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就业的老百姓每月存1000,不交社保,15年后够养老吗?

可以先告诉大家结果:是可以养老的,不过光吃馒头可以,有点品质的生活就够呛了。

很多灵活就业的人员知道自己缴纳社保是需要自己承担企业和个人部分。个人部分相当于个人储蓄,没有风险。但是企业部分是进入统筹账户,万一职工提前去世是不予退还的。所以,很多人就觉得交社保有亏本的可能,这也是很现实的一个现象。

可是大家有没有考虑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生活水平提高?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不断提高,大家的工资收入水平也在提升。

我们的工资水平是年年提高的。2017年,青岛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是5309元,北京市是8467元。这两个钱数作为2018年当地的平均社保缴费基数。

15年前,2002年青岛市社会平均工资是1070元,北京市社会平均工资是1727元。青岛市提升了3.96倍,北京市提升了3.90倍。

当然我们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增加并不大,增长了有40%到50%。

如果我们一年存12000元,存15年,按照每年收益率5%计算(现在银行这样的收益率不多了),15年后,我们累计有存储额25.88万元。

现在我们每年的社会平均工资增长幅度都在7%到8%,即使按照7%计算,也会增长1.76倍。

现在缴纳社保15年,退休待遇一般在800到1000元左右,由于我们的退休金是跟社会平均工资一定程度挂钩的,在未来退休待遇能够达到2000到2700元。

如果我们25.88万元,每月也发给自己2000元的养老金,一般照这种情况,也能支撑十三四年。可是过了十三四年,我们就什么都没了。

而国家养老保险呢?每年还会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增长养老金,过十三四年我们退休待遇能够涨到3000元到4000元。一直供养到我们去世。而且去世后也是有丧葬费和抚恤金待遇的。

这就是我们的矛盾:如果我们靠自己养老,很可能存在钱没了,人还在的情况。如果靠国家养老,又会存在人没了,钱亏了的情况。

千万不要说到老年就自杀这样的丧气话,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我们的寿命会大大提高。到时候我们人人都能活到八九十岁呢。所以,任何一个稳健的投资者,都会选择首先投资社会养老保险。

灵活就业的老百姓每月存1000,不交社保,15年后够养老吗?

关于自由职业者缴纳社保的问题,财智成功曾经仔细计算过,自己存钱确实比缴纳社保要好得多。

自由职业者因为没有公司帮着缴纳12%的比例,自己就要把个人的8%和耽误的12%一起交了,就很吃亏了。

具体到每月存1000元,持续15年后够不够养老的问题,这个只能说比交社保要好,够不够养老还得看央行。如果持续货币超发,如果房地产500万亿市值释放出来一部分,虽然不至于发生恶性通货膨胀,但是存款大幅贬值下,养老恐怕是不够的。

如果选择了比较好的理财方式,或者干脆选择一家银行直接存成五年期存款,这样确保4%以上的年收益。15年下来,本息合计249894元,25万元放在今天恐怕都不太够养老,十几二十年后估计也不容易。

假如是理财的方式,15年存完钱正好到退休年龄,这样有前面所说的25万元。还是按照4%的理财方式,每年的利息就能有1万元,具体到一个月833元,这样即便是领20年,本金依然还有25万元,显然比领1000元或者1500元的社保要好得多。最坏的情况,没享受几年就去世了,依然还能给家人留下25万元存款。

如果年轻时就开始存钱,每月1000元存了15年,距离退休年龄还差10年时,此时的本息25万元可以每年4%以上的速度产生收益,10年下来,本息合计372626元。此时再去考虑退休的话,依然按4%的年收益率,每年就能有1.49万元收益,每月就能有1242元,是不是更好了。

如果存满15年后距离退休年龄还差15年,也就是45岁之前就完成了这笔储蓄。本息25万元,15年后本息达到455140元,年收益率4%的话一年可以有1.82万元,每个月能有1517元。

社保有福利属性,但是普通人拿的少,一部分人过高,拿得少每年反而涨幅更小。一旦不到60岁就去世了,交的钱能拿回三分之一就不错了,这是自由职业者缴纳社保最大的问题所在。

此外,由于社会平均工资逐年被上涨,所以社保缴费金额逐年上涨。一年一万元出头交着,15年下来总共缴纳18万元,但是到退休年龄每月1000元的养老金都不一定能拿到。

假如退休时当地月平均工资5000元,缴费基数是60%,那么:

月基础养老金=(5000+5000×60%)÷2×15×1%=60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1000×12×15×8÷20÷139=517元

总共能拿到1117元养老金,这是社会平均工资较高的地区,如果当地平均工资不过4000元,那么显然1000元也拿不到了。

假如养老金一个月拿1000元的话,15年总共缴纳了18万元,不算利息的话想拿回本金也要15年。合适吗?

