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庆后表示,“不收工薪阶层个税,消费才拉的起来”,你同意吗?
不向工人收税,绝对是个好主意。但是不像工薪阶层收税,有点儿说不过去了。
我们很多工厂的工人,其实基础工资都很低,很多人辛辛苦苦加班劳动,能挣个七千八千,但是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确实说不过去。
根据我们原先的个人所得税法,月薪8000元,需要交纳345元的个人所得税。当然,新的税法只需要交纳90元,而且还有可以抵扣的项目。
比如子女教育费,老人赡养费,住房贷款等等都可以抵税 。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确保专项附加扣除后,每个人的应税输入起点明显高于5000元。预计达到8000元也是有可能的。
如果是扣完之后达到8000元,很多人就没有意见了。
但是如果按照宗先生的说法,所有工薪阶层都不需要交个人所得税,月收入两三万元以上的甚至8万元以上的都不需要交个人所得税的话,社会的收入分配差距就拉得太大了。
本身个人所得税的目的,就是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差距的功能。至于企业家可以避税,这是企业家的特殊身份,他们能够带动就业,能够搞活经济,发展经济。而劳动收入分配差距,不应该拉得太大。
还是建议8000到1万元为起征点是最合适的了。
其实除了个人所得税之外,还有庞大的社保费和公积金压力,企业的用工成本约占职工到手工资的80%。如果能够让企业将所有的用工成本给职工发放下去,让职工选择自我灵活养老或者缴纳住房公积金,这样职工的可支配收入可以上升80%。
经济一定要消费拉得起来,但问题是我们的经济集中在过热的房价中了。买房凑个首付,就需要将过去几十年1家6个口袋的积蓄都掏尽。我们还剩下什么可以来消费的呢?
而且中国人一直有安全、保守的观念,让把所有的收入都拿来消费这根本就是不现实的事情。
如果牵强附会来看,购买住房更是消费的一种,而且是超前消费,还要负担30年的债务。
不管我们缴纳个税多少,让我们的收入能够看得起病、买得起房、生得起孩子,一切自然而然就可以用来消费了。
所以,一切的根本还是以提升居民收入为前提,宗先生的说法有失偏颇了。
宗庆后表示,“不收工薪阶层个税,消费才拉的起来”,你同意吗?
说得太对了,我觉得工薪阶层就不该收个税。税收本来就是一个收入调节工具,本意是把财富进行重新分配,以达到社会公平和谐发展的目的。
对低收入的工薪收税,只是为了收税而收税,并不能达到调节社会财富的功能,更不用说公平了。
有人说不对工薪阶层收个税会影响国家税收总收入,单从一个角度看是如此,但是,我们的税收就真的没有其他可以增加的了吗?非也,仅就房产税一项收入,我相信就是工薪缴纳个税的数倍!为什么让炒房者可以少缴税多收益,而不能让工薪阶层不交个税?
工薪阶层手中的钱多了,自然会多消费,这是可以预见的。而且,穷人有钱,一定会在国内消费,富人有钱,一定会去国外消费。所以,给工薪阶层免税,对消费的促进作用,肯定会好于其他。
我是空谷寒潭,与您分享我的观点。
宗庆后表示,“不收工薪阶层个税,消费才拉的起来”,你同意吗?
作为一个财经工作者,我觉得宗董事长的观点非常有道理,中国税制改革可朝这个方向努力。
就目前个税改革而言确实还没有完全到位,5000元免征额与当前收入现实确实存在较大差异,现在即便是农村到城里的务工人员月收入超过5000元甚至上万元的人也大有人在。而工薪阶层靠着这份薪水养家糊口,的确不容易;且工薪阶层收入较高者只是少数,比如年薪上百万元的人占工薪人群总数比例很低,可考虑对他们适当征税,比如年薪10万元或20万元以下免征税收,30万元以上征税,分几个档次,设定不同的税率,比如30万以、50万元、100万元、200万元、300万元、400万元、500万元等分别征收10%、15%、20%、25%、30%、35等个人所得税税率,让个税主要起到调控高收入工薪阶层人群的作用。
现在个税5000元免征额加上综合扣减因素,个税负担依然较高,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眼前面临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四座大山”的力压,生活很不容易,消费起来确实有顾虑,不敢过多地消费。而如果对这些中低收入水平的工薪阶层全部免征个税,则工薪阶层必然有更多的资金可拿来消费,消费起来胆子也会更大,不用疑虑这对实体经济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显然,对中低收入工薪阶层免征个税,确实可拉动内需,激发内在市场需求欲望,可为中国经济走出低迷态势及保持稳定增长起到较大的作用;免征工薪阶层个税激发经济增长产生的税收收入肯定远比征收工薪税收收入要高得多。
宗庆后表示,“不收工薪阶层个税,消费才拉的起来”,你同意吗?
