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栽培紫背天葵?
紫背天葵在农村地区也叫三七草、木耳菜等,主要吃它的叶片与嫩梢,具有很高的营养。紫背天葵栽培比较容易,采摘的时间比较长,很多的农民开始种植这种特色的蔬菜。
一、紫背天葵的生长特点① 生长特点:紫背天葵的根比较粗,在土壤伸展的范围较深,达到了30厘米,根系生长在茎的下面,用来吸收和贮存养分。若是根系较少,吸收养分的能力有限,杆茎就不能分蘖出新的植株,影响产量。杆茎上面有4~5片叶子,叶片之间的节间有2~3厘米,叶片长8~10厘米,边缘有锯齿。生长一段时间,到了秋季就会开出黄色的花,果实比较瘦小。
② 生长环境:紫背天葵适合生长的温度是20~25度,具有耐热和耐低温的特点,在34度高温时,也可以生长,温度在5度以上时,就不会发生冻伤,但是在霜冻的气候下,就会影响生长。生长期间,要有足够的光照,光照不足,植株生长不够健壮,全年的日照时间要达到1600~1800小时。通常在8月份的时候就开始发芽、9月份开始抽薹,接着就开花,喜欢在温润的土壤里生长,对肥力没什么要求,可以给种植户节约不少肥料。
二、紫背天葵的品种类型栽培紫背天葵可以选择红叶与紫茎绿叶品种,红叶品种的叶片背面和茎都是紫红色,新长出来的叶片也是紫红色,慢慢生长后,叶片就会变成绿色。红叶品种根据叶片的大小,又可以分为大叶品种和小叶品种,比较耐低温,适合在寒冷气候的地区栽培。紫茎绿叶品种,它的茎是紫色,而且节间比较短,分枝的能力比红叶品种要差一些,它的叶片是椭圆形,有一些茸毛,可以耐高温。
三、紫背天葵的繁殖方法① 扦插繁殖:紫背天葵的节间容易长根,利用扦插的方式比较容易存活,农民种植过程中,大多会采用这种方式,扦插的时间可以选在春季和秋季进行。首先要剪取扦插苗,选择比较健壮棵苗,将生长的枝条剪下来,长度保持6~8厘米,若是枝条比较长,可以剪成2~3段,把下面的叶片摘掉。扦插苗准备好以后,可以插在苗床的土壤里,苗床的土壤用沙土和田土各一半的比例配制,不用添加肥料。扦插到土壤的深度保持2/3,株距保持8厘米X8厘米,之后盖上细土浇水,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温。在苗床培育时,将温度保持在20~24度,湿度适应,大约2周的时间就可以成活。
② 种子繁殖:紫背天葵在繁殖时,有一个特点是用无性繁殖时,容易发生病毒病,叶片会产生病斑,影响生长。而用种子繁殖,培育出的幼苗就可以避免病毒病的侵扰,成为脱毒苗,可以弥补扦插繁殖的缺点。在播种之前,先将种子在太阳下晒2天,再放到高锰酸钾溶液里进行消毒,将耕翻的土壤里施入少量腐熟的农家肥,耙平用来播种。将苗床按每株10厘米的距离挖沟,撒入种子盖1厘米厚的表土,浇少量的水盖上薄膜,10天之后就可以出苗,等苗长到14厘米时就可以定植。
四、紫背天葵定植① 整地施肥:紫背天葵的生长期比较长,在定植之前,就要给地块施加足够的基肥。先把土地耕翻,晒几天保持透气性,每亩地施腐熟的农家肥2000~2500公斤,磷肥10公斤,钾肥8公斤,与土壤混合以后做成高畦。
③ 栽培要点:露天栽培,一般是在5月下旬,定植的密度可以根据品种的生长期来定,生长期长一些的品种,定植的密度就要稀一些。紫背天葵的叶片比较长,而且是直立生长,一亩地适宜的种植密度保持在4000株比较合适,株距28~30厘米、行距32~36厘米。
③ 水肥管理:定植十天幼苗存活以后,应该追施农家肥1000公斤,尿素10公斤来提苗,生长中期要追施1500~2000公斤有机肥、磷肥20~25公斤、尿素25~30公斤、钾肥20~25公斤。浇水的时候,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五、栽培期间的病虫害防治紫背天葵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地里保持通风透气,基本很少发生病虫害,但在大面积的种植规模下,偶尔还会受到虫害的侵袭。
① 农业防治:采取扦插繁殖时,挑选无病健康的植株,或者是用种子繁殖,培育期间,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幼苗的抵抗力。定植时,用高畦栽培并铺上地膜,施加适量的磷肥和钾肥。
② 药物防治:紫背天葵发生根腐病,可以用多菌灵溶液进行灌根,一个星期灌一次,连续三次。炭疽病、菌核病、病毒病等可以用代森锰锌溶液在发病初期的时候进行喷洒,喷2~3次。对于夜蛾、蚜虫、叶蝇等虫害,可以用菊酯类、吡虫啉等溶液进行喷洒防治。
小结:紫背天葵在定植以后,一个月就可以采收,7~15天采收一次,第一次采摘时,根部要保留2~3节促进新枝生长,采收的次数越多,分枝生长得也要多。采摘嫩茎时,过长会影响品质,过短会降低产量,要控制好采收标准。
如何栽培紫背天葵?
