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欠了那么多钱,他们用什么方式还上这些钱?

美国政府究竟欠了多少钱呢?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美国国债钟来查询到美国国债的大体数额,现在美国发行国债大约22.55万亿美元,大约是美国GDP的110%,也就是说美国人一年的产出都还不上这些钱。

美国国债的历史:

美国的国债,是由美国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发行的,可以说是从美国建立之初就开始借债了。美国独立战争以后,大约1791年美国政府就欠国债7500万美元。

美国每一次发动战争,国债数额都会膨胀。1860年美国南北战争国债数额有6500万美元上涨至27亿美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国债增长至220亿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国债增加至2600亿美元。每一次大型战争,美国国债都增加了一次数量级。

美国国债的持有者:

很多人认为美国国债的都是外国政府购买的,是一种误解。就像我们国家的国债,大部分都是我们本国的民众购买的一样,外国政府持有美国国债只占全部国债总额的30%。

美国财政部3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外国债权人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约为6.4733万亿美元。其余的投资人比如美国政府、美联储、美国的银行机构、基金、养老金、个人、保险公司等等。

目前,中国和日本是美国国债的最大外国投资者。2019年6月底,日本超越中国成为了美国国债的最大外国投资者,由美国国债1.12万亿美元,中国持有1.11万亿美元。英国是美国国债的第三大持有者,持有3423亿美元,与中日相比相差的很远。

中国国债有多少呢?

以上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2018年末我们国债余额有15.69万亿人民币,今年安排的财政赤字18300亿人民币,将通过发行国债方式解决,预计2019年末的限额会达到17.52万亿元。不仅远低于90万亿的GDP产出,而且也不会超过19.25万亿人民币的政府财政收入。实际上,预计我们国家还有7.8万亿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和7.97万亿的社会保险基金收入。这些国债规模对我们国家的影响不大。

国债的还债主要依靠借新还旧。

国债规模为什么会不断增大?一方面确实是财政赤字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应对到期国债每次都会提前发行新的国债来偿还。

实际上,美国国债的发行还用于调节社会上资金的充裕程度。8月2日,美国财政部联邦现金持有规模为1336.7亿美元,低于4月底时的4230亿美元。8月份美国发行了约2000亿美元的国债补充现金不足。

只要美国国债有人买,肯定就能够不停地发行滚存下去。2019年5月美国发行了新的十年期国债,投标倍数仅仅为2.17;而4月份发行10年期国债的时候,投标倍数是2.55。2008年3月美国金融危机的时候,美国国债的投标倍数是1.73。也就是说美国经济只要不出现问题,人们还是很喜欢投资美债的。

美国国债的明斯基时刻。

美国国债的利率是1.95-3.07%之间,如此计算,差不多一年需要支付6000亿美元的利息。当美国政府的财政收入没有偿还利息的能力的时候,那么美国就只能通过不停的借新还旧让国债膨胀下去,投资者就会对美国失去信心,最终导致美国经济崩溃。美国的财政承受能力有多少呢?有专家认为不会超过1万亿美元,也就是说美国的承受上限大约在33万亿美元左右。一旦达到这个规模,我们就彻底不要指望他们还钱了,甚至连还利息都成问题。

美国政府欠了那么多钱,他们用什么方式还上这些钱?

用战争,用拖欠,用无限拖欠,至到你索还无望,自动放弃,不信走着瞧!

美国政府欠了那么多钱,他们用什么方式还上这些钱?

美国政府向外发债来维持美国政府的开支,债权人有两部分,一是美国国民,再就是向全世界各国借债。凡是跟美国做生意的国家,都逃脱不了被美国借债这一关。通过发行美债来维持和扩大美国国防力量,美军始终处于世界军事力量的最高端,维护美国霸权,保护美国的强大地位,这就是美国始终债台高注,不肯还债的根本原因。美国经济不象人们想象的那样强大,只要是美国经济一下滑,就动用美联储的强大动力,大量发行货币,以消除对美国自身的影响,向世界各国吸血。

至于用什么方式还钱,只要是美国能够顺利的发行并销售美绩,拿新债还旧债,并且不断和扩大新债规模,还债并不是问题,人家也没说不还,你就有口难言。

当然,美国借债也是对美国自身的强大制约,尤其是对借债大国,拉债太多对美国自身的安全肯定会有极大的影响,借债大国要动用经济扛杆对美国的威胁也不能小视,所以拉债多了,还不给各国一个发展的机会,只考虑美国自身的利益,美国自身的发展机遇会越来越窄。

未来美国欠钱只能越来越多,决不会搞紧缩政策,摞紧腰带来还钱,这不是美国的性格,否则美国的国防开支就要倒塌,美国的霸权地位就变成了泡影。美国是以强硬政策争服世界,一但美国的军力没有了光彩,美国就会一落千丈,迅速缩到乌龟壳里去,不敢伸头。所以我们的政策应该是打击美国经济为主,以削弱美国的霸主地位,如果真的做到了这一点,美国有可能向我们乞讨。

美国看似很文明,其实是一个无赖国家,美国经济一但崩溃,他就得疯狂的向世界发难,做最后的争扎,而且同时赖账,还会指责各国不讲仁义道德,无赖的嘴脸就曝露无遗,让你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我们坚决要警惕美国反咬一口,以防患于未然。谢谢!

