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职业年金保险,有视同缴费的说法吗?
职业年金不是一种保险,是一种补充养老制度,叫做年金制度,可以把它看成一种养老基金,而不能把它看成一种保险。
它是依据国务院的《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设立的,同时天还需要完善相应的管理及投资运营办法等相应的配套措施。
职业年金制度采取的是积累制和记账制的综合。
职业年金个人缴费实行实账积累,非全财政全额拨款的单位要实行实账积累。
职业年金个人积累,意思就是说,我们每个月发放工资时要扣取缴费基数的4%,存入相应的职业年金专户,有专户委托的资质基金管理机构进行理财。
单位部分由于承担的是8%,各地的财政由于并不完善,国家允许他们采取记账制,等待职工退休或者转移的时候,再将所有的记账钱数拨款充实。即使是记账,也要按省级政府统一发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所以,职工并不会吃亏。
职业年金的领取待遇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按照养老金个人账户记账月数,计算出每月可以领取的金额。每月领取一部分,直到领完为止。相当于多了一部分个人账户养老金。如果退休时职业年金账户有5万元,60岁退休个人账户计发月数是139个月,这样每月我们能够领取三百六十元的职业年金,一直到领完为止。退休后每年的收益率要按照理财机构实际收益率计算了,没有记账利率了。
第二种方式,实际上是用来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的利率非常低,一般也就在3%左右,一般是赶不上年金专门理财机构的。
保险的话,有一种保障的特性。比如个人账户养老金,每年他的记账利率是由国家统一公布,并不是按照机构的实际理财利率计算。2016年是8.31%,2017年是7.12%,2018年是8.29%,远远超过了很多人的理财利率,甚至赶上了一些地区的工资增长率。如果我们活的时间比较长,将个人账户养老金余额领取完毕的话,国家会通过统筹账户补发相应的待遇,确保大家退休待遇不降低。
职业年金账户有没有视同缴费呢?没有。
原因就是国家规定了十年的过渡期。过渡期内实行新老办法待遇比较,老办法待遇高按照老办法发放退休待遇;新办法待遇高,在发老办法退休待遇的基础上,额外发放一定比例的新办法比老办法高出部分。
老办法的退休待遇被卡死在了2014年10月的基本工资水平上,然后按照国家公布的工资增长率,每年一调整。2016年是6%,2017年是4.5%,2018年可能是3%。
主要原因就是国家参照退休老人的养老金增长情况和退休待遇新办法的增长情况所确定的。
过去我们没有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之前的缴费年限,实际上国家通过过渡性养老金予以补偿。补偿的并不仅仅是个人账户,也包含了职业年金部分。
比如按照按照社平缴费基数缴费一年,能够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不计算贬值的情况下,只有0.7%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过渡性养老金一般在1%到1.3%之间,而且跟社会平均工资挂钩,不会贬值。而且退休时相应的视同缴费指数,是根据退休时的职务来确定的,一般都会远远高于1。所以,过渡性养老金将个人账户和职业年金的部分都找平了。
所以,职业年金既不是保险,而且也没有视同缴费一说。
对于职业年金保险,有视同缴费的说法吗?
对于职业年金保险,有视同缴费的说法吗?
职业年金和视同缴费都属于事业养老保险中的一些概念性的东西。职业年金它不是一种单独的保险,而是事业人员养老金改革后为了不使自己养老金与企业一样而降低,采取的一种补充性养老保险,它是由国家交8%个人交4%,它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是一样的性质,个人账户是个人交8%全记入帐户,而职业年金单位和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账户,而且单位缴大头,单位的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年金账户的资金与个人账户的资金同时缴纳各入各的账,但年金的资金量是个人帐户额的1.5倍之多。不论改革后的中人还是新人都有职业年金,而且是越退休迟交的年金费用越多,职业年金就越多,新人职业年金比中人多。职业年金一般同养老金一起按月发放。
而视同缴费主要针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中人设置增加的一种计算养老金的方法。由于中人一部分时间没有交费,原因是这段时间是在改革前。比如一些人2015年10月退休,有41年时间在改革前没交费只有1年时间在改后交了费,这也是中人,如果只按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及年金计算养老金,由于交费只一年,两户养老金很少,几乎没有怎么办?所以把41年没缴费年限视同缴费,确定一个视同缴费指数,计算过渡性养老金加以补充。而改革后参加工作的新人,一参加工作就开始缴费,当然个人帐户养老金多,但由于没有过渡性养老金所以增加了年金帐户加以补充,年金与视同在年限上是相反的,视同时间长则年金缴费年限短,视同年限短则年金缴费年限长,新人没视同年限年金缴费年限最长。由于视同年间不缴费,所以年金8%是单位缴费记入个人年金帐户,这是平等公平的,不然中人与新人会出现不公。故有视同年限的中人肯定是有年金的,年金的多少是视视同年限长短而论,视同年限长则年金少,视同年限少则年金多。新人无视同年限则年金最多,个人账户缴费与年金是同步的,所以其特性也是一样的。这就是对于领取职业年金的人,有无视同缴费的说法。
对于职业年金保险,有视同缴费的说法吗?
感谢悟空小秘书邀答。
问题:对于职业年金保险,有视同缴费的说法吗?
