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沿海的民营造船厂能不能制造日本二战水平的航母?

个人感觉当年的航母,技术门槛不算高,舰载机都是螺旋桨,起飞速度要求不高。

别说二战航母。现代航母都可以!从技术角度讲,航母的制造技术恰恰是军舰中比较简单。

航母的设计制造有几关:

1.设计。如果你是完全不知道,那么这一关相当难!而且二战航母和现代航母因为技术的发展,设计完全不一样。例如:二战航母全采用直通甲板,滑跃起飞,目视降落。而英国几乎发明和解决了现代航母有关的一切技术,斜角甲板,航母助降系统,以及蒸汽弹射器,这三样对于现代航母而言,不可或缺。

中国从设计上弯道超车,我们获得了墨尔本航母的蒸汽弹射器,乌克兰航母的全套设计图纸。所以设计过关。

只有民营造船厂,战时把设计图给你,照葫芦画瓢就是。

二.钱!

这个根本不用多讲。

三.制造工业。

很多人恰恰把这个看难了!国营造船厂也没有办法自己制造钢材,必须使用钢铁厂的。民营到时候采购就是。

而航母比巡洋舰简单在于,巡洋舰因为需要防空,反潜,对海对地。各种雷达一大片。所以电子兼容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反而航母战斗机90%来自于舰载机。防空反潜都非常弱。恰恰不用考虑太多电磁兼容问题。

航母制造最大的问题是电焊工业等。而战争时期,对电焊工业的要求会绝对下降。和平时期要求生产出来,使用30—50年不坏。所以对于每个点都要精益求精。但到了战时,航母能5年不沉就算幸运了。那时候对各种指标要求极限下降。

所以民营造船厂只考虑制造的话,无非就是下单,组装的问题。这个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难。这就是山本五十六看见美国沿海船厂的心情。这也是我中国人看见自己沿海无数造船厂的心情!

中国沿海的民营造船厂能不能制造日本二战水平的航母?

没问题,二战的日本航母本来技术就不算高,最大的航母“信浓”也才7.29万吨排水量,现代中国的大型民营船厂制造这些东西并不算难。

航母是在二战前才逐渐发展成型的装备,在当时有各种各样的呈现,使用运煤船、战列舰、战巡、油轮、货轮船体的比比皆是,日本海军的航母尤其如此。

日本航母许多都是为了应对一战以后《华盛顿海军条约》,不得不“转职”的军舰。

比如“加贺”,它前身是长门级战列舰改进型,后被改为航母,服役时被称为“日本容积最大的航母”,排水量4.25万吨。

“天城”、“赤城”这些更小,只有3.65万吨,它们原本是战巡,建成后被该被拆毁,但日本海军舍不得,先将天城改成了航母(地震震垮了),后又将“赤城”改成了航母。

“赤城”当年是南云忠一的旗舰,参与过多珍珠港、中途岛等多个大海战,相当有名。

3.65万吨的航母当“旗舰”,可想而知其它的航母都是什么样子。实际上,当时日本的航母不少都是1-2万多吨级的排水量。

从重巡洋舰“青叶级”上改造的“龙骧”号航母,排水量1.2万吨,比如今我军的055驱逐舰还少(1.4万吨)。

大部分的改造航母吨位都很小。

“翔凤”号,潜艇母舰所改,1.2万吨。

“龙凤”,潜艇母舰“大鲸”所改,1.33万吨。

“瑞凤”,油轮“高崎”所改,1.4万吨。

“飞鹰”,客轮“出云丸”所改,2.7万吨。

“隼鹰”,客轮“橿原丸”所改,2.94万吨。

“大鹰”,客轮“春日丸”所改,1.78万吨。

“云鹰”,客轮“八幡丸”所改,1.78万吨。

“冲鹰”,客轮“新田丸”所改,1.78万吨。

“神鹰”,进口德国客轮“シャルンホルスト”所改,2万吨。

“海鹰”,日军征用三井公司客轮“あるぜんちな丸”所改,1.75万吨。

如“葛城”、“云龙”这些标准航母也不大,云龙2.2万吨,葛城2.02万吨。

除了吨位普遍不大,二战日本航母的技术也不怎么高级,无论是飞行甲板还是内外设计,都与现代航母天差地别,充满了那个时代的简易。

就连日本陆军当年都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硬上马建造了“神州丸”、“秋津丸”等航母。

