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的理财方式都是什么?

时代不同了,理财方式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我们看看,几十年来我们理财方式有哪些变化吧。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没有多少钱。1978年,我国城镇居民年收入仅仅343元,农村居民134元。那个时候大多数人的钱都是以现金方式存放,因为存取钱太麻烦了。大家的钱也不多,有千八百元就不错。那个时候的钱,一般是墙缝里、床底下、抽屉里到处偷偷的放,确实出现过有的人攒的钱被老鼠啃掉的情况。

1981年我国发行国库券(国债的前身),那个时候由于人们普遍对国库券认识不清,一些时候还采取摊派的方式要求职工或个人购买。记得小时候在爸爸妈妈的抽屉里发现了1000元的钱,心里边一直很疑惑,直到现在才明白那是国库券。

现在国家发行的主要是国债,主要分为储蓄国债和记账式国债,都不是实物发行。记账式国债一般通过证券交易所交易,比如前些日子发行的抗疫特别国债平均发行利率2.77%。储蓄式国债是通过银行发售给个人投资者。三年期储蓄国债利率目前是4%,五年期是4.27%。

80到90年代开始大家越来越有钱了。1985年开始,人们也有身份证了,银行存款等手续也越来越方便。人们开始选择将钱存到银行,自动取款机开始出现,当时的银行卡还是最原始的磁条卡。当时,银行并不发售理财产品,唯一可以称之为投资理财方式的,就只能是定期存款。存款时间越长,相应利息越高。当时的银行存款利率是按照国家统一利率来执行,5年期存款经常超过5%~6%,1994年那会儿五年期定期存款能达到13.86%。当然,那时候通货膨胀也厉害。

现在,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仅仅2.75%。国家从2015年开始推动了利率市场化,银行可以根据需要设立更好的优惠利率。目前大型商业银行优惠利率一般比国家基准利率上浮20%~30%,襄阳利率能够达到3.575%。

2015年开始,国家推出了一种新的存款产品叫做大额存单。大额存单优惠利率比基准利率上浮40%~55%,最高利率能达到4.27%左右。

2005年开始出现银行理财业务。商业银行根据目标客户的投资需要,设计并销售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2018年随着银行资管新规的要求,要逐渐剥离银行理财业务,成立专门的银行理财子公司。

银行理财业务,其实也是主要通过投资银行存款、票据、证券、嵌入指数等方式获取更高的收益。目前银行理财余额已经超过200,000亿元以上。

基金是为了某种目的而设立的一定规模的资金。中国的基金90年代开始设立,目前已经有数以千支。基金按照投资目标,分为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混合基金等等。目前人们投资货币基金较多,因为货币基金被称为准货币产品,流动性高,安全性好。

股票类基金投资不多,因为风险较大。但是如果对股票类基金实行长期定投,也能有效平抑风险,获得较好的收益。

其实,人们现在最矛盾的投资方式是房地产。在人们眼中房地产稳定、实物、有保障,过去是人们最爱投资的方式之一。不过近年来房价越来越高,很多人也感受到了其中的风险,越来越多的炒房一族已经退出了房地产的炒作。

另外,大家接触较少的投资方式,还有信托、期货等等,期货属于杠杆交易,风险比股票更大。信托,又称为trust,是一种可信任的保障,但是起步金额100万。

这就是目前我国较为流行的一些投资理财方式。我们国家的住户存款规模已经达到了880,000亿元以上,存款仍然是最受欢迎的投资方式。

大部分人的理财方式都是什么?

存银行,不上算

大部分人的理财方式都是什么?

理财没有特定模板,所有计划都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分析,还要考虑风险承受力、资金量、对收益率和资金使用期限的要求等。

结合我自己的情况来说说,我理财的时候必须考虑的问题。

分析自己的情况

分析现状,是制定计划的准备工作。如果缺少对自己的认知,就很容易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

比如:我虽然在金融行业里工作,但是工作特别忙,白天没时间看盘,晚上也没办法复盘。结合自己的资金情况、风险偏好、对产品的熟悉度和控制力,我肯定要选择让自己省心省力的理财方式。

必须考虑的因素:

  1. 我的各类资产情况
  2. 我的负债情况(信用卡消费)
  3. 每月正常收支情况
  4. 特定时间段的用款计划
通过哪些手段实现目的

除了正常的五险一金之外,还会通过以下手段实现资产的平衡。

  1. 日常生活开销:支付宝、活期
  2. 存款类:不同时间段定期存款
  3. 防止出现万一情况导致破财的产品:意外险、重疾险、医疗险
  4. 为10年之后储备的钱:不同保险公司的期交型年金险
  5. 保持资金相对稳健的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保险分红险
  6. 博取资金利益有更高价值度:基金(定投模式)、股票
  7. 其他产品:美元理财产品、偶尔买纸黄金
  8. 特殊情况:计划外选择
养成资金分类的习惯

