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是放弃不错的工资待遇内部退养,还是坚持上班到退休年龄?
从各种社保待遇上说,继续工作、继续缴纳养老保险,退休领取养老金,是最划算的。
退养制度是上个世纪90年代国家安置国有企业的富余职工,做出的一个安置规定。其中就包括了距离退休年龄不到五年的职工,经本人申请,企业领导批准可以退出工作岗位休养。
退养制度要求,用人单位而继续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发放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生活费。等职工达到退休年龄以后,由单位办理退休,按月领取退休金待遇。
退养制度是当时的制度安排,实际上也是一种安排职工待岗的创新。当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无法正常,让职工放假、回家待岗、发放待岗工资也是无奈之选。当时也出现了很多下岗职工。
如果说用人单位要解除职工,用人单位要通过经济性裁员的方式解除劳动合同,同时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按照每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待遇的标准实施经济补偿,用人单位的压力也会非常大。职工可以领取最长两年的失业金待遇,但是对于一些老职工将他们推到社会上无法就业,也是非常不合理的事情。所以,至今仍然有一些企业实施内退制度。
继续工作一方面工资收入比较高,另一方面也会继续提升退休养老金的。在企业工作,缴费基数是按照职工上年度工资总额的月均值计算,因此缴费基数高,养老金待遇就会高。
缴费基数是通过影响缴费指数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因素提升养老金待遇的。退休养老金待遇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相应的计算公式如下图:
缴费指数等于当年的缴费基数之和除以当年的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如果当年按照300%基数缴费,那么缴费指数就是3。每多一年这样的缴费年限,基础养老金就可以多领取2%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如果缴费指数只是1,一年只能多领取1%的社平工资。按照现在的社平工资计算,至少一年会相差50~80元,5年也是三四百元呢。
个人账户养老金高低决定的重要因素是个人账户的金额,比如说5000元基数缴费和15,000元基数缴费,都是按照缴费基数的8%划入个人账户的,因此每月个人账户的差额都会相差800元,一年是9600元。如果选择60岁退休,个人账户计发月数是139个月。9600元个人账户差额产生的养老金差距每月都能达到70元左右。如果是5年也有三四百元,而且这部分钱会根据时间推移,按照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不停的增加。
有些参加工作较早的国有企业老人,他们除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以外,还有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主要是针对建立个人账户养老制度,以前的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计发的一种缺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企业年金的补偿。企业年金是一种补充养老机制,目前有9.6万户企业,2400多万职工参加,常见于大型国有企业。
过渡性养老金一般也与本人的实际缴费指数相挂钩,如果本人的缴费指数提升过渡性养老金自然会提高,如果实际缴费指数降低,也会影响过渡性养老金待遇。
不过,毕竟每个人的家庭情况不同,身体条件不同,需求也不一样。如果忽略经济角度,从时间角度考虑,内退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请问是放弃不错的工资待遇内部退养,还是坚持上班到退休年龄?
大家好!我就个问题做一下解答,有不同意见的,请友友们批评指正。
我呢说一下内部退养的概念。内部退养是特殊时期国家针对企业的一项特殊政策,多数的人员在国企,央企和事业单位;退养要求距正式退休年龄不足5年,有的单位有工作年限的要求,有的单位没有;内部退养人员还属于企业在职人员,由企业发放生活费。社会保险待遇也是五险一金,但是退养的工资待遇肯定是少于在职的同岗位人员,因此,工资,公积金和将来正式退休的待遇比在职员工相对是减少很多的。
退养首先对于个人来说,那么你实际上工作时间上相对来说非常自由了,因为你并不受企业单位工作时间上班下班的约束,可以说你是一个非常自由的状态,那么你可以选择继续去找工作,这样的话可以额外的增加一部分收入,当然也可以选择提前过上自己的退休生活,因为你毕竟也没有几年就可以享受到正常退休的,当你正常退休之后,你这个时候就可以享受到社保退休金的待遇了。
因为内退首先对于个人来说,那么你实际上工作时间上相对来说非常自由了,因为你并不受企业单位工作时间上班下班的约束,可以说你是一个非常自由的状态,那么你可以选择继续去找工作,这样的话可以额外的增加一部分收入,当然也可以选择提前过上自己的退休生活,因为你毕竟也没有几年就可以享受到正常退休的,那么当你正常退休之后,你这个时候就可以享受到社保退休金的待遇了。
但是,如果你不退养的话,在岗工资待遇很高,身体健康,上班心情愉快!那么我个人建议就坚持下去继续上班,直到正式退休,咱们再享受退了养老的生活。
请问是放弃不错的工资待遇内部退养,还是坚持上班到退休年龄?
你的孝心可佳,但是为了照顾父母要放弃待遇不错的工作,那就不值当了,你可以两种选择,一个是放弃收入多的工作,来专心照顾父母,但是经济不是那么宽裕。再一个是好好干你的工作多赚钱,把父母接到身边来,雇个贴心保姆来照顾父母,你每天下班都能看到年迈的父母。
其实父母年岁大了,要是明白事,他她们希望你能好好工作的,也怕连累儿女的。如果你把工作放弃,挣内退微薄的收入,生活水平就会下降的。父母年迈了,你的岁数可能也快到退休年龄了,所以好好干一段时间,可能就正式退休了,你说你在异地,那你就把父母接到你所工作的城市,给他们在跟前租个房子,或让父母在你家里住,在家雇个保姆来照顾父母,每天上下班都能和父母见面除保姆照顾,双休日你也可以照顾父母的,这不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吗?干嘛要放弃工作呢?