很遗憾,没有。在职时单位和个人真金白银地交过职业年金或企业年金的人,退休后才会有补充养老金,以作为基本养老金的补充,提升养老保障水平。职业年金或企业年金均没有视同缴费之说。在职时没交过钱的,一律没有。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年金在职时要尽缴费义务,退休后才能拥有领取的权利。
补充养老保险包括两种,一种是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的职业年金,另一种是企业单位参保人员的企业年金。叫法不同,性质相同。补充养老保险需要在职时积累,退休后下能领取。在职时通常每月单位按照缴费基数不超过员工收入的8%,个人按照缴费基数不超过员工收入的4%,合计不超过员工收入的12%缴纳,全部进入个人账户,属于个人财产。本金加上利息或理财型收益,在退休后一次性或分期返还给个人的,退休后就多了一项收入,但年金账户本息领完就没有了,不是终生领取的。如果人在职时没等到领,或退休后没领完,人就去世了,年金账户余额是可以继承的。
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对应的补充养老保险金属于福利性质,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补充养老保险金。单位给你交了,你就有,单位没给你交你就没有。就好比得先在银行里有储蓄,才能在银行里取钱是一个道理。补充养老保险是靠真金白银的积累说话的。
机关事业单位的人,是从2014年10月1日开始建立职业年金的,由于有公家的钱做后盾,所以覆盖率是100%。也就是说2014年10月1日以后在职,之后退休的人,多多少说都有职业年金,退休越晚积累的越多。机关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是甜蜜的蛋糕。但2014年10月1日前已退休的人是没有职业年金待遇的,也没有视同缴费的说法。
企业单位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有企业年金的说法的,但落实不好。2019年又被国家重新提上日程,但可以预计,仍然难以落实。大部分企业单位,包括外企、合资企业、大中小型民营企业,都没有企业年金。道理很简单,因为没有公家的钱做后盾,属于福利待遇,不是强制性的,所以覆盖率很低,拒不完全统计,不到10%。企业单位的企业年金近乎画饼充饥。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一样,也没有视同缴费的说法。在职时交过钱,退休后才会有。
平时我们所说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对应的待遇是基本养老金,有视同缴费年限之说。也就是说,视同缴费的说法是针对基本养老保险而言的。对企业人员而言,1992-1995年各地建立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前的正式的、连续的有人事档案记载的工龄才算视同缴费。对机关事业单位而言,2014年10月1日以前的正式的、连续的有人事档案记载的工龄才算视同缴费。另外上山下乡、军龄、公派留学、学习、培训期间也算视同缴费,以人事档案材料佐证为准。
结语
综上所述,视同缴费年限和基本养老金挂钩,和补充养老保险没有关系。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和补充养老保险挂钩,是基本养老金以外的补充养老金。没有视同缴费年限之说。
我是“水流云在草青青”,认真诚恳的退休顾问,欢迎大家加我的关注,查看更多社保及退休文章。愿天下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对于职业年金保险,有视同缴费的说法吗?
对于职业年金保险,有视同缴费的说法吗?
职业年金没有视同缴费的说法。
年金不是保险,是一种储蓄性的基金。与社保同样是国家规划的三大养老支柱之一。
从实施起就由个人和单位共同出资,所以不存在向前视同缴费的说法。
对于职业年金保险,有视同缴费的说法吗?
对于职业年金保险,有视同缴费的说法吗?下面谈谈个人对此问题的理解与看法,谨供参考。
应该说,职业年金与企业年金一样,属于单位的补充养老保险无疑。而单位的补充养老保险,在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也称谓为第二支柱养老保险。
很显然,随着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初步建立健全,包括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单位补充养老保险,再加上第三大支柱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短板的补位,我国完整体系的养老保险制度,必将行稳致远,不断发展壮大。
众所周知,机关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制度,是与养老并轨改革同步推出并实施的。有幸参加并被职业年金制度所覆盖,按政策履行职业年金缴费并建立个人职业年金帐户的在职人员,他们必然是职业年金制度的受益者。由于职业年金不追溯既往,不存在视同职业年金的问题。因此,在职业年金制度建立之前的退休人员,他们与参加并享受职业年金的法定待遇,自然而然就无缘了。这是政策规定使然,是不以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感谢阅读,请点关注!欢迎广大读者和网友朋友们批评指正。
对于职业年金保险,有视同缴费的说法吗?
职业年金是没有视同缴费这个说法的。
职业年金作为基础养老保险的补充,是从2014年10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后开始缴纳的,同时建立了个人账户,账户中的金额由单位缴费和个人缴费共同组成,实行的是完全积累制,并没有视同缴费这个说法。
其实职业年金账户和养老金的个人账户很像,都是可以继承的,如果这两个也有视同缴费的概念,那得是多大的一笔财产呀。年金也可选择按照本人退休时对应的计发月数计发职业年金月待遇标准,但与养老金不同的是年金账户中的金额发完就没有了,而养老保险即便个人账户的钱发完了,还可以继续按原标准享受相应待遇。
视同缴费这个说法与之相对应的是实际缴费,它针对的是养老保险中的基础养老金。对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以前参加工作的在编人员,因为改革以前是不需要缴纳社保的,因此实际上是没有缴费工资与缴费年限的。为了适应改革以后的养老金计发方式,就将改革前参加工作的那段时间称为视同缴费年限,结合各省自己的视同缴费指数可以计算出每个人的缴费工资指数,然后计算得到基础养老金。
我是职场问答达人流雷电,关注我,分享机关单位和国企的各种知识!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下方评论留言!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