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心一千万的房产是继续持有等升值,还是卖了去买理财?

上海市市中心1000万的房产,未来还有没有升值空间呢?所有人都会说有。因为我们国家就这几大中心,上海市财富中心,在市中心的房子是寸土寸金的。

可是它究竟能升到什么程度?静安区的房价已经超过了10万元,相当于每平米1.5万美元左右,我们国家还是有相当的公摊面积的,如果按照25%的公摊面积计算,房价相当于二万美元左右了。

我们国家的房价跟国外没有可比性,主要原因还是没有持有环节的税收。1000万的房子,物业费可能1月只有500元。如果不住人,没有水电暖,房子在那里也不会变质。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家理解有钱人也会越来越多,毕竟我们的工资也会不断的增长。稀缺性的房源也会越来越升值。

可是,从投资角度讲,1000万的房子放在那里,即使每月租金2万元,一年的收益率也不过2.4%。如果投入到银行理财,完全可以享受私人银行服务,理财收益率可以做到6%到8%。每年都要亏掉四五十万呢。

虽然说我们货币过去几年年年超发10%以上,那是由于我们的经济稳步增长,物价变动情况,一般会在2%上下浮动,十年CPI增长了25%左右。可是我们的CPI没有纳入房价,呵呵。所以,有很大一部分超发的货币推高了房价。

可是今年呢?货币增长不足9%,经济增长速度6.6%,差值越来越小。这也是房价为什么升不动的原因。

一旦银行的利率开始下降,推动实体产业的发展,房价的位置也会岌岌可危。

再加上房地产税也会出台,为了稳定暂时税率不会高,而且免税面积也很大。但会充分保留调整的空间。

所以,从中长期来讲,看跌房价没有任何问题。

不要赚最后一个铜板,因为没有人知道顶峰在哪里,如果现在能够套现的话,还是比较好的选择。

上海市中心一千万的房产是继续持有等升值,还是卖了去买理财?

我认为上海市中心一千万的房产当然是继续持有等升值好了。

以东京为例,日本的房价在经历了一段高峰之后就陷入了长时间的调整,可是,东京的房产价格却一直没有怎么调整。对于房产,我记得李嘉诚有一句名言,就是地段,地段,地段。意思就是说对于房价来说,地段是最重要的。有些地段不要觉得便宜就买了,有些地段也不要觉得贵了就要跌了。中心地段的价格一般都是很坚挺的。

所以在上海市中心一千万的房产想要大幅升值并不现实,但也不会调整到哪里去。不要指望还会大幅升值,但起码还能保值。就算是收房租,上海市中心千万房产租金也是不少的。相信比不少人的工资还要高。

而你卖了出去买理财的话,可以有还不如房租的收益高啊。另外,现在的理财也是充满陷阱,有可能为了点甜头把全部本金投进去了,前面一两个月确实会有高回报,但之后会发现跑路的现象不断发生。最终会血本无归。

因此,还不如老老实实持有千万房产收租金为好。

看完点赞,腰缠万贯,感谢关注!

上海市中心一千万的房产是继续持有等升值,还是卖了去买理财?

上海市中心房价非常贵,动辄八万至十万/平方米,像这样的房价还继续持有根本没有必要,但问题是,现在就算你想高价抛盘,恐怕也出不了货,目前上海楼市是有价无市。你要一千万,那到底有多少人拿得出来呢?

所以,把一千万房产变现为好,但这样的变现,不是不让你去投资,你可以去投一些低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每年有4.5%至5%的收益率也是不错的。目前,银行理财产品虽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安全,但是分散投资,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投资安全产品不会有大事。

目前,中国的楼市和股市都在挤抱沫,未来资本市场面临阵痛在所难免,所以能够及时变现,买点理财产品,保证资产不失,随后等到房地产和股市完成了去泡沫进程后,再低价买回来,这样就可以规避房地产挤泡沫的风险,确保一千万售房资金的落袋为安。千万别听那些坚持房地产长期持有的鬼话,因为房子涨得实在离谱,未来要想不调整都不可能。

上海市中心一千万的房产是继续持有等升值,还是卖了去买理财?

上海市中心的房产还是继续持有吧!卖了房子去买理财产品未必就没有风险,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已经出台即将取消理财产品“刚性兑付”新政。证券、基金等投资项目风险更大,还是一线城市市中心的资产相对保值。

北上广深等地虽然发展迅速,房价上涨幅度很大,但是,市中心的房产属于稀缺资产。即使房地产税开征后,短期内可能下跌,但是,从长期来看,还有上升的潜力。如果属于多余的房产,不妨出租给高层次的房客。尽管目前房租不能跑赢银行理财产品,但是,随着房租上涨和理财产品不再保本,两者的利差将逐渐缩小。

2017年11月17日央行、银监局等五部委局《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最大的看点是,指导意见第十八条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必须打破“刚性兑付”。

目前金融机构承诺刚性兑付的理财产品,即银行出售的保本型理财产品。虽然新规设定了过渡期,新规要到2019年6月30日实施。但是,此项最为安全的投资品种即将消失。

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敬请点赞关注,顺祝中秋节后工作快乐!

上海市中心一千万的房产是继续持有等升值,还是卖了去买理财?