严谨的做法应该是记账,不过我倒是认为只要我对自己的各项开支有大致的安排,就不会过于算计细节,否则精力会被琐事牵扯。

比如每月必须要支付的费用心中有数:

  1. 水、电费用(冬季夏季会增多)
  2. 物业费(固定)
  3. 自己的月缴及年缴年金险
  4. 给父母的生活补贴
  5. 必须要花的钱(吃饭、出行费用)
  6. 胡乱买东西有总额标准
  7. 这些年信用卡都是全额还款

综上所述,无论怎么赚怎么花,前提都是每个月要有充足的流动性,所有的钱都是滚动状态。虽然日期没有精确到每一次到期就立刻替换其他产品,但是基本会在一些特殊需要大笔费用前一段时间,就开始考虑即将到期的产品回款后资金如何拆分的问题。理财,其实是打理“资源”,细水长流是理财之道。至于赚钱嘛,做该做的事情就可以。

大部分人的理财方式都是什么?

我的答案是基金

我几乎所有的存款都投资了基金,正规的公募基金。

先晒晒收益吧!共计投入28万,累计收益8万。

或许我的收益,头条上很多大神是看不上的。但我觉得很满意,因为稳妥,不折腾。

我从2017年底,大盘3300多点的时候,开始定投,今年二月份为止。要不是疫情影响,没了收入,我还会继续定投的。

经历过2018年的暴跌,也经历过2019年的反弹,还有今年2,3月份的黑天鹅事件。期间,一直坚定持有。

只赎回过一次,两万元,因为手头紧。其他大部分的都没动过。

收益也是坐了过山车,2018年严重亏损两三万,2019年盈利四五万,2020年2,3月份,盈利一度只剩下一万多。

可是我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那就是不到目标,不卖出基金,不论期间如何变化。

而且在暴跌的时候,我反而主动加仓。比如2018年,大盘在2400多点的时候。

再比如,今年2月3日,开盘首日,暴跌7个点。当天我就投了8000元,我当天就亏损了17000。

所以我的持有成本非常低,大盘还没收复3300点,我就已经收益不菲了。

这就是定投的微笑曲线,越跌越买。

所以我对新人的建议就是:

1,选择老牌混合基金,持股行业比较分散,避免大起大落

2,不要频繁切换基金,坚定持有,少出手续费

3,采取定投的方式,摊低成本。不过现在是牛市,可以先一次性投入二分之一的底仓。剩下的拿来定投。

每一个小白都是交过学费的,只要努力学习投资知识,就一定会有收获!

祝大家今年牛市发大财!

大部分人的理财方式都是什么?

谢邀。本人是工薪阶层,这一辈子既没有买过股票,也没有买过彩票。手头上的一点小钱都存在银行里,因此理财对我而言确是门外汉。不过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发行国库卷,为支持国家经济建设,我把当时的积蓄都买了五年期国库卷。到期兑现时令我非常惊喜,本息加起来几平快翻倍了。这是否也算本人一次理财经历?

大部分人的理财方式都是什么?

别人都是怎么理财的我不清楚,我只说说我的理财方式都有哪些。

我把我的钱分成了四份:

一、银行存款

我有一部分钱存入银行定期,这部分钱轻易不动,到期以后再存银行定期,留着以后用于生活、养老以及不时之需,一旦需要急用钱,我可以拿得出来。

二、度小满理财

我把一部分钱放在了度小满理财平台上,用于购买理财产品,我在度小满理财平台上所选的理财产品都是地方小型民营银行的存款,利率比大银行要高,最高年利率超过4.8%。

三、股票

我还有一部分资金用于炒股,我炒股已经有很多年了,积累了丰富的炒股经验,我主要做中、长线投资,偶尔做一把短线,目前小有收获,对于股票我会一直做下去的。

四、银行活期理财

我平时消费尽量使用信用卡,把需要用于还款的钱放在银行的活期理财里面,等到还款日期的前二天取出来,存入绑定信用卡还款的银行卡里。我目前购买的银行活期理财是大连银行的活期理财产品,年收益率为3.5%~3.6%左右。

以上是我的理财方式,欢迎大家与我交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