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1300亩水库,17年投放30万尾鱼苗,今年没有打出鱼来,是咋回事?

承包1300亩水库,规模算很大了,两年的时间,投资金额最少也要上百万,投入那么多资金从事养鱼的项目,到了捕捞的时候却没有收获,看来承包水库的老板是亏大了。造成这么大的亏损,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水库养的鱼有可能遭到了偷窃

水库面积太大,很难做好防范措施,附近的村民如果趁机到水库里撒网偷鱼,长时间没有察觉到,造成的损失也是很大的。像我们村附近的水库,也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虽然在水库的堤边有设立公示牌,私自在水库里撒网捕鱼,会采取法律措施严惩。但还是有周围的村民在夜晚进行撒网偷鱼。承包水库的老板很难监管,到了年底捕鱼的时候,按照常理,原本是可以有40万的产量,结果从水库里捕捞上来的只有10万斤左右,就因为水库的鱼遭到偷窃,损失了一百多万元。

水库里养殖了吃鱼苗的品种

在水库里混养投放鱼苗的时候,品种搭配没有选择好,就有可能造成互相伤害。像水库里养殖了黑鱼,它是生性凶猛的肉食性动物,食量很大。如果没有充足的饵料,就会捕食水库里其它品种的鱼苗。黑鱼长大以后,水库里的鲫鱼、草鱼、鲤鱼都会成为它的食物,这样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水库的产量,造成损失。在池塘或是水库混养的时候,品种的选择很重要,品种选好了,可以起到节约饵料、废物再利用的效果。

水利设施不够完善

水库的水利设施没有修建好,防护设施陈旧,遇到恶劣的暴雨天气,泄洪以后水库里的鱼大量逃脱。特别是雨量大的区域,防范不到位,很容易造成养殖的鱼逃脱。因为逃脱的鱼很难被养殖户察觉,往往到了最后损失惨重的时候才发现。看来,定期巡查水库的防护设施有没有遭到损坏,是很重要的一项管理工作。

水产养殖存在一定的风险,并不是投入就能得到回报。像这么大的养殖规模必须要经过可行性的研究,有了丰富的养殖经验才可以进行。如果技术不到位,再加上平时的管理疏忽,就很容易造成亏损。

承包1300亩水库,17年投放30万尾鱼苗,今年没有打出鱼来,是咋回事?

承包1300亩的水库,可以说是面积比较大的水库了。在我们这里农村,同样也有一条1000多亩的水库。记得早几年也是有人承包了,每次投放鱼苗,过几年就打捞一次。不过也很少出现捞不到鱼的,后来水库由于被列为了水源保护区域不能在水库里养鱼和进行其他的水上活动。所以两年也没人承包了,这么大的水库,水也比较深,这么多年来也从来没有干枯过。我想你承包的水库情况也和我这里的水库差不多吧,应该也没有出现干枯的情况,按道理投放了30万的鱼苗下去,应该有所收成才对的。那为什么没有打捞鱼出来呢?是什么原因导致呢?

一、1300亩的水库是比较大的,范围比较广,所以管理起来也是比较难的,投放了那么多的鱼苗,结果没有打捞鱼上来,我觉得是因为可能有人偷鱼。在我们这里水库前两年有人承包的时候,虽然每天都有人去巡查,但是也杜绝不了有人偷鱼的现象,当你巡查完走了之后,偷鱼的人又很快出现在水库里了,有些甚至三更半夜去偷偷的网鱼,还有钓鱼的,电鱼的,其中用鱼网来网鱼收获最多,这样下去,投放的鱼苗迟早被偷完。水库面积那么大,你也管理不过来。你也不可能24小时都去巡查的,所以经过时间的积累鱼越来越少也不为奇怪。

二、大型水库一般都会有闸口。在我们这里的水库,每年因为台风大雨。导致洪灾,水库都会适时进行开闸泄洪的,每次泄洪的时候,有很多鱼都会顺着水流到下游去了。每当停止泄洪的时候,很多村民都会在水库闸口底下守候着,都疯狂的捞鱼,每次泄洪真的放走不少鱼了。

三、可能是打捞的方式不对,水库水深用的网的规格可能不对,本来深水域打鱼也比较困难的。一定要用那种到底的网,有很多鱼是沉入水底的,如果你的网不到底是捕捉不到它们的。另外也要注意一下,在投放鱼苗的时候,你水库是否存在其他比较大型喜欢吃小鱼的鱼类呢?

具体什么原因,你自己慢慢排查吧,那么大面积的水库,是难以管理的,建议承包小型的鱼塘养鱼或者用网箱养鱼比较好。

承包1300亩水库,17年投放30万尾鱼苗,今年没有打出鱼来,是咋回事?

承包1300亩水库,17年投放30万尾鱼苗,今年没有打出鱼来,是咋回事?

