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上调退休金,但没有算工龄,合法合规吗?

2018年我们国家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已经进入了尾声。

到了9月份,各个省市的养老金调整方案均已经出台,养老金绝大多数地区已经发放到位了。

目前我们的养老金调整方案,都是按照国家要求的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三种方式来进行的。

定额调整是所有人员都增加相同的钱数,各个省市根据经济发展情况不同而不同,一般是从30元到60元不等。

挂钩调整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按上年度养老金比例挂钩。一般来讲各地分别增加1%到3%之间。

第二部分是按缴费年限挂钩。缴费年限包含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

视同缴费年限实际上是指,从事特定工作的人员,在养老保险制度之建立之前国家认可的连续工龄,可以视为缴费年限。主要包括上山下乡知青,国有企业固定工人,复退军人等等。

但相对而言,不被国家认可的连续工龄,就不会视同缴费年限,比如农民务农的工龄,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和待岗时间。

另外还有倾斜调整部分,主要是向65或者70岁以上老年人倾斜。

还有向贫困偏远地区倾斜的情况,以及特殊群体倾斜的情况。

纵观各省市的调整方案,全部都有按缴费年限调整的部分。除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能有个别省市有例外。

不过我们养老金调整并不是只按照缴费年限调整,缴费年限仅仅占整个调整方案增加额度的1/3左右。

所以,大家可以根据当地的养老金调整方案,计算自己调整的额度,一般是不会出错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