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年龄弄错了应该怎么办?

办不了退休

职工档案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职工档案不仅仅是全面综合考察职工的主要依据,也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职工退休要审核职工档案,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职工的退休年龄以档案为准

可能现在很多年轻人并不理解,为什么职工退休年龄要以档案记载为准呢?

身份证号出现的时间较短。最早的身份证号出现是按照《身份证条例》在1985年9月公布并实施。现在退休的职工中有很多人,是在此之前参加工作的。

最早参加工作以什么证明出生年龄呢?说实话,当时并没有太完善的证明方式。一般都是当地的村委会或者派出所户籍部门出具证明。村委会中会有村民的花名册,一般会以此为准。

国家统一实行身份证的时候,是通过全面信息采集的。采集的时候,难免忙中出错。姓名记载不对,出生年月不对,这种事情也是司空见惯的。名字差一个笔画很常见,比如风和凤、赢、嬴和羸。很多人的阴历生日和阳历生日就搞不清楚,我的生日明明是30号,结果硬生生的被改成3号。

所以,在1999年《关于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对职工出生时间的认定进行了明确:采取居民身份证和职工档案相结合的办法。当身份证与档案记载出生时间不一致时,以本人档案最先记载的出生时间为准。

可是,过去很多人为了当兵、上学、就业,确实有过擅自改动本人档案的情况。虽然说国家严禁随意更改职工出生时间,但并没有太具体的落实和实施有关罚则。

如果说职工档案中记载的出生年月比较早,让自己年龄比较大,这样对多数人来说是比较划算的,因为可以较早退休。由于我们现在的退休政策是刚性退休政策,到达退休年龄必须退休,没有选择权。当然也有一些人因为到零要失去有权力的工作岗位,可能不划算。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能够早一点退休还是更好的。毕竟退休后还可以再就业。

如果说当时把出生年月记载的比较晚,用现在的话来说装嫩了,这种情况可能就会比实际出生年月晚退休了。听说有的人要晚退休10年之久。这就很不划算了,有些人表示退休后还不知道能不能活10年呢。要想纠正其实也可以,唯一的解决途径就是寻找本人档案的更早证明凭证。

因为国家文件中明确提出是本人档案,而不是本人职工档案。本人的人事档案实际上是包括了履历材料、考察考核鉴定材料、学历职称职业资格材料、政治历史情况审查材料、党团材料、奖励处分材料等等包括10大类。

实际上对于过去的孩子来说,从入团开始就会有相应的档案材料,进入高中以后也会有学籍档案材料,这些材料会随着我们上大学就业,伴随我们一生的。如果我们能找到这样的证明材料,证明我们真实的出生年月,这样就可以采信了。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讲,实际上由于我们很多档案都已经采集的比较全,比如说出生证明这就是我们最早的档案材料,但是不放到我们个人档案中,会存在于卫生系统和公安系统的信息记载中。所以,这些年轻人就没有必要按照职工档案中记载的出生年月办理退休了。毕竟我们现在一些人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比较随意,甚至会把出生日期和身份证号填错。这样的错误都不再影响我们的退休。

未来,档案管理会越来越规范。

档案年龄弄错了应该怎么办?

答案年龄弄错了一般发现的时候,都是退休那一段时期,人事部门要给你调人事档案的。等到那时候你就发现可能是当初参加工作没有在个人档案的年龄,上签的货或多了一岁或小了一岁。反正是与身份证的年龄和日期不符。这让有些人晚退了一年,或者是让有些人早退了一年。这退休的原因都是人家人事部门根据答案上的年龄来进行判定,这个员工是否到了退休的年纪。人事部门是完全不会按照你的身份证去给你办退休的。我有一个姐夫,他是在部队当过兵,当时也是为了能够把自己说的岁数大一岁,就可以完成当兵的愿望,所以说在那时候户籍管理不太严格的情况下就给自己的年龄改了一下。没想到他身边的同志们都退休一年了,才轮到他退休。用他的话说我这是自己找麻烦,怨不得别人,当初就是为了当兵吗?所以才改的岁数,人家档案局也没有任何的过错,这都是我们的遗留问题,很正常。其实姐夫说的话是很对的,当初有的人真的因为那个年龄和那个时期的特殊原因,所以就改了自己的年龄,那么等到你档案审核退休的时候,也会按照这个年龄来决定退休是否符合要求。因此,那些因为改了年龄或者是档案工资不相符的人就别再计较啦,还是等着退休吧。

档案年龄弄错了应该怎么办?

谢谢悟空邀请!个人档案与身份证号码不同,在办理退休手续时很麻烦,但是人社部有个规定,如果档案与身份证的出生年龄不同,(1)可根据身份证号码为准,(2)也可参照档案生年月办理退休手续。一般以身份证号码为准。注:50.60.70.年代年龄可以造假,80年代有了身份证一般不会错,也可以在派出所找到《出生证明》。

档案年龄弄错了应该怎么办?

