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一年期利息非常高难道是天上掉馅饼么?

有的网友说,他发现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一年期利息非常高,简直怀疑是天上掉馅饼呢。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参加养老保险缴纳的钱是怎么分配的?

参加养老保险,分为个人参保和企业参保缴费两种情况。

企业参保用人单位承担用人单位部分,职工承担职工部分。现在,是职工本人承担个人缴费基数的8%,用人单位承担用人单位缴费基数的16%。单位的缴费基数不一定等于职工个人缴费基数之和,个别地方直接按照工资总额来确定。

个人参保主要包括灵活就业人员、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保的非全日制用工劳动者三类人员参保的情况。这种情况需要自己承担全部的社会保险费。国家为了照顾灵活就业人员,一般允许他们按照20%的比例缴费,比企业合计缴费比例低4个百分点。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中的钱是如何形成?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是每月社保缴费到位以后,社保部门按照缴费基数的8%记账的。这个钱数恰好等于企业职工个人缴纳的部分。

由于按照《社会保险法》的规定,万一参保人去世,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中的钱还没有领完的话,可以由继承人继承。也就是说企业职工参保肯定不会亏本。

但是个人参保,记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里的钱并没有什么两样,一样是缴费基数的8%。这样,实际上剩余的12%比例都会进入统筹账户,万一去世没有领完就不会退还了。

实际上,2005年以前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缴费比例一般是3%~4%,记入比例则是11%。2005年以后国家要求逐渐过渡到8%,个人缴费也提升到8%。

国家在设置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的时候,也规定了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要计发利息。2005年以前由于利率设置不完善,多数是以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确定记账利息,非常低。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非常迅速,大家的工资收入增长的也非常快,一般每年都会增加8%~15%。这样个人账户里的钱数就相对贬值非常快。

2005年以后,各地逐渐完善养老金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一般会按照投资收益率计算,相应利率提高到3%~5%以上。

2016年开始,国家统一养老金个人账户记账利率机制,相应利率由国家统一公布。2016年是8.31%,2017年是7.12%,2018年是8.29%,2019年是7.61%。远远超过了我们个人银行理财的利率。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把个人账户当成一种理财产品,就非常划算了。也能够努力实现养老金个人账户的保值增值。这也是国家为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做的准备。

实际上,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理财收益是达不到这一水平的。比如说各省市的累计结余资金委托国家财政代为投资,2017年的收益率只有5.3%。

确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非常高,而且是每年计发一次利息的利滚利模式,可以说我们参加养老保险,根本不用担心个人缴纳的钱会贬值了。这是一件好事情,对于企业职工也可以看出缴费基数越高越划算了。

发现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一年期利息非常高难道是天上掉馅饼么?

发现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一年期利息非常高,难道是天上掉馅饼吗?这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是实实在在的记账利率,按照人社部发(2017)31号文件的规定,职工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最低不能低于银行同期利息,同时还要根据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的涨幅水平,投资收益率等来综合确定,每年6月份由国家人社部和财政部共同公布。

在我们缴纳的养老保险中,分为单位缴费和个人缴费两个部分,其中单位缴费部分计入了统筹账户,个人缴费部分计入个人账户,但无论是计入统筹账户,还是计入个人账户,都只是一种记账方式。计入个人账户的钱虽然是属于个人的财产,但这个钱是由社保基金来统一管理的,社保基金就相当于是我们个人账户的管家,帮我们管钱,帮我们理财,不管赚多赚少,这个钱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属于我们个人账户的一部分。