希望你的父母能够身体健康,等你到退休全心的来照顾他她们!
请问是放弃不错的工资待遇内部退养,还是坚持上班到退休年龄?
你的孝心可嘉!为你点赞[赞]但是你若办内部退养,不仅收入是现在的1/3,比同龄人退休金也会少很多,医保卡里的钱也相应减少。评估一下,父母亲身体健康状况,可以的话,我建议你还是按法定年龄退休比较好。因为这是关系到你后半生的待遇问题,不要到时再后悔。
请问是放弃不错的工资待遇内部退养,还是坚持上班到退休年龄?
我不赞成放弃上班去内部退养,当然你的理由是很充分的,是为了回老家照顾年迈的父亲,当然出发点是比较令人感动的,但是作为内部退养的人员,一般距离法定的退休年龄已经不长了,还是坚持上班比较好。
我的情况和你差不多,我母亲现在也是85岁了,生活也能自理,前几年还可以经常接进城来和大家团员,但是来了以后,由于耳朵不好,和别人无法交流,加之也听不懂城里人话说,她说的话很多周围的邻居也听不懂,加之楼上楼下,进出都非常不方便,平时除了看电视以外,几乎没有别的活动,所以一般耍不到一个月就会吵着要回老家,无奈之下,只有尊重老人的意愿,将其送回老家。
这两年基本上随便怎么劝说,要想把她接进城已经不可能,而且是非常的排斥,所以只好在老家请一个当地的老太婆做保姆,既可以陪伴老人,也可以顺便照顾老人,这种方式已经五年了。老人在老家生活,和周围邻居都比较熟悉,没有言语交流的问题,同时想抽烟就可以抽烟,想打牌就可以打牌,没有什么限制,无拘无束,这就是老人怎么高兴怎么过,有儿女在身边反而是这不能吃,那不卫生,弄得老人很不开心。
你父母也是80多了,只要还能自理,也可以采取我们的办法,在老家给老人请个保姆进行照顾,让老人在老家开心度过晚年。说句老实话,你回去陪老人陪什么呢,最多就是老人看到你在眼前晃去晃来的,说不定老人还没有那么自由。所以我还是建议你继续工作到退休比较好。
继续上班,可能对老人的照顾会少一点,但是几十年都过去了了,老人早已经习惯没有你的生活,只要过年过节或是休假的时候能够坚持回家看看,老人就已经非常满足了,几十年都坚持下来,又何必在意这最后的几年时间呢。内部休养如果属于自由选择,我还是建议你选择继续上班,老人继续上班,在岗时多找几个钱,对于以后养老还是很有帮助的,估计在岗的收入要高于内部退养的一半以上,加上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等,这都是一笔不可小看的收入;虽然内部退养,五险一金还是有用人单位继续缴纳,但是由于工资收入发生了变化,缴费基数会减少,对将来的养老金是有影响的;如果内部退养不能只有选择,而是单位已经决定你内部退养,那这是组织行为,个人是没有办法抗拒的,即使有损失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过正好也实现了你回家照顾父母的愿望。
综上所述,是选择继续上班还是选择内部退养,其实这个是没有选择的必要的,大多数都会选择继续上班,与其选择内部退养后再去重新找工作,还不如好好在原单位继续坚持到退休更好。至于照顾父母这个理由虽然比较好,但是照顾父母的方式还是比较多的,不一定天天在父母面前就能很好照顾,不然你的损失还是比较大的。
请问是放弃不错的工资待遇内部退养,还是坚持上班到退休年龄?
感谢邀请,跟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你好,请问是放弃不错的工资待遇,内部退养,还是坚持上班到退休年龄呢?一般国有企业或者说是机关事业单位确实是有内部退养的规定,也就是享受内部退休,只不过这个内部退休是企业的规定,有些单位有有些单位没有那么拥有这一项规定的在职人员就可以享受到内部退养,比如说你在单位工作30年就可以申请内部退养,并且可以提前享受到退休的生活。
这个所谓的内部退养和社保养老金的退休,还是有本质的区别,内部退养是由工作单位来给你发放相应的工资收入,并且还会给你交纳相应五险一金的待遇,但是他所谓的这个工资收入实质上是比较低的,也就是基本上是维持自己的一个生活费而已,比起自己在职期间的工资还是要偏低一些的。所以对于我们来讲,那么如何选择取决于个人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当然也要考虑你自身的经济能力。
如果你确实是想要多挣钱,并且自己整个家庭的负担比较重,都压在你一个人的肩膀上,那么内部退养显然是不太合适你,如果说你没有这样的经济压力培养不退养无所谓,而且整个家庭的收入都比较不错,那么享受内部退养对自己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因为是可以直接享受到提前退休的待遇可以让自己提前过上退休的生活,这对自己来说是非常难得的一件事情,因为很多单位它实际上是没有这样的规定,只能够到法定退休年龄才能够享受退休的生活。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