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60%缴纳养老保险15年,最后5年想按100%缴费,是否合算?

有的人按照60%的最低缴费基数交了很多年临近退休了,想是不是把缴费基数提高以后养老金更高更合算呢?

这个情况比较复杂,我们可以从养老金的多少上来进行分析。

一般各地实施个人账户制度以后,我们自己参保,退休金只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

基础养老金跟缴费年限、缴费指数、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挂钩。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挂钩。

从缴费指数来比较

缴费指数实际上就是我们的交费档次百分之六十和百分之百。换算成当年的指数就是0.6和1。

可是我们计算养老金要使用平均缴费指数,如果我们15年按照0.6缴费,五年按照1缴费,这样我们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0.7。20年按照0.6缴费,平均缴费指数很显然是0.6。平均缴费指数会相差0.1。

基础养老金的差异会怎样?

计算基础养老金是20年,交费年限0.6和0.7的平均缴费指数差异,分别对应养老金是16%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和17%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退休待遇只相差1%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这样由于缴费指数平均,是不是说缴费年限越长按照较高基数交费,不划算呢?

并不是这样,基础养老金计算实际上可以具体到每一年甚至每一月的计算。

如果按照60%基数缴费一年,就能够增加基础养老金0.8%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如果按照百分之百的基数缴费一年,就能够增加1%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相差0.2%。

20年60%退休基础养老金待遇,实际上就是0.8%×20等于16%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15年60%,5年100%,退休基础养老金待遇实际上就是15×0.8%+5×1%等于17%。这样计算起来更加简单方便。

个人账户养老金呢?

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个人账户的余额除以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目前全国多数地区个人账户每月划入钱数,实际上等于每月缴费基数乘以划入比例8%。

如果我们在企业工作的话,就会发现这个值等于个人缴费的钱数。

个人账户的钱数万一职工去世可继承,也就是说国家保证个人永远不吃亏。但是灵活就业人员为什么是自愿参保原则?就是因为他们除了个人账户钱数之外,还要承担企业的统筹部分,他们有可能亏本,但是可能性也比较小。

个人账户每年还计算利息。2016年以来我们的记账利率由国家统一公布,目前还是非常高的,2016年是8.31%,2017年是7.12%,2018年是8.29%。比我们银行理财要好的多。

100%基数缴费划入钱数肯定比60%基数要多出40%。

这一点是严格成正比例的,明显是多缴多得,还是非常合算。

最终结论

按较高基数交费,肯定会让我们多拿养老金,而且以后增加养老金也会增加得更高。

不过还是要考虑自己的收入情况,量力而行。按照60%基数缴费会更经济一些,投入产出比会更高,因为国家会适当照顾。可是它的养老金水平,也是最低的。

所以,大家要综合思考,结合自己的收入水平缴纳社保才是正确的。

按60%缴纳养老保险15年,最后5年想按100%缴费,是否合算?

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就是非要在养老保险金上去算一个投资回报比,比如,我缴60%比缴100%更划得来,我们来举一个例子,为了方便,我们把例子简单化,假设缴费比例每年都不上涨,今后退休金也不上涨,60%比例每月缴600元,100%每月缴1000元,退休后60%的领850一个月,而100%的月领1000元,这个时候,大家都说60%的更划算,我就不明白了,人家明明每个月比你的钱多,还没有你划算?

你可能会说,100%的缴的多,领的相对不多,如果把这40%自己存起来,今后慢慢用,那么你干嘛还去交养老保险啊,你选择只交60%的原因明明就是没有那么多钱来缴,而根本不是为了自己另外再每个月存400元,如果你是每个月有能力缴1000元的,根本不可能去只交600,自己再存400,这400元真的不知道存到哪儿去了。

另外,退休金是会每年上涨的,如果人家的退休金基数高,每年涨得也多,这个时候可能又有人出来说了,退休金低的每年的涨幅是最高的,好吧,我们再举一个极端例子,退休金假设今年涨幅均值在5%,你是1000元退休金的,你的涨幅是10%,而那些领一万退休金的,涨幅最低只有2.5%,你会说,看吧,我多划算,但实际情况就是,你的工资涨了100块,而人家涨了250元!而实际中大多数1000元和2000元的退休金的人,实际涨幅都在5%左右,有可能你5.1,人家4.9,你和人家的差距又拉大了。

所以,在缴养老保险这个问题上,应该考虑的跟本就不是划不划得来的问题,而是尽可能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最大比例的缴费,如果你具备缴100%的能力,就更不不需要去考虑60%是否更划算,只要交得起,到退休的时候,你给我找一个领2000元不如领1800元的理由出来?

按60%缴纳养老保险15年,最后5年想按100%缴费,是否合算?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实行“多缴多得”的基本制度,当缴费基数从60%,提高至100%,最终能拿到的养老金肯定会更多一点!至于说,是否划算,我们算一算即可知晓!