完全同意不收工薪阶层个税,但消费能不能拉起来我不知道,这二者没有必然联系。
原因很简单,我属于工薪阶层中的一员,能不收个税当然最好了。不过宗庆后说的不算,他的逻辑当然也有问题,什么每人每年增加一万的消费,就有10万亿,这在做梦呢,中国贫困人群就还有许多。农村县级及以下人,应该比所谓的中产阶级人多吧。
我觉得问题在于:
1、房价太贵,即便不受个税,每月多存下来的几千到几万不等,都需要继续支付房价。更别说什么教育,医疗呀,这三座大山继续压迫普通民众,消费就难大改观。
除非90后,00后之后的人群,观念转过来,不要住房而租房,不要产权而只要使用权。
同样,除非医疗问题,教育费用不那么高,不到处需要高额补习的支出。
2、各种提法总想着一二线城市所谓的上班族,不考虑县级城市人群的收入,不考虑广大不得不外出打工的农民,他们许多人都没有交养老保险,也没有什么其他保障。
看似网络上热热闹闹颇多人心,不发言沉默的大多数人怎样想呢?不交个税,最后得力的可能都是国企员工,是公务员。因为民营企业其他税赋重了的话,还是会从普通员工工资里扣除的,最后得利的全是完全按照法规法律走的公务员系统,国企系统。
我是热烈期盼不缴税,但总要给国家和社会做点贡献吧,想到有更低收入的人需要国家去保障,去平衡。
后来想想,还是别全部取消了,交点税又如何,只要各个地方的处事环境更加公开公平,有收入时匀出点充公,也是应该的。
宗庆后表示,“不收工薪阶层个税,消费才拉的起来”,你同意吗?
我个人其实同意宗总的建议——对工薪阶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因为,工薪阶层是靠个人劳务,没有哪个工薪者能通过工资来发财致富改变命运的啊。
你可以去看下现在的,纯靠工资收入过日子的家庭,真的算平头百姓中最底层的了,用工资来买房,有人计算过,得不吃不喝工作200年才能买得起,没办法在城市里立足要买房的工薪者,几乎是两边父母(自己爸妈,岳父岳母等)的终身积蓄都掏空了,几代人在做牺牲,才能维持他们在城里的立足。
对这种收入,工薪收入,还在税收上去征收下,说实在的,如果我是高层人士,我都有点于心不忍。
没有房的,城里工薪者,最大的开支在于房租支付,杭州这边最差的单间都快要1800了,如果套间还是破旧的那种都要3500以上了。另外,生活成本也贵,每日的伙食等,一个人在杭州一个月生活开支也得3000多,还是不买衣服,那么生活开支加房租,就得6500了,国家定个5000为起步,那真的没有正视工薪者的苦衷啊。
你可以做个调查,如果杭州市区开5000元工资,你看他能否养活自己。养不活自己的情况下,你国家还开始收税,唉,真不知普通工薪之苦啊!
宗庆后表示,“不收工薪阶层个税,消费才拉的起来”,你同意吗?
这句话一半赞同,一半不准确。
不收工薪阶层个税,是对的,这也是宗庆后先生作为一个良心企业家的肺腑之语。但仅靠不收工薪阶层个税,消费才能拉起来,这个判断不准确。
经济发展,投资与消费是大头。现在我们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到了一定程度,能够带来高效益的投资项目不多了,那么只要增长方式必须向消费要动力。
但要提高消费动力,首先是要让消费者有钱。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消费者。
但按照人口比例来说,富裕阶层的消费,不是社会主力。占据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工薪阶层,才是拉动消费的核心力量。也就是要想方设法增加工薪阶层的收入。
目前,我们国家工薪阶层收入偏低是地球人都知道。工资本身就不高,但这不高的工资收入中,还要缴纳个税,确实让人难以理解。所以,不收工薪阶层个税这个提议,是非常好的一个提议,体现了宗庆后作为一个良心企业家的良心之语。
但“不收工薪阶层个税,消费才拉的起来”后半句的判断不够准确。因为仅仅依靠不收工薪阶层个税,对消费的拉动还是很有限的。
三年前有一份数据显示,当时个税起征点是3500元/月工资收入,但那时候我们国家缴纳个税的人口,大概在2400万人左右。也就是2400万人的月工资收入,是高于3500元/月。这说明,我们国家的整体工资收入偏低。
绝大部分人口的工资收入,是低于3500元/月。现在即使提高了,翻一倍,那也只有4800万人。那么还有数亿人工资收入是低于3500元/月,这么大的人口基数、这么低的收入,是不足以拉动消费的。
所以要拉动消费,有两个方式,一个是国家降费减税,让企业有实力提高员工工资待遇。员工收入增加,就是社会消费能力的提高。这是最基本的方式。
其次是,国家进一步加大,国有资产转移到社保基金,完成全民社保医保覆盖。这样,人们没有后顾之忧,就有动力消费。
当数亿中国工薪族收入增加、又无后顾之忧,那么新一轮消费增长就在眼前,中国经济新一轮大发展近在咫尺。这才是治标治本的好办法。仅仅依靠“不收工薪阶层个税”来拉动消费,力度是不够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