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六十万块钱闲着暂时不用,买啥理财产品能年收入五万块以上?
想的太好了。60万元想年入5万元以上,年化利率8.3%,这样的要求有点高,肯定不能实现保本的。
国家一年期存款的利率是1.5%,银行吸引存款的优惠利率能够上浮20%~30%,也就是1.8%~2.1%。
国债的利率一般年化也就在3%左右。
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普遍在4%上下。
结构性存款的收益是浮动的,一般在2%~6%之间。
一些私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能达到6%~8%,但也只是预期最高收益率,很难实现保本保息的。但是,要求拥有财富300~500万元的合格投资者。
信托产品收益率是有8%以上的,但是投资门槛至少要求100万元。
P2P平台国家已经明确进行转型,估计很快我们就该跟他们说拜拜了。平台要对借贷产品承担偿还责任,并且要求注册资本是10亿元以上。
民间借贷,纯信用贷款收益率能达到15%~20%,国家法律保护的最高利率是24%。如果不怕跑路,倒可以考虑一下。
所以,一般来说高端理财产品和民间借贷收益率能实现这个目标,但是风险太大了,有胆子的话可以去尝试一下。
现有六十万块钱闲着暂时不用,买啥理财产品能年收入五万块以上?
能够让你年入5万元的产品还是很多的,计算一下年化收益率,本金60万元,一年利息5万元,折合年化收益8.3%。这个收益率目前通过低风险理财方式是无法达到的,必须配置风险资产,而配置风险资产,就需要做好本金损失的风险,下面介绍几种理财产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第一,民营银行存款。民营银行存款利息相对偏高,在目前与P2P产品不敢投资,有想要高收益的人来看,是最佳的替代产品。与一般存款各种限制不同,民营银行存款各种灵活,比如产品最低30天起存,支持部分本金提前支取,存款当天开始计息,分期支付利息而不是到期一次性支付等等。目前民营银行很多产品都需要抢购,如果想要购买需要提前准备,可以通过支付宝等第三方理财平台查看。目前其三年期利率5%,五年期利率5.5%的收益率,成为很多人争抢的对象,并且随着理财收益率进一步走低,民营银行存款会越来越火爆。
第二,大额存单。大额存单产品是对于一般存款来说的,超过20万元的存款可以称为大额,银行一般给出最高的收益率。目前三年期大额存单给到了4%的收益率,相比较一般存款高出1%左右,是高存款客户的一个选择。如果按照本金60万元来计算,一年收益达到了2.4万元。
第三,基金产品。基金产品种类繁多,令人不知道如何选择,这里给你一个原则:选择大公司、老产品。因为大公司具有比较好的经验,各只基金之间可以协同,更有实力,而老的产品已经形成一个收益区间,我们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基金收益率怎样。比如已经存在的一个基金,历史年化收益6%左右,那我们持有这个产品也可以按照这个水平预估。还有一种方式是购买指数基金,然后等待市场崛起获利。以沪深300为例,近一年上涨20%以上,如果选择这样的产品,获利颇丰。前提是可以承担本金损失风险。
第四,股票。股票的风险进一步放大,每天涨跌幅可以达到10%的水平,如果每天上涨10%,基本上7天左右本金翻番,这也是大家炒股的原因。但是当每天都亏损的时候,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投资股票心态最重要。对于一个小白来说我不建议直接投资股票,风险太高,又不能及时止盈或者止损,容易出现赌徒思想。如果必须投资我建议选择一个优质股票然后长期持有,避免频繁短线操作。
以上四种产品均可以选择,其中基金与股票有较大风险,需要做好本金损失的准备,比较靠谱的理财方式可以选择民营银行存款与大额存单,收益相对低一些,但是安全。
我是谈财论道,每天分享财经观点。欢迎关注。
现有六十万块钱闲着暂时不用,买啥理财产品能年收入五万块以上?
60万理财,年收益5万元,年化收益率8%左右,这个理财收益率目标非常合理,也容易达成。我自己也很重视理财,对于理财收益期望是年化收益率10%左右,通过最近两年实践下来,实际年化收益率是15%左右。我这里大概讲讲我的理财方案,你可以做参考。
我自己的理财方案是,将我的资金分为三份,分别投资于股票,基金和银行定期存款。很多人说炒股不可能赚钱,可是我要说如果你一开始就否定了它,那确实就不可能赚钱了。我自己今年年初炒了几次苏宁易购,总共赚了15%左右,然后后面就清仓不做了,因为我的炒股预期年化收益率是10%左右,目标达成就果断退出。
关于基金,我这里分别投资了股票型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公募基金主要是采用定投方式,我基本每两周定投一次,目前主要购买有三只基金。今年收益率40%左右,不过基金去年就开始投了,去年亏了10%左右。两年下来年化收益率15%左右。
除了购买公募基金,我还投资了私募基金,对于私募基金一般我也不会投。现在投的这个是朋友开的,所以就放心投了。这个基金也是去年就来开始投了,去年收益率是20%左右。然后今年到现在为止收益率25%左右。
因为股票和基金都属于高风险的理财产品,所以我也不敢将所有的资金都用于购买这两个产品。我会将一部分资金用于购买银行定期存款,我一般购买3个月或是6个月的定期存款,年化收益率4%左右。
通过以上理财方式,我的理财收益年化15%左右,还是比较满意的。股票不能频繁炒,基金适合长线投资,这种理财方式也适合大多数人。
现有六十万块钱闲着暂时不用,买啥理财产品能年收入五万块以上?
