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工资和绩效工资哪个更适合一线教师?为什么?
一线中小学教师,你认为应当是有知识的专家还是普通体力工人?
当然是有知识的专家。既然是专家,那么就应该走职称工资路线。
职称教师教学的经验和知识是无可替代的,我们会通过职称评定确定其能力、贡献程度,最终确定于其属于什么水平,以职称高低来表示。
高等教育的学校老师都是走的职称路线,中小学教师也是参考的同一模式。他们非常类似于公务员的职级,通过不停的努力,只要达到标准就可以晋升。虽然说有一定的退出机制,但是只要合格就基本不会退出。
职称算是一个人终生的成就荣誉和奖励,就跟努力的目标一样,达到相应的程度就可以了。
绩效工资虽然说绩效工资一定角度上更为公平,但是只是口头上的多劳多得。那我们长期的贡献如何评定?年轻时候的努力,不就是为了老了的时候,可以享受年轻努力的成果?
如果不考虑年轻工作的贡献积累,仅考虑实际工作的效果。当你年纪大了,是不是心就会拔凉拔凉的呢?
我们所说的绩效工资,如何评论绩效才科学?仅仅是因为你教学效果好,教得课时多?所谓的绩效是非常复杂的,我们不仅仅要考虑到教学的效果,还要考虑到学校的环境、师资条件的差异、学生的个人情况等等。
大家都知道,现在农村学校生源流失很厉害,农村学校的条件很差,大家都不愿意去农村学校教学。因此,国家会特别在职称评审和工资待遇上对乡村学校教师进行倾斜。山东省要求评高级职称的教师必须要有一年以上的乡村学校教师教学经历。教育的公平要服从于社会的公平,国家也想让农村的孩子们享受到更好的师资教育环境,不能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
所以,没有统一的标准,何谈统一的绩效?
现行的职称制度是经过几十年国家检验过的,不是个人只看到职称制度的一两点缺点,就要对职称制度进行全盘否定。等你老了,可能就会感受到职称制度带来的优势了,可能你就会觉得这一辈子没有白努力。
职称工资和绩效工资哪个更适合一线教师?为什么?
职称工资、绩效工资都是政府重视教育、重视教师的好政策。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都出现了一些问题。
1.职称工资的利与弊。教师职称年年评,教师只要你到了一定的年限,你就可以参评初级、中级、高级职称,只要你在教学工作中有成绩,你都可以罗列出来,还有什么论文啊。初级、中级比较容易,名额为不受限制。可是到了评选高级职称的时候,可就难了。在农村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师,到了退休甚至都评不上高级职称。不是他(她)教学能力差,只是他的名额被别人占去了。有些不在教学第一线的校长、主任,他也想评职称,有的人直接就把上级分配的名额扣下,留给了自己。即使校长、主任也和老师一样参加评选,评委能偏向你老师,而不评校长?主任?老师没有高级职称,你的工资怎能提高?
2.绩效工资的优与劣。原来政府也想利用绩效工资来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可绩效工资在实行过程中也饱受诟病。把老师的30%工资拿出来,作为年底的绩效工资。有的地方做得教好,绩效工资向一线教师倾斜。但是好多地方都做得不仅人意,弄得老师怨声载道。扣除的绩效工资到年底不能原数返还,返还回来的还有什么校长津贴,领导组管理津贴,班主任费……剩下的再做二次分配,很多老师都不能领到原来应得的部分。绩效工资不仅没有调动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反而打击了老师的工作积极性。你说,大多数一线教师能满意吗?
3.按工作年限调工资。既然以上两种工资形式,都不能令大多数的老师满意,那还不如按照教师的工作年限,来给老师涨工资,像公务员一样到时间自动晋级,相对来说还比较合理。你的工作时间,工作年限没有人会抢去吧。即使有人想作弊,想弄虚作假,他只能把他自己的工作年限变长,也不可能把你的工作时间缩短。再说,现在管理都规范了,想改档案也不容易了。
职称工资、绩效工资都有不仅人意的地方。按工作时间给老师涨工资比较合理。
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职称工资和绩效工资哪个更适合一线教师?为什么?
绩效工资应该是一线教师工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称工资和绩效工资哪个更适合一线教师?为什么?
和职称工资比,绩效工资至少有四个优势,更加适合一线教师!