感谢邀请:如果我说一千万的房产,我把它比作西瓜,理财比作是芝麻,您可千万别丢了西瓜捡芝麻。开个玩笑哈,千万别卖了上海市中心的房子去买理财,理财就是个坑,明白不?

上海作为世界国际大都市,那真是鼎鼎有名的了,我本人是来自江苏十八县的小城市,对大城市一直是很向往的

记得小时候,我们家邻居有个上海的亲戚,那真的是在我们那远近闻名的,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每次恭候上海亲戚的大驾光临,邻居的小姐姐都要去河塘边挖藜蒿。那时候藜蒿都是野生的,不像现在可以种植。

大家都认识藜蒿吧?藜蒿长得跟芹菜差不多,但是又不同于芹菜,它有一种清香的感觉。藜蒿炒豆干,味道不要太好哦,邻居家的上海亲戚就好这一口。藜蒿味道清甜,纯绿色食品,到现在也是非常贵的。

那时候的上海人给人的感觉非常高贵,能到咱这小地方来做客,那真的是蓬荜生辉呀。她家亲戚呢,跟我们聊天整天就是阿拉阿拉(阿拉的普通话是我的意思),我来白相白相的(白相的普通话是玩的意思),给人感觉就是高人一等。

当时的上海人对周边城市的人也是看不起的,他们的口头禅就是:“侬个拎不清的的小bie三”(你是个搞不清状况的穷gui)。

我这么写,上海人别P我哈,以前的上海人优越感那真的是杠杠的,谁叫以前咱们穷呢。(我没有地域歧视,以前代表过去)现在我每次回国乘机到上海时,都会打车去坐高铁,上海的的士司机都是非常热情的。

就算再看不起都好,当时的我们还是觉得能在上海谋到一份工作,那是无上的荣耀,全家人脸上都有光。家里的父母逢人就夸,看看咱孩子在上海工作呢,巴拉巴拉的。

您还别说,咱江南人不爱跟人斗富,大家最爱比的就是,谁家孩子读书好,当然能考到上海读大学那就更不得了了。如果能在上海落户,那更了不得了。

话又说回来,现在上海浦东的一间16平方米的小单间,还没有厨房和厕所,都能租4000元每月

首先:您说您那房子可以卖1000万元,我算它100平方,每平方按10万元来算,刚好1000万元。

100平方米属于三房一厅,刚我去看了一下房产网。按浦东那边的租赁价来算,可以租12000万每个月的话,一年租金有14.4万元,回报率只有1.4%。而1000万元作五年银行定期的话,按年化率4.5%来算的话,每年有45万元净收入。

租金与其相比就微不足道了。所以您算来算去,卖了又怕房子会升值,怕以后再也买不回来了。不卖,租金的回报率比不上银行定期,两难。

其次:如果是我的话,我肯定是保留房产,而不会选择卖出。理由就是 ,上海市中心的房产就是稀缺资源,不可再生。

上海是国际金融中心,高校密集,有国家政策扶持,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些足以支撑上海市中心的房产价格非常坚挺,抗跌能力非常强,具有金融属性的硬通货。这上海市中心的房产不是普通人可以消费的起的。

最后: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通货膨胀不可避免,为了避免货币贬值(货币贬值,资产是升值的),只有房产才能抵御通货膨胀。好的房产是买少见少,有钱也未必买得到。

以上观点仅为一家之言,学识有限,未免有失偏颇。希望您能谨慎考虑,房产的投资要耐得住寂寞,它是一项长期的投资行为。在中国没有什么比房产还要香的投资项目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上海市中心一千万的房产是继续持有等升值,还是卖了去买理财?

继续持有!

上海市中心1000万房产,继续持有等待升值显然是更好的选择,这个能够实现保值增值,而卖出房产进行理财,是很难跑赢通货膨胀的。

1、持有房产可以保值增值

上海市中心1000万房产,是能够保值增值的。上海市中心的房产虽然不可能像过去十几年那样猛涨了,但是未来可能还是能够缓慢上涨的,大概率是能够实现保值增值的想法的。

现在上海经济还在持续发展,而人口也还在流入上海,人口流入对于房产的需求也会增加,这个可能将带动上海市中心的房产缓慢上涨。

而且持有房产,如果想租出去的话,也可以获得一些租金收入,1000万的房产,每年租金收入十几万,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因此,持有上海市中心1000万的房产,未来是能够实现保值增值的。

2、理财很难实现保值增值

现在理财产品里面,如果是投资水平很高,那么投资股市有可能实现保值增值,但是如果你投资水平不是很高,那么投资股市显然风险也是比较大的。

而如果是比较安全的理财产品,是很难实现保值增值的,比如存银行大额存单,3年期大额存单很安全,但是年收益率也就是4%左右的样子,还有其他比较安全的理财产品等,基本上年收益率也都在4%左右的样子。而4%的年收益率,是很难实现保值增值的想法的。

因此,通过理财很难实现保值增值。

3、结论

综上所述,上海市中心1000万房产,能够实现保值增值,继续持有显然更好一些。而如果卖出房产进行理财,投资股市可能实现保值增值,但是风险也是比较大,如果是比较安全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只有4%左右,可能很难实现保值增值。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