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按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作为计发门诊药费的基数,这就照顾了工资低的人员。是一项非常人性化的规定。

不知你所在地与这项规定有何差异,欢迎展现。

图片为本号自摄,所以技术转差,请见谅!

给企退人员往医保卡上打钱,是按照什么比例?

什么比例都沒有!

"门诊费″补贴!每月都有(合肥2018年标准)228元!一年你算算大概2600元!一年门诊看完就"自贴″了!

企退职工(下岗退休,无单位人)与企业退休职工和事业退休职工(有单位人)相比!

无单位人:上述门诊费一年2600元!

有单位人:一年门诊费3000元!(但看完3千后,可直接到单位再报销!一般是95%报!这是门诊情况!住院?有单位人可持"住院发票″到单位进行"二次报销″!)

无单位"企退人″与他们差别"巨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