业内把职称工资、绩效工资和薪级工资并称为构成公办中小学教师工资的“三大王牌工资”,其重要性自不必说了。但是,说起职称工资和绩效工资哪个更加适合一线教师来,那就要看他们哪个具有的性质特点更有优势了。
事实上,绩效工资相较于职称工资的这四个优势,会让人另眼相看。
一、奖勤罚懒。
绩效工资,特别是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的原则之一就是“奖勤罚懒”。一般情况下,干得好,干得多,成绩优异的教师,其绩效工资就相当的多。而以职称高低确定的职称工资基本上就没有办法体现出这样的分配原则。就是说,无论什么时候,同样职称的教师岗位工资是干多干少基本一个样,不一样职称的教师干多干少又完全不一样。——这样的话,一线教师肯定会有话说。
二、积极性调动的目的。
一些教师积极主动地晋级晋职,为的是提高个人的职称工资的收入,对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和成绩,一般情况下效果并不显著。而奖励性绩效工资在分配时,只要看的是教师个人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贡献是否突出。——一个的出发点纯粹是为了自己,另一个的出发点是为了工作,附带获得奖励。其性质特点不一样。而一线教师的工作目的主就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成绩。
三、倾斜角度不同。
职称工资体现的是职称的高低,其倾斜于职称,以职称为标准,职称的高低是其唯一的衡量工资高低的标杆。而奖励性绩效工资则是以工作量、工作业绩、贡献突出与否等等来衡量奖励高低的标准。就是说,无特殊情况时,无论你的职称有多高多低,在分配奖励性绩效工资时,不予考虑。——一线教师的工作量、工作效果及贡献应该是最突出的,应该获得很高的绩效工资。
四、“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的体现。
职称工资的高低纯粹的是随着职称高低的变化而变化的,不干活或者是少干活,职称工资都不会有变化。而奖励性绩效工资完全是凭借自己的工作实际情况确定工资高低的。而事实上,一线教师的工作最辛苦,工作量最大,成绩最显著,理应获得很高的奖励性绩效工资。——能够按照工作量确定工资收入的高低,应该说是最公平合理的。一线教师的工资应该与他们的实际工作挂钩。
总而言之,绩效工资比职称工资更具优势,更能体现分配的公平合理性。它才是更加适合一线教师的一种工资收入!
职称工资和绩效工资哪个更适合一线教师?为什么?
教师的收入构成:
教师收入由:基本工资、教龄工资、绩效工资、特优津贴等构成。1、基本工资。教师按照教师资格定:小学教师3000元,初中教师3500元,高中教师4200元,大专教师4800元,大学教师5500元。(随国民经济增长)
2、教龄工资(含工龄)。每年10元,随着教龄增长(2019年河南省教育厅联合人事和社会保障厅下文,要求尽快实施教师月教龄工资10、班主任津贴不低于500元,随工资按月发放)。工龄工资的实行这不仅是对老教师的照顾问题,更重要的是鼓励终身从教的思想,有利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师队伍的稳定。
3.课时工资。课时补贴按照实际上课按劳取酬原则,主要是鼓励教师多代课,特别是年轻教师精力充沛,他们多代课,并得到应有的报酬,不仅是心理的安慰,也是对他们的鼓励。
4、绩效工资。学期和学年奖金(取代职称工资)。这部分奖金,只能占工资的10%左右。大家推荐竞比实绩,每学期学年评,不终身制。每个老师积极努力年年有希望,主要是激励工作出成效,优质优得,不仅要激励多代课,更要激励上好课。
5、特优津贴。全体教师公认的特别教师,无名额限制,县市以上部门高标准考核认定,象领国务院津贴领县/市政府津贴,不终身制。主要是对那些在教育教学工作在有特殊研究成果,并得到很好的推广,对一所学校或一个地区的教育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的教育及教学方法,可根据影响范围的大小确定等级,或者说是以国家及省级,地市、县确定不同的标准,使那些有才华的教师得到应有的报酬,真正起到激励作用。
6、山区补贴。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教师,另外给与补贴,应该是工资35% 。正如国家干部下乡补贴,越偏僻地区,补贴越高,不终身制,离开就没有。
国家明确指出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的津贴不再从教师的绩效总额的30%中分配,而是由教育局另外划拨资金发放,实行绩效增量工资,这样教师们不但可以拿回属于自己30%的工资,还可以通过绩效增量考核增加一部分工资收入。
教师职称评定改革。由于职称名额较少,职称评定难。老师想要提高收入一是靠职称,二是依靠工龄工资。然而工龄工资只能由时间决定。所以,评职称就成为了老师头号关心的问题。之前的评定职称是计算机水平、外语和论文,这个评定规则有些落后,对此我国开始进行尝试调整。
所以对于优秀一线教师而言,由于职称名额比较少,职称评定较难,所以绩效工资成为了很多老师的努力的方向。其实,本人认为:不管是职称工资还是绩效工资,只要在具体操作时,公平公正公开合理,一视同仁,两者相差不大,如果当领导的私心重,或者不能做到”三公”,制度不能落地生根,或者停留在纸面上口头上,不能一视同仁,照样怨愤大!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微笑]
职称工资和绩效工资哪个更适合一线教师?为什么?
现今的职称工资和绩效工资都严重影响了教育领域内部的纯洁与宁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