美国政府欠了那么多钱,他们用什么方式还上这些钱?

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但同时也是全球最大债务国。截止目前,美国国债规模已经达到了22.7万亿美元,相当于同期美国GDP总量的110%以上,且仍以每年万亿美元的增速向23万亿美元大关迈进。那么,面对如此巨额债务要如何还清呢?或者说,会以什么方式来偿还呢?

什么是美国国债?如何偿还?

美国国债就是美国政府的公债,是由美国财政部代替联邦政府所发行的债券,以按期(主要是指付息国债,即2年-30年期国债)支付债息的方式进行偿还。

美国国债的期限一般分为短、中、长期三种。1年以内的为短期国债;1年至10年期的为中期国债;10年期以上的则为长期国债。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美国财政部长姆奴钦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称,美国政府正拟定发行超长期(50年或者100年期)国债来缓解财政赤字的压力。

美国国债采用“借新还旧”的模式进行,换句话说,这就像是“滚雪球”一样,只要美国财政部所发行的新债券还有接盘侠,那就不会影响美国政府的偿债能力。

但如果无人问津的话,就意味着美国无法应对到期后的债务偿还问题,尤其是在美国财政赤字剧增的情况下,美国政府的财政状况必定恶化。届时,美国就连年度债息都无力支付,更不要说偿还本金。

说到底,解决美国债务问题最根本的办法应该是增加税收、减少开支的方法。但从减少开支的角度来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美国政府一些大的支出项目,比如说国防预算就很难缩减,且已经高达7500亿美元(注意:美国需要支付的年度债息目前还不到6000亿美元)。此外美国的社会保障及医疗保险费用是政府支出的大头,但也在不断提升。

由此可见,唯有增加税收这条道,可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以来,积极推行税法改革搞减税措施,这就只能让日益紧张的财政更进一步恶化了。也就是说,美国已经不可能通过正常的渠道清偿债务,必须要保住美元的金融霸权地位才能确保美国国债顺利发售,也才能继续“借新还旧”的模式。

不过,美国国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流动性最高的国际资本市场,又有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美国信誉做担保,被视为最为安全的国际投资方式。根据美国财政部今年8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外国主要债权国所持有的美国国债合计约为6.6363万亿美元,仅占比30%不到。而剩下的大部分则是由美国国内机构和民众持有。

总之,在美元世界货币不变的情况下,美国并没有太大的偿还压力。但随着全球去美元化进程的加速,美国国家信用的消耗,此消彼长的情况下,未来很可能会发生难以为继的尴尬,一旦引发美国国债的危机爆发,那美国能做的就是债务重组或者通货膨胀等。至于战争的手段可能性几乎没有,因为目前持有万亿美元以上美国国债的仅有日本和我国,如果美国想用这一招,得不偿失,何况发动战争的费用远远高于那点钱。

美国政府欠了那么多钱,他们用什么方式还上这些钱?

美债是一种美国国债,每个国家都会根据财政需求发行国债,因为美元是世界货币,为了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维持汇率稳定,每个国家或多或少都会有外汇储备,而美元储备在外储的占比最高,因为当前国际贸易通常以美元结算,美元直接挂钩黄金和原油。美债本身流动性好,安全性高,而且收益不错,是诸多国家外储的选择,这就有了美国欠钱一说,其实美债是一种债券,到期会还。

现在美债规模破22万亿美元,而且还在持续增加,归根结底在于财政赤字,也就是政府没钱,但是为了维持正常运作,就需要发行美债,去市场融资,缓解财政压力,美国财政入不敷出,不得不屡屡提高债务上限,甚至考虑发行50年期、100年期超长期国债。

债券自然有期限,到期之后美国财政收入就会还,但是今年来,财政赤字不断扩大,债务增速也不断增加,甚至超过GDP增速,短时间内可控,倘若长此以往,美债违约风险增加。

我是Roseview财经,更多问题敬请关注,欢迎一起交流讨论,希望对您有帮助。

美国政府欠了那么多钱,他们用什么方式还上这些钱?

美国政府欠钱多吗?多!22.7万亿元,占GDP的110%以上,关键是债务增加速度也高,每秒增加10万美元。美国拿什么来还债。

美国既不会选择债务违约,也不会想到真正的还钱,而是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不断推高债务总量,加上特朗普减税和花钱没有节制,特朗普上台以后债务猛增。

特朗普如何处理债务,一个是提高借钱上限,也就是可以继续借钱,另一个就是要求降息降低借钱成本,最推崇负利率,也就是借钱给美国,借钱人还要倒贴利息给美国、三是发行100年国债,期限越长,美国债务越安全,四是,要求美联储回购债券,这就是自己发债,自己购买,左手倒右手,

美元作为主权货币,以后含金量会降低,世界各国有抛售美债增持黄金的趋势,就在于美元信用未来降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