每一年我们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都会产生资金余额,资金余额包含了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我们缴纳的本金,比如我们的缴费基数为每月6000元,那么计入我们个人账户资金本金就是480元,每年就是5760元,这是本金部分,每年不断地缴费,每年的我们的本金都会增加;第二部分就是资金利息。这个资金利息既和银行定期存款的利息一样,但也不一样的,一样的是他也是一种利息,不一样的是他不是根据银行定期利息来执行的,而是根据当地物价水平、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的变化,基金运营的收益等,来综合确定的一个记账利率,根据这个记账利率来产生的资金利息。如果这一年的资金利率为8%,也就是说我们个人账户每100元要增加8元,那么1000元就要增加80元,每年5760元的本金就要增加460.8元的资金利息,我们缴纳的本金部分和资金利息就是我们个人账户的资金余额,按照上面这个例子,我们缴费以后第二年的个人账户资金余额就是6220.8元,这个收益当然是比较高的。

个人账户资金余额的高低,体现在退休以后,个人账户养老金的高低,对于基础养老金部分,主要是根据上年度职工社会平均工资来决定,如果上年度职工社会平均工资增加的幅度比较大,那么我们的基础养老金就会越高,但是个人账户资金余额如果越高,通过除以相对应的计发月数以后,我们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也就会越高。个人账户的本金部分实际上是属于死钱,要把死钱变成活钱,就需要用于投资,用于理财,用钱生钱,把我们个人账户的资金激活,产生新的收益,这样我们个人账户的余额就会越来越多。

当既然是投资可能就会有一定的风险,记账利率也不会每年都能达到8%那么高,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要取决于基金的运营效率。按照最近四年国家公布记账利率,2016年是8.31%、2017年7.12%、2018年8.29%、2019年7.61%。从这个变化来看,即使最低的2019年,也是远远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息的。根据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网站发布《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社保基金2019年年度报告显示,2019年,社保基金权益投资收益额为2,917.18亿元,投资收益率14.06%。个人账户基金权益1,571.37亿元,其中,委托本金余额925.82亿元,累计投资收益余额645.55亿元。地方委托资金权益1,277.72亿元,其中,委托本金余额1,000亿元,累计投资收益余额277.72亿元。

综上所述,养老保险一年的资金利息非常高,这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是实实在在的收入水平。毕竟养老保险基金,包括个人账户的资金都是老百姓的养老钱,所以社保基金的投资需要做到投资收入稳赚不赔,这是最根本的原则。正是由于基金的有效投资举措,才使我们个人账户资金每年都会有一笔利息不低的收入。

发现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一年期利息非常高难道是天上掉馅饼么?

最近很多人说,养老保险账户的利息越来越高,年记账利率从2%左右达到8%以上,超过了绝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参加社保难道是天上掉馅饼吗?

应该说这并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是参保人应得的权益,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是怎么回事?

我们在交纳了社会养老保险之后,这些钱会交给社保基金进行打理,因为这个数量非常庞大,而且关系到职工将来养老金的发放,所以管控的比较严格。

在前几年的时候,社保基金是不允许进入股市的,主要就是投资一些银行存款和债券等中低风险的理财产品,那时候的投资收益率只有2%左右,和老百姓自己理财收益差不多,总体收益水平甚至还低于我们购买的国债利率。

如果不能实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将来养老金发放缺口越来越大,也会影响参保积极性,因此经过慎重探讨后决定放开社保基金入市限制,社保基金可以投资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

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2015年以前个人养老账户记账利率基本等同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而到了2016年国家公布的记账利率是8.31%,2017年的记账利率为7.12%,2018年记账利率为8.29%,2019年的记账利率为7.61%。

通过上述数据我们可以发现,职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之后,相当于把自己的一部分工资交给是社保部门进行统筹管理,他们会委托一些专业团队进行投资理财,在保证资金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获得更高的收益,目前看年投资收益率在7%~8%左右,这个水平超过了银行理财产品,为什么呢?

因为原来我们缴纳的养老保险都是通过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理财,这些金融机构会收取较多的佣金,相当于多扒了一层皮。成立社保基金之后,社保基金可以自己进行投资理财,不但减少了佣金支出,还和其他金融机构形成竞争关系,所以我们的个人账户投资收益得到明显提高。

由此可见,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获得的投资收益虽然比较高,但并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是社保部门让资金发挥了其应有的保值增值功能,是大家参保权益的体现。

发现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一年期利息非常高难道是天上掉馅饼么?

