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收到通知,我被辞退了,我该怎么办?
这样单位忒不地道了。大过年的通知职工辞退,让职工年都过不好。
不管怎样,职工应当趁春节休息期间,学好有关法律法规,上班以后通过劳动监察部门维护自己的权益。
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14项情形用人单位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跟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按照《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汇总《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总共有14项:
第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单方面被通知,不属于此项情形。
第二,劳动者在试用期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拿出切实有效的证据材料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否则劳动者可以提出劳动争议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提出证据。
第三,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这种情况当然没得说,可是大过年的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基本上不可能是违反规章制度。为了防止用人单位织造借口,劳动者应当将微信截图或者保存好留言亦或者将电话录音,收集好单位现在解除的借口。如果,现场没有及时录音,那么我们可以再打电话确认一下,呵呵。
第四,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这种可能性不大,用人单位一样要提供证据。如果有确凿证据,劳动者也不会觉得冤了。
第五,劳动者同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于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国家是不允许建立多重劳动关系的,如果建立多重劳动关系,属于给自己找事儿了。这种可能性极小。
第六,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使趁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情况下订立或变更劳动合同的。这种情况可能性极小。
第七,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劳动者还在家里过年呢,怎么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可能性很小。
第八,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这种情况虽然很可怜,但是确实是法律规定,毕竟医疗期内不能解除劳动合同,过了医疗期单位也不能养一辈子的。这种情况需要明白,用人单位要另行安排工作,劳动者不能从事才可以解除,没有另行安排工作是不可以的。
第九,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这种情况一样是需要调整一次工作岗位,不能胜任工作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十,劳动合同订立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这种情况,一般是工厂搬迁等情形。很多劳动者并不愿意到新的厂区去继续工作,因此需要解除劳动合同。
第十一,用人单位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企业都要破产了,这种情况解除劳动合同,大家就该理解了。
第十二,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这种情况用人单位可以裁减人员或者安排职工待岗,当然也需要有证据材料证明的。
第十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这种情况都需要证据材料证明。
第十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出现七大情形,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第一,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一般指的是用人单位有违法违规行为,比如没有给职工按时发放工资、缴纳社保、违法强制职工劳动等情况。这属于职工解除,跟单位通知解除没有关系。
第二,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职工无过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主要指的是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第八、九、十项情形。无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提前30日告知劳动者,否则用人单位还要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
第四,用人单位按照劳动合同法第41条第1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就是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第11、 12、 13 、14项情形。
第五,劳动合同期满,除用人单位维持或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劳动合同法第44条第1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第六,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这两种情形需要终止劳动合同,但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
第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经济补偿金的标准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6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
只要用人单位没有按照《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汇总的14项情形解除劳动合同,就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两倍的赔偿金。
所以,劳动者可以结合自身情形向用人单位要求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莫让用人单位以为劳动者可以随意解除劳动合同。
春节期间收到通知,我被辞退了,我该怎么办?
辞退的话先做一件事,那就是“拒绝”,辞退总得有原因吧。而且立马打开你的手机录音或录像,做好存证,有些公司会硬来,那就记得马上打电话通报有关部门,并说现在公司发生恶意解雇的案件,有些承办人会立马留下公司的数据以及询问你是否要申请调解,记得不要笨笨的答应以及离开我知道这对各位来说,会很难看,但请问一下,工作权的保障是谁要负责?当然是各位啊,所以喽!拒绝、搜证、及时通报三要素,缺一不可!让证据说话,所以该准备的证据有什么?公司一定会说很多理由给你听,这是意料中的事情,无论是在有关部门或法院,其实都是讲求证据的,因此这个时候你要准备的证据有几个,请各位记清楚:
· 公司的绩效评核内容
· 个人签署的劳动合同
· 工作规则的奖惩规定
辞退,讲求的都是“最后手段性原则”,也就是说公司必须要举证你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员工,当下如果没有办法搜证没关系,记得在调解的时候要提出上述的文件,企业负有举证上的责任!
