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响应国家号召购买了一次性交费终身养老的养老保险,现在该怎么办?
20年前,其实并不确切。大约是1995年前后,国家民政部牵头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当时的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并不是很完善,实行过一些一次性交纳几百元,到达退休年龄后,可以每月领取养老金的政策。
山东有一种1995年一次性交纳800元的保险,不过经历20多年的积累,每月可以领取8块1毛1的养老金。
当时的制度是这么设计的,一次性缴纳的这部分钱存入养老金个人账户,有政府代为理财。退休的时候每月发放个人账户养老金,现在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是139个月。由于当时试点时政府理财为了保证安全,非常保守,所以收益率并不高。
不过现行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已经改变了这种情况。
农民每年缴费,政府还会给予补贴。如果是失地农民,集体也会予以补助。
按照河南省的最新补贴政策,居民按照200元档次缴费,政府补贴30元;按照5000元档次缴费,政府补贴340元,一起进入个人账户,累积养老金。
除了个人账户养老金之外,政府对达到退休年龄的人,还会给予额外的基础养老金待遇,基础养老金是全部政府补贴,各地经济情况不一样,标准也不一样。现在每月平均标准大约在一百三十多元。上海市最高,达到了930元每月,北京市第二是710元每月。
这样,如果我们每年交5000元,缴纳15年,加上政府补贴和利息,再加上每月的基础养老金,实际上退休至少也能拿到八九百元。
但并不是说所有实行的保险制度都有坑。有时候也能出现政策漏洞。比如一些地区曾经出现过农工商保险。这可能是最早时间的一批保险了,距今也有近20年了。对于当时在一些企业工作的个人,可以通过向前补缴的方式,追补缴费年限。一次性交纳一两万元,可以从务农16岁开始计算工龄。在当时这种保险并不被广大居民看好。可是结果现在可想而知,退休人员都有三四十年工龄,退休金也可以高达两三千元,是最合适的保险之一了。这个漏洞很快就被补上了。
还有灵活就业人员一次性补交养老保险政策。后期为了对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实施缴费年限的照顾,全国各地陆续出台过很多文件,允许灵活就业人员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
2016年人社部,下文明确禁止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通过补交方式增加缴费年限。当时补交上保险的人,明确占了便宜。2018年1月1日起,全国各地都陆续终止了有关补交政策。
如果现在某地仍然有可以补缴的政策,当然是补上最合算。因为,未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压力会逐步增大,收缴政策也会越来越严。而且现在的交费基数比较低,补上是最合算的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