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教师的退休金和职称挂钩合理吗?

这里不说职称评定合理不合理,只说退休金和职称挂钩合不合理。退休了大家都不干工作了,只是养老,退休金和职称挂钩还有必要吗?

很多教师对职称制度有一些意见,认为教师职称制度不合理,限制了很多优秀教师的发展,是有一定道理的。

不过,根据我国现行的教师工资制度,可能把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是较为合理的一种方案了。

在我们国家的机关事业单位中,我们只有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岗位三类区分。

教师不是体力劳动者,肯定不能按照工人来进行管理。也不是管理人员,所以只能走专业技术人员路线。从80年代开始,教师的工资走的就是职称路线了。不过当时的工资还是非常低的,只有五六十元,80年代中期,在火车站当搬运工甚至能挣到三四十元每天,可以想象当时教师的工资水平之低。

现在的搬运工可能加班加点一个月也就能跟教师的工资持平了吧,绝对不可能挣到教师的十多倍工资了。

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提升职务,是人生职业规划的一种发展方式。有初级职称到高级职称,可能需要努力二三十年,有的人甚至直到退休也评不到高级职称。

我们国家一直在宣扬素质教育,杜绝培养只会考试的学生。因此,在职称评审中也贯彻了这一点。我们的职称数量有比例关系,高级教师数量就那么些,可是主要还是死板僵化,无法动态管理。也就导致了大家的意见。

国家在很多文件中,也提出要增加教师中高级职称的数量。不再实行一个学校职称总额控制,而是实施一个县域甚至一个地区总额控制,1到4级的职称直接由国家总量控制。

2018年1月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要适当提高中小学中级高级教师的岗位比例。

这样我们很多人退休后的工资就会高一些。

关于我们的退休工资跟退休时的职称关系合不合理?

这个问题当然是比较合理的,毕竟人努力一辈子,是为了什么?如果不考虑人的专业素养、能力贡献,退休之后所有人的退休待遇都一样,那是以前的大锅饭思维了。我们的职称相当于管理上的级别。从建国之初,一直到现在,从来就没有过不分级别高低,退休工资都一样的道理。

2014年10月,我们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教师都开始交纳保险。养老保险的制度贯彻的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思想。

而只要我们的职称越高,缴费工资越高,相对退休待遇就越高。

不过相对而言,我们新的退休制度,兼具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功能。未来中低的教师退休待遇虽然赶不上高职称的退休教师,但是差距会越来越小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