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有些年轻人宁可死守三四千的工资也不愿意去创业?
很多年轻人,死守三四千元的工资,因为有坚持的必要。
第一,职业有发展前途,有增收的可能。三四千元可能只是开端,在很多企业只要是金子就能够发光的。你有能力有本事,自然就能够挣得高薪。
努力贵在坚持。看得到希望,只要努力下去,总有获得成功的一天。
第二,工资待遇尚可,没有合适的岗位。
三四千元的工资实际上也不低了,对于很多人满足生活基本需要是没有问题的。很多四五十岁的中老年人想找到三四千元的工作都很难。
现在就业形势比较困难,很多大学毕业生毕业就是失业,想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很难。
第三,工资低,但工作环境好,竞争压力小。
很多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待遇别说是三四千元,有的只有两三千元。不过好在五险一金齐全,各种保障全面。工作光鲜亮丽,拥有一定的权力。只要不犯重大错误,很难有失业的可能。那就这样稳定的工作,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是求之不得的。
第四,创业有风险,压根就不是普通年轻人可以去实践的。
创业风险很大,10个创业公司最终能有一个活下来就不错。有多少人愿意去冒这样高的风险,甚至把父母给自己积攒了几十年的积蓄给败光?不结婚了,不买房了,不生孩儿了?父母会支持吗?这一切都是因素。
世界上只有一个马云,并不是每个人创业都能成功的。对于年轻人来讲,不了解社会关系,没有充足的准备和资金支持,千万不要盲目创业。
为什么现在有些年轻人宁可死守三四千的工资也不愿意去创业?
现在是既难攻又难守,能守得住的这算是好的,怕就怕连三四千的死工资都守不住。在连大学生都难找工作的时期,每月能有三四千元进帐,你还能奢望什么呢?!
创业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不像90年代那么容易了,在中国大部分创业者或企业家都是从90年代开始的,当年流行一个新名词叫下海捞金,有的人放弃自己的本职工作,投资经商,甚至弃政从商,还有的工厂国营私有化以后,工人入股承包了。赚到第一桶金之后,不断积累经验,扩大规模,一步步变成了知名企业,行业巨头。有的行业成功以后,老板全国各地到处开连锁店。而现在“下海捞金”这四个字很少出现了,这几年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字眼是“摆地摊”、“送外卖”。
我觉得他们的成功,主要抓住了时代变革的机遇,时势造英雄。再说那时候更容易成功,因为当时好多产业还是空白,属于新生事物,好多人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所以当年还流行一句话,叫撑死大胆的饿死小胆的。我们熟知的王健林,马云,许家印等这些民营企业家,就是在那个年代白手起家的,他们非常幸运,是时代的幸运儿,抓住了这样一个历史机遇。
现在想白手起家成为亿万富翁,一方巨富,难度越来越大了,我甚至觉得几乎不可能了,不是说现在人的能力不行,论文凭比那个年代高多了,大学生遍地都是,可是没有那样的机会了,也不缺胆识,缺的是“螃蟹”,没有螃蟹可吃了。当年做生意的相对较少,而且现在遍地都是生意人,遍地都是私企,重复的生意相当多,竞争越来越激烈。你想到的,别人也想到了,就算有新生事物,发现新的商机,除非你不挣钱,只要别人发现你赚到钱了,马上就出来跟进效仿的了。再说上面还有那些成功的巨头压着你,你很难翻身,更何谈超越人家,好多产业被他们垄断了。
为什么现在有些年轻人宁可死守三四千的工资也不愿意去创业?
凭心而论,包括年轻人在内的任何人,没有谁不希望自己成为老板。然而,是否有勇气去尝试?能否承受“0到1”的煎熬期?以及最后成功的机率有多大?成了放弃确定性、选择不确实性的三道坎。
工资只有三四千,说明了什么?工资只有三四千元的年轻人,至少说明他们不是同龄人中的优秀者,或者掌握的技能很一般,甚至没有一技之长;如果是刚步入职场的新人,则表明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要这样的人群,放弃眼前很确定的三四千元工资,去选择暂时没有收入、还需要投入,最后很可能失败的不确定性,理由是什么呢?