不是馅饼,是应得的个人收益。

参保者缴纳养老保险是个长期过程,随着2015年养老金“并轨”,养老保险基金盘子大了,资金多了,原来存放在银行的钱吃利息,远远跟不上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这样长期下去,养老保险基金及个人帳户养老金就会缩水乏值。

为实现养老保险基金在安全的前提下,保值增值才是长期生存的根本。

2015年人社部、财政部要求各省制定养老金归集方案,将目前县、市级管理的养老保险基金一部分(不低于30%)归集到省级管理,由省级政府委托国务院授权机构投资运营,比如国家投资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等,实现基金保值增值,提高个人帳户养老金水平和基金支付能力。

为了使个人帳户养老金收益分配方案公开化,2017年人社部、财政部出台《统一和规范职工养老保险个人帳户记帐利率方法》。明确规定将每年保值增值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

2018年增值8.3%。

2019年增值7.6%。

这个数字高于国民经济发展6.5%的目标。

所以说,你得到的不是馅饼,而是实实在在的增值收益。

发现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一年期利息非常高难道是天上掉馅饼么?

谢谢邀请回答:发现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一年期利息非常高难道是天上掉馅饼么?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利率比存银行划来多了,利率高达7%—8%以上,很多人缴的时候不知道,等到退休的时候才发现,啊!个人账户这么多钱?哈哈,天上掉馅饼了。

由于在职职工每月由单位扣费8%进个人账户,是单位统一扣划,因此,不存在自己愿不愿意缴费,划不划来的问题。

我们主要看看灵活就业人员:

灵活就业人员,购买社保完全靠自愿,灵活就业人员买的社保缴费费率是按20%缴费,其中只有8%进个人账户。其余的进统筹账户。比如:你每月缴费1000元,其中60%进统筹账户,就是每月600元进统筹,40%进个人账户,就是每月400元进个人账户。因此,很多灵活就业人员都不愿意缴,认为不划算,宁愿自己每月存1000元养老,也不自己买养老保险。他们是这样想的:一个月存1000元,一年1.2万元,15年18万元,算上利息或者投资高效益就算有30万元,按现在人民币贬值率每年最少3%,30万元能不能保证晚年养老?

养老保险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也是关系到我们的切身利益,养老保险利率高达8%左右,利息相当高了,是否划算,大家三思。

发现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一年期利息非常高难道是天上掉馅饼么?

哇,这个秘密终于被你发现了。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分为两个账户,一个是统筹账户,一个是个人账户。对应于退休后发放 的基本养老金,统筹账户提供基础养老金(有的地方称“统筹养老金”),而个人账户提供个人账户养老金。如下图所示。

我们看基础养老金,它与社平工资挂钩,以退休上一年度社平工资为基础进行计算。我们都知道,最近二十多年社平工资的增速达到8~10%以上。只要是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达到规定的年限,退休后领取养老金就相当于享受了社平工资增长的红利。

对于个人账户,相当于是个人的存储账户,每年会按照规定的记账利率产生利息。记账利率,在2015年及之前由各地方自行规定,比如山东省就每年发文确定记账利率,有的年份是2.78%、有的年份是2.48%、3.32%、3.14%、3.33%、3.73%、4.25%等。自2016年开始,记账利率由国家统一发布执行,2016年是8.31%、2017年7.12%、2018年8.29%、2019年7.61%。

从最近4年的记账利率来看,水平远远高于银行存款利率,这也就保证了个人账户资产不缩水,从而可以保护它的购买力,更好地保障养老生活。

用数据说话,通过大量历史数据统计,基于平均预期寿命来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增值收益大概是每年6~12%。这绝对算是长期无风险收益,增值收益水平也超过了一般人的投资理财收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