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把老员工内退只给最低生活费,这种做法合理吗?

一般来说还在实行内退的,都是一些条件不错的国企了。

关于内退的规定,实际上是从《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开始的,有关规定,从1993年4月20日执行。当时见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实际上这也是属于下岗的政策之一。

当时国家规定,职工距离退休年龄不到5年的,经本门申请企业领导批准,可以退出工作岗位休养。文件规定,职工退出工作岗位休养期间企业发给生活费,同时还要给职工继续缴纳社会保险。生活费标准不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水平。

该文件的规定,实际上是主动申请,而不是强制内退。该文件似乎已经作废。不过确实一些企业根据该文件做出了一些内部的制度,现在仍然在执行。

一般来说,职工在用工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只能是单位说什么自己就干什么。对于很多老职工来说,能够每月领着一两千元的生活费,还可以参加的社保也不错了。比如说家中的一个长辈,在一个大国企工作了十好几年,现在年纪大了,单位给他调动工作岗位,让他不想干了。最后就跟单位协议内退,一月2000元的生活费,扣完五险一金只有1000多元。不过好在他有开车的技术,自己又找了一份工作,收入还不错的。

实际上,对于老职工不适应工作岗位了,或者达不到工作岗位的要求,用人单位可以安排职工待岗,并不是一下解除了之。按照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劳动者不胜任工作,用人单位应当给职工调整工作岗位,或者进行岗位培训。至少经两次以上不胜任工作,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可是按照这款规定职工不胜任工作解除劳动合同也应当发放经济补偿。经济补偿的标准是每工作一年一个月的应发工资,对于在单位工作一二十年的老职工,经济补偿金就需要一二十个月的工资。而且解除老职工对于单位的士气打击其实也很大。于是很多单位想想还是算了,给他们安排一个较清闲的工作岗位,或者让他们待岗。

待岗的有关工资待遇,实际上是第1个月可以发放原正常出勤的工资标准。第2个月及以后,如果单位安排了工作支付的工资不应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如果没有安排工作按照当地工资支付规定发放有关待遇,一般是70%~100%的最低工资。

总体来看,如果职工仍然符合岗位要求,但是单位安排职工待岗或者内退,明显是不合理的行为。

如果说职工申请内退,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相应的待岗工资并缴纳社会保险的,工资标准一般是不低于70%~100%最低工资就可以。

国企把老员工内退只给最低生活费,这种做法合理吗?

内退,也就是国有企业才有的一项政策,民营企业是不可能有的,因为民营企业更注重利益最大化,而国有企业考虑的问题那可就多了,这既是国有企业的优势,也有可能是国有企业甩不掉的劣势。国有企业不仅仅是一个企业,而且还要承担不少的社会职能。

不要以为内退人员基本上都是普通职工,其实,中层干部也是有不少的,因为这都是人家的自己选择,在你看来这种选择的价值可能并不高,但在人家看来却是不错的。

所以说,不能简单地用自己的标准和视角来看待别人的选择,好像就自己的选择最正确最有价值。

有的人认为,国有企业内退职工,每月给的那点生活费太寒酸了,也就相当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70%,还不够塞牙缝的

比如北京吧,最低工资标准为每月2200元,内退职工每月的最低生活费就是1540元,只要不低于这个标准就没有触碰底线,就是可行的

别看这1540元并不高,甚至让人看了感到某种酸楚。但是,它的“含金量”却并不低您的五险一金放在国有企业虽然是最低标准,但是要是放到社会上可就大不相同了,有着不错的“含金量”。

要是您变成了自由职业者和灵活就业人员,在北京每月缴纳的职工养老保险、职工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费就高达1252元,一个缴费年度就是15000元。但是,国有企业内退职工就不会为这15000元发愁,有人买单,多好啊