你所说的这种情况前些年踏火在惠州那里也见过,那个水库存当地人说是有2000多亩,这个水库的水是下游城市的饮用水源,所以在当时是管理的很严。承包水库的是外省人,三年时间共投进去了200来万块,最后的情况就和你所说的差不多,捞鱼时见不到鱼。出现这种情况踏火当时的分析是主要有以下原因。

  1. 一个就是被人偷捕了,因为我也经常去那,每次去时不论什么季节什么时间段去都有不少人在钓鱼。几千亩的水库你根本管不过来(四周都是山的那种),再加上钓鱼的都是当地人据说有的人是以钓鱼为职业的,周边的一些农庄会专门找这些人收鱼,一个外地人在那也不好做的过分。因此你想想你包的水库有没有这种事情出现。

  2. 另一个就是水库里有肉食性的大鱼,如黑鱼、大口鲶之类的,这一类鱼吃鱼是很厉害的,特别是刚放下去的鱼刚开始时一般都不适应大水体,会游的较慢这时如果鱼的规格小很易被这些肉食性鱼类吃掉。个人以为这是主要原因,对于这种情况1300多亩要干掉是不可能的,你可以在放鱼前加大捕捞力度看能不能将那些大鱼捕掉。
  3. 在养殖期间鱼是否出现大面积的死亡,在大水面死鱼是不易被发现的,如果出现过数量多的死鱼,则也说明水库中没有什么鱼了,特别是刚放下去的鱼,如果鱼本身有问题或是操作不当时很易出现这种情况。
  4. 另外一个就是捕亩的方法是否正确,正常来说的话这么大的水体用声波加光源来诱捕是最好的方法,如用这种方法也捞不到鱼则真的是没什么鱼了。

对于这种大水体,如果资金充足的话踏火个人建议用网箱来精养更好,这样可以更合理地利用各种饵料资源。不要养多能养个几十到一百亩的水面都足够了,另外水库中照样可以放鱼让其自己生长。

以上仅为踏火个人经验见解,供参考用,更多的水产、水族类经验分享敬请关注踏火逍遥说鱼,谢谢!

承包1300亩水库,17年投放30万尾鱼苗,今年没有打出鱼来,是咋回事?

现在很多河流水库里的鱼排都被清理上岸,很多水库也被划为饮用水源保护地,规模的养殖都是不允许的,但仍然有一些水库可以养殖,于是有些朋友会承包水库放养鱼苗。但是鱼苗放下去以后,经过一两年却打不出鱼,那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水库里有大型凶猛鱼类

在生活中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叫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那么在养殖过程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类似的事情。在鱼塘养殖初期,我们都会将鱼塘的水抽干暴晒甚至是下大量的生石灰,这一过程我们称为清塘,其实清塘的目的不光是杀灭一些病原微生物,同时是为了清除鱼塘里残存的一些野杂鱼或者凶猛鱼类,因为这些鱼类生命力强、食性杂且较凶猛,鱼苗放下去几乎没有存活的可能。

那么在大型水库这种现象是极有可能存在的,特别是一些凶猛的生鱼、鳜鱼等,其本身就是属于肉食性鱼类,如果投放的鱼苗较小很容易被当成饵料鱼而吃掉。

垂钓损失

现在的人生活条件好了,休闲娱乐活动也多了,钓鱼逐渐被很多人喜欢。每到周末我周边的一些河沟就会聚集大量的垂钓者,那么水库当然也是他们经常光顾的地方。有时候不要小瞧一个小小的鱼竿,有些钓鱼能手一天可以钓几十条,那么一两年下来水库的鱼肯定会大量损失的。

鱼苗下水损失严重

由于不知道您投放的是多大的苗种,在水产养殖上一般是喜欢投放相对大一些的苗种,其可以主动摄食,躲避敌害的能力也相对较强。如果投放的是较小的苗种,由于水库相对来说都是比较清爽的,各种天然饵料不那么丰富,鱼苗由于游动能力差会吃不到足够的食物而死亡。

刮网没刮到

由于水库面积有1300多亩,这个水面是不小的,但是投放的鱼苗才30万尾,我个人觉得密度有些低,毕竟鱼苗放下去并不一定全都存活,那么水体大鱼少就很难刮,如果你水库底部地形复杂或者有一些神坑遮蔽物等,刮不到鱼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了。

我是珠海禾虫哥,以上就是我的一些观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点赞、转发,交流讨论。感谢有你!“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承包1300亩水库,17年投放30万尾鱼苗,今年没有打出鱼来,是咋回事?