毕竟二战的航母与今天不一样,今天的航母需要为起飞重量达20-30吨的战机提供起降,仅这甲板和阻拦索就比过去高级了不知多少。

二战的舰载机也存在优势,这些螺旋桨战机体积小、重量轻,操作性与稳定性都很好,相比现代的喷气式战机,起降风险低太多。

如零战21型仅168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也不过2674公斤,逆风17节时仅需70米即可起飞,“赤城”的飞行甲板长249.17米,轻易就能让零战起飞。

现代美军的FA-18“大黄蜂”战机,起飞重量达到15740公斤,攻击挂载起飞重量为22328公斤,滑跑起飞距离为427米。然而一艘“尼米兹”核动力航母的甲板长度仅为332.8米,它必须依靠长为91.4米的蒸汽弹射器滑道起飞。

现代战机大大制约了现代航母的建造标准,如果按照二战那种战机标准建造航母,毫无疑问难度将大大下降。

中国的民营船厂造不造的了呢?中小船厂造那些1.2万吨的应该不存在太大问题,至不济也能学当年日本进行甲板改造。

国内比较大的民营造船企业完全不存在问题,如江苏扬子江船业集团,拥有自己的巨型干船坞一座,能建造100000DWT级的干散货船,6000TEU以下的集装箱船,规模上早已远远超过了二战日本航母的水平。

(注:DWT=载重吨 船舶满载排水量减船舶自重=载重吨位;TEU=国际标准集装箱单位,1TEU=1个20英尺集装箱干柜,容积为5.69m×2.13m×2.18m,约25立方,容货毛重约17.5吨)

如“信浓”这个7.29万吨已经算是当时全世界海军航母的天花板了,毕竟它是“大和级”战列舰船体改造而来。但放在今天,也不过是大型民营船厂们上百万综合吨的一点毛毛雨。

中国已经今非昔比了。

中国沿海的民营造船厂能不能制造日本二战水平的航母?

看似小儿科的提问,细究起来真没那么简单喔。答案是既行也不行,关键看前提是什么。首先,二战时期鬼子的航母也有民营船厂的产品。如今已过近百年了,造船技术和生产能力都进步成啥样了?想造条二战时期日本的航母,排水量最大不过五万吨上下,现在我国民营船厂造十万吨级都没问题。然后,为啥又说不行?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制造航母的原材料,光说特种装甲钢板(二战航母还要铺上一层昂贵特制的柚木地板)都必须掌控在政府和军方手里。别说中国,鬼子也一样。没有他们点头提供,那国营也好,民营也罢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前提就是造容易又有许可支持的前提。

中国沿海的民营造船厂能不能制造日本二战水平的航母?

都能做,没问题。按现代航母制造标准,日本鬼子当年的所谓航母技术含量不太高。吨位也不大,好多航母都是三两万吨,甚至一万吨,基本上都是战舰改装,商船改装,客轮改装。舰载机起飞重量不大,技术上和现代意义上的航母完全是两码事儿!

中国沿海的民营造船厂能不能制造日本二战水平的航母?

别说二战时的航母,就是现代航母也一样能造。造航母的难点是研发而不是制造,只要有图纸,即使是现代航母民营造船厂也能给你造出来。实际上只要能造大型集装箱船,那么理论上就能造航母,马岛战争时英国就曾经临时用集装箱船改装过航母。现在不用民营造船厂来造航母,不是它们不能造,而是没有必要。

至于二战时的航母,那就更简单了。不需要图纸,民营造船厂自己都能研发制造。二战时的航母就是一个带着飞行甲板的大船而已,沿海地区的大型民营造船厂连十万吨级的集装箱货船都能造,二战时期三丶四万吨的航母当然也没问题。

由于当时的螺旋桨飞机滑行距离比较短,二战时的大型航母都是不配备起飞弹射器的,完全由飞机自行起飞。即使是较小的护航航母,由于太小需要配备弹射。但当时的弹射器主要是气压式、液压式和飞轮式弹射器,技术水平不高,研发制造难度不大。不过这些弹射器的效率不高,只在护航航母上使用,大型航母并不配备。

因此二战时的航母主要考验的是造大船能力,制造的技术要求还没有当时的战列舰高。很多国家不造航母是受制于战略眼光、经济水平和所面临的局势,而不是造船能力,比如苏德两国。因此对于已经能够制造十万吨级集装箱船和货船的中国沿海地区民营造船厂来说,研发制造二战时的航空母舰真不是什么难题。

中国沿海的民营造船厂能不能制造日本二战水平的航母?

可以肯定的说能!二战时期的航母钢材相对普通,舰艇结构相对简单,动力,机械,航电等相对简单。飞机的维护支持相对简单。那种航母以今天的工业能力,科技水平,建造难度远小于两栖舰,她们甚至有些就是散装煤船改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