档案年龄弄错了怎么办?

如果自己的档案年龄与自己身份证的年龄不一致,那么就要以档案的年龄为准的,即使弄错了,也是无法改变的。

这也是很多人都会出现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个人一般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参加工作的劳动者。由于之前身份证还没有安全非常完善,所以很多人在填表格的时候并没有完全按照个人的出生年月填写,有些人为了早上班故意把年龄填大一些,而有些人也可能会把年龄填小一些。当然,那个时候的人并没有那种意识说,我要提前退休,所以我要把自己档案年龄写大一些。

而现在的规定是个人办理退休时确定个人的出生年月是以档案中所记载的出生年月为准,也许会有很多个出生年月,所以依据的就是档案中填表时间最早的材料上面所记载的出生年月定为个人的档案出生年月。所以,如果说个人真实的出生年月与大年龄不一致也是无法修改的,并不是说弄错了,因为有规定,如果个人修改个人的职工档案,一经发现就会处于延迟三年退休的处罚。

所以现在,个人应该意识到这样这一点,只能按照自己档案年龄办退休。

我是一名基层社保工作者,欢迎大家关注我,我会每天分享关于社保方面的文章。

档案年龄弄错了应该怎么办?

档案年龄记载不准确有几种原因,得区分开来才能对症下药:

作为一个从事人事工作多年的人,我按照以下思路来解答这个问题,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对号入座看看自己关心的问题,也可点击关注,私信咨询更多问题!

首先,先弄清楚档案年龄为什么影响退休;

其次,再弄清楚档案年龄为何与实际年龄不一致;

最后,在不一致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第一点:档案年龄为何影响退休:

这一点很简单,当前在职人员认定退休年龄的唯一标准就是档案,重点是(唯一),只有在档案要件大部分缺失,或者档案丢失的情况下,才可能引入其他证明材料,但只要有档案就以档案为准。(这里说的是在职人员!!!)

认定档案记载年龄的方法是以档案中最早年月形成的有效力文件上,体现出的出生年月为准,一般情况下多为入团志愿书、高中学生登记表、高中毕业生登记表等等(以上仅为一般情况下)。若最先最早表上体现的并非是出生年月,则查找在其之后的次早表,两表相互印证进行推算。

以上情况适用于大多数人的档案,即档案中仅体现一个出生年月,且最先最早表上没有涂改。若最先最早表有涂改,或者档案中有多个出生年月,则需要综合分析,档案的认定标准是避免重复得利,即谎报年龄参公、参军或者有其他获利行为的,均视为已经获利。

例子:小明62年出生,88年参加工作(接班),这种情况下在不考虑档案造假的情况下,我们尊重历史,尊重显示,在避免重复得利的前提下,认定小明的退休时间为2020年。解释一下:62年出生,按照年满60周岁的退休时间认定,理论上应该是2022年退休,但由于88年参加工作时不满18周岁,在尊重既成事实的情况下,视为小明已经得利,比同龄人早赚钱2年,这种情况下视为小明参加工作那年为18周岁,从这个标准往后推算,避免了小明重复得利,即认定小明的退休时间为2020年。

第二点,档案年龄为何与实际不符。

上面的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以小明为例,小明属于提前接班,从而造成了实际年龄与档案认定年龄不符的情况。除此之外,还存在几种情况,具体包括阴历阳历换算错误,错填错报,还有就是档案造假。

阴阳历错误,一般问题不大,换算一下重新认定即可;错填错报一般情况下从其他环节可以相互印证,毕竟档案是一个前后逻辑严谨的综合证明材料;档案造假问题可就大了,这种情况下,必须由相关管理部门给予一定处分后,才能认定结论。

第三点,如何应对:

如果仅仅是第二点当中涉及的几项错误,那么相对比较容易解决,即便是档案造假,经过所属单位档案管理部门给予相应处分,再予以认定也是可以办理退休的。

排除档案造假的情况后,给大家提供一个复审复核档案的思路。假如本人不认可档案认定出生年月,可本人主动提供相关作证材料,二次进行重新认定,在职人员认定主体为本单位人事部门,灵活就业人员未所属地社保部门。先弄清楚档案中年龄认定依据,若是最先最早表,则核对最先最早表形成时间,调取和追溯时间更早的有效力文件,例子:最先最早表为入团申请书,若年龄上有疑问,可追溯到初中生登记表,初中毕业登记表,户籍所在地的出生证明等等,当然这些东西需要本人去调取,如果物是人非相关学校已经不在,可到当地教育部门进行学历档案调阅,一般都有备份。需要注意的是,调取后的材料必须由学校封存转递给单位,这样单位才能接收,自己带的散材料单位肯定不能接收。

档案年龄弄错了应该怎么办?

谁弄错谁负责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