延迟退休还没最终落实,如果以后统一按65岁退休呢?都能活到80岁吗?

期望几十年后普通人的养老金大幅上涨,甚至于吃公家饭的养老金水平看齐,那是不现实的。

高房价下,我国人口出生率一定会以稳定的速度下降,年轻人越来越少,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如果国有企业利润或者税收不能补充社保的话,现有的社保体系一定难以正常运转。

财智成功认为国企每年强制性拿出30%-50%的盈利划归社保,同时财政再拿出3000-5000亿资金纳入社保,只要是国内公民,年满60岁就有保底的1000元养老金。同时还要把养老金过高的群体向中间看齐,任何人养老金不得超出当前当地平均工资。这样才是可持续并且健康公平的养老金体系。

总而言之,如果未来没有大的调整,自由职业者缴纳社保意义不大,一旦去世过早就会亏损严重。在癌症高发的当下,能否长寿要看运气。既然选择了自由职业,就不要麻烦国家了。

最后向各位朋友推荐财智成功打造的加百利网加百利点靠木,节约生活成本的最佳选择。

灵活就业的老百姓每月存1000,不交社保,15年后够养老吗?

这个问题我们要算一笔账:我一个朋友2013年正式灵活就业人员,自己缴纳社保月缴:600元一年:7200元。2014年一年缴纳700X12月=8400元每年社保基本是按上一年月涨100元。现在2018年月缴社保1115元年缴费13800元。这五年一共缴纳社保钱=61800元。这样下去到2028年缴纳15年计算大约要缴费:40万。

如果灵活就业人员自己每月存银行1000元每年12000元。15年=180000元比社保缴费少尽1/2靠这18万养老显然不够的。存银行一年定期:1.75%10万元才1750元20万才3500元除以12个月每月才291元怎么生活?

灵活就业的老百姓每月存1000,不交社保,15年后够养老吗?

不得病的情况下,省着用够了。

灵活就业的老百姓每月存1000,不交社保,15年后够养老吗?

灵活就业的老百姓,本身缺乏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或许通过劳务报酬等形式获得不固定的收入,而对于这类群体,不仅需要开拓出更多的收入来源,而且还需要提升自我危机意识,增强自身乃至家庭的抗风险能力。

实际上,按照每月存1000元,到退休的时候,会有一笔比较丰厚的资金。但,关键问题,一个在于何时开始存款,开始实施这一个计划的年龄是多少岁;另一个则是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支持持续存款的需求,而存款后采取什么样的手段进行资产增值,这也是比较重要的环节。退一步分析,每个月存款1000元,一年大概1.2万,三十年也不过三十万。至于按照自由职业者的身份缴纳社保医保,以一线城市为例,大概每月支出1200元,且每年呈现提升的趋势,一年下来大概需要准备1.5万左右的支出费用,最低十五年缴纳期限,折合22万左右。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前者定存资金,可能存在资产被动缩水的风险,投资不慎可能导致资产快速蒸发。至于后者,则可以获得医疗上以及养老上的保障,且有效退休后,每月可以获得固定收入来源,一旦不幸离世,仍然可以领取部分个人缴纳部分,且有抚恤金等补贴费用,若对于体弱多病的群体,则更建议把钱用来缴纳社保医保,起码多一份保障。至于定存资金,则是建议在缴纳社保医保的前提下,再行落实,为自己的未来生活提供多一份的保障。

灵活就业的老百姓每月存1000,不交社保,15年后够养老吗?

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是不够养老的。

我们可以构建一个模型进行一下理论计算。

现在每个月存1000元,存15年,设定将来养老的时间也是15年(当然养老的时间可能会达到20年甚至更长),同时我们假设银行存款利率是4%(按照三年定期存款利率水平),那么这位朋友未来养老的花费水平是多少呢?

经过计算,大致的水平是1820元/月。如何评估这是个什么消费水平呢?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22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4%。按照这个增速下去,15年之后的人均消费支出将达到51264元/年,即4272元/月。

所以结论非常明显,现在1000元/月就是低于2017年人均消费支出的低水平,按照这个水平储蓄养老,存款利率4%低于消费支出增长率7.1%,到15年之后1820元/月才只是人均消费支出4272元/月水平的43%。

题主提供的方案,将来还达不到平均消费支出水平的一半,诸位认为够不够养老呢?粗茶淡饭基本温饱应该可以保证,想吃顿排骨改善一下恐怕都得掂量掂量,更不敢生病,也没办法经受得起其他的意外情况。

这个问题真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努力挣钱吧,要么非常有钱,要么普通老百姓选择社保会比自己存钱养老好一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