国有企业内退职工每月264元的住房公积金,哪个自由职业者和灵活就业人员能享受到呀。

国有企业内退职工每月往北京银行医保存折打款100多元,哪个自由职业者和灵活就业人员能享受到呀。

国有企业内退职工每年报销1000多元的供暖费,哪个自由职业者和灵活就业人员能享受到呀。

国有企业内退职工哪怕是最低等级的十级工伤,每月都能拿到最低工资标准的生活费,比如北京的标准就是每月2200元,哪个自由职业者和灵活就业人员能享受到呀。

归属于国资委管理的国有企业,其内退职工的生活费可就不仅仅是最低工资标准的70%那样简单了,有的还会给职工缴纳企业年金,也即是说可以享受到五险两金的待遇

人家发的生活费可不是北京最低工资标准的2200元,而是不下3000元,甚至有3500元。不要以为人家的日子过得苦哈哈的,人家的日子过得可能比您滋润多了,只是您还蒙在鼓里罢了

一个人只要不再为缴纳社会保险费发愁,因为已经有人给缴纳了,而且还不会断缴,其日子就不会过得差,人家也就没有什么大的后顾之忧了(一线大城市房子的问题除外)。

许多人还在为高额的社会保险费苦思冥想呢,还在为如何迈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最低标准的十五年奋斗呢,而这么难以迈过的大坎,在国有企业内退职工面前就是一个零,您说人家是何种待遇呢。(原创:周凤迟)

国企把老员工内退只给最低生活费,这种做法合理吗?

老国有企业因人员多、管理模式陈旧、包袱重、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了企业经济效益下滑,致使企业职工发不上工资,缴不上社会保险费,对于个别职工实行企业内部退养,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我们单位是65年成立的老国有建筑施工企业。2000年以前,因企业经营不善,几乎走到了倒闭、破产的边缘。2005年企业进行了改制,对于一些年老体弱,还差5年退休的老职工,实行了内部退养。虽然从法理上讲不符合规定的要求,但是从情理上讲,不论对企业还是职工都能说得过去。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个人认为:一是企业并没有因为改制而甩掉包袱,而是把一些不适合竞岗的人养起来,内退期间虽然发放的生活费不多,但是,总比下岗失业的人员还要强的多。二是手中有技术的职工,还能力所能及的在社会上谋求一份职业。三是可以减少社会就业的压力。所以,在企业内部实行内退,是在特定的情况下采取了一种管理模式。

老国有企业对职工实行内部退养,也是几人欢乐几人愁,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讲,也算成就了一部分人,有技能和体力的人内退以后,基本上都没在家闲着,有的每月薪资比在原单位还要高。然而,有些没有技能和体能的人,相对来说就要逊色了一点。

总之,在老国有企业内部实行退养,还是比倒闭、破产、下岗的企业职工,稍微的好一丢丢,即使你不出去干,每个月还能领到几百元的生活费,社会保险费还有单位给你缴纳,这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吧。

国企把老员工内退只给最低生活费,这种做法合理吗?

答“国企把老员工内退,只给最低生活费。”,这句话并不准确。

国企内退机制的实行,虽说因企业效益的差异,企业间所应用的标准差别很大,但是,国企内退机制,大多有一个原则前提,也就是个人收入不低于原岗位工资的百分之七十、除停发绩效工资和降低五险一金缴费基数外,其它待遇跟在岗职工一样。

因此,提问者说“只给最低生活费”是不了解内退机制、不懂装懂、自以为是的说法。事情的真相是,企业员工内退收入的多少,与员工原来在企业的角色有关,与当地最低生活费标准没有任何关系。

提问者问:这种做法合理吗?我的回答是:合理!但不合情,也不合适。

说它合理,是因为,国企内退机制,是以职工自愿这一原则为前提的。企业不搞强迫推行,必须职工自己写申请,必须是职工本人,经过得失平衡后的真实意愿。

说它不合情,原因是:企业内退机制的建立,没有达到企业当初想象的情况。想留的留不住,想赶的赶不走。有一技之长的人,找各种借口内退。岗香人懒者,托各种关系,赖着茅坑不拉屎。内退搞了好多年,效果不尽如人意。

说它不合适,是指,企业减人提效后,所提的效果,大都被企业内各级领导绩效掉了,政府受益无几。从宏观层面看,企业的富余人员走向社会,社会的负担重了,企业的包袱轻了,但轻装上阵的效益,社会并没有看到。我们眼下看到的是,有些效益特好的垄断企业,正在私下窃喜。回答完毕,个人观点,仅供消闲。

国企把老员工内退只给最低生活费,这种做法合理吗?