捕捞是讲究技术的,不是随便下网就能打出鱼来的,我国博斯腾湖,最初投放鱼苗,一连下了几网,也没打上一条鱼,渔业有限公司渔民也觉得奇怪,甚至怀疑有水怪,或湖水有毒,经过科学家考察调查,湖水没问题,水下也没什么“水怪”,投放的鱼苗也不可能逃跑的,最终科学家的结论是没找到鱼窝,也就是没找到鱼适合的生活栖息水域,在科学家指定地点下网后,一网打上几十万斤大鱼,一般捕捞应该找有经验的老渔夫才行,也就是东北人说的“渔把头”。

水库1300亩面积,你知道鱼都躲在那个地方?鱼在水库栖息地随着气温、水温、环境改变而改变的。象水库捕捞,首先必须用“刺网”将鱼赶到围网里,就象摆“迷魂阵”一样,鱼只能进,不能出,然后收紧围网,将鱼拖上岸,或渔船。在大湖、水库、自然水域南方都是采取这种方式捕捞的,一条鱼都没打出来,可能捕捞方式,下网地点不对。水库的主要功能是蓄水灌溉,可能从来没干过,水库里有食肉鱼类,如:鲶鱼、鳜鱼、鲑鱼、鳟鱼、黑鱼、狗鱼等,而且有一个庞大的群体才行,否则,不可能30万尾鱼苗吃的一条不剩的,即使把30万尾鱼苗吃光,也会捕捞到鲶鱼鳜鱼、黑鱼的,不可能一条鱼打不出来。因此,鱼吃鱼的可能性较小。水库里养鱼应该采取渔排、网箱养殖,水库涵洞、闸口较多,鱼容易逃跑外游,到农业灌溉需要开闸放水时,鱼可能逃跑了。另外,水库枯水期,高温缺氧有可能造成泛白(泛塘)死亡。30万尾鱼苗,在枯水季节,密度就有点大。1300亩水库只能算小型水库,蓄不了多少水,而且水都是从小涵洞、闸口流入农田,鱼逃跑的可能性大。水库水都比较深,捕捞工具只能采取围网(拖网)捕捞,旋网、丝网不适合水库捕捞。投放鱼苗也不能单一投放一种鱼苗,一般”一草二鳙三白鲢”的比例投放最好,要水草、水藻丰富,天然饵料丰富,还要投喂人工饲料。不能让鱼饿死在水库里。在水库里养鱼,必须要加强管理,精心饲养,坚持每天观察一下鱼苗生长情况,不能全靠水库天然饵料来养殖鱼苗。17年投放鱼苗30万尾,现在近3年了,应该每年都应该投放鱼苗,30万尾鱼苗应该分批投放,分3年投放,风险降低些。现在一条鱼没打上来,可能是捕捞方式、捕捞工具不对,另外,没有找到鱼窝。建议多用围网捕捞几次,不要总是在一块地方撒网下网,多方位下网试试看。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分享自己观点看法,留下精彩评论!

承包1300亩水库,17年投放30万尾鱼苗,今年没有打出鱼来,是咋回事?

在农村地区,能够承包到1300亩的水库,我觉得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这么大的水库往往是一个地区的饮用水源地,而且水库的水应该很多年都从来没有干枯过,因此里面的鱼非常的多,而且种类也很多,如果我们在里面放鱼苗的话,说实话这些鱼苗能够存活下来的,还真的不知道能有多少。如果水库太大的话,那么我们放的鱼苗即使已经长大了,那么我们想要将这些鱼打捞上来,也是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的,水库太大那么鱼就会比较分散,所以打捞的难度就比较大。

1300亩的水库放30万尾鱼苗,其实这个数量并不算很多,如果这些鱼苗真的能够正常的存活下来,那么经过两年的时间,水库里面的鱼数量应该会比较多,这样在今年这种情况之下,鱼的价格上涨那么承包水库的人应该可以大赚一笔,但是像题主说承包1300亩的水库,却没有怎么打捞上鱼来,那么这其中可能有哪些原因呢?

首先我个人觉得,如此大的水库其实最大的难度就是管理,水库太大,那么我们平时投放鱼食以及对水库进行监管难度也是非常大的,往往现在很多人喜欢去水库里面钓鱼,而且水库太大的话我们根本就管不到,而且即使别人来钓鱼,我们可能也发现不了,如果长期以往,而且钓鱼的人特别多,那么我们所放的鱼苗,可能很多都会被这些钓鱼的人给钓走。虽然一个人可能偷钓钓不了太多的鱼,但是现在喜欢钓鱼的人太多,如果很多的人同时来水库里面钓鱼,天天如此,那么再多的鱼也会被钓光。

其次,由于水库的面积太大,所以里面可能有很多的大鱼,而且大的水库里面往往有很多肉食性的鱼类,比如说鲶鱼和黑鱼以及青鱼,这些鱼都是喜欢吃小鱼的,所以一旦我们放的鱼苗被这些鱼给盯上的话,那么能够存活下来的鱼就少之又少。如果是被这些肉食性的鱼给吃掉,那么我们肉眼根本就看不到,也感受不到,因此我们在打捞鱼的时候,确实能够感受到没有什么鱼,可能很多都是被他们吃掉的。最后,可能是因为投放食物不及时或者是水库里面的食物不足会导致大量的鱼苗死亡,可能周边范围太广,即使很多的鱼死掉,那么我们也能很难及时发现。再加上养鱼的过程当中也有可能发生鱼生病的现象导致与死亡,所以很多原因都有可能导致疫苗大量死亡。承包水库进行养鱼,如果管理的好的话,那么确实利润会非常的可观,但是一旦管理不好,那么可能就会亏损非常的严重,所以一定要有经验的人才能去承包,普通的人承包水库确实很难管理到位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