六十万元的闲钱,期望通过认购理财产品达到年化收益五万元以上,对应年化收益率为8.34%。金融理财市场,一些产品的年化收益率超过6%就有着本金损失的风险,如果达到8.34%的年化收益率,势必就需要承担本金损失的风险性。
可以将六十万元的资金分为几部分投资,最大话降低风险,达到有效提升年化收益的水平。
期望达到的年化收益率为8.35%,可以着重于降低风险,在降低风险的基础上再来扩大利息收入。将30万元选择银行大额存单,这部分资金注重的是降低风险性,部分银行三年期大额存单的年化收益率能达到5%-5.5%的水平。可以选择5%左右的大额存单,一般城镇、乡村银行推出的大额存单年化收益率会高上一筹,在各个银行寻找寻找就能找到。
再将20万的资金做债券基金理财,虽然债券基金有着损失本金的风险,但通过选择常年保持正盈利水平的债券基金,能有效分化风险。并且,债券基金的年化收益率较大额存单有着可能高上几筹的可能,年化收益率可能达到5%-12%之间的水平。就要看行情演绎了,如果遇到债券好的行情,较大幅提升年化收益率也是可能的。就算是遇到不好的年份,选择常年保持正盈利的产品,风险性也是很低的。
最后将10万元的资金投资价值型股票基金,基金最大的优势是由专业的管理人才打理,省去了自己对市场不熟悉的麻烦,更是规避了自己选股、择股、情绪的劣势。当然,选择价值型股票基金,最大的优势是偏向于价值投资,稳定性要远远强于偏投机类型的投资方式,而这类投资的方式,风险性较低,并且占比总资金的比例并不大,风险可控。如果有行情时,能更好扩大收益,如果没有行情时,风险也是适中。
这样配置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但风险性在可控范围以内。当然,题主如果不期望本金受到风险的冲击,可以将年化收益率期望值在6%以内。
现有六十万块钱闲着暂时不用,买啥理财产品能年收入五万块以上?
60万闲置资金不使用,要求年化收益在5万元,需要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达到8.33%,达到这个收益率的产品,有一定的风险性。
固定收益类产品年化收益能够达到8.33%的有p2p理财产品,建议不要碰P2P理财产品,另外信托类产品,信托类产品年化收益率是能够达到8.33%的,特别是房地产信托,但是现在房地产信托的通道被监管叫停,而且信托产品的投资需要达到100万元,题目描述的60万元不够。
以固定收益类产品,年化收益率能够达到8.33%的产品极少。
非固定收益率产品非固定类收益类产品收益率不固定,但是收益率可能达到年化8.33%,比如说股票型基金、混合基金等,此类产品收益率不固定,建议可以用基金定投投资。
我的建议是把60万拆分成不同的部分,既能保证流动性又能够分散风险,综合下来,也可以达到8.33%。
一部分投资银行的短期存款产品年化利率大概在4%左右,2万元即可,保持流动性。
第二部分投资银行的长期存款产品,年化利率在5%左右,投资10万元。
剩下的48万投资股票基金或者混合基金。
综上所述,按正常来说,能够达到年化利率8.33%的理财产品是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投资人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信托类单一的产品是能够达到年化8.33%,但是信托的购买起点是100万,题目描述的60万是不够,通过分散投资,达到年化8.33%。
现有六十万块钱闲着暂时不用,买啥理财产品能年收入五万块以上?
60万,要想年收入5万,目标收益率为8.33%。如果是在五年前,要实现这个收益目标太容易了,当时余额宝收益都有5%,P2P收益15%,随便一组合,就超过8.33%了。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理财产品收益率不断下行,P2P大批倒闭,要赚钱首先需要先考虑风险。
想用60万元获得年收入5年的收益,其实不是难事,比如股市行情好的话,随便买几只蓝筹股或买入大盘指数的ETF,一年收益也超过20%,像沪深300指数今年上涨了29.63%,但这个收益它没有“确定性”,去年沪深300指数就下跌了25.31%,对择时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但是想通过稳健理财的方式获得8.33%的收益率,现在难度很大,大部分一年期的定期理财产品收益率只能达到4%,优秀的产品可以达到5%,还是无法达到这个要求。信托计划今年下半年以来收益率也有所下滑,不过有不少信托还是可以达到8%以上的收益率,但信托的门槛是100万元,稀缺优质信托需要300万元,60万显然并不够。
所以要想达到这个要求,只能承担一定的风险,先将50万资金购买中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如果按照5%的收收益率算,可以获得2.5万元的收益,另外10万元可以购买基金,如果运气好赶上行情不错,上涨25%能赚到2.5万元,加一起可以实现5万目标。不过如果这10万元倒亏了,可能就离目标更远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