你好,农学博士教种植 为您解答。紫背天葵,又常常被称为红背菜、紫背菜、血皮菜、观音苋等,属于菊科三七草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原产地为我国的南部地区,在广东、福建、江西等省份仍可以发现野生种群,在我国长期作为半驯化野菜进行栽培食用。
1、整地施肥
野生紫背天葵对土壤条件要求不是很严格,较为耐瘠薄干旱,但采用人工栽培的方式,因为需要不断采收幼嫩茎稍,对肥水需要量较多。为了获优质高产,应该选择排水通畅、疏松肥沃、保水保肥的微酸性壤土或砂壤土进行栽培。在定植以前,土壤要深耕,并结合翻地,一亩地施入充分腐熟有机肥2000-2500公斤,优质三元复合肥30-35公斤,土肥混匀,耙细整平,随后作成连沟宽1-1.2米、高20-25厘米的深沟高畦,覆盖地膜准备定植。
2、定植
在长江流域,大棚套小拱棚栽培的紫背天葵,可以在2月上中旬定植,单层大棚栽培,2月下旬到3月上旬进行定植,小拱棚栽培的紫背天葵,一般在3月中旬进行定植;而露地栽培,可以在4月上旬断霜后进行定植。需要选择晴天的下午进行。行距设置为30-35厘米,株距为25-30厘米,栽植以后,及时灌定根水,以利于缓苗活棵。
3、肥水管理
紫背天葵虽然耐贫瘠、耐干旱,粗放管理也可以良好生长。但是,加强肥水管理,可以保证高产和优质。在生长期间,紫背天葵需氮肥最多,其次是钾、磷肥,在栽培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施足基肥,以腐熟有机肥为宜。并适时追肥,每采收一次,就要施用尿素或复合肥,在追肥以后,应该及时浇水。整个生长过程,植株需水量均匀,浇水灌溉不适宜太多,土壤见干见湿即可,在雨季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排水防涝,同时结合浇水,还应及时中耕除草。
4、病虫害防治
紫背天葵的抗性较强,病虫害发生很少。但需要注意防治蚜虫、红蜘蛛、菜青虫和小菜蛾等危害,一般可选用低毒杀虫剂进行防治,在多雨季节,适量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加以预防。在高温、强光和干旱,注意防治病毒病。
总结:紫背天葵的适应性极强,具有很高营养价值,是当前较为理想的营养保健蔬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推广价值。
[我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一名农学专业博士,点击右上角可以关注我!每天更新农业种植知识,推广植物高产技术,欢迎大家评批指正!]如何栽培紫背天葵?
紫背天葵:别名血皮菜、观音菜等。原产我国,在四川、台湾、海南、广东等地栽培较多。其抗逆性强、耐高温、耐旱、耐瘠薄。紫背天葵营养丰富,抗肿瘤、抗病毒,能治疗多种疾病,而且具有生血、止血的功效。整个生长期很少有病虫危害,因此可作为保健蔬菜和无公害蔬菜推广。其栽培技术如下:
一、育苗 紫背天葵节部易生不定根,栽培上大多采用扦插繁殖。于春季3—5月和秋季9-10月,从健壮的母株上取嫩茎作插条,插条长10-15厘米,具3
-5片叶,摘去基部叶片,插于苗床上。插条应斜插,在扦插之前用400-6Oppm的萘乙酸处理3-5秒钟,有利于生根,提高插条的成活率。苗床选用砂壤土,整平、耙细。扦插株距8-10厘米,入土2/3。扦插后浇透苗床,用稻草覆盖,15天左右生根成活,成活后即可移植。
二、定植 选择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能力强、透气良好、微酸性的壤土或砂壤土。定植前深耕晒垡,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3咖-50叩公斤或有机复合肥
80公斤作基肥。整地作高畦,株行距25厘米× 30厘米,定植后及时浇透水。
三、管理
紫背天葵虽耐干旱和瘠薄,但供应充足的水分和肥料,可保证其高产和优质。灌溉的原则为:土壤见干湿,不能过湿。夏、秋两季注意排水防涝。其生长的适温为20-25℃,气温高于30℃时,覆盖遮阳网降温。紫背天葵耐低温能力较差,低于
3℃,则易受冻害。从10月中旬到12月份,随着气温逐渐下降,要依次覆盖大棚、地膜、小棚、草帘。夜间棚内温度最好保持在15℃以上。开始采收后,每采收一次追一次肥料,每亩施腐熟的人粪尿600公斤或有机复合肥10-15公斤。同时结合灌溉,中耕、除草。
四、采收
紫背天葵为宿根常绿草本植物,栽培措施得当,全年都可采收。冬季生长缓慢,每月采摘一次,春暖后生长迅速,15天可采摘一次。采摘时摘取长5-10厘米,具4-6片叶的嫩茎。每次采收时留基部2-3节叶,以后从叶腋处长出新茎。每次每亩可采收100-150公斤。
如何栽培紫背天葵?
紫背天葵种植要选择湿润环境,控制好环境温度,对土壤要求并不高!
紫背天葵本身属于一种野菜,不过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吃,在南方有的地区就有广泛的种植,而且品质等各个方面确实也很好,大家都非常喜欢,口感各个方面都给我们带来了很不错的体验。当然想要种得很好一定要注意运用好技巧,刚开始准备也要挑选合适的环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