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布,你怎么看?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布,符可享受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纳税人本人或配偶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可按每月1000元标准定额扣除;住房租金根据纳税人承租住房所在城市的不同,按每月800元到1200元定额扣除;纳税人赡养60岁(含)以上父母的,按照每月2000元标准定额扣除。

今天,万众期待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布了,向大家征求15天意见,2019年1月1日将正式实行。

这次专项附加扣除,出台了好多的创新,是我们税收越来越人性化的一个重要体现。个人起征点调整到5000元后,社会普遍认为起征点有些低,国务院召开常委会的时候明确,要通过专项附加扣除的方式,让人们感受到扣除的应纳税收入起点明显高于5000元。

这次专项附加扣除内容非常新颖,主要包含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具体标准是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一年12000元。夫妻双方可以AA制,也可以一个人单独承担,不过扣除方式,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比如小编我有两个子女,如果全部给我加上的话,我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至少要有7000元。当然加不加无所谓了,不加也无法纳税。

在这里需要解释的是,子女教育费用是定额扣除,就是不管你花了多少,花没花钱,一律按照1000元增加免税额度,可以节省审核成本。

虽然我们可能为每个子女每月花费不到1000元,但实际上我们能节省的税费最高也是450元而已,对于普通人能有一两百元就不错了,不过一两百元也是钱,也是增加了我们的收入。还是相当不错的。

第二部分是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具体内容是一个纳税年度内在社会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记录有个人负担超过15000元的医药费用支出部分为大病医疗支出,才可以进行专项附加扣除。

这个标准按照最高每年6万元标准据实扣除。每年办理汇算清缴时扣除,而且必须是纳税人本人的医疗费支出。

这是一项据实扣除的内容,剩余的全是定额扣除。

第三项是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接受学历继续教育支出,每年4800元定额扣除,接受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和专业技术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支出,取得证书的当年按照3600元定额扣除。

第四项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这也是一项定额扣除的内容,每月1000元,主要是针对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这个也可以AA制,也可以单方扣除。

第五项是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住房,又在当地纳税的,住房租金支出由签订租赁住房合同的承租人扣除,夫妻双方只能扣一个人。主要根据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分了三等标准,1200元、1000元和800元。

第六项,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按照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只有独生子女才能享受到这个标准。如果有多个子女,可以分摊约定扣除金额,但一般不得超过1000元。

就这种标准计算下来,说实话,大家的普遍起征点会在8000元以上了,小编至少可以享受9000元的免税额度(两个孩子2000元,独生子女赡养父母2000元),不知道你能享受多少呢?大家可以在下方讨论一下。

刚刚《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布,你怎么看?

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富于民的重要举措,会有更多的中低收入群体被纳入免税范围。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比较复杂,但总之是惠民政策,只要公平合理就可以了。

刚刚《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布,你怎么看?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讲了:必须的支出,在收入中先扣除,这样,收入自然减少,总收入减少,上税比例下降,是惠顾纳税人!

但是,许多人的收入都达不到纳税的条件,不会去关注的!

刚刚《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布,你怎么看?

应该说初心都是好的,感觉操作起来有点麻烦。不知道执行起来会是怎样,是否适应。放着简单的不做,自找麻烦是否合适。起征点以前总是水涨船高,这个办法在执行过程中是否也是如此。因此话题是热门,但愿群策群力使它更完善。

刚刚《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布,你怎么看?

首先,我们来看看,新税法改变了哪些内容!

第一,起征点提高至5000元,原来可是3500哦

第二,部分税率级距进一步优化。扩大3%、10%、20%三档低税率的级距,缩小25%税率的级距,30%、35%、45%三档较高税率级距不变。也就是说,一般工薪阶层的纳税人,每月个人所得税缴纳金额大大减少了呢~~

第三,增加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

扣除项更多了,更加人性化的税法下,节税方式也会增多哦,

刚刚《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布,你怎么看?

很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