年轻人创业的三种形式1. 加盟所谓的成功模式,开发某个城市市场
这种形式,看似是直接复制别人的成功模式,马上就能赚钱,其实不然。一是做城市运营商也需要投入,包括办公室场地、人员工资和开发市场费用等。二是项目说明会上介绍的成功模式不靠谱,大多招商类的商业模式没有经过样板市场的验证,只是逻辑上的相对合理。
2. 自己开公司干自己的事
这种形式是目前的主流,通常是自己在某行业深耕多年,有一定的技术基础,亦有一定的资金积累。风险在于商业模式需要摸索,市场需要开发和人员工资,以及场地费用等,即“0到1”的煎熬期。能熬过来,在市场复制阶段,就有资本愿意投资,距离成功就为期不远;熬不过来,就是胎死腹中。失败的创业型公司,几乎都死在这个煎熬期。
3. 做合伙人
与别人合伙,要么有钱,要么有技术。如果没钱没技术,别人凭什么要与你合伙呢!
创业需要钱和技术,需要合适的事和人;工资只有三四千的年轻人,缺少的就是钱和技术,他们拿什么去创业?所以,他们不选择创业是明智之举!为什么现在有些年轻人宁可死守三四千的工资也不愿意去创业?
我外甥就是嫌弃自己的死工资收入低,出去创业,瞎折腾一圈,最后把老妈的养老钱和几套房子都赔进去了还不够还债,现在全家租房子生活。
一,嫌自己工资低,出去创业。
我外甥,财经学校毕业,应聘到本市一家银行工作。
他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在前台窗口锻炼,凭着扎实的基本功,加上自己谦虚好学,深得领导赏识,年年评为先进工作者。
银行工作,虽然每天很辛苦,每月工资收入有限,但是旱涝保丰收,吃穿用度不愁,每月花不完的钱,还可以有存款。
来银行办业务的大部分都是有钱人,开着豪车,光鲜亮丽,很快吸引了外甥的眼光。
渐渐地,外甥被外面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所迷惑,嫌弃自己工资低,就不想上班了。
二,开启创业梦,梦想成真。
外甥通过考察,感觉烟、酒市场前景不错,每年都有新人结婚,用烟、酒,量很大,自己也认识很多商务人士,年终宴请答谢,销售渠道应该没有问题,就决定开一家烟酒专卖店。
于是,果断辞职,向着老板梦出发。
年轻人执行力强,认准的事,说干就干。
自己刚参加工作没有多少积蓄,没有启动资金怎么办?他想到老妈。
他老妈以前在事业单位上班,工资高,手中积攒有一百多万养老钱,准备安度晚年,听了孩子的市场分析,感觉比较靠谱。
心想:家里就他一个孩子,已经娶妻生子,有两套房子,自己每月五六千退休工资,生意成功了更好,假如不成功,大不了把自己养老钱陪光,只要每月有退休工资有医保,有房子住,生活也差不到哪里去。
再说,自己孩子也不会骗老妈。
就把自己毕生积攒的一百多万养老钱拿出来,无偿支援儿子的创业梦。
外甥手里一百多万元很快到位。选地段,租门面房,装修房子,进货,招聘营业员,在他亲力亲为操作三个月后,他的高端大气排场的烟酒店终于开业了。
老板梦,扬帆起航!
外甥靠脚踏实地卖烟酒,虽然收入有限,但比起以前死工资,现在收入还是高很多。
三,财迷心窍,这个魔咒无人能幸免。
外甥不知怎么认识了一位广东老板,据说这个广东老板神通广大,来到县里投资钼矿,现在正在融资,准备扩大规模。
外甥想,自己靠卖烟酒小打小闹,啥时候才能做到富豪级别,假如入股开矿,那可是大生意,日进斗金,很快就跻身富豪队伍了。
于是,外甥就跟广东老板打的火热,想趁此机会了解一下钼矿的真假。
这正符合广东老板的心意。广东老板就是来套钱的,送上门的肥肉岂能不吃?
广东老板就邀请外甥实地考察钼矿,又是认干妈,又是结拜弟兄,半年后外甥全家都被广东老板的好爽大气所征服,彻底放松警惕,决定投资钼矿,变成股东赚取更多钱财。
想投资钼矿做股东,就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怎么办?
贷款,担保,借钱。
外甥不愧是金融业内人士,凡是能想起来圈钱的办法全部用上。
于是,外甥用烟酒店门面房和自己家两套房产证,抵押银行贷款五百万。
找亲朋好友借款,许诺每月利息10%,又借款三百万。
用自己的老板身份,给朋友公司担保贷款,又借款五百万。
曾经提醒过外甥注意风险防范,不要过于投资,外甥全家都信心满满的表示,不要我多操心。
毕竟挡人财道也不好。人家都不怕,我怕啥?