被辞退通常只会有两个请求,一个是资遣费、另一个就是确认雇佣关系(回原公司上班),看各位的选择是什么?不过我通常的方式会是如果公司连资遣费都不愿意给的话,那就上法院打确认雇佣关系之诉,因为法院在开始审理案子的时候,一定会让双方再走一次所谓的调解,也就是会希望企业给资遣费,所以各位可以去思考一下,到底是要打到底还是要选择争取资遣费,记住不要让情绪牵引你的决定,因为不会有效果的!
春节期间收到通知,我被辞退了,我该怎么办?
这个公司的HR真敬业,大过年的还在通知辞退员工。
我个人觉得这样的公司可能就是个非常不正规的公司,很有可能就是老板一句话,说让某某员工春节后不用来上班了,然后什么程序也不用办,就让HR交待员工不用来了。
越是这样不正规的公司,那么作为员工来说越是要与公司较个真,公司不懂法,员工不能跟着无知。
首先,要求公司给出明确的辞退员工,并且出具书面盖章的辞退书,如果没有春节完了之后该怎么样去上班怎么样去上班,直接忽视公司的辞退决定,没有哪个公司辞退员工是以口头通知的,所有的要以盖章的字据为证。
其次,如果公司出具了书面辞退书,那就要看辞退的理由是否合理,如果确实合理,那自己也只能认,合理辞退员工的理由可以翻一下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只有这几条才能辞退,否则都是不合理的,如果被证实不合理,那么就可以拿着公司的辞退书去进行劳动仲裁。
最后,只要公司是无理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仲裁都会支持到劳动者这一边,不要觉得这是无效的动作,很多劳动者都是通过这个方式为自己赢得权益的,很多事情看似很麻烦,但当你真正去做的时候,并没有那么难和复杂,事情只要做,就都不难。
我们要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争取到自己合理的权益,事在人为,加油吧。
如果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转发支持;了解更多人力资源、职场信息和社保知识,欢迎关注本号,也可以直接私信沟通。春节期间收到通知,我被辞退了,我该怎么办?
加油。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新的一年新气象。中国那么大,有的是工作。
春节期间收到通知,我被辞退了,我该怎么办?
感谢邀请,更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你好,春节期间如果你收到被辞退的通知,那么就要依法去享受到相关的经济补偿同时还可以领取失业金的待遇,那么这两方面的待遇你都可以正常享受到,只要是企业单位给你正常的缴纳的失业保险,那么都是可以享受到失业金待遇的失业金待遇的领取,是根据你失业保险的参保期限来决定的,每参加一年的失业保险,那么都可以领取三个月到4个月左右失业金的待遇。
经济补偿的待遇是根据你在企业单位的工作年限来决定的,你的工作年限比方说是一年,那么你就可以享受到一个月的工资补偿,以此类推。所以你首先应该考虑的是享受到这两方面的一个待遇,同时你还需要把自己的社保关系尽快的从原工作单位转移出去,因为只有把社保关系从原工作单位转移出去之后,那么你才可以正常的领取失业金,同时还可以正常的去缴纳自己的社保。
那么被工作单位辞退都应该这样做。当然企业单位是有这样的权利来对自己的员工的,这个是无可厚非的,不论是什么因素都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在此对自己的员工之后,依法的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就可以了,那么有的员工工作年限可能会比较长,那么补偿的费用也会是比较高的。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春节期间收到通知,我被辞退了,我该怎么办?
辞退一名员工,必须提前一个月以书面的形式通知。我想了解一下,你收到的通知算是提前一个月的通知呢,还是立即生效的通知?
如果是提前一个月的通知,那么你还可以再上一个月的班,春节之后仍然可以回公司。如果是立即生效,那意味着你春节之后已经没有位置了。
两种通知在公司赔偿方式上不太一样:
1、前一种,提前一个月通知。公司应该赔偿你N个月的工资。N指你在公司工作的年限,不足6个月算半年,超过6个月算一年。
2、后一种,立即生效的,公司除给予上述补偿之外,还应再补发一个月的工资给你。
公司有权利辞退你,但是你也有权利获得补偿。
详细的补偿方法,请参考我2019年11月30日的头条文章《被公司裁员可以获得什么补偿?N+1让用人单位不敢轻易解除合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