两种方案对比的基本前提条件(假设本省上年度平均工资为Y)

方案一:缴费年限20年,全部按60%的基数来缴费

方案二:前15年按60%来缴费,后5年按100%缴费,缴费年限依旧为20年

基础养老金

根据上图退休金的基本计算公式,如果缴费年限n=1,则基础养老金=Y×(1+缴费指数)÷2×1%。

  • 当缴费指数为60%,基础养老金=0.8%×Y;将方案一数据带入,则基础养老金=0.8%×20年×P=16%Y。

  • 而当缴费指数变为100%,基础养老金=1%×Y。方案二的数据引入,基础养老金=(0.8%×15+1%×5)×P=17%Y。

个人账户养老金

由公式可知,当退休年龄一定时,计发月数是不变的(比如139),但由于缴费基数的变化,个人账户累计余额肯定会发生一定的改变!

个人养老账户余额=每月划入金额×12月×缴费年限n=Y×缴费指数×8%×12×n。

  1. 方案一,个人养老账户余额=11.52×Y÷139≈8.29%Y。

  2. 方案二,个人账户余额=(8.64+4.8)×Y÷139≈9.67%Y。

此时,结合公式退休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可推算出:
  • 方案一,每月可领取的退休金=24.29%Y。

  • 方案二,退休金=26.67%Y。比方案一,每月可多领取2.38%Y的养老金。

方案二相比于方案一,多支出的养老缴费成本

为了便于计算,我们按灵活就业人员缴费方式来计算成本,则个人养老保险总缴费额=养老保险月缴费额×12月×缴费年限n=Y×缴费指数×20%×12×n。

  • 方案一,个人总缴费额=28.8Y;

  • 方案二,个人总缴费额=(21.6+12)Y=33.6Y,比方案一要高出4.8Y。

此时,通过计算可知,4.8Y÷2.38%Y≈201.68月≈16.8年。

总之,排除其他因素之外,采用方案二需要连续领取16.8年的养老金,才能与方案一相持平!因此,最后5年将缴费指数提高至100%,从数据上看,性价比并不高,并不值得!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财经问题就请点击关注【财经者思】,记得多多点赞哦!!!

按60%缴纳养老保险15年,最后5年想按100%缴费,是否合算?

单纯从性价比角度分析,这种做法是不划算的。

下面结合QD市的实际数据,设计三种缴费方案,进行模拟计算。

①1999~2013年按照60%缴费15年,2014~2018年不缴费。

②1999~2018年按照60%缴费20年。

③1999~2013年按照60%缴费15年;2014~2018年按照100%缴费5年,合计缴费20年。

同样的一个人,在2019年满60岁退休,其养老保险缴费和退休基本养老金数据,见下表。

通过数据比较,我们可以看出:

在按照60%的基数缴费15年的基础上,继续按照60%的基数缴费5年,则需要多缴费32098元,而养老金相应提高345元,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回本的时间约为55个月。

同样的道理,在按照60%的基数缴费15年的基础上,继续按照100%的基数缴费5年,则需要多缴费53496元,而养老金相应提高480元,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回本的时间约为66个月。

这也就是说,提高缴费基数使得养老保险费的回本时间加长了,显得性价比下降了。

以上是单纯从投资性价比的角度进行的分析。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提高缴费基数、延长缴费时间都可以提高退休基本养老金,使得养老金的绝对值达到一个更好的水平,这背后的原理就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激励机制。

这个问题,其实还可以使用一个简答的数学例子来说明白,“你认为投入1000元收回1100元划算(收益率10%),还是投入5000元收益5400元划算(收益率8%)?”。这个问题考虑清楚了,本题也就有了答案。

对于个人来讲,基数低收益率高也不一定能够满足养老的需要,也不能就说是绝对的划算,还是要考虑个人的经济状况和养老保障需求,求得二者的平衡。

按60%缴纳养老保险15年,最后5年想按100%缴费,是否合算?

谢谢邀答,我明确的告诉你,你十五年的养老保险缴费是按照60%,你的缴费系数是0.6。

后5年缴费100%,也就是说你的缴费系数为1,计算养老金是按照当年社会平均标准值计算,你缴费系数是的计算值是:(15X0.6+5X1)÷2=(9+5)÷2=0.7

你自己算算就知道合不合算了。

按60%缴纳养老保险15年,最后5年想按100%缴费,是否合算?

你己经按60%交了15年,最后五年想100%交,我觉着没有必要,这5年你要交多少钱,退休后每月也不过多拿几十元,你要多少年才能把这些钱返回,当然如果你生活条件好,原意交也可,这说不上合算不合算,因为各个人的身体健康壮况不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