外甥向别人借钱付高息,从来不向我家借钱,大有我赚钱你也别想沾光的势头。
不借钱更好,你当你的老板,我做我的平民百姓。
上千万资金,很快打到钼矿账号上,外甥彻底变成开矿的大老板了。
外甥还算小心,烟酒店暂时让人打理,他就一直吃住在矿上,盯着钼矿生产,盯着自己上千万的资金。
四,靠野心撑不起发财致富梦。
资金陆续投进去不到半年,还没有回笼一分钱收入,zf打压矿业,没有开采证一率关停。
上千万的资金投入就这样搁浅到发财路上。
屋漏适逢下雨,墙倒众人推。
他替朋友担保的公司跑路,担保人被法院告知要替人家还债,无钱,房子拍卖!
银行贷款利息到期无法归还,被银行告到法院查封房产。
自家两套房子变成发拍房,被别人住进去。
老妈用于安身立命的一百多万养老钱打了水漂。
自己老板梦起点的烟酒店查封还债。
恍惚一夜间,外甥一家从吃穿住宿不愁,到没有地方住,靠租房生活。
现在外甥重新找到一份会计工作,边打工边慢慢还债,只等日后东山再起吧。
@金谷丰盈 :
厚德载物,这是千年不变的规律,有谁能明白真正的含义?
空手套白狼创业积攒的财富,注定是一个神话故事,神话故事要么是天堂,要么就是地狱。
每月凭劳动赚取的三四千死工资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脚踏实地,做生意赚钱是小富即安。
靠投机取巧,大量贷款,用别人的钱创业,如果自己没有厚德背书,还真承受不了巨额财富。
为什么现在有些年轻人宁可死守三四千的工资也不愿意去创业?
为什么现在年轻人宁可死守三四千的死工资也不愿意去创业?我谈谈自己的经历以及身边同事朋友的事例。
先谈谈我单位有好几个同事上几年都停薪留职去创业了,有去做家电的,有做装潢的,有做运输的,有做工程的,有推销保险的,有到外地医院上班的等等,而我自己也做过超市,开过彩票店,做过电商等。但凡有一技之长的或者抓住市场趋势的都做的蛮好,而剩下的其他人基本上都回来老实上班了。这是为什么呢?
我一同事还是同学,在原先单位的小医院做一名内科医生,每月工资3000多,后来停薪留职到私立医院去应聘,一开始月薪8000,三年后的今天,原单位停薪留职的钱由私立医院负责,我这同学被应聘为住院部内科负责人,年薪30万。
我一邻居夫妻俩,原先是单位普通职工,5年前停薪留职,到市里卖太阳能,如今租门面做家庭卫浴销售,一年两口子能挣10几万元。
我认识的一个同事兼职做工程,做了有10多年,不是供工地柴油就是做工地土方,10几年下来,把房子卖了还亏空。
我一个单位的亲戚停薪留职,做蔬菜批发,做了2年亏了好几十万,又回单位上班。
我认识的一个好弟兄,在镇里是事业编制的,停薪留职,后来下海做生意,欠款近千万又回头来单位上班。
能挣到钱谁都不愿意死守三四千的工资,但是也不是创业就能成功的,太多的事例告诉我们,假如没有一技之长或者抓住了一定可以挣钱的项目,还是老实的在单位上班,钱虽然挣的不多,但是牢靠啊,还没有风险。
大众创新可以有,万众创业估计好多人被套牢了,踏进商海的普通老百姓估计被淹死的居多,没有足够的资本或者超前的经济头脑,做为普通老百姓最好还是不要趟这个浑水。满大街的倒闭的服装店,餐饮店等等,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都是教训的。
为什么现在有些年轻人宁可死守三四千的工资也不愿意去创业?
万事开头难。无有资本资金,无有经验,无有人脉,无有底子支扶,创业?谈何容易!
我早在70年代未80代初就离开当时对社会来说最吃香的职业“供销社”,自己创业,卖来一辆中型客车,自己搞个体客远,当时,第一个敢出来创业做个体经营的人!赚到第一桶金时,满怀信心与期待,想象中必可此走上致富之路的,可特不知,当时的社会形势,由不得你梦想如何,集体公有制的造势,迫使停远。于是走上打工行例,79年进入广东省客车远输公司直至2013年结束了客远职业,转作危险品货物运输直至现在。想想看,四十年余年的坚守。
其实,人的职业因人而异,“继来之则安之”的心态,驱使人安下心来做作应有的工作,这就是什么到现代有的“工薪族宁可死守三四千元工资,而不去创业”的原因举示。或许,他们都有难言之隐,谁不想自己创业?俗话说得好“钱再少,自己干个体,自己做老板,好过与人打工,看别人的眼色😍,委屈一生”这也许就是主题的真相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