感谢邀请,更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你好,国有企业老员工内退只给最低生活费,这种做法合理吗?这种做法是合理的,但是这个最低生活费它是有标准的,是不能够低于你们本地的一个最低工资标准,比方说你们本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是1800元,那么在扣除社保以后,你应该拿到手的钱至少也应该在1000元左右,所以说不能够低于这个扣除社保之前的一个最低工资标准。

因为你是内退,所以说你的个人社保待遇还是由企业单位来承担的,但是你个人应缴部分的比例是由你的这个个人生活费当中来扣除的,在扣除社保以后,那么你所获得的这个金额,一定是不能够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因为这个最低工资标准是包含个人社保的费用,所以说比方说你的个人社保扣除800块钱,那么你至少应该获得1000元的一个标准。

看自己的生活费有没有达到这样的一个标准,如果说自己的生活费达到这样一个标准,那么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当然很多内退的人觉得自己的这个生活费不足以保障自己的生活,那么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完全进行工作,一方面工作可以让自己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因为你的个人社保和工作关系还保留在原工作单位,所以说你只能够找一些不建立劳动合同的工作,来进行工作。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国企把老员工内退只给最低生活费,这种做法合理吗?

国企把老员工内退,只给最低生活费,是否合情合理,各人有各人的道理,但是绝对是合法的。

一、关于内退政策的制定

就我们国家目前来说,还没有关于内退的官方规定,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作为依据,大多数时候,是企业自行制定的一种内部政策,只要企业和员工协商一致,就可以执行。

一般情况下,实行内退政策的都是国有企业,因为经营问题,效益滑坡,为了减员增效,改变人员结构,不得不采取的一种手段

如果是私企,早就裁员让你回家了,还给你出台内退政策,做梦吧。所以说,这也是很多人想进入到国有企业的一个原因,不管企业如何亏损,总会有一条来安置你。

二、内退的生活补贴怎么发放

内退的员工拿到手里的钱,叫生活补贴,不叫生活费,所以说不能按照当地的最低工资来要求。

最低工资标准是在法定工作时间或者在劳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为单位提供了正常劳动,用人单位依法为劳动者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内退员工是退出工作岗位的,他们没有为单位提供正常的劳动,所以用人单位只为他们支付生活补贴,而不支付当地最工资标准,是合法的。比如我们单位也出台过内退政策,最开始的时候政策很宽松,只要是内退的员工,单位发放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人生为生活补贴,还承担五险一金。后来制度收紧了,不但生活补贴取消了,连五险一金,也是全部由个人支付。

三、什么样的员工选择内退

第一种人:在岗收入并不高,不如内退划算。

我们单位第一次实行内退政策时,是发放当地最低工资的生活补贴,单位还承担着他们的五险一金。有些老员工,由于一直在基层,工资并不高,他们一算帐,觉得内退拿的钱并不比上班的时候少很多,挺划算的,于是就选择了内退。

第二种人:自己想干一番事业,又在单位保留了关系。

我们更新后的内退政策,不发生活补贴,单位和个人负担的五险一金全由个人支付,按说这个条件够苛刻了,但还是有人选择内退。因为有几个有点能力的人,想自己做点事情,就把关系保留在单位,自己去闯荡了。

第三种人:有从事有毒有害工种的员工,自己想提前退休。

对于那些工作强度大、压力大、危险系数高、有毒害的工种来说,有人是力不从心,有人是健康堪忧,内退也是一种解脱,虽然拿的少了,但是心安了,忍受几年的低工资,等到了退休年龄,办理正常退休手续后,就可以享受退休金,安度晚年了。

选择内退的,大概就是这几种人吧,如果没